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幸災樂禍
四合院:傻柱,不為易中海養老 作者:彭幼花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梁拉娣的三個兒子——大毛、二毛和三毛,他們之間的年齡差距很小,每個人都隻相差一歲。
大毛和棒梗同年,雖然棒梗體格強壯,但他一個人怎麽也不是三兄弟的對手。
大毛三兄弟經常把他揍哭,棒梗隻能回家向媽媽哭訴。
秦淮茹自然會去找梁拉娣評理,但梁拉娣根本不在乎這些。
賈家在吵鬧方麵和打鬥方麵都不是對手,也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
時間一長,棒梗也就老實了,不再去招惹南易家。
隻要賈家不惹事,四合院裏的生活就會非常平靜。
就這樣,時間飛快流逝,一眨眼,又過去了一年。
這一年裏發生了很多事,其中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劉文麗生了兒子,這讓許大茂開心極了。
孩子滿月那天,他抱著兒子回到了四合院。
他把兒子抱到何雨柱麵前,大聲說道:“柱子,看看,這是我兒子,你卻沒有兒子!”
正當大家都以為何雨柱會大發雷霆時,何雨柱卻隻是笑了笑說:“恭喜恭喜,給孩子取名字了嗎?”
他哪裏生氣得起來,別人可能不知情,但許大茂自己心裏清楚得很,這畢竟是他的親兒子,他當然不會因此而生氣。
“已經取好了,叫許平安!我不奢求他大富大貴,隻求他 ** 安安。”
何雨柱笑道:“好名字,真不錯。你都成父親了,什麽時候擺幾桌慶祝一下?”
閻埠貴最愛熱鬧,湊過來說:“對啊對啊,大茂啊,你都當爸爸了,確實該慶祝一下。”
許大茂仔細想了想,對柱子說道:“得置幾桌酒席,柱子,何叔有時間嗎?”
“不用找我爸,去找南易吧。他就是那位之前住著聾老太太房間的新鄰居,現在在軋鋼廠當大廚。正好我們最近吃我爸的飯菜都有點膩了,不如找新廚師嚐嚐鮮。”
“也行。”
幾天後,許大茂置辦了幾桌,宴請了四合院裏的鄰居們。
南易的手藝受到了一致讚譽。為了防止賈張氏搗亂,大家都事先和秦淮茹商量好,讓她帶孩子們過來,但不讓賈張氏上桌。
盡管賈張氏十分生氣,但這是全院人的共識,她不敢違抗。
於是沒有賈張氏的打擾,整場宴會非常熱鬧,大家非常開心。
除了許大茂添子的好消息,還有另一件事讓人有點沮喪,那就是又要開始下鄉了!
楊主任把名單遞給何雨柱說:“柱子,你先看看吧,要是沒意見,就公示出去。”
何雨柱看了看,發現有不少熟悉的名字。
閻解曠、劉光福、南大毛、賈梗,這些都是四合院裏的年輕小夥子。
閻解曠和劉光福被列入名單並不奇怪,他們已經初中畢業幾年了,高中沒有考上,一直待業在家。
由於現在的就業形勢嚴峻,憑他們的關係,也不太可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們心裏也有了下鄉的心理準備。
而南大毛和賈梗就不同了,他們才15歲,剛初中畢業,按理說成績不好也沒法考上高中。
尤其是賈梗,他因為在校時偷東西,已經輟學好幾年了,一直在家裏玩耍。
何雨柱問道:“南大毛和賈梗剛畢業,以往不是這種人會先在家裏待幾年,等年齡大一點再下鄉嗎?怎麽今年剛畢業就要下鄉?”
他之所以問這個,並不是為賈梗擔心,而是為南大毛考慮。
相比於賈梗,南大毛真是個好孩子,除了學習不太好外,沒什麽毛病。
他對弟妹很好,經常幫家人幹家務,很多人都羨慕南易家有這麽懂事的兒子。
易中海每次看到他,就會想到易天賜,心情更壓抑,飲酒也更頻繁。
楊主任解釋說:“這沒有辦法,上麵下了命令。說實話吧,前不久發生了幾起事,所以上麵要求所有不繼續讀書又沒工作的年輕人,全部都要下鄉!”
