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見天使到來,便迎接入內,隻見此人眉目清秀,神采奕奕。
曹操心中暗想:
“如今東都荒蕪,官員與百姓皆饑瘦不堪,這人為何獨顯富態?”
遂問道:
“閣下為何氣色如此充足?”
“有何養生之道?”
此人答道:
“沒有什麽特別的方法,隻是三十年來飲食清淡罷了。”
曹操頷首稱是,又問:
“閣下現居何職?”
那人答道:
“某人舉孝廉出身,曾為袁紹與張楊效力,聽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見,如今被封為正議郎。”
“我是濟陰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曹操聞言,立刻起身離席說道:
“久聞您的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遂設宴款待,並安排董昭與荀彧相會暢談。
不久,有探馬來報:
“有一支軍隊往東而去,不知是何人。”
曹操急令派人查探。
董昭說道:
“那是李傕舊將楊奉與白波賊首領韓暹。”
“他們因明公在此,擔心地位不保,所以帶兵前往大梁。”
曹操問道:
“他們是對我心存疑慮嗎?”
董昭答道:
“此等鼠輩不足為慮,明公不必放在心上。”
曹操又問:
“李傕、郭汜兩賊如今去向如何?”
董昭答道:
“虎失其爪,鳥折其翼,他們不過苟延殘喘,不久必被明公擒獲,無需掛懷。”
曹操見董昭言談投機,便問他關於朝廷大事的看法。
董昭說道:
“明公興義兵,掃除亂賊,入朝輔佐天子,這是五霸的功績。”
“然而,諸將各懷心思,不一定都心悅誠服。”
“如今若留在洛陽,恐怕會生變故,不如移駕到許都,這是上策。”
“然而,朝廷剛從流離中回歸京師,遠近官民都仰望天子能安定朝局。”
“現在若再遷都,恐怕會讓民心不滿。”
“不過,正因行非常之事,方能成非常之功。”
“希望將軍能果斷決策。”
曹操握住董昭的手笑道:
“這正是我本來的誌向!”
“隻是楊奉駐守大梁,大臣們在朝中,不知會否生出其他變故?”
董昭回答:
“這很容易解決。”
“可以先給楊奉寫信,安撫他的心意。”
“然後明確告知朝廷大臣,以京師無糧為由,請天子移駕許都,靠近魯陽,方便轉運糧食,從而免除饑饉和交通不便的憂慮。”
“大臣們聽聞此事,自然會樂意從命。”
曹操聽後大喜。
董昭起身告辭,曹操握住他的手說道:
“日後我若有謀劃,必請教於公。”
董昭謙遜答謝後離去。
從此,曹操每日與謀士密議遷都之事。
當時,侍中兼太史令王立私下對宗正劉艾說道:
“我仰觀天象,自去年春天太白金星靠近鎮星,穿過鬥牛星宿,又經過天津。”
“熒惑火星逆行,與太白金星會合於天關。”
“金火相交,必然會出現新的天子。”
“我觀察天象,認為大漢的國運將盡,而晉魏之地必然會有興起的王朝。”
隨後,王立秘密奏報漢獻帝說:
“天命有更替,五行之氣也不常盛。”
“五行中火德的天下將被土德取代,而代替漢朝統治天下的,正是魏。”
曹操聽聞此事,派人告訴王立:
“我知道您忠於朝廷,但天道幽深玄遠,希望不要多言。”
曹操又將此事告知荀彧。
荀彧說道:
“漢朝以火德立國,而明公是土德命相。”
“許都屬土,遷往那裏必能興盛。”
“火生土,土旺木,這正符合董昭和王立所言。”
“他日明公必大有作為。”
曹操因此下定決心。
次日,他入宮見獻帝,上奏說道:
“洛陽荒廢已久,無法修繕,加之糧食運輸困難。”
“許都靠近魯陽,城郭宮室完備,錢糧物資充足,可以作為長久之計。”
“臣懇請陛下移駕許都,望陛下恩準。”
獻帝不敢拒絕,而群臣畏懼曹操的勢力,也不敢提出異議。
於是擇定吉日,獻帝起駕遷往許都。
曹操率軍護駕,百官隨從而行。
行軍未走出幾裏路,前方忽見一座高坡,喊聲驟起,楊奉與韓暹領兵攔住去路。
徐晃當先出陣,高聲喝道:
“曹操劫駕,想要去哪裏?”
