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孔明騎馬來到金雁橋邊,沿著河岸仔細查看了一番,隨後返回營寨,召集黃忠與魏延前來聽令。
他說道:
“金雁橋南約五六裏,兩岸盡是蘆葦蒹葭,正好埋伏兵馬。”
“魏延率領一千持槍的士兵埋伏在左側,專門戳殺馬上的敵將。”
“黃忠率領一千持刀的士兵埋伏在右側,專門砍殺坐騎的敵軍。”
“等到敵軍被打散後,張任必定會退入山東的小路,張翼德率領一千士兵埋伏在那裏,趁機擒拿張任。”
接著,孔明又命趙雲埋伏在金雁橋北,說道:
“待我引張任過橋之後,你便將橋拆斷,然後率軍駐紮在橋北,虛張聲勢,迫使張任不敢北逃,隻能退往南麵,正好落入伏擊之中。”
一切部署安排妥當後,孔明親自出營去誘敵。
卻說劉璋派遣卓膺和張翼兩員大將前往雒城增援。
張任命張翼和劉瑤守城,自己與卓膺分為前後兩隊——張任為前隊,卓膺為後隊——出城迎敵。
孔明率領一支隊伍,兵馬不整不齊,過金雁橋後,與張任對陣。
他乘坐四輪車,頭戴綸巾,手執羽扇,兩側有百餘騎兵簇擁,遙指張任說道:
“曹操領百萬大軍,聞吾之名,望風而逃。”
“如今你是何人,竟敢不速速投降?”
張任見孔明的軍隊陣容散亂,坐在馬上冷笑道:
“人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隻是徒有虛名!”
隨後他揮槍一指,命令手下大小軍士齊齊衝殺上來。
孔明棄了四輪車,翻身上馬,退過金雁橋,張任緊追不舍。
過橋之後,見到左側有玄德軍隊,右側是嚴顏軍隊,正衝殺過來。
張任這才明白中計,急忙回軍,卻發現金雁橋已被拆斷。
無奈之下,他欲向北退走,卻見趙雲的軍隊隔河列陣,不敢冒然北上,隻得向南繞河而逃。
張任一路跑了五七裏地,來到蘆葦叢生之地,突然魏延的軍隊從蘆葦中殺出,長槍亂戳;
黃忠的軍隊也從另一側殺出,用長刀砍馬蹄。
張任的騎兵紛紛落馬,被俘虜捆綁,步兵見狀根本不敢上前。
張任率領數十騎兵試圖逃向山路,卻正撞上張飛。
張任欲退卻時,張飛一聲大喝,手下士兵齊上,將張任活捉。
原來卓膺見張任中計,便投降了趙雲的軍隊,隨後一同押送至大寨。
劉備賞賜了卓膺。
張飛押解張任到帳中,孔明也已坐在帳內。
劉備對張任說道:
“蜀中諸將,望風而降,你為何不早日歸降?”
張任睜眼怒喝道:
“忠臣豈會侍奉兩位主公!”
劉備勸道:
“你不識時務,若投降,可免一死。”
張任答道:
“今日若降,日後也絕不降!快快殺了我吧!”
劉備不忍殺他,但張任厲聲高罵不止。
孔明遂下令斬殺張任,以成全其名節。
後人有詩讚曰:
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
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劉備感歎不已,下令收殮張任的屍首,葬於金雁橋旁,以表彰他的忠誠。
次日,劉備命嚴顏、吳懿等一班蜀中降將為前鋒部隊,直至雒城城下,高聲喊道:
“快開城投降,免得一城百姓受苦!”
劉瑤站在城牆上破口大罵。
嚴顏正準備拉弓射箭,忽見城上一員將領拔劍砍倒了劉瑤,打開城門投降。
玄德軍順利入城,而劉循則從西門逃往成都。
劉備發布告示安撫百姓,開城門投降的將領乃是武陽人張翼,劉備因此對他重重賞賜。
孔明說道:
“雒城既破,成都近在眼前。”
“但各州郡或許仍不安定,可命張翼、吳懿率趙雲安撫外水江陽、犍為等屬地。”
“令嚴顏、卓膺率張飛安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並授以官職,平定地方,然後集中兵力進攻成都。”
張飛和趙雲領命,各自帶兵前往。
孔明問蜀中降將:
“前去成都的路上還有哪些關隘?”
降將答道:
“隻有綿竹設有重兵把守。”
“若能攻下綿竹,成都便可輕易拿下。”
孔明正準備商議進兵,法正進言道:
“雒城既破,蜀中大勢已去。”
“主公若以仁義服人,不必立即進攻。”
“不如由我寫一封書信送至成都,陳述利害,劉璋自然會投降。”
孔明聽後稱讚道:
“孝直之言甚善!”
