第18章 改革
從謹小慎微,苟到終結亂世 作者:夜讀聞秋聲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巡遊四境回來以後,太子連朝都沒上,和多位近臣忙碌近半個月,終於擬定了一係列改革措施。
這場改革,是因為調查發現吏治頹廢、政治腐敗,土地國家賦稅收入減少,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尖銳,西北方還麵臨蒙古部落的威脅。
在這一背景下,姚溫手握大權,開始了一係列改革運動。
在政治上,他整頓吏治,推行考成法,同時節製權貴、任用人才。
在經濟上,他根據明德年間全國範圍的土地清丈,清查出了大量隱藏田畝,同時推行一條鞭法,改革賦役製度,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改革馬政。
在軍事上,推動了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議和,開放邊境貿易,同時任用一些新的軍事人才,加強四境邊防。
這其中當然有陳明的功勞,就比如“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的製定,都源於陳明從前世曆史課本中看來的。
在陳明心中,自然有比這更開明更合理的政策,但不符合當下的基本國情,道出來也太過驚世駭俗。
考成法提出後,國家把各級官員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事項,規定出必須完成的期限,記於賬簿之上,後對期滿未行事例進行懲處。後被逐漸運用到吏治,征收賦稅和軍事邊防等各個方麵。
考成法的實施加強了對各級政府的管理,提高了職能部門的行政效率。
一條鞭法是是將田賦與徭役合並以及從征發徭役到征收白銀的轉變,將征發徭役的基準從戶丁轉向田畝,使田多者稅重,田少者稅輕,達到均平賦稅,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征稅製度。
“一條鞭法”從征稅範圍、征收形式、征管辦法等方麵對賦稅製度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有賦役合並、計畝征銀、歲役官募、官收官解、稅收分成
這場改革,已經觸犯了官僚士紳的利益,若不是太子上書改革,隻怕手下眾人已經遭到了報複。
當今天子堅決維護太子的變法,普天之下,誰敢不從?
這場改革是一場曆久彌新的過程,用陳明的話說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治國先治吏,治事務從嚴從實,治風持之以恒。
考成法的主要內容是:國家行政部門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六部”和中央監察機關“督察院”把各級官員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事項,在考察輕重緩急和路程遠近之後,對每一事項規定出必須完成的期限,以“一式三份”的形式登記於三本賬簿之上。
三本賬簿中,一本用於記載發文、收文、章程和計劃,這本由督察員和六部留作底簿,然後六部和督察院對官員應辦之事進行逐月檢查,檢查後根據底簿登記情況進行記載,如完成一件才予注銷一件,如未按期或按要求完成,必須如實申報,否則將以違法罪論處。
除此,對官員例行之無需考察公事進行排除,將剩之事項另行登記在冊,分別記載至兩本賬簿。
其中一本送至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六科”備注,“六科”據賬簿來監察“六部”執行之情況,平時隻做登記而免除上報,但行至半年則須上報一次,目的在於對違限事例論處行罰;
另一本送至內閣供其查考,內閣亦據賬簿之登記,稽查“六科”執行情況,並對期滿未行事例進行懲處。
考成法的實施,也大大地加強了對各級政府的管理,提高了職能部門的行政效率。
因為事專責成,一環扣一環,一級管一級,一切工作都要接受上級和監察部門的稽查考核,以實在政績評定優劣功過,務期功過賞罰分明。
例如吏部,必須“預先虛心訪核各有司官賢否,惟以安靜宜民者為最;其沿襲舊套,虛文矯飾者,雖浮譽素降,亦列下考。
撫、按以此核屬官之賢否,更部以此別撫、按之品流,朝廷以此觀吏部之藻鑒若撫、按官不能悉心甄別,而以舊套了事,則撫、按官為不稱職矣,更部宜秉公汰黜之;
更部不能悉心精核,而以舊套了事,則吏部為不稱職矣,朝廷宜秉公更置之。
一條鞭法在各地實施的過程中則各府縣因地製宜,製訂了不同的征收標準以及稅率標準。
各地或將徭役銀攤入地畝按照田地麵積大小征收,或將徭役銀攤入田賦稅糧中按照稅糧多寡征收,隨著田賦稅糧折銀的實行,又或將徭役銀攤入田賦稅銀按照稅銀多少征收。
更多的地方則是將折征稅銀一部分按丁征收,一部分按照田畝或者田賦征收。各府州縣根據自身的情況製訂了攤入田畝、攤入稅糧、攤入稅銀等不同的征稅政策以及不同的稅率。
各地地方政府實行“一條鞭法”的時間也不盡同,這次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地完成,而是一步步在原有的製度上進行損益,最終完成這次財稅改革。
廣大的老百姓都不傻,能分清新法是好是壞,隻有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才會在心中充滿期冀,才會結婚生子,繁衍生息,這正是大虞最想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改革的路上當然會有很多“絆腳石”,不用鋤頭挖出它們,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倒,磕得頭破血流。
