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說話間,忽見江南岸戰鼓大作,船隻如螞蟻般湧來,順風揚帆直逼而至。


    劉備大驚。


    船靠近後,隻見一人身著白袍銀鎧,站在船頭,高聲喊道:


    “叔父別來無恙!”


    “小侄來遲,失禮了!”


    劉備仔細一看,原來是劉琦。劉琦登船哭拜道:


    “聞聽叔父被曹操追擊,小侄特地趕來接應。”


    劉備大喜,與劉琦會合,合兵一處,放舟而行。


    在船上正述說情由時,忽見江西南方又有戰船列陣而來,順風直衝。


    劉琦驚道:


    “江夏的兵馬已盡數帶來,如今這戰船不是曹操的軍隊,便是江東的軍隊,該如何應對?”


    劉備出船觀看,隻見一人身穿綸巾道袍,坐在船頭,正是諸葛亮,身後還站著孫乾。


    劉備慌忙迎接諸葛亮登船,問其為何會在此處。


    諸葛亮答道:


    “我自從江夏,便料到曹操必會追擊,主公也必定從漢津撤退,所以特地安排雲長在此接應。”


    “又請劉琦先行迎接主公,我則率軍來此助陣。”


    劉備大喜,與諸葛亮商議破曹之策。


    諸葛亮建議道:


    “夏口地勢險要,又有糧草儲備,適合長期防守。”


    “請主公暫駐夏口,公子返回江夏整頓戰船軍備,以形成掎角之勢,抵禦曹操。”


    “若主公也回江夏,反而會顯得勢單力孤。”


    劉琦答道:


    “軍師之言甚是。”


    “但小侄以為,叔父應暫回江夏,整頓軍隊妥當,再赴夏口也不遲。”


    劉備點頭道:


    “賢侄之言也有道理。”


    於是留下關羽率五千軍駐守夏口,劉備、諸葛亮、劉琦共赴江夏。


    卻說曹操見關羽在陸路帶兵截出,懷疑有伏兵,不敢追擊。


    又擔心水路被劉備搶先奪取江陵,於是連夜率軍趕赴江陵。


    荊州的治中官鄧義和別駕官劉先早已得知襄陽的戰事,估計無法抵擋曹操,便帶領荊州的軍民出城投降。


    曹操入城後安撫百姓,釋放了先前被囚的韓嵩,並任命他為大鴻臚。


    其餘官員也各有封賞。


    曹操與眾將商議道:


    “如今劉備已投奔江夏,恐怕他會聯合東吳,這將成為後患。”


    “該用什麽計策擊破他呢?”


    荀攸說道:


    “如今我軍聲勢大振,不妨派使者以檄文告知江東,邀請孫權共同進攻江夏,捉拿劉備,並瓜分荊州的土地,以此締結盟約。”


    “孫權若因此震驚而來投靠,我軍之事便可大成。”


    曹操采納了這個計策,一邊發出檄文派使者前往東吳,一邊調集馬步水軍共計八十三萬人(虛稱一百萬),水陸並進,船騎並行,沿江而來,東西聯絡,紮營數百裏。


    話分兩頭,卻說江東的孫權駐軍在柴桑郡,聽聞曹操大軍已至襄陽,劉琮投降,如今又連夜奪取江陵,於是召集謀士們商議防禦之策。


    魯肅說道:


    “荊州與我江東毗鄰,地勢險要,資源豐厚。”


    “若能占有荊州,這將是成就帝王之業的根基。”


    “如今劉表新亡,劉備又新敗,不如讓我出使江夏,以吊喪為名,勸說劉備團結劉表的舊部,齊心協力,共同抵禦曹操。”


    “如果劉備答應,這便是大好局麵。”


    孫權大喜,采納了魯肅的建議,即派魯肅帶著禮物前往江夏吊喪。


    再說劉備到了江夏,與諸葛亮和劉琦共商對策。


    諸葛亮說道:


    “曹操勢力強盛,眼下難以抗衡,不如前往東吳投靠孫權,借其為援,形成南北對峙之局,伺機取利,豈不可行?”