曹操出馬察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自驚歎其氣度非凡,便令許褚出馬迎戰徐晃。
兩人刀斧交鋒,激戰五十餘回合,難分勝負。
曹操隨即鳴金收兵,召集謀士商議道:
“楊奉與韓暹不足為慮,但徐晃確是良將。”
“我不忍心用武力對付他,必須用計策招攬他。”
行軍從事滿寵說道:
“主公不必擔憂。”
“我曾與徐晃有一麵之交,今晚我喬裝成小卒,潛入他的軍營,以言語勸說他,一定能讓他真心投降。”
曹操聽後十分高興,立即派滿寵前去。
當夜,滿寵裝扮成士兵,混入敵軍營地,悄悄來到徐晃的帳前。
隻見徐晃身披鎧甲,手持蠟燭正襟而坐。
滿寵突然現身,向徐晃拱手行禮道:
“故人別來無恙?”
徐晃吃了一驚,定睛細看,驚訝地說:
“你不是山陽的滿伯寧嗎?”
“怎麽到這裏來了?”
滿寵答道:
“我現在是曹將軍的從事,今日在陣前見到故人,特意冒死前來獻上一言。”
徐晃便請滿寵入座,詢問他的來意。
滿寵說道:
“您的勇武與謀略,世間少有人能及。”
“然而,您為何委屈自己,侍奉楊奉與韓暹這樣的人?”
“曹將軍是當世的英雄,禮賢下士,天下人皆知。”
“今日陣前,他見您英勇無敵,十分敬佩,因此不忍與您生死相搏,特意派我前來邀請。”
“您為何不棄暗投明,與曹將軍一同成就大業?”
徐晃沉思許久,長歎道:
“我早就知道楊奉和韓暹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但追隨他們已久,一時不忍舍棄。”
滿寵說道:
“您難道沒聽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嗎?”
“遇到可以依靠的明主卻錯失良機,這不是大丈夫的行為!”
徐晃起身拜謝道:
“願聽從您的建議。”
曹操心中暗想:
“如今東都荒蕪,官員與百姓皆饑瘦不堪,這人為何獨顯富態?”
遂問道:
“閣下為何氣色如此充足?”
“有何養生之道?”
此人答道:
“沒有什麽特別的方法,隻是三十年來飲食清淡罷了。”
曹操頷首稱是,又問:
“閣下現居何職?”
那人答道:
“某人舉孝廉出身,曾為袁紹與張楊效力,聽聞天子還都,特來朝見,如今被封為正議郎。”
“我是濟陰定陶人,姓董,名昭,字公仁。”
曹操聞言,立刻起身離席說道:
“久聞您的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幸事!”
遂設宴款待,並安排董昭與荀彧相會暢談。
不久,有探馬來報:
“有一支軍隊往東而去,不知是何人。”
曹操急令派人查探。
董昭說道:
“那是李傕舊將楊奉與白波賊首領韓暹。”
“他們因明公在此,擔心地位不保,所以帶兵前往大梁。”
曹操問道:
“他們是對我心存疑慮嗎?”
董昭答道:
“此等鼠輩不足為慮,明公不必放在心上。”
曹操又問:
“李傕、郭汜兩賊如今去向如何?”
董昭答道:
“虎失其爪,鳥折其翼,他們不過苟延殘喘,不久必被明公擒獲,無需掛懷。”
曹操見董昭言談投機,便問他關於朝廷大事的看法。
董昭說道:
“明公興義兵,掃除亂賊,入朝輔佐天子,這是五霸的功績。”
“然而,諸將各懷心思,不一定都心悅誠服。”
“如今若留在洛陽,恐怕會生變故,不如移駕到許都,這是上策。”
“然而,朝廷剛從流離中回歸京師,遠近官民都仰望天子能安定朝局。”
“現在若再遷都,恐怕會讓民心不滿。”
“不過,正因行非常之事,方能成非常之功。”
“希望將軍能果斷決策。”
曹操握住董昭的手笑道:
“這正是我本來的誌向!”
“隻是楊奉駐守大梁,大臣們在朝中,不知會否生出其他變故?”