便令法正寫信,派人直接送往成都。
卻說劉循逃回成都見劉璋,報告雒城已失。
劉璋驚慌失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從事鄭度獻策說:
“如今劉備雖攻城略地,但兵力有限,士眾尚未歸附,糧草供應主要靠野外的糧穀,軍中也缺乏輜重。”
“我們不如將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部驅趕到涪水以西,把所有的倉庫和田間的糧穀全部燒毀,然後深溝高壘,以靜製動。”
“他們若來攻打,就堅守不出。等他們缺乏糧草,最多百日就會退兵。”
“到時我們趁虛而擊,劉備定可擒拿。”
劉璋卻搖頭說道:
“此計不妥。”
“我聽說拒敵是為了安民,從未聽說驅逐百姓是為了防禦敵軍。”
“這並非保全之策。”
正議論間,有人來報法正派使者送來書信。
劉璋讓使者進來,呈上書信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先前蒙您派人前來與荊州交好,不料主公身邊無人可用,導致局勢至此。”
“如今荊州念及舊情,不忘宗族之誼。”
“若主公能幡然醒悟歸順,必不虧待您。”
“望主公三思後決。”
劉璋讀後勃然大怒,將書信撕毀,大罵道:
“法正此賊,賣主求榮,忘恩背義!”
隨即將使者趕出城外。同時,他命妻弟費觀率軍防守綿竹。
費觀推薦南陽人李嚴,字正方,與自己一同領兵。
費觀和李嚴點齊三萬軍隊前往綿竹駐守。
此外,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上書請求劉璋派人前往漢中借兵。
劉璋說:
“張魯與我有世仇,怎會肯出兵相助?”
董和答道:
“雖然有仇,但如今劉備已占雒城,形勢危急,唇亡齒寒。”
“若用利害關係勸說,他必然會答應。”
劉璋這才同意,修書派使者前往漢中求援。
卻說馬超自從兵敗後逃入羌地,已有兩年多。
他與羌人結盟,攻取隴西各州郡,所到之處皆望風歸降,唯獨冀城久攻不下。
他說道:
“金雁橋南約五六裏,兩岸盡是蘆葦蒹葭,正好埋伏兵馬。”
“魏延率領一千持槍的士兵埋伏在左側,專門戳殺馬上的敵將。”
“黃忠率領一千持刀的士兵埋伏在右側,專門砍殺坐騎的敵軍。”
“等到敵軍被打散後,張任必定會退入山東的小路,張翼德率領一千士兵埋伏在那裏,趁機擒拿張任。”
接著,孔明又命趙雲埋伏在金雁橋北,說道:
“待我引張任過橋之後,你便將橋拆斷,然後率軍駐紮在橋北,虛張聲勢,迫使張任不敢北逃,隻能退往南麵,正好落入伏擊之中。”
一切部署安排妥當後,孔明親自出營去誘敵。
卻說劉璋派遣卓膺和張翼兩員大將前往雒城增援。
張任命張翼和劉瑤守城,自己與卓膺分為前後兩隊——張任為前隊,卓膺為後隊——出城迎敵。
孔明率領一支隊伍,兵馬不整不齊,過金雁橋後,與張任對陣。
他乘坐四輪車,頭戴綸巾,手執羽扇,兩側有百餘騎兵簇擁,遙指張任說道:
“曹操領百萬大軍,聞吾之名,望風而逃。”
“如今你是何人,竟敢不速速投降?”
張任見孔明的軍隊陣容散亂,坐在馬上冷笑道:
“人說諸葛亮用兵如神,原來隻是徒有虛名!”
隨後他揮槍一指,命令手下大小軍士齊齊衝殺上來。
孔明棄了四輪車,翻身上馬,退過金雁橋,張任緊追不舍。
過橋之後,見到左側有玄德軍隊,右側是嚴顏軍隊,正衝殺過來。
張任這才明白中計,急忙回軍,卻發現金雁橋已被拆斷。
無奈之下,他欲向北退走,卻見趙雲的軍隊隔河列陣,不敢冒然北上,隻得向南繞河而逃。
張任一路跑了五七裏地,來到蘆葦叢生之地,突然魏延的軍隊從蘆葦中殺出,長槍亂戳;
黃忠的軍隊也從另一側殺出,用長刀砍馬蹄。
張任的騎兵紛紛落馬,被俘虜捆綁,步兵見狀根本不敢上前。
張任率領數十騎兵試圖逃向山路,卻正撞上張飛。
張任欲退卻時,張飛一聲大喝,手下士兵齊上,將張任活捉。
原來卓膺見張任中計,便投降了趙雲的軍隊,隨後一同押送至大寨。
劉備賞賜了卓膺。
張飛押解張任到帳中,孔明也已坐在帳內。
劉備對張任說道:
“蜀中諸將,望風而降,你為何不早日歸降?”