    劉備答道:


    “江東人才濟濟,必有深謀遠慮,怎肯容納我們?”


    諸葛亮笑道:


    “如今曹操以百萬大軍虎踞江漢,江東豈能不派人來探查虛實?”


    “若有人前來,我便借機搭一葉扁舟,直往江東,以三寸不爛之舌遊說孫權,讓南北兩軍互相牽製。”


    “若南軍勝,我軍便合力攻曹操,奪取荊州;若北軍勝,我軍再趁機南取江東,這豈非兩全其美之策?”


    劉備說道:


    “這個計策很高明,但如何才能引得江東人來呢?”


    正說話間,有人來報:


    “江東孫權派魯肅前來吊喪,船已靠岸。”


    諸葛亮聽罷笑道:


    “大事已成!”


    隨即問劉琦:


    “當初孫策去世時,你們襄陽曾派人吊喪嗎?”


    劉琦答道:


    “江東與我家有殺父之仇,哪裏會互相往來送吊喪之禮!”


    諸葛亮說道:


    “既然如此,魯肅此行並非為了吊喪,而是前來探查軍情。”


    於是對劉備說:


    “魯肅到時,若問曹操的軍情,主公隻推說不知;若他再三追問,便請他去問我諸葛亮。”


    計議已定,便派人迎接魯肅。


    魯肅入城吊喪,行禮完畢後,劉琦請他與劉備會麵。


    禮節過後,魯肅被邀入後堂飲酒。


    他說道:


    “久聞皇叔大名,無緣得見,如今得以拜會,實在幸甚。”


    “近聞皇叔與曹操交戰,必定了解他的虛實,不知曹操軍隊大約有多少?”


    劉備說道:


    “我軍兵少將寡,一聽到曹操來了就隻能逃跑,實在不知他的虛實。”


    魯肅說道:


    “聽聞皇叔用諸葛孔明的妙計,兩次火攻燒得曹操魂飛膽喪,怎麽會不知他的底細呢?”


    劉備答道:


    “除非去問孔明,才能知曉詳情。”


    魯肅說:


    “孔明在哪裏?”


    “我希望能見上一麵。”


    劉備便命人請孔明出來相見。


    魯肅見到孔明,行禮完畢後說道:


    “久仰先生才德,未曾得見,如今幸得相會,想請教當下的安危局勢。”


    孔明答道:


    “曹操的陰謀詭計,我已了然於心;但恨我力量不夠,所以隻能暫時避讓。”


    魯肅問:


    “皇叔如今是打算停留在此地嗎?”


    孔明答:


    “使君(指劉備)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交,準備前往投靠他。”


    魯肅說:


    “吳臣兵少糧缺,連自保都困難,又怎能容納他人呢?”


    孔明答道:


    “吳臣那裏的條件雖不足以久居,但眼下可以暫時依靠,另有其他良策。”


    魯肅說道:


    “孫將軍(孫權)雄踞六郡,兵精糧足,又十分敬重賢才,禮遇士人。”


    “江東的英雄豪傑,多歸附於他。”


    “依我之見,皇叔不如派一位心腹去聯絡東吳,共同謀劃大事。”


    孔明答道:


    “劉使君與孫將軍素無交情,恐怕徒費口舌;況且手下也無合適的心腹可派往江東。”


    魯肅說道:


    “先生的哥哥(諸葛瑾)如今在江東任職,日夜盼望與先生相見。”


    “我魯肅才疏學淺,願陪同先生一起去見孫將軍,共議大事。”


    劉備說道:


    “孔明是我的軍師,片刻也離不得他,怎能讓他前往江東?”


    魯肅再三請求孔明同去。


    劉備假裝不許,孔明卻說道:


    “事已至此,我願奉命前行。”


    劉備這才同意。


    於是,魯肅告別劉備和劉琦,與孔明登舟,前往柴桑郡(江東)。


    正如詩所說:


    隻因諸葛扁舟去,致使曹兵一旦休。


    不知孔明此行究竟如何,且看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