董昭回答:
“這很容易解決。”
“可以先給楊奉寫信,安撫他的心意。”
“然後明確告知朝廷大臣,以京師無糧為由,請天子移駕許都,靠近魯陽,方便轉運糧食,從而免除饑饉和交通不便的憂慮。”
“大臣們聽聞此事,自然會樂意從命。”
曹操聽後大喜。
董昭起身告辭,曹操握住他的手說道:
“日後我若有謀劃,必請教於公。”
董昭謙遜答謝後離去。
從此,曹操每日與謀士密議遷都之事。
當時,侍中兼太史令王立私下對宗正劉艾說道:
“我仰觀天象,自去年春天太白金星靠近鎮星,穿過鬥牛星宿,又經過天津。”
“熒惑火星逆行,與太白金星會合於天關。”
“金火相交,必然會出現新的天子。”
“我觀察天象,認為大漢的國運將盡,而晉魏之地必然會有興起的王朝。”
隨後,王立秘密奏報漢獻帝說:
“天命有更替,五行之氣也不常盛。”
“五行中火德的天下將被土德取代,而代替漢朝統治天下的,正是魏。”
曹操聽聞此事,派人告訴王立:
“我知道您忠於朝廷,但天道幽深玄遠,希望不要多言。”
曹操又將此事告知荀彧。
荀彧說道:
“漢朝以火德立國,而明公是土德命相。”
“許都屬土,遷往那裏必能興盛。”
“火生土,土旺木,這正符合董昭和王立所言。”
“他日明公必大有作為。”
曹操因此下定決心。
次日,他入宮見獻帝,上奏說道:
“洛陽荒廢已久,無法修繕,加之糧食運輸困難。”
“許都靠近魯陽,城郭宮室完備,錢糧物資充足,可以作為長久之計。”
“臣懇請陛下移駕許都,望陛下恩準。”
獻帝不敢拒絕,而群臣畏懼曹操的勢力,也不敢提出異議。
於是擇定吉日,獻帝起駕遷往許都。
曹操率軍護駕,百官隨從而行。
行軍未走出幾裏路,前方忽見一座高坡,喊聲驟起,楊奉與韓暹領兵攔住去路。
徐晃當先出陣,高聲喝道:
“曹操劫駕,想要去哪裏?”
曹操出馬察看,見徐晃威風凜凜,暗自驚歎其氣度非凡,便令許褚出馬迎戰徐晃。
兩人刀斧交鋒,激戰五十餘回合,難分勝負。
曹操隨即鳴金收兵,召集謀士商議道:
“楊奉與韓暹不足為慮,但徐晃確是良將。”
“我不忍心用武力對付他,必須用計策招攬他。”
行軍從事滿寵說道:
“主公不必擔憂。”
“我曾與徐晃有一麵之交,今晚我喬裝成小卒,潛入他的軍營,以言語勸說他,一定能讓他真心投降。”
曹操聽後十分高興,立即派滿寵前去。
當夜,滿寵裝扮成士兵,混入敵軍營地,悄悄來到徐晃的帳前。
隻見徐晃身披鎧甲,手持蠟燭正襟而坐。
滿寵突然現身,向徐晃拱手行禮道:
“故人別來無恙?”
徐晃吃了一驚,定睛細看,驚訝地說:
“你不是山陽的滿伯寧嗎?”
“怎麽到這裏來了?”
滿寵答道:
“我現在是曹將軍的從事,今日在陣前見到故人,特意冒死前來獻上一言。”
徐晃便請滿寵入座,詢問他的來意。
滿寵說道:
“您的勇武與謀略,世間少有人能及。”
“然而,您為何委屈自己,侍奉楊奉與韓暹這樣的人?”
“曹將軍是當世的英雄,禮賢下士,天下人皆知。”
“今日陣前,他見您英勇無敵,十分敬佩,因此不忍與您生死相搏,特意派我前來邀請。”
“您為何不棄暗投明,與曹將軍一同成就大業?”
徐晃沉思許久,長歎道:
“我早就知道楊奉和韓暹不是能成大事的人,但追隨他們已久,一時不忍舍棄。”
滿寵說道:
“您難道沒聽過‘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嗎?”
“遇到可以依靠的明主卻錯失良機,這不是大丈夫的行為!”
徐晃起身拜謝道:
“願聽從您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