楊主任所說的事故,何雨柱也聽說過。
原來是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沒事可做,成天在街頭閑逛。
有一天,兩撥人碰上了,年輕人體力充沛,精力過盛,隻是因為其中一人多看了一眼對方,便引發了一場 ** 。
這樣的事在平時並不少見,隻要沒被當場抓住,大家都會裝作沒事發生。
但這場 ** 的後果極其嚴重,當場有兩人遇難,還有三人因重傷不治而亡。
這一下便死了五個人,這是嚴重的命案。
凶犯自然被警方逮捕,但上級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年輕人們無事生非導致的,因此才頒布了最為嚴格的下鄉政策。
何雨柱問道:“如果有人在這最後期限前找到了工作呢?”
“那當然可以留下,但在現在的形勢下,哪裏還能有工作機會?除非父母提前退休,讓兒子頂替。但這意味著兒子先是從實習生做起,與資深工人的工資相差甚遠,恐怕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做。”
何雨柱微微一笑,其他家庭可能不願意,但賈家一定會這麽做的。
他決心要堵住這個漏洞,不能讓棒梗這小子留在城市裏。讓他下鄉去參加勞動改造,對他有好處。
幸災樂禍
事實上,阻止棒梗接班並不是難事。
何雨柱隻需一個電話打給李懷德即可。
如今楊廠長已經被他搞下去,李懷德在軋鋼廠掌握了大權。
雖然當上了主任,李懷德對何雨柱依然言聽計從。
他聽後爽快地說道:“小事一樁,我稍後就發個通知,男不滿六十歲,女不滿五十五歲者,其子女不得接班。這樣一來,你說的那小子隻能下鄉了。”
“真是太感謝了,我手頭上有一些好東西,回頭送你一些。”
李懷德笑著回應:“那我等著了。”
電話掛斷後,李懷德叫來了秘書,讓他擬了一個通知。
這項年齡限製的通知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抱怨。
這些人原本打算讓孩子接班,結果因年齡限製而無法實現。
然而,秦淮茹並不在此列,因為她還未聽說棒梗將要下鄉的事。
她才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從未想過要讓棒梗接班。
不久後,街道上貼出了下鄉人員的名單。
大毛和棒梗同年,雖然棒梗體格強壯,但他一個人怎麽也不是三兄弟的對手。
大毛三兄弟經常把他揍哭,棒梗隻能回家向媽媽哭訴。
秦淮茹自然會去找梁拉娣評理,但梁拉娣根本不在乎這些。
賈家在吵鬧方麵和打鬥方麵都不是對手,也沒有人願意幫助他們。
時間一長,棒梗也就老實了,不再去招惹南易家。
隻要賈家不惹事,四合院裏的生活就會非常平靜。
就這樣,時間飛快流逝,一眨眼,又過去了一年。
這一年裏發生了很多事,其中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劉文麗生了兒子,這讓許大茂開心極了。
孩子滿月那天,他抱著兒子回到了四合院。
他把兒子抱到何雨柱麵前,大聲說道:“柱子,看看,這是我兒子,你卻沒有兒子!”
正當大家都以為何雨柱會大發雷霆時,何雨柱卻隻是笑了笑說:“恭喜恭喜,給孩子取名字了嗎?”
他哪裏生氣得起來,別人可能不知情,但許大茂自己心裏清楚得很,這畢竟是他的親兒子,他當然不會因此而生氣。
“已經取好了,叫許平安!我不奢求他大富大貴,隻求他 ** 安安。”
何雨柱笑道:“好名字,真不錯。你都成父親了,什麽時候擺幾桌慶祝一下?”
閻埠貴最愛熱鬧,湊過來說:“對啊對啊,大茂啊,你都當爸爸了,確實該慶祝一下。”
許大茂仔細想了想,對柱子說道:“得置幾桌酒席,柱子,何叔有時間嗎?”
“不用找我爸,去找南易吧。他就是那位之前住著聾老太太房間的新鄰居,現在在軋鋼廠當大廚。正好我們最近吃我爸的飯菜都有點膩了,不如找新廚師嚐嚐鮮。”
“也行。”
幾天後,許大茂置辦了幾桌,宴請了四合院裏的鄰居們。
南易的手藝受到了一致讚譽。為了防止賈張氏搗亂,大家都事先和秦淮茹商量好,讓她帶孩子們過來,但不讓賈張氏上桌。
盡管賈張氏十分生氣,但這是全院人的共識,她不敢違抗。
於是沒有賈張氏的打擾,整場宴會非常熱鬧,大家非常開心。
除了許大茂添子的好消息,還有另一件事讓人有點沮喪,那就是又要開始下鄉了!
