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一早,才八點半,五個合夥人就齊刷刷地出現在幸福食堂。
雖然大門還緊閉著,但裏麵的人們已經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老王坐在電腦前,點開了監控視頻,突然看到卷簾門外有個熟悉的身影晃來晃去。
“哎呀,那不是那個小家夥嗎?”
他這麽一說,大夥兒都湊了過來。
“才八點半他就來啦?”
“寒假嘛,這麽早就出門了,早飯吃過了沒?”
“小臉蛋兒凍得跟紅蘋果似的,快讓他進來暖和暖和吧?”
“這小傻瓜,我們還有半小時才開門呢,他這麽早就來等著,要是我們晚開門了咋辦?”
董秀蘭手腳麻利,三兩下就打開了卷簾門,還親切地招呼小朋友:“快進來吧,幸福食堂歡迎你!”
喬誌航看到幸福食堂這麽早就開門了,心裏那個樂啊,手凍得跟冰棍似的,趕緊搓搓手,捂著耳朵,蹦躂著進了這個溫暖的小天地。
一進門,看到這麽多人,他心裏有點兒打鼓,正想說點什麽緩和氣氛,王鬆林已經搶先一步開口了。
“瞧瞧,我就說他會早早地來這兒。小朋友,告訴我們,家裏是不是出了什麽事,讓你這麽早就跑出來了?早飯吃了嗎?”
宋秋榮也湊過來,仔細打量著他,發現他還是昨天那身衣服,眼睛紅紅的,看起來沒睡好。
她溫柔地問:“昨天你急匆匆地跑出去,是不是有啥急事?家裏大人呢?”
喬誌航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問得有點懵。
還是老蔡,他笑嗬嗬地把喬誌航拉到身邊,解釋道:“我們知道你的情況特殊,大家都很關心你,昨天王爺爺就說了你會早來,沒想到真被他猜中了。”
王鬆林微微一笑,關切地問:“說吧,到底怎麽回事?是不是家裏沒人照顧你了,還是有人欺負你了?盡管說,能幫忙的我們一定幫,當然,得在我們能力範圍內。”
喬誌航愣了一下,眼圈又紅了。
奶奶臨走前告訴他,遇到困難可以來這裏求助,他當時還不太信,覺得這些爺爺奶奶們那麽忙,哪有空管他啊。
沒想到他隻是來過兩次,爺爺奶奶們就都看出了他的難處。
他想說的事情太多了,一時間卻不知道從哪兒說起。
大夥兒看到小男孩兒被大家的關心弄得緊張兮兮的,話都說不出來,於是都看向了董秀蘭。
王鬆林:“你是老師,你來問吧。”
宋秋榮:“秀蘭大姐,這孩子的嘴隻有你能撬開。”
譚鳳英:“先問問孩子吃了嗎,我得去準備西紅柿打鹵麵,給他做一碗。”
王鬆林:“鳳英,我也想吃那口,你多做點。”
譚鳳英白了王鬆林一眼,“你湊什麽熱鬧,好好在這兒哄孩子。”
王鬆林撇撇嘴,“我這不是聽說你要做拿手麵,我就饞了,我最愛吃你做的打鹵麵,昨天秋榮做的年糕炒雞蛋,和麵條炒年糕我都沒吃呢,就等著吃這個呢,你多做一些,我陪小男孩兒一起吃。”
看到譚奶奶去做打鹵麵,喬誌航剛想開口叫住,結果是他的肚子先咕嚕咕嚕叫了起來。
“哎呀,這肚子唱空城計呢。”
“你昨晚回去吃東西了嗎?”
