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 寒假第三周
和上高中的兒子一起成長 作者:境由心轉88zp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2022.2.2
今天是初二,已經到了寒假第三周的中間。
年前幾天兒子發燒生病,於是和他與他的病痛,和他的想要吃,想要出去,想要看手機鬥爭了很久。
除夕夜,我們第一次到朋友家過年,三個家庭十年多的朋友聚在一家裏過年,因為疫情,我們都無法回老家。
---------------------------------------------------------------------------------------------
先說說一次與兒子的爭論。
我覺得特別好,因為爸爸也參與我們的大爭論之中,兒子,爸爸,媽媽三個人各有各自的論點,每個人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來。也許青春期的孩子是很需要這樣的爭論的!
起因是,兒子說,某些學習的東西沒有用。
他提出的例子就是學微積分與搬木頭有什麽關係?
爸爸提出來,生活中都有數學,雖然不是具體的數學知識,但是思考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絕對是工作中需要的;還有生活中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學校裏學習,就是要學習碰到問題如何解決。
我提出來,很多東西也許學的時候用不上,等到將來指不定就會用上。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
兒子據理力爭,爸爸和媽媽也毫不示弱。
最後,我搬出來一個以前我聽過的一段音頻,說的主要是孩子們學習的差異,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業餘時間。其中,有個例子,就是一個講無機化學的大學教授,給學生們講了兩個小時的莎士比亞戲劇,用看似完全不相幹的內容,更好地詮釋了無機化學的內容,學生們都非常地推崇和喜歡。無機化學和莎士比亞有什麽關係?這就正好回答了兒子提出的那個問題。
兒子總是反駁父母,總是表現出不信服父母說的任何東西。但是,隻要是第三方說的,他還是能接受的。
所以,想要表達出我們的觀點,通過第三方是個好方法!
這個音頻,是我自己在學習如何更好地當老師時聽到的一本書的解讀,恰好在這裏用上了,真是“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
---------------------------------------------------------------------------------------------
再說聚在一起的三個家庭:我們家的選擇是新式教育,有一個家庭幼兒園選擇的是新式,現在已經回歸傳統,還有一個家庭選擇也是新式教育,但是質疑不斷,於是在新式和傳統中搖擺的。我們三家一年總會聚在一起一次,談論教育,談論孩子,談論人生。很有意思!
分享一個事例:大家坐在飯桌前,每個人要依次分享自己在2021年的一件事情,包括大人和孩子。我想分享一下孩子們的:
我家兒子是唯一一個提出來“能不能不分享?”“我不想分享!”叔叔說,“不行,都要分享!”阿姨開導他“你講講你的新學校吧,我們都很想聽。”兒子後來就說“我們學校有很大的球場”,“我們學校的加點很好吃。”總之,在外在的要求下,分享了一些隻言片語。
傳統的那個男孩子,說“我最近讀了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覺得保爾他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很努力,我們生活在現在的時代很幸福。我們也需要看看我們要怎樣努力。”於是,獲得了爸爸們自發的掌聲。事後,媽媽給我分享說,開始孩子對媽媽小聲說,我不知道分享啥,有點為難,後來突然說,有了,我就分享這個。媽媽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麽,後來分享時聽到了這一段。媽媽說這一定是學校老師們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他就分享這個了。
而另一個在新式學校裏上學,但媽媽比較猶豫比較焦慮的女孩子說,“我這一年發現我不喜歡音樂,因為我害怕唱歌,我不知道為什麽一句也唱不出來。後來經過了.......我又開始大聲唱歌了,我又能唱出來了!”
後來在一個場合中,兒子自發地變起魔術來,那是他上學期的藝術項目中學習到的。雖然另一個男孩的爸爸想讓自己兒子來看,但一開始那個男孩在打電子遊戲,沉浸在其中,爸爸叫了兩次沒動,後來是媽媽來叫第三次才過來的。
---------------------------------------------------------------------------------------------
在幾個家庭聚會過程中,我有一些感悟,也找到了一個我在新的一年中需要在引導兒子中繼續努力的方向,這個我想另外開一篇來專門寫。這裏就想談一談一些發現和觀察。
以上是一個觀察,下麵是另一個觀察。
在某一個瞬間,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景象,於是我就把它用手機記錄下來了。
那個女孩子在看春節晚會,她的爸爸也在看,媽媽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那個男孩子主要在看春節晚會,偶爾看看自己的手機,他的爸爸和媽媽都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我兒子半躺著低頭看手機(搶紅包),他的爸爸也半躺著低頭看手機,我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後來,我把這些照片分享給另一個男孩子的媽媽和我家爸爸來看,看,多麽相像,尤其是看電視的父女,和看手機的父子。
今天是初二,已經到了寒假第三周的中間。
年前幾天兒子發燒生病,於是和他與他的病痛,和他的想要吃,想要出去,想要看手機鬥爭了很久。
除夕夜,我們第一次到朋友家過年,三個家庭十年多的朋友聚在一家裏過年,因為疫情,我們都無法回老家。
---------------------------------------------------------------------------------------------
先說說一次與兒子的爭論。
我覺得特別好,因為爸爸也參與我們的大爭論之中,兒子,爸爸,媽媽三個人各有各自的論點,每個人都表達出自己的想法來。也許青春期的孩子是很需要這樣的爭論的!
