卻說張飛拍馬衝到虎牢關下,但關上的箭矢如雨傾瀉,他無法攻入,隻得退回。
八路諸侯齊聚一堂,邀請劉備、關羽和張飛慶賀他們的戰功,並派人前往袁紹的營寨報捷。
袁紹隨即下令,發檄文催促孫堅進兵。
孫堅率程普、黃蓋等人前往袁術的營寨,與其會麵。
孫堅用手中的杖在地上畫道:
“董卓與我本無私仇。”
“我此次奮不顧身,冒著箭雨,親自決一死戰,乃是為了替國家討賊,也是為將軍的家門著想。”
“然而將軍卻聽信讒言,遲遲不發糧草,導致我軍失利。
將軍對此如何解釋?”
袁術聽後驚惶失措,無言以對,隻得下令將進讒言之人斬首,以向孫堅賠罪。
正此時,有人前來報告孫堅:
“虎牢關上有一將騎馬前來拜見將軍。”
孫堅辭別袁術,回到本營,召見來人一問,原來是董卓的心腹愛將李傕。
孫堅問道:
“你來這裏做什麽?”
李傕回答:
“丞相敬重的,唯有將軍一人。”
“特意派我前來,與將軍結為親家。”
“丞相願將愛女許配給將軍之子。”
孫堅聽後大怒,厲聲叱責道:
“董卓逆天行事,殘害王室,我恨不得將他滿門抄斬,以告慰天下蒼生,豈能與逆賊結親?”
“我今天不殺你,是讓你回去轉告董卓,速速獻出虎牢關,我饒他一命!”
“若有遲誤,必叫他粉身碎骨!”
李傕大驚失色,抱頭鼠竄,逃回去見董卓,將孫堅的態度原原本本匯報。
董卓聽罷勃然大怒,召來李儒問計。
李儒說道:
“溫侯(呂布)剛剛戰敗,軍中士氣低落。”
“依臣之見,不如率兵回洛陽,再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之意。”
“近日街市流傳童謠雲:‘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細思此言,‘西頭一個漢’是指高祖劉邦興於西都長安,傳位十二代帝王;‘東頭一個漢’是指光武帝劉秀興於東都洛陽,如今也傳位十二代天子。”
“天命已定,當遷都長安,方可化解禍亂。”
董卓聽罷大喜,說道:
“若非你的提醒,我竟不曾想到!”
於是命呂布星夜護送他回洛陽,商議遷都一事。
次日,董卓召集群臣於朝堂商議。
他說道:
“漢室東都洛陽已立國二百多年,氣數已盡。”
“我觀旺氣所在,長安才是天命之地,我決意奉駕遷往長安。”
“你們都應即刻準備。”
司徒楊彪進諫道:
“關中地區滿目瘡痍,百姓凋敝。”
“如今若無緣無故廢棄宗廟,舍棄皇陵,必然引起百姓恐慌。”
“天下大亂易如反掌,安撫百姓卻難如登天。”
“望丞相三思。”
董卓怒道:
“你是在阻攔國家大計嗎?”
太尉黃琬隨即附議道:
“楊司徒的話有理。”
“往昔王莽篡位,更始年間赤眉軍作亂,曾焚毀長安城,使其淪為廢墟。”
“如今那裏人煙稀少,百不存一。”
“若拋棄現有宮室而遷至荒蕪之地,實非明智之舉。”
董卓聽後怒目而視,反駁道:
“關東諸侯叛亂,天下動蕩。”
“長安有崤山與函穀關的險峻地勢,靠近隴右地區,木材磚瓦取用方便,宮殿修建不過一個月便可完成。”
“你們不必再多言!”
司徒荀爽再次諫言道:
“丞相若強行遷都,百姓將會惶恐不安。”
董卓大怒,斥責道:
“我為國家大事謀劃,豈會顧忌區區百姓!”
