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河南省補充—王姓、申姓、嶽姓
中國各地姓氏變遷及文化遺產 作者:第一眼看的楊豔茹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王姓
- 起源:
- 出自姬姓:這是王姓最主要的起源之一。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後被分封於魏,魏被秦滅後,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便以王作為姓氏。二是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琊,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三是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去世後太孫赤繼承王位不久便被推翻,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
- 出自媯姓:公元前 404 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薑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其中田升之子田安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西楚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紀念這一時輝煌,改姓王,為河南王氏。
-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幹(商紂王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幹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北)附近,子孫世代為他守陵,並改王為氏以紀念。
- 他族改姓或賜姓:如王莽建立新朝時曾賜姓;五代時劉去非改姓王;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之子支收改姓王;明朝有謝氏、孫氏等改姓王;愛新覺羅家族也有一支改姓王等。
- 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隋唐之際羌族鉗耳宗、鉗耳幹兄弟,營州地區高句麗人等改姓王氏;匈奴、契丹、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也有許多改姓王氏。
- 變遷:
- 秦漢時期:王姓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鹹陽,山東淄博,福建南安等地。
- 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琅邪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同時,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
- 隋唐時期: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琅邪王姓的後裔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
- 宋元明清時期: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元末戰亂和張獻忠餘部繼續抗清,以及後來的“湖廣填四川”等移民運動,使得王姓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
- 分布:如今,王姓是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河南省也是分布廣泛的大姓。河南省的多個地市都有王姓人口分布,如鄭州、洛陽、開封、南陽、商丘等地。這些地區曆史文化悠久,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中心,為王姓的繁衍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些曆史悠久的村落和家族中,王姓有著較為集中的分布,並且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和傳統。
申姓
- 起源:
- 源於薑姓:商末時期,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其後人居住在大河一帶。周宣王時,其族一部分被封於謝國(今河南省南陽),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國所滅,後人以國名為氏,形成申姓的一支。
- 源於西申:留在大河一帶的伯夷、叔齊後人渡過大河,移居陝西,稱為西申,後稱為申戎,又叫薑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聯合犬戎攻周,後被秦國所滅,其族人也以申為氏。
- 源於炎帝後人:炎帝後人呂封於申地(今上海市一帶),稱為申呂。申呂建立申國,為伯爵,稱申伯呂,後被楚所滅,後人以國為氏,也是申姓的來源之一。
- 他族改姓:包括明時雲南永昌軍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彝族阿牛氏漢姓為申等。此外,滿、蒙古、土家、朝鮮等民族中也有此姓。
- 變遷:
- 春秋戰國時期:申姓發祥地在河南南陽一帶,此時申姓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有申包胥、申不害等,他們分布於魯國、鄭國、楚國、韓國、晉國、吳國等國,對各國的政治、外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秦漢以後:申姓逐漸向其他地區遷徙擴散,如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在曆史的變遷中,申姓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其分布範圍也不斷擴大。
- 近現代:隨著人口的流動和遷徙,申姓人逐漸分布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 分布:在河南省,申姓主要集中在南陽地區以及周邊的一些縣市。南陽作為申姓的起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申姓在這裏有著較為深厚的根基。此外,在河南的其他地區,如鄭州、洛陽、商丘等地也有一定數量的申姓人口分布。
嶽姓
- 起源:
- 源出風姓:伏羲氏的後代,相傳在 4000 年前的堯舜時有大臣羲和,掌天地四時之官,是伏羲氏的後代,擅長觀察天象,發明了日曆。他的後裔建立了羲、和兩國,地望在今河南登封、鞏義、滎陽一帶。羲和的後代為四嶽,四嶽傳說為堯舜時四方部落的首領,四嶽之後有嶽氏。所以嶽姓出自風姓,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登封境內,嶽氏家族很可能是羲氏族居住於中嶽嵩山的一支後裔。
- 外族基因流入:清朝初期,南宋民族英雄嶽飛遇害後,他的後代和族人有部分北上東北,在遼寧地區定居,到明清時,其中有滿化人旗籍,清初滿洲八旗紛紛改用漢姓,滿洲八旗的嶽氏也恢複了漢族,東北地區的嶽姓含有滿族的遺傳基因。
- 變遷:
- 古代:起源於河南的嶽姓一直主要活動於河南地區。到唐、宋時嶽姓已經南下湖北、湖南,西入四川,西北進甘肅、陝西,北抵河北、遼寧,東達安徽、山東。
- 宋元明時期:宋朝時期,嶽姓是小姓,主要集中於湖南、甘肅、河南三省。明朝時期,嶽姓人口增加較快,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是嶽姓比較集中的地區。
- 近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嶽姓人逐漸分布到全國各地。
- 分布:目前,嶽姓在全國分布較廣,但四川、河南是嶽姓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在河南省,嶽姓人口分布在多個地市,如鄭州、洛陽、南陽、安陽等地。這些地區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嶽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 起源:
- 出自姬姓:這是王姓最主要的起源之一。一是周文王第十五子畢公高後裔,春秋時畢公高裔孫畢萬自畢國出奔晉,後被分封於魏,魏被秦滅後,其子孫四散,因是王者之後,便以王作為姓氏。二是周靈王太子晉,因直諫被廢為庶人,其子宗敬為司徒,其後人由洛陽遷居於太原、琅琊,時人號稱“王家”,因以為氏。三是周平王太孫姬赤之後,周平王去世後太孫赤繼承王位不久便被推翻,出奔晉國,其子孫也因是王者之族,改姓王姓。
- 出自媯姓:公元前 404 年,田和廢齊自立國君,將薑姓齊國改為田姓齊國,後齊國被秦國所滅,齊國末帝齊王建居共(今河南輝縣),生有三子,其中田升之子田安被西楚霸王項羽封為濟北王,西楚滅亡後,田安失去王位,其子孫為紀念這一時輝煌,改姓王,為河南王氏。
- 出自子姓:殷商王子比幹(商紂王叔父)因屢次勸諫紂王,被剖心而死。比幹被殺後,葬在當時的國都朝歌(今河南衛輝北)附近,子孫世代為他守陵,並改王為氏以紀念。