楊主任把名單遞給何雨柱說:“柱子,你先看看吧,要是沒意見,就公示出去。”
何雨柱看了看,發現有不少熟悉的名字。
閻解曠、劉光福、南大毛、賈梗,這些都是四合院裏的年輕小夥子。
閻解曠和劉光福被列入名單並不奇怪,他們已經初中畢業幾年了,高中沒有考上,一直待業在家。
由於現在的就業形勢嚴峻,憑他們的關係,也不太可能找到工作,所以他們心裏也有了下鄉的心理準備。
而南大毛和賈梗就不同了,他們才15歲,剛初中畢業,按理說成績不好也沒法考上高中。
尤其是賈梗,他因為在校時偷東西,已經輟學好幾年了,一直在家裏玩耍。
何雨柱問道:“南大毛和賈梗剛畢業,以往不是這種人會先在家裏待幾年,等年齡大一點再下鄉嗎?怎麽今年剛畢業就要下鄉?”
他之所以問這個,並不是為賈梗擔心,而是為南大毛考慮。
相比於賈梗,南大毛真是個好孩子,除了學習不太好外,沒什麽毛病。
他對弟妹很好,經常幫家人幹家務,很多人都羨慕南易家有這麽懂事的兒子。
易中海每次看到他,就會想到易天賜,心情更壓抑,飲酒也更頻繁。
楊主任解釋說:“這沒有辦法,上麵下了命令。說實話吧,前不久發生了幾起事,所以上麵要求所有不繼續讀書又沒工作的年輕人,全部都要下鄉!”
楊主任所說的事故,何雨柱也聽說過。
原來是一群剛畢業的年輕人,沒事可做,成天在街頭閑逛。
有一天,兩撥人碰上了,年輕人體力充沛,精力過盛,隻是因為其中一人多看了一眼對方,便引發了一場 ** 。
這樣的事在平時並不少見,隻要沒被當場抓住,大家都會裝作沒事發生。
但這場 ** 的後果極其嚴重,當場有兩人遇難,還有三人因重傷不治而亡。
這一下便死了五個人,這是嚴重的命案。
凶犯自然被警方逮捕,但上級認為這主要是由於年輕人們無事生非導致的,因此才頒布了最為嚴格的下鄉政策。
何雨柱問道:“如果有人在這最後期限前找到了工作呢?”
“那當然可以留下,但在現在的形勢下,哪裏還能有工作機會?除非父母提前退休,讓兒子頂替。但這意味著兒子先是從實習生做起,與資深工人的工資相差甚遠,恐怕很少有人願意這樣做。”
何雨柱微微一笑,其他家庭可能不願意,但賈家一定會這麽做的。
他決心要堵住這個漏洞,不能讓棒梗這小子留在城市裏。讓他下鄉去參加勞動改造,對他有好處。
幸災樂禍
事實上,阻止棒梗接班並不是難事。
何雨柱隻需一個電話打給李懷德即可。
如今楊廠長已經被他搞下去,李懷德在軋鋼廠掌握了大權。
雖然當上了主任,李懷德對何雨柱依然言聽計從。
他聽後爽快地說道:“小事一樁,我稍後就發個通知,男不滿六十歲,女不滿五十五歲者,其子女不得接班。這樣一來,你說的那小子隻能下鄉了。”
“真是太感謝了,我手頭上有一些好東西,回頭送你一些。”
李懷德笑著回應:“那我等著了。”
電話掛斷後,李懷德叫來了秘書,讓他擬了一個通知。
這項年齡限製的通知一經發布,立刻引起了一些人的抱怨。
這些人原本打算讓孩子接班,結果因年齡限製而無法實現。
然而,秦淮茹並不在此列,因為她還未聽說棒梗將要下鄉的事。
她才三十多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從未想過要讓棒梗接班。
不久後,街道上貼出了下鄉人員的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