起因是,兒子說,某些學習的東西沒有用。
他提出的例子就是學微積分與搬木頭有什麽關係?
爸爸提出來,生活中都有數學,雖然不是具體的數學知識,但是思考的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絕對是工作中需要的;還有生活中需要解決問題的能力,而在學校裏學習,就是要學習碰到問題如何解決。
我提出來,很多東西也許學的時候用不上,等到將來指不定就會用上。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
兒子據理力爭,爸爸和媽媽也毫不示弱。
最後,我搬出來一個以前我聽過的一段音頻,說的主要是孩子們學習的差異,不是在課堂上,而是在業餘時間。其中,有個例子,就是一個講無機化學的大學教授,給學生們講了兩個小時的莎士比亞戲劇,用看似完全不相幹的內容,更好地詮釋了無機化學的內容,學生們都非常地推崇和喜歡。無機化學和莎士比亞有什麽關係?這就正好回答了兒子提出的那個問題。
兒子總是反駁父母,總是表現出不信服父母說的任何東西。但是,隻要是第三方說的,他還是能接受的。
所以,想要表達出我們的觀點,通過第三方是個好方法!
這個音頻,是我自己在學習如何更好地當老師時聽到的一本書的解讀,恰好在這裏用上了,真是“機會永遠給準備好的人”!
---------------------------------------------------------------------------------------------
再說聚在一起的三個家庭:我們家的選擇是新式教育,有一個家庭幼兒園選擇的是新式,現在已經回歸傳統,還有一個家庭選擇也是新式教育,但是質疑不斷,於是在新式和傳統中搖擺的。我們三家一年總會聚在一起一次,談論教育,談論孩子,談論人生。很有意思!
分享一個事例:大家坐在飯桌前,每個人要依次分享自己在2021年的一件事情,包括大人和孩子。我想分享一下孩子們的:
我家兒子是唯一一個提出來“能不能不分享?”“我不想分享!”叔叔說,“不行,都要分享!”阿姨開導他“你講講你的新學校吧,我們都很想聽。”兒子後來就說“我們學校有很大的球場”,“我們學校的加點很好吃。”總之,在外在的要求下,分享了一些隻言片語。
傳統的那個男孩子,說“我最近讀了一本書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我覺得保爾他生活在那樣的時代,很努力,我們生活在現在的時代很幸福。我們也需要看看我們要怎樣努力。”於是,獲得了爸爸們自發的掌聲。事後,媽媽給我分享說,開始孩子對媽媽小聲說,我不知道分享啥,有點為難,後來突然說,有了,我就分享這個。媽媽當時也不知道是什麽,後來分享時聽到了這一段。媽媽說這一定是學校老師們喜歡聽這樣的話,所以他就分享這個了。
而另一個在新式學校裏上學,但媽媽比較猶豫比較焦慮的女孩子說,“我這一年發現我不喜歡音樂,因為我害怕唱歌,我不知道為什麽一句也唱不出來。後來經過了.......我又開始大聲唱歌了,我又能唱出來了!”
後來在一個場合中,兒子自發地變起魔術來,那是他上學期的藝術項目中學習到的。雖然另一個男孩的爸爸想讓自己兒子來看,但一開始那個男孩在打電子遊戲,沉浸在其中,爸爸叫了兩次沒動,後來是媽媽來叫第三次才過來的。
---------------------------------------------------------------------------------------------
在幾個家庭聚會過程中,我有一些感悟,也找到了一個我在新的一年中需要在引導兒子中繼續努力的方向,這個我想另外開一篇來專門寫。這裏就想談一談一些發現和觀察。
以上是一個觀察,下麵是另一個觀察。
在某一個瞬間,我看到了一個有趣的景象,於是我就把它用手機記錄下來了。
那個女孩子在看春節晚會,她的爸爸也在看,媽媽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那個男孩子主要在看春節晚會,偶爾看看自己的手機,他的爸爸和媽媽都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我兒子半躺著低頭看手機(搶紅包),他的爸爸也半躺著低頭看手機,我在旁邊忙著包餃子。
後來,我把這些照片分享給另一個男孩子的媽媽和我家爸爸來看,看,多麽相像,尤其是看電視的父女,和看手機的父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