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人有詩讚曰:
“劉備當年歎孤窮,幸有南陽臥龍逢。”
“欲知他日鼎分地,先生笑指畫圖中。”
劉備拜請諸葛亮說道:
“備雖德薄才疏,但願先生不棄微賤,出山相助。”
“備願聽從先生教誨。”
諸葛亮答道:
“我久已安於耕作之樂,懶於參與世事,實在難以從命。”
劉備聞言痛哭道:
“先生若不出山,天下百姓將如何是好!”
言罷,淚水沾濕衣襟。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真誠,感動地說道:
“將軍既然如此看重我,亮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聞言大喜,便召關羽、張飛入堂,一同獻上金帛作為禮物。
諸葛亮堅辭不受,劉備說道:
“這些並非聘請先生的厚禮,隻是劉備的一點心意罷了。”
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邀請,隨即說道:
“我已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可不出山。”
“你留在家中務農,不可讓田地荒蕪。”
待我功成之日,便會回來歸隱。”
後人感歎此事有詩曰: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隻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另有古風讚道:
高祖提劍斬白蛇,夜戰芒碭血流霞;
平秦滅楚登鹹陽,二百年後又中斷。
光武興起都洛陽,漢業至此複崩壞;
獻帝遷都幸許昌,英雄四起亂天下。
曹操得時握天命,孫權繼業據江東;
孤窮劉備曆流亡,獨居新野憂民苦。
南陽臥龍懷雄誌,奇正韜略盡胸中;
三顧草廬真心動,扶漢大業共圖謀。
先取荊州後取川,彌天之手補乾坤;
談笑間星河倒轉,千秋萬古名不朽!
劉備等人告別諸葛亮的兄長諸葛均,帶著諸葛亮返回新野。
劉備對諸葛亮禮遇有加,視為師長,同桌共食,同榻而眠,日日探討天下大勢。
諸葛亮說道:
“曹操在冀州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必然是有意南下江南。”
“您可以派人前往江東探查虛實。”
劉備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人前去打探。
卻說孫權自孫策去世後,繼承父兄基業,占據江東。
他招賢納士,在吳郡設賓館迎接四方英才。
近幾年間,英傑雲集,包括:會稽的闞澤,彭城的嚴畯,沛縣的薛綜,汝陽的程秉,吳郡的朱桓、陸績,吳地的張溫,烏傷的駱統,烏程的吾粲等人。
孫權對他們敬重有加,又有許多名將輔佐,如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等,使得江東文武兼備,聲名遠揚。
建安七年,曹操擊敗袁紹後,派使者命孫權送子入朝以表臣服。
孫權猶豫未決,吳太夫人召集周瑜、張昭商議。
張昭主張送子以免激怒曹操,周瑜則反對,認為此舉將導致江東受製於曹操,建議暫觀其變,另尋良策應對。
吳太夫人采納了周瑜的意見,孫權婉拒使者,不送子入朝。
建安八年,孫權率兵討伐黃祖,在大江上大敗黃祖軍。
部將淩操因輕敵被黃祖部將甘寧射殺,其子淩統年僅十五,冒死奪回父親遺體。
孫權見風勢不利,撤軍返回東吳。
孫權之弟孫翊任丹陽太守,性情剛烈,酒後常鞭打士卒,激怒屬下媯覽和戴員。
他們聯合孫翊的隨從邊洪,設計謀害了孫翊。
孫翊之妻徐氏機智過人,佯裝順從媯覽,暗中召集孫翊舊部孫高、傅嬰策劃複仇。
徐氏以祭祀為名,設宴引誘媯覽入府,命孫高、傅嬰殺死媯覽和戴員,替孫翊報仇。
孫權趕至丹陽後,獎賞孫高、傅嬰,並將徐氏接回東吳贍養。
江東百姓無不稱讚徐氏的忠節和智慧。
後人有詩曰:
“才節雙全世所無,奸回一旦受摧鋤;
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
東吳的山賊平定後,江東擁有戰船七千餘艘。
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隊。
建安十二年,孫權之母吳太夫人臨終時,囑托孫權尊重周瑜和張昭,愛護家族成員,並叮囑他繼續穩固江東基業。
吳太夫人去世後,孫權以隆重禮儀安葬其母,江東局勢更加穩固。
次年春天,孫權商議進攻黃祖。
張昭說:
“居喪未滿一年,不宜動兵。”
周瑜則說道:
“報仇雪恨,何必等待滿期?”