在爺爺奶奶們的輪番詢問下,他才耷拉著腦袋,結結巴巴地說:“沒有吃,我,我想剪紙,但家裏不同意,我想偷偷在外麵練習剪紙,這是我奶奶的心願,也是我的夢想。”
再問,小孩兒就不說了。
王鬆林趕緊打圓場,“好了好了,誌航不想提,以後再說,先吃早飯,一會兒就忙起來了。”
在蔡思源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吃了早餐。
幸福食堂的幾位老人都把喬誌航當成了自己人,董秀蘭還特意分給他一些小點心。
喬誌航好久沒有體會到這種溫暖,吃過飯後他主動幫忙收拾餐桌,到了營業時間,他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拿出剪刀和剪紙。
他翻開一本古舊且充滿故事的記事本,手指輕盈地翻過那些泛黃的頁麵,每一頁都記載著過去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是奶奶留給他的,在這些寶貴的記錄裏,他埋頭苦練著傳統的剪紙藝術,努力通過這種方式去體驗和傳遞那些快要被人們遺忘的文化。
奶奶是津派剪紙的傳承人,她說津派剪紙獨具藝術魅力,以細膩的線條和精美的圖案聞名。它融合了南北剪紙的精髓,既展現了北方剪紙的粗獷,又融入了南方的細膩與雅致。
津派剪紙作品栩栩如生,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情景交融,極具藝術表現力。無論是節日裝飾還是日常欣賞,津派剪紙都能以其獨特的韻味,為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它不僅是傳統藝術的瑰寶,更是天津文化的獨特象征。
可惜,奶奶想要把剪紙技術傳給父親,父親不喜歡剪紙,覺得沒有發展前景,奶奶私下教他的時候,父親又百般阻止,奶奶去世之前還紅著眼圈說對不起師父,沒能將剪紙傳承下去……
想到這些,喬誌航練習得更加認真了。
幸福食堂裏熱鬧非凡,可他就像給自己裝了個消音器,全神貫注地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
期間,譚鳳英和董秀蘭都忍不住湊過來,對他的剪紙讚不絕口。
老王也來湊熱鬧,他眼神裏滿是讚賞,悄悄在老蔡耳邊嘀咕,“這小子手真巧,不過男孩子學剪紙,將來能有嘛前途呢?現在誰還玩剪紙啊。”
老蔡可不買賬,“這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啊,傳承它太重要了,你沒看新聞嗎,我們國家每天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太可惜了。”
“你看,手工藝品的傳承現在越來越不景氣,手工藝製品需要踏踏實實學習,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沒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老王直截了當地說,“就是不賺錢了嘛,如果非物質文化遺產能賺錢,肯定有一大堆年輕人搶著學。你看北京奧運那時候,十字繡多火啊,出口量也大,大家都搶著去做,不就為了賺錢嘛。現在機器取代了人工,賺錢的機會也沒了,年輕人也不再耐心繡花,都去搞直播賺快錢去了。”
兩人正聊著呢,突然喬誌航的包裏鬧鍾響了。
他們一抬頭,小家夥已經不見了蹤影。
老王一臉懵,看著老蔡問:“咱倆要不要追上去看看?”
雖然大門還緊閉著,但裏麵的人們已經忙得像熱鍋上的螞蟻一樣。
老王坐在電腦前,點開了監控視頻,突然看到卷簾門外有個熟悉的身影晃來晃去。
“哎呀,那不是那個小家夥嗎?”
他這麽一說,大夥兒都湊了過來。
“才八點半他就來啦?”
“寒假嘛,這麽早就出門了,早飯吃過了沒?”
“小臉蛋兒凍得跟紅蘋果似的,快讓他進來暖和暖和吧?”
“這小傻瓜,我們還有半小時才開門呢,他這麽早就來等著,要是我們晚開門了咋辦?”
董秀蘭手腳麻利,三兩下就打開了卷簾門,還親切地招呼小朋友:“快進來吧,幸福食堂歡迎你!”
喬誌航看到幸福食堂這麽早就開門了,心裏那個樂啊,手凍得跟冰棍似的,趕緊搓搓手,捂著耳朵,蹦躂著進了這個溫暖的小天地。
一進門,看到這麽多人,他心裏有點兒打鼓,正想說點什麽緩和氣氛,王鬆林已經搶先一步開口了。
“瞧瞧,我就說他會早早地來這兒。小朋友,告訴我們,家裏是不是出了什麽事,讓你這麽早就跑出來了?早飯吃了嗎?”
宋秋榮也湊過來,仔細打量著他,發現他還是昨天那身衣服,眼睛紅紅的,看起來沒睡好。
她溫柔地問:“昨天你急匆匆地跑出去,是不是有啥急事?家裏大人呢?”