- 他族改姓或賜姓:如王莽建立新朝時曾賜姓;五代時劉去非改姓王;北朝時西域胡人支頹褥之子支收改姓王;明朝有謝氏、孫氏等改姓王;愛新覺羅家族也有一支改姓王等。
- 少數民族改姓: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下令遷到洛陽的鮮卑人把籍貫改為河南洛陽,姓氏改為漢姓,可頻氏改為王氏;隋唐之際羌族鉗耳宗、鉗耳幹兄弟,營州地區高句麗人等改姓王氏;匈奴、契丹、女真、蒙古、滿等少數民族在長期與漢人接觸過程中也有許多改姓王氏。
- 變遷:
- 秦漢時期:王姓基本生活在今山西芮城、夏縣、蒲縣、平陸、河南開封、虞城、淮縣,陝西鹹陽,山東淄博,福建南安等地。
- 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少數民族改王姓入主中原,琅邪王姓的後裔王導和王敦兄弟輔佐司馬睿建立東晉,時稱“王與(司)馬共天下”。同時,太原王姓祁縣支在司馬懿專權時遭受滅頂之災。
- 隋唐時期:隋滅陳時,原仕於南朝的琅邪王姓被分別遷於關中、河北、河東等地。唐末時,琅邪王姓的後裔王潮和王審知兄弟南遷福建,建立閩國。
- 宋元明清時期:北宋滅後,三槐王姓(以唐末的黎陽〈今河南浚縣〉令王言為開基祖)的不少人遷居江浙一帶。元末戰亂和張獻忠餘部繼續抗清,以及後來的“湖廣填四川”等移民運動,使得王姓在中原地區有了更為廣泛的分布。
- 分布:如今,王姓是中國人口數量最多的姓氏之一,在河南省也是分布廣泛的大姓。河南省的多個地市都有王姓人口分布,如鄭州、洛陽、開封、南陽、商丘等地。這些地區曆史文化悠久,是古代政治、經濟、文化的重要中心,為王姓的繁衍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例如,在一些曆史悠久的村落和家族中,王姓有著較為集中的分布,並且形成了獨特的家族文化和傳統。
申姓
- 起源:
- 源於薑姓:商末時期,孤竹國君之子伯夷、叔齊在周滅商後“不食周粟”,餓死首陽山,其後人居住在大河一帶。周宣王時,其族一部分被封於謝國(今河南省南陽),建立申國。春秋初為楚國所滅,後人以國名為氏,形成申姓的一支。
- 源於西申:留在大河一帶的伯夷、叔齊後人渡過大河,移居陝西,稱為西申,後稱為申戎,又叫薑氏之戎。西周末年,曾聯合犬戎攻周,後被秦國所滅,其族人也以申為氏。
- 源於炎帝後人:炎帝後人呂封於申地(今上海市一帶),稱為申呂。申呂建立申國,為伯爵,稱申伯呂,後被楚所滅,後人以國為氏,也是申姓的來源之一。
- 他族改姓:包括明時雲南永昌軍民府(今保山)土同知申保、彝族阿牛氏漢姓為申等。此外,滿、蒙古、土家、朝鮮等民族中也有此姓。
- 變遷:
- 春秋戰國時期:申姓發祥地在河南南陽一帶,此時申姓人才輩出,代表人物有申包胥、申不害等,他們分布於魯國、鄭國、楚國、韓國、晉國、吳國等國,對各國的政治、外交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 秦漢以後:申姓逐漸向其他地區遷徙擴散,如陝西、山西、河北、山東等地。在曆史的變遷中,申姓不斷與其他民族融合,其分布範圍也不斷擴大。
- 近現代:隨著人口的流動和遷徙,申姓人逐漸分布到全國各地,甚至海外。
- 分布:在河南省,申姓主要集中在南陽地區以及周邊的一些縣市。南陽作為申姓的起源地之一,有著悠久的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申姓在這裏有著較為深厚的根基。此外,在河南的其他地區,如鄭州、洛陽、商丘等地也有一定數量的申姓人口分布。
嶽姓
- 起源:
- 源出風姓:伏羲氏的後代,相傳在 4000 年前的堯舜時有大臣羲和,掌天地四時之官,是伏羲氏的後代,擅長觀察天象,發明了日曆。他的後裔建立了羲、和兩國,地望在今河南登封、鞏義、滎陽一帶。羲和的後代為四嶽,四嶽傳說為堯舜時四方部落的首領,四嶽之後有嶽氏。所以嶽姓出自風姓,中嶽嵩山位於河南登封境內,嶽氏家族很可能是羲氏族居住於中嶽嵩山的一支後裔。
- 外族基因流入:清朝初期,南宋民族英雄嶽飛遇害後,他的後代和族人有部分北上東北,在遼寧地區定居,到明清時,其中有滿化人旗籍,清初滿洲八旗紛紛改用漢姓,滿洲八旗的嶽氏也恢複了漢族,東北地區的嶽姓含有滿族的遺傳基因。
- 變遷:
- 古代:起源於河南的嶽姓一直主要活動於河南地區。到唐、宋時嶽姓已經南下湖北、湖南,西入四川,西北進甘肅、陝西,北抵河北、遼寧,東達安徽、山東。
- 宋元明時期:宋朝時期,嶽姓是小姓,主要集中於湖南、甘肅、河南三省。明朝時期,嶽姓人口增加較快,陝西、山西、河南、山東四省是嶽姓比較集中的地區。
- 近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口的流動,嶽姓人逐漸分布到全國各地。
- 分布:目前,嶽姓在全國分布較廣,但四川、河南是嶽姓人口較為集中的地區。在河南省,嶽姓人口分布在多個地市,如鄭州、洛陽、南陽、安陽等地。這些地區有著豐富的曆史文化遺產和深厚的人文底蘊,為嶽姓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