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允怒道:“董卓是逆賊,如今伏誅,士民無不歡慶。”


    “這是什麽人,竟敢為他哭?”


    於是命武士:


    “把那人給我抓來!”


    不久,那人被擒至眾官麵前,眾人見後無不震驚,原來此人竟是侍中蔡邕。


    王允斥責道:


    “董卓是逆賊,今日伏誅,是國家的大幸。”


    “你身為漢臣,不為國家慶賀,反而為賊哭泣,這是為什麽?”


    蔡邕伏罪道:


    “我蔡邕雖然無能,但也知道大義,豈會背叛國家向董卓效忠?”


    “隻是因為一時感念他的知遇之恩,不覺悲泣罷了。”


    “我自知罪孽深重,願大人赦免。”


    “如果能黥麵刖足,讓我繼續編修漢史,以贖罪孽,那便是我的幸事。”


    眾官因惜蔡邕才華,紛紛為其求情。


    太傅馬日密勸王允道:


    “蔡伯喈乃曠世奇才,若能續成漢史,實為盛事。”


    @而且他素來以孝行聞名,若貿然殺之,恐怕會失去人心。”


    王允卻說道:


    “當年漢武帝不殺司馬遷,任其作史,結果留下謗書,流傳後世。”


    “如今國家氣數已衰,朝政混亂,不能讓小人執筆在幼主左右,否則我們將被他汙蔑於後世。”


    馬日無言而退,卻私下對眾官感歎道:


    “王公恐怕會絕後吧!”


    “善良之人,是國家的根本;文史之作,是國家的典範。”


    “滅根廢典,國家怎能長久?”


    當時王允不聽馬日之勸,最終下令將蔡邕投入監獄,縊死獄中。


    一時間,士大夫聞者皆為之流淚。


    後人論及蔡邕為董卓哭泣,固然有不對之處,但王允將他殺死,也未免太過。


    有人作詩歎道:


    董卓專權肆不仁,侍中何自竟亡身?


    當時諸葛隆中臥,安肯輕身事亂臣。


    且說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逃至陝西,遣人至長安上表請求赦免罪過。


    王允說道:


    “董卓的專橫跋扈,全是這四人助紂為虐所致。”


    “如今雖大赦天下,但唯獨不能赦免這四人。”


    使者回報李傕。


    李傕說道:


    “既然求赦無望,我們各自逃命便是。”


    謀士賈詡勸說道:


    “諸位若是拋下軍隊獨自逃亡,那即便是一個亭長也能將你們縛送官府。”


    “不如聚集陝地百姓和你們的本部軍馬,殺回長安,為董卓報仇。”


    “如果成功,就奉朝廷之名平定天下;若是失敗,逃跑也不遲。”


    李傕等人采納了他的建議,遂在西涼州散布流言道:


    “王允打算徹底鏟除這一帶的人!”


    百姓聞言大驚失色,紛紛不安。


    李傕等人又揚言:


    “徒死無益,願追隨我者可免一死!”


    於是聚集軍民十餘萬,分為四路殺向長安。


    途中,遇董卓的女婿、中郎將牛輔,他率領五千軍隊,準備為董卓報仇。


    李傕等人與之合兵,任其為先鋒,四路人馬接連進發。


    王允得知西涼兵來襲,便與呂布商議。


    呂布說道:


    “司徒請放心。這些鼠輩,不值一提!”


    於是率李肅領兵出城迎戰。


    肅率軍先行迎戰,與牛輔遭遇,激戰一場。


    牛輔寡不敵眾,大敗而逃。


    卻不料當夜二更時分,牛輔趁李肅不備,突襲劫營。


    李肅軍中大亂,敗退三十餘裏,損失過半,狼狽逃回見呂布。


    呂布大怒,責罵道:


    “你為何挫傷我的銳氣!”


    隨即將李肅斬首,將其首級懸於軍門示眾。


    次日,呂布親率大軍出戰,與牛輔對陣。


    牛輔如何能敵呂布,再次大敗而逃。


    當夜,牛輔召心腹胡赤兒密議道:


    “呂布驍勇無敵,我們實在無法匹敵。”


    “不如瞞著李傕等人,暗藏金銀珠寶,帶幾名親信悄悄逃走。”


    胡赤兒答應。


    當夜,牛輔收拾金珠,帶著三四人棄軍而去。


    途中,他們行至一河邊,胡赤兒因貪圖財寶,竟將牛輔殺死,並攜其首級獻給呂布。


    呂布詢問緣由,從人揭發道:


    “胡赤兒謀害牛輔,奪其財寶。”


    呂布大怒,當即將胡赤兒處死,隨後領軍繼續前進,與李傕軍馬迎麵相遇。


    呂布未等敵軍列陣,便躍馬挺戟,揮軍猛衝。


    李傕的兵馬無法抵擋,退走五十餘裏,在山下紮營,並召集郭汜、張濟、樊稠商議對策。


    李傕說道:


    “呂布雖驍勇,但缺乏謀略,實不足為懼。”


    “我率軍據守穀口,每日與他纏鬥。”


    “郭將軍則領兵從背後偷襲,效彭越撓楚之策,鳴金進兵,擂鼓收兵。”


    “張將軍與樊將軍各領一軍,分兩路直取長安。”


    “呂布首尾難以兼顧,必敗無疑。”


    眾人采納其計。


    呂布率軍抵達山下,李傕領軍搦戰。


    呂布怒不可遏,衝殺而去,李傕假意敗退上山,山上早已布置弓箭手,箭石如雨而下,呂布軍無法前進。


    忽然有人來報郭汜從後方殺到,呂布急忙回軍迎戰,卻隻聽鼓聲響起,郭汜軍已撤退。


    呂布正欲收兵時,李傕軍又反撲而來,未及應戰,郭汜又從後方殺到。


    郭汜軍擂鼓而退,令呂布憤怒難平。


    如此連日交戰,呂布被拖得筋疲力盡,欲戰不得,欲止不能,怒氣填胸。


    忽然飛馬報來,報告張濟、樊稠兩路軍隊已攻入長安,京城危在旦夕。


    呂布急忙回軍救援,卻遭李傕、郭汜追擊,隻能一路奔逃,損失大量兵馬。


    等呂布趕到長安城下時,敵軍已將城池團團圍住。


    呂布數次試圖突圍,但戰事不利,軍士因懼怕呂布的暴躁性情,許多人投降敵軍,呂布心中憂慮不安。


    數日後,董卓的餘黨李蒙、王方在城內暗中勾結敵軍,打開城門。


    敵軍四路攻入長安。呂布雖奮力抵抗,但無法阻擋敵軍攻勢,隻得率數百騎撤至青瑣門外,向王允喊道:


    “局勢已無可挽回,請司徒快上馬,與我一同出關,另尋對策。”


    王允卻答道:


    “如果能依靠社稷之靈保全國家,那是我的心願。”


    “若事不可為,我願以死報國。麵對危難苟且偷生,我是絕不會做的。”


    “請替我向關東諸公轉達,讓他們以國家為重,努力奮發!”


    呂布再三勸說,王允始終不願離去。


    不久,各處火光衝天,呂布隻得丟下家眷,率百餘騎突圍而出,投奔袁術而去。


    李傕、郭汜率軍大肆掠奪。


    太常卿種拂、太仆魯馗、大鴻臚周奐、城門校尉崔烈、越騎校尉王頎等忠臣皆在國難中殉職。


    賊兵將皇宮圍困得愈加緊急,侍臣勸請漢獻帝前往宣平門以平息混亂。


    李傕等人遠遠望見皇帝的儀仗,急忙令士兵停住,齊聲高呼“萬歲”。


    獻帝倚靠城樓,質問道:


    “你們為何未經奏請,就擅自率軍闖入長安?”


    “意欲何為?”


    李傕與郭汜仰麵回答說:


    “董太師乃是陛下的社稷重臣,卻被王允無端謀殺。”


    “我等此次前來隻是為其報仇,並非謀反。”


    “隻要見到王允,我們便撤軍。”


    當時王允正陪在獻帝身旁,聽到此言,上奏道:


    “臣所做一切,皆是為了社稷著想。”


    “事已至此,陛下不可因眷顧臣一人而誤了國家大事。”


    “臣願親自前去見那二賊。”


    獻帝徘徊不忍,王允卻毅然從宣平門樓上躍下,大聲喊道:


    “王允在此!”


    李傕和郭汜拔劍怒喝道:


    “董太師何罪之有,竟被你謀害?”


    王允答道:


    “董卓的罪行,罄竹難書!”


    “他罪惡滔天,該殺之日,長安百姓無不歡慶,難道你們沒有聽聞?”


    李傕和郭汜辯解道:


    “即便太師有罪,我們何罪之有,為什麽不肯赦免我們?”


    王允怒罵道:


    “逆賊,何須多言!”


    “我王允今日雖死,亦無悔!”


    二賊怒火中燒,揮劍將王允斬殺於樓下。


    史官對此事作詩讚曰:


    王允籌謀深,奸臣董卓除。


    胸懷家國恨,眉鎖廟堂憂。


    英氣通霄漢,忠誠貫星鬥。


    至今魂魄在,仍繞鳳凰樓。


    賊軍殺害了王允,又派人將王允的宗族老幼全部處死。長安的士民無不流淚哀悼。


    此時,李傕與郭汜商議道:


    “既然已經來到這裏,如果不趁機殺死天子成就大事,還等什麽?”


    二人隨即提劍高呼,衝入皇宮內庭。正是:


    巨奸伏罪禍雖息,賊寇猖狂亂再來。


    至於漢獻帝的性命如何,下文分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白話版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花間獨舞之幽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花間獨舞之幽蘭並收藏三國白話版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