孫權猶豫不決。
這時,平北都尉呂蒙前來見孫權,稟報說:
“屬下駐守龍湫水口,發現黃祖的部將甘寧前來投降。”
“我詳細詢問過,此人字興霸,巴郡臨江人,頗有才學,兼具氣力,為人好俠仗義。”
“曾經招集亡命之徒,縱橫江湖,腰懸銅鈴,人聽鈴聲皆避之,又用西川錦製成船帆,被稱為‘錦帆賊’。”
“後來悔過自新,棄惡從善,率眾投奔劉表。”
“但劉表未能重用他,黃祖又將他挽留在夏口,但對他冷淡疏遠,甘寧因此懷恨在心。”
“蘇飛曾多次向黃祖推薦甘寧,卻被拒絕,說:‘甘寧不過是劫江的賊寇,怎可重用!’”
“蘇飛見此情形,便以酒宴款待甘寧,並勸他說:‘我多次為你進言,奈何主公不采納。人生苦短,不如另作打算。我可保你為邾縣縣長,自己決定去留吧。’”
“甘寧因此得以離開夏口,準備投奔江東,但擔心江東會因他幫助黃祖殺害淩操一事懷恨在心。”
“我已替主公表明求賢若渴之意,不計前嫌,因此甘寧欣然率眾渡江來見主公。”
“現請主公定奪。”
孫權大喜道:
“有甘寧相助,攻破黃祖指日可待!”
隨即命呂蒙引甘寧覲見。甘寧行禮後,孫權說道:
“興霸到此,我十分高興,豈會記仇?”
“請你盡管放心,並教我攻破黃祖的策略。”
甘寧答道:
“如今漢朝衰微,曹操遲早會篡權。”
“南荊是曹操必爭之地,而劉表無長遠目光,其子又無才智,不能承繼大業。”
“主公若不早作打算,曹操勢必先下手為強。”
“黃祖年老昏庸,貪圖財貨,苛征百姓,軍隊裝備廢弛,法紀鬆散。”
“若主公親率大軍攻之,黃祖必敗。”
“擊敗黃祖後,繼續西進占據楚關,謀取巴蜀大地,霸業可定。”
孫權稱讚道:
“此乃金玉良言!”
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呂蒙為先鋒;董襲與甘寧為副將;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黃祖。
黃祖得知後,緊急召集眾將商議,任命蘇飛為大將,陳就、鄧龍為先鋒,率領江夏全軍迎敵。
陳就、鄧龍率一隊艨艟戰船封鎖沔口,每艘戰船上布置上千張強弓硬弩,並用巨索將船隻連成一道屏障。
東吳軍隊到來後,戰船上的鼓聲震天,弓弩齊發,逼得東吳軍隊退至水麵外數裏。
甘寧對董襲說: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能後退了!”
於是挑選百餘艘小船,每船五十名精兵,其中二十人撐船,三十人身披鎧甲,手持鋼刀,不顧箭石直衝敵船,砍斷巨索,使敵船失去屏障。
甘寧親自登上敵船,砍殺鄧龍,陳就見狀棄船逃走。
呂蒙跳下小船,揮槳直衝敵船,並放火燒毀敵船。
陳就企圖上岸逃生,呂蒙緊追不舍,當胸一刀將其砍翻。
蘇飛帶軍前來接應,但東吳軍將士齊上岸,勢不可擋,黃祖軍大敗。
蘇飛被東吳將領潘璋生擒,送至孫權軍中,孫權命用囚車將其關押,準備與黃祖一同處決。
東吳軍連夜進攻夏口。正如詩所言:
“隻因不用錦帆賊,至令衝開大索船。”
至於黃祖的結局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劉備當年歎孤窮,幸有南陽臥龍逢。”
“欲知他日鼎分地,先生笑指畫圖中。”
劉備拜請諸葛亮說道:
“備雖德薄才疏,但願先生不棄微賤,出山相助。”
“備願聽從先生教誨。”
諸葛亮答道:
“我久已安於耕作之樂,懶於參與世事,實在難以從命。”
劉備聞言痛哭道:
“先生若不出山,天下百姓將如何是好!”