好在太子手握天子之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除盡天下妖魔鬼怪,曆朝曆代,再沒有比當今天子和未來天子更大的變法後台了。
虞帝姚重華私下裏對姚溫感歎說:“沒想到我在這個年紀,還遇到了這等人才,太子,你有福了,希望以後他可以輔佐你成為唐太宗李二那樣的明君。”。
在感歎的同時,他也讓姚溫多盯著此人,聰明的人不容易被駕馭,別看這人表麵上服服帖帖,誰知道其心裏整天在謀算些什麽。
此時,安坐在家中的陳明,忽然打了個噴嚏,事出反常必有妖,幹脆躲起來想想還有什麽漏掉的事情沒有。
一念至此,他關上房門,走入密道。
這場改革,是因為調查發現吏治頹廢、政治腐敗,土地國家賦稅收入減少,財政入不敷出,社會矛盾尖銳,西北方還麵臨蒙古部落的威脅。
在這一背景下,姚溫手握大權,開始了一係列改革運動。
在政治上,他整頓吏治,推行考成法,同時節製權貴、任用人才。
在經濟上,他根據明德年間全國範圍的土地清丈,清查出了大量隱藏田畝,同時推行一條鞭法,改革賦役製度,興修水利、治理黃河,改革馬政。
在軍事上,推動了與其他少數民族的議和,開放邊境貿易,同時任用一些新的軍事人才,加強四境邊防。
這其中當然有陳明的功勞,就比如“考成法”和“一條鞭法”的製定,都源於陳明從前世曆史課本中看來的。
在陳明心中,自然有比這更開明更合理的政策,但不符合當下的基本國情,道出來也太過驚世駭俗。
考成法提出後,國家把各級官員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事項,規定出必須完成的期限,記於賬簿之上,後對期滿未行事例進行懲處。後被逐漸運用到吏治,征收賦稅和軍事邊防等各個方麵。
考成法的實施加強了對各級政府的管理,提高了職能部門的行政效率。
一條鞭法是是將田賦與徭役合並以及從征發徭役到征收白銀的轉變,將征發徭役的基準從戶丁轉向田畝,使田多者稅重,田少者稅輕,達到均平賦稅,保證國家財政收入的征稅製度。
“一條鞭法”從征稅範圍、征收形式、征管辦法等方麵對賦稅製度進行改革,主要內容有賦役合並、計畝征銀、歲役官募、官收官解、稅收分成
這場改革,已經觸犯了官僚士紳的利益,若不是太子上書改革,隻怕手下眾人已經遭到了報複。
當今天子堅決維護太子的變法,普天之下,誰敢不從?
這場改革是一場曆久彌新的過程,用陳明的話說就是,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治國先治吏,治事務從嚴從實,治風持之以恒。
考成法的主要內容是:國家行政部門吏部、戶部、兵部、刑部、工部、禮部“六部”和中央監察機關“督察院”把各級官員職責範圍內的工作事項,在考察輕重緩急和路程遠近之後,對每一事項規定出必須完成的期限,以“一式三份”的形式登記於三本賬簿之上。
三本賬簿中,一本用於記載發文、收文、章程和計劃,這本由督察員和六部留作底簿,然後六部和督察院對官員應辦之事進行逐月檢查,檢查後根據底簿登記情況進行記載,如完成一件才予注銷一件,如未按期或按要求完成,必須如實申報,否則將以違法罪論處。
除此,對官員例行之無需考察公事進行排除,將剩之事項另行登記在冊,分別記載至兩本賬簿。
其中一本送至吏科、戶科、禮科、兵科、刑科、工科“六科”備注,“六科”據賬簿來監察“六部”執行之情況,平時隻做登記而免除上報,但行至半年則須上報一次,目的在於對違限事例論處行罰;
另一本送至內閣供其查考,內閣亦據賬簿之登記,稽查“六科”執行情況,並對期滿未行事例進行懲處。
考成法的實施,也大大地加強了對各級政府的管理,提高了職能部門的行政效率。
因為事專責成,一環扣一環,一級管一級,一切工作都要接受上級和監察部門的稽查考核,以實在政績評定優劣功過,務期功過賞罰分明。
例如吏部,必須“預先虛心訪核各有司官賢否,惟以安靜宜民者為最;其沿襲舊套,虛文矯飾者,雖浮譽素降,亦列下考。
撫、按以此核屬官之賢否,更部以此別撫、按之品流,朝廷以此觀吏部之藻鑒若撫、按官不能悉心甄別,而以舊套了事,則撫、按官為不稱職矣,更部宜秉公汰黜之;
更部不能悉心精核,而以舊套了事,則吏部為不稱職矣,朝廷宜秉公更置之。
一條鞭法在各地實施的過程中則各府縣因地製宜,製訂了不同的征收標準以及稅率標準。
各地或將徭役銀攤入地畝按照田地麵積大小征收,或將徭役銀攤入田賦稅糧中按照稅糧多寡征收,隨著田賦稅糧折銀的實行,又或將徭役銀攤入田賦稅銀按照稅銀多少征收。
更多的地方則是將折征稅銀一部分按丁征收,一部分按照田畝或者田賦征收。各府州縣根據自身的情況製訂了攤入田畝、攤入稅糧、攤入稅銀等不同的征稅政策以及不同的稅率。
各地地方政府實行“一條鞭法”的時間也不盡同,這次改革也不是一蹴而就地完成,而是一步步在原有的製度上進行損益,最終完成這次財稅改革。
廣大的老百姓都不傻,能分清新法是好是壞,隻有讓他們看到希望,他們才會在心中充滿期冀,才會結婚生子,繁衍生息,這正是大虞最想要的,也是最需要的。
改革的路上當然會有很多“絆腳石”,不用鋤頭挖出它們,一不留神就會被絆倒,磕得頭破血流。
好在太子手握天子之劍,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除盡天下妖魔鬼怪,曆朝曆代,再沒有比當今天子和未來天子更大的變法後台了。
虞帝姚重華私下裏對姚溫感歎說:“沒想到我在這個年紀,還遇到了這等人才,太子,你有福了,希望以後他可以輔佐你成為唐太宗李二那樣的明君。”。
在感歎的同時,他也讓姚溫多盯著此人,聰明的人不容易被駕馭,別看這人表麵上服服帖帖,誰知道其心裏整天在謀算些什麽。
此時,安坐在家中的陳明,忽然打了個噴嚏,事出反常必有妖,幹脆躲起來想想還有什麽漏掉的事情沒有。
一念至此,他關上房門,走入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