喬誌航被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地問得有點懵。
還是老蔡,他笑嗬嗬地把喬誌航拉到身邊,解釋道:“我們知道你的情況特殊,大家都很關心你,昨天王爺爺就說了你會早來,沒想到真被他猜中了。”
王鬆林微微一笑,關切地問:“說吧,到底怎麽回事?是不是家裏沒人照顧你了,還是有人欺負你了?盡管說,能幫忙的我們一定幫,當然,得在我們能力範圍內。”
喬誌航愣了一下,眼圈又紅了。
奶奶臨走前告訴他,遇到困難可以來這裏求助,他當時還不太信,覺得這些爺爺奶奶們那麽忙,哪有空管他啊。
沒想到他隻是來過兩次,爺爺奶奶們就都看出了他的難處。
他想說的事情太多了,一時間卻不知道從哪兒說起。
大夥兒看到小男孩兒被大家的關心弄得緊張兮兮的,話都說不出來,於是都看向了董秀蘭。
王鬆林:“你是老師,你來問吧。”
宋秋榮:“秀蘭大姐,這孩子的嘴隻有你能撬開。”
譚鳳英:“先問問孩子吃了嗎,我得去準備西紅柿打鹵麵,給他做一碗。”
王鬆林:“鳳英,我也想吃那口,你多做點。”
譚鳳英白了王鬆林一眼,“你湊什麽熱鬧,好好在這兒哄孩子。”
王鬆林撇撇嘴,“我這不是聽說你要做拿手麵,我就饞了,我最愛吃你做的打鹵麵,昨天秋榮做的年糕炒雞蛋,和麵條炒年糕我都沒吃呢,就等著吃這個呢,你多做一些,我陪小男孩兒一起吃。”
看到譚奶奶去做打鹵麵,喬誌航剛想開口叫住,結果是他的肚子先咕嚕咕嚕叫了起來。
“哎呀,這肚子唱空城計呢。”
“你昨晚回去吃東西了嗎?”
在爺爺奶奶們的輪番詢問下,他才耷拉著腦袋,結結巴巴地說:“沒有吃,我,我想剪紙,但家裏不同意,我想偷偷在外麵練習剪紙,這是我奶奶的心願,也是我的夢想。”
再問,小孩兒就不說了。
王鬆林趕緊打圓場,“好了好了,誌航不想提,以後再說,先吃早飯,一會兒就忙起來了。”
在蔡思源的帶領下,大家一起吃了早餐。
幸福食堂的幾位老人都把喬誌航當成了自己人,董秀蘭還特意分給他一些小點心。
喬誌航好久沒有體會到這種溫暖,吃過飯後他主動幫忙收拾餐桌,到了營業時間,他才坐回自己的位置上,拿出剪刀和剪紙。
他翻開一本古舊且充滿故事的記事本,手指輕盈地翻過那些泛黃的頁麵,每一頁都記載著過去的點點滴滴。這些都是奶奶留給他的,在這些寶貴的記錄裏,他埋頭苦練著傳統的剪紙藝術,努力通過這種方式去體驗和傳遞那些快要被人們遺忘的文化。
奶奶是津派剪紙的傳承人,她說津派剪紙獨具藝術魅力,以細膩的線條和精美的圖案聞名。它融合了南北剪紙的精髓,既展現了北方剪紙的粗獷,又融入了南方的細膩與雅致。
津派剪紙作品栩栩如生,花鳥人物栩栩如生,情景交融,極具藝術表現力。無論是節日裝飾還是日常欣賞,津派剪紙都能以其獨特的韻味,為生活增添一抹亮麗的色彩。它不僅是傳統藝術的瑰寶,更是天津文化的獨特象征。
可惜,奶奶想要把剪紙技術傳給父親,父親不喜歡剪紙,覺得沒有發展前景,奶奶私下教他的時候,父親又百般阻止,奶奶去世之前還紅著眼圈說對不起師父,沒能將剪紙傳承下去……
想到這些,喬誌航練習得更加認真了。
幸福食堂裏熱鬧非凡,可他就像給自己裝了個消音器,全神貫注地完成了一幅剪紙作品。
期間,譚鳳英和董秀蘭都忍不住湊過來,對他的剪紙讚不絕口。
老王也來湊熱鬧,他眼神裏滿是讚賞,悄悄在老蔡耳邊嘀咕,“這小子手真巧,不過男孩子學剪紙,將來能有嘛前途呢?現在誰還玩剪紙啊。”
老蔡可不買賬,“這可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啊,傳承它太重要了,你沒看新聞嗎,我們國家每天都有非物質文化遺產消失,太可惜了。”
“你看,手工藝品的傳承現在越來越不景氣,手工藝製品需要踏踏實實學習,現在的年輕人太浮躁了,沒法靜下心來好好學習。”
老王直截了當地說,“就是不賺錢了嘛,如果非物質文化遺產能賺錢,肯定有一大堆年輕人搶著學。你看北京奧運那時候,十字繡多火啊,出口量也大,大家都搶著去做,不就為了賺錢嘛。現在機器取代了人工,賺錢的機會也沒了,年輕人也不再耐心繡花,都去搞直播賺快錢去了。”
兩人正聊著呢,突然喬誌航的包裏鬧鍾響了。
他們一抬頭,小家夥已經不見了蹤影。
老王一臉懵,看著老蔡問:“咱倆要不要追上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