言罷,淚水沾濕衣襟。
諸葛亮見劉備如此真誠,感動地說道:
“將軍既然如此看重我,亮願效犬馬之勞。”
劉備聞言大喜,便召關羽、張飛入堂,一同獻上金帛作為禮物。
諸葛亮堅辭不受,劉備說道:
“這些並非聘請先生的厚禮,隻是劉備的一點心意罷了。”
諸葛亮接受了劉備的邀請,隨即說道:
“我已受劉皇叔三顧之恩,不可不出山。”
“你留在家中務農,不可讓田地荒蕪。”
待我功成之日,便會回來歸隱。”
後人感歎此事有詩曰:
“身未升騰思退步,功成應憶去時言。
隻因先主丁寧後,星落秋風五丈原。”
另有古風讚道:
高祖提劍斬白蛇,夜戰芒碭血流霞;
平秦滅楚登鹹陽,二百年後又中斷。
光武興起都洛陽,漢業至此複崩壞;
獻帝遷都幸許昌,英雄四起亂天下。
曹操得時握天命,孫權繼業據江東;
孤窮劉備曆流亡,獨居新野憂民苦。
南陽臥龍懷雄誌,奇正韜略盡胸中;
三顧草廬真心動,扶漢大業共圖謀。
先取荊州後取川,彌天之手補乾坤;
談笑間星河倒轉,千秋萬古名不朽!
劉備等人告別諸葛亮的兄長諸葛均,帶著諸葛亮返回新野。
劉備對諸葛亮禮遇有加,視為師長,同桌共食,同榻而眠,日日探討天下大勢。
諸葛亮說道:
“曹操在冀州修建玄武池訓練水軍,必然是有意南下江南。”
“您可以派人前往江東探查虛實。”
劉備采納了他的建議,派人前去打探。
卻說孫權自孫策去世後,繼承父兄基業,占據江東。
他招賢納士,在吳郡設賓館迎接四方英才。
近幾年間,英傑雲集,包括:會稽的闞澤,彭城的嚴畯,沛縣的薛綜,汝陽的程秉,吳郡的朱桓、陸績,吳地的張溫,烏傷的駱統,烏程的吾粲等人。
孫權對他們敬重有加,又有許多名將輔佐,如呂蒙、陸遜、徐盛、潘璋、丁奉等,使得江東文武兼備,聲名遠揚。
建安七年,曹操擊敗袁紹後,派使者命孫權送子入朝以表臣服。
孫權猶豫未決,吳太夫人召集周瑜、張昭商議。
張昭主張送子以免激怒曹操,周瑜則反對,認為此舉將導致江東受製於曹操,建議暫觀其變,另尋良策應對。
吳太夫人采納了周瑜的意見,孫權婉拒使者,不送子入朝。
建安八年,孫權率兵討伐黃祖,在大江上大敗黃祖軍。
部將淩操因輕敵被黃祖部將甘寧射殺,其子淩統年僅十五,冒死奪回父親遺體。
孫權見風勢不利,撤軍返回東吳。
孫權之弟孫翊任丹陽太守,性情剛烈,酒後常鞭打士卒,激怒屬下媯覽和戴員。
他們聯合孫翊的隨從邊洪,設計謀害了孫翊。
孫翊之妻徐氏機智過人,佯裝順從媯覽,暗中召集孫翊舊部孫高、傅嬰策劃複仇。
徐氏以祭祀為名,設宴引誘媯覽入府,命孫高、傅嬰殺死媯覽和戴員,替孫翊報仇。
孫權趕至丹陽後,獎賞孫高、傅嬰,並將徐氏接回東吳贍養。
江東百姓無不稱讚徐氏的忠節和智慧。
後人有詩曰:
“才節雙全世所無,奸回一旦受摧鋤;
庸臣從賊忠臣死,不及東吳女丈夫。”
東吳的山賊平定後,江東擁有戰船七千餘艘。
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隊。
建安十二年,孫權之母吳太夫人臨終時,囑托孫權尊重周瑜和張昭,愛護家族成員,並叮囑他繼續穩固江東基業。
吳太夫人去世後,孫權以隆重禮儀安葬其母,江東局勢更加穩固。
次年春天,孫權商議進攻黃祖。
張昭說:
“居喪未滿一年,不宜動兵。”
周瑜則說道:
“報仇雪恨,何必等待滿期?”