張任睜眼怒喝道:
“忠臣豈會侍奉兩位主公!”
劉備勸道:
“你不識時務,若投降,可免一死。”
張任答道:
“今日若降,日後也絕不降!快快殺了我吧!”
劉備不忍殺他,但張任厲聲高罵不止。
孔明遂下令斬殺張任,以成全其名節。
後人有詩讚曰:
烈士豈甘從二主,張君忠勇死猶生。
高明正似天邊月,夜夜流光照雒城。
劉備感歎不已,下令收殮張任的屍首,葬於金雁橋旁,以表彰他的忠誠。
次日,劉備命嚴顏、吳懿等一班蜀中降將為前鋒部隊,直至雒城城下,高聲喊道:
“快開城投降,免得一城百姓受苦!”
劉瑤站在城牆上破口大罵。
嚴顏正準備拉弓射箭,忽見城上一員將領拔劍砍倒了劉瑤,打開城門投降。
玄德軍順利入城,而劉循則從西門逃往成都。
劉備發布告示安撫百姓,開城門投降的將領乃是武陽人張翼,劉備因此對他重重賞賜。
孔明說道:
“雒城既破,成都近在眼前。”
“但各州郡或許仍不安定,可命張翼、吳懿率趙雲安撫外水江陽、犍為等屬地。”
“令嚴顏、卓膺率張飛安撫巴西德陽所屬州郡,並授以官職,平定地方,然後集中兵力進攻成都。”
張飛和趙雲領命,各自帶兵前往。
孔明問蜀中降將:
“前去成都的路上還有哪些關隘?”
降將答道:
“隻有綿竹設有重兵把守。”
“若能攻下綿竹,成都便可輕易拿下。”
孔明正準備商議進兵,法正進言道:
“雒城既破,蜀中大勢已去。”
“主公若以仁義服人,不必立即進攻。”
“不如由我寫一封書信送至成都,陳述利害,劉璋自然會投降。”
孔明聽後稱讚道:
“孝直之言甚善!”
便令法正寫信,派人直接送往成都。
卻說劉循逃回成都見劉璋,報告雒城已失。
劉璋驚慌失措,召集群臣商議對策。
從事鄭度獻策說:
“如今劉備雖攻城略地,但兵力有限,士眾尚未歸附,糧草供應主要靠野外的糧穀,軍中也缺乏輜重。”
“我們不如將巴西、梓潼的百姓全部驅趕到涪水以西,把所有的倉庫和田間的糧穀全部燒毀,然後深溝高壘,以靜製動。”
“他們若來攻打,就堅守不出。等他們缺乏糧草,最多百日就會退兵。”
“到時我們趁虛而擊,劉備定可擒拿。”
劉璋卻搖頭說道:
“此計不妥。”
“我聽說拒敵是為了安民,從未聽說驅逐百姓是為了防禦敵軍。”
“這並非保全之策。”
正議論間,有人來報法正派使者送來書信。
劉璋讓使者進來,呈上書信拆開一看,信中寫道:
“先前蒙您派人前來與荊州交好,不料主公身邊無人可用,導致局勢至此。”
“如今荊州念及舊情,不忘宗族之誼。”
“若主公能幡然醒悟歸順,必不虧待您。”
“望主公三思後決。”
劉璋讀後勃然大怒,將書信撕毀,大罵道:
“法正此賊,賣主求榮,忘恩背義!”
隨即將使者趕出城外。同時,他命妻弟費觀率軍防守綿竹。
費觀推薦南陽人李嚴,字正方,與自己一同領兵。
費觀和李嚴點齊三萬軍隊前往綿竹駐守。
此外,益州太守董和,字幼宰,南郡枝江人,上書請求劉璋派人前往漢中借兵。
劉璋說:
“張魯與我有世仇,怎會肯出兵相助?”
董和答道:
“雖然有仇,但如今劉備已占雒城,形勢危急,唇亡齒寒。”
“若用利害關係勸說,他必然會答應。”
劉璋這才同意,修書派使者前往漢中求援。
卻說馬超自從兵敗後逃入羌地,已有兩年多。
他與羌人結盟,攻取隴西各州郡,所到之處皆望風歸降,唯獨冀城久攻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