孫權猶豫不決。
這時,平北都尉呂蒙前來見孫權,稟報說:
“屬下駐守龍湫水口,發現黃祖的部將甘寧前來投降。”
“我詳細詢問過,此人字興霸,巴郡臨江人,頗有才學,兼具氣力,為人好俠仗義。”
“曾經招集亡命之徒,縱橫江湖,腰懸銅鈴,人聽鈴聲皆避之,又用西川錦製成船帆,被稱為‘錦帆賊’。”
“後來悔過自新,棄惡從善,率眾投奔劉表。”
“但劉表未能重用他,黃祖又將他挽留在夏口,但對他冷淡疏遠,甘寧因此懷恨在心。”
“蘇飛曾多次向黃祖推薦甘寧,卻被拒絕,說:‘甘寧不過是劫江的賊寇,怎可重用!’”
“蘇飛見此情形,便以酒宴款待甘寧,並勸他說:‘我多次為你進言,奈何主公不采納。人生苦短,不如另作打算。我可保你為邾縣縣長,自己決定去留吧。’”
“甘寧因此得以離開夏口,準備投奔江東,但擔心江東會因他幫助黃祖殺害淩操一事懷恨在心。”
“我已替主公表明求賢若渴之意,不計前嫌,因此甘寧欣然率眾渡江來見主公。”
“現請主公定奪。”
孫權大喜道:
“有甘寧相助,攻破黃祖指日可待!”
隨即命呂蒙引甘寧覲見。甘寧行禮後,孫權說道:
“興霸到此,我十分高興,豈會記仇?”
“請你盡管放心,並教我攻破黃祖的策略。”
甘寧答道:
“如今漢朝衰微,曹操遲早會篡權。”
“南荊是曹操必爭之地,而劉表無長遠目光,其子又無才智,不能承繼大業。”
“主公若不早作打算,曹操勢必先下手為強。”
“黃祖年老昏庸,貪圖財貨,苛征百姓,軍隊裝備廢弛,法紀鬆散。”
“若主公親率大軍攻之,黃祖必敗。”
“擊敗黃祖後,繼續西進占據楚關,謀取巴蜀大地,霸業可定。”
孫權稱讚道:
“此乃金玉良言!”
於是,孫權任命周瑜為大都督,統領水陸軍;呂蒙為先鋒;董襲與甘寧為副將;孫權親率十萬大軍進攻黃祖。
黃祖得知後,緊急召集眾將商議,任命蘇飛為大將,陳就、鄧龍為先鋒,率領江夏全軍迎敵。
陳就、鄧龍率一隊艨艟戰船封鎖沔口,每艘戰船上布置上千張強弓硬弩,並用巨索將船隻連成一道屏障。
東吳軍隊到來後,戰船上的鼓聲震天,弓弩齊發,逼得東吳軍隊退至水麵外數裏。
甘寧對董襲說:
“事情已經到了這個地步,不能後退了!”
於是挑選百餘艘小船,每船五十名精兵,其中二十人撐船,三十人身披鎧甲,手持鋼刀,不顧箭石直衝敵船,砍斷巨索,使敵船失去屏障。
甘寧親自登上敵船,砍殺鄧龍,陳就見狀棄船逃走。
呂蒙跳下小船,揮槳直衝敵船,並放火燒毀敵船。
陳就企圖上岸逃生,呂蒙緊追不舍,當胸一刀將其砍翻。
蘇飛帶軍前來接應,但東吳軍將士齊上岸,勢不可擋,黃祖軍大敗。
蘇飛被東吳將領潘璋生擒,送至孫權軍中,孫權命用囚車將其關押,準備與黃祖一同處決。
東吳軍連夜進攻夏口。正如詩所言:
“隻因不用錦帆賊,至令衝開大索船。”
至於黃祖的結局如何,且看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