隨即下令罷免楊彪、黃琬和荀爽三人,將他們貶為庶民。
董卓乘車出行之際,遠遠看見楊彪和黃琬站在路旁,向他的車輦作揖致意。
卻說這兩人是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
他們來見董卓,董卓問他們有何事。周毖答道:
“聽聞丞相有意遷都長安,因此特來進諫。”
董卓勃然大怒,說道:
“當初是你們兩個推薦袁紹,如今袁紹造反,你們分明是同黨!”
隨即下令武士將二人拖出都門斬首。
董卓接著下令遷都,並限次日立即動身。
李儒建議道:
“如今錢糧短缺,而洛陽富戶眾多,可將其家產籍沒入官。”
“同時,凡是袁紹等人的門生故舊,可盡殺其宗族並抄其家產,這樣便可獲得巨額財富。”
董卓聽後,即刻派出五千鐵騎,在全城捉拿富戶,共捕獲數千家,並在這些人頭上插上旗幟,旗上大書“反臣逆黨”,將他們全部斬首於城外,沒收其金銀財寶。
李傕、郭汜則驅趕洛陽數百萬百姓向長安遷移。
每百姓一隊,間隔一隊士兵,互相拖押,途中死於溝壑的人不計其數。
此外,軍士還趁機奸淫婦女,搶奪糧食,哭喊之聲響徹天地。
董卓臨走時,下令各城門放火,焚燒居民的房屋,又命人點燃宗廟和宮殿,南北兩宮火光相連,長樂宮的庭院化為焦土。
董卓還命呂布掘開先皇及後妃的陵墓,盜取其中的金銀財寶。
軍士趁機掘開百姓墳墓,將官民墳塚毀掘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綾羅綢緞等財物數千餘車,劫持天子與後妃,向長安方向逃去。
再說董卓的部將趙岑,見董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出汜水關。
孫堅率兵先行攻入,劉備、關羽、張飛隨後殺入虎牢關,諸侯紛紛引軍進入洛陽。
孫堅急速趕往洛陽,遠遠望見火焰衝天,黑煙彌漫大地,方圓二三百裏內不見雞犬人煙。
他立刻派兵撲滅大火,安置眾諸侯在荒地上駐紮軍馬。
曹操來見袁紹,說道:
“如今董卓西逃,正是乘勝追擊的良機。”
“為何本初(袁紹字)遲遲不動?”
袁紹答道:
“各路兵馬已疲憊不堪,貿然追擊恐無所獲。”
曹操憤然說道:
“董卓焚毀宮殿,劫持天子,震動四海,人心不安。”
“此乃天命將絕之時,隻需一戰便可平定天下。”
“為何還猶豫不決?”
諸侯皆反對輕舉妄動,曹操怒斥道:
“無能之輩,豈能共謀大事!”
八路諸侯齊聚一堂,邀請劉備、關羽和張飛慶賀他們的戰功,並派人前往袁紹的營寨報捷。
袁紹隨即下令,發檄文催促孫堅進兵。
孫堅率程普、黃蓋等人前往袁術的營寨,與其會麵。
孫堅用手中的杖在地上畫道:
“董卓與我本無私仇。”
“我此次奮不顧身,冒著箭雨,親自決一死戰,乃是為了替國家討賊,也是為將軍的家門著想。”
“然而將軍卻聽信讒言,遲遲不發糧草,導致我軍失利。
將軍對此如何解釋?”
袁術聽後驚惶失措,無言以對,隻得下令將進讒言之人斬首,以向孫堅賠罪。
正此時,有人前來報告孫堅:
“虎牢關上有一將騎馬前來拜見將軍。”
孫堅辭別袁術,回到本營,召見來人一問,原來是董卓的心腹愛將李傕。
孫堅問道:
“你來這裏做什麽?”
李傕回答:
“丞相敬重的,唯有將軍一人。”
“特意派我前來,與將軍結為親家。”
“丞相願將愛女許配給將軍之子。”
孫堅聽後大怒,厲聲叱責道:
“董卓逆天行事,殘害王室,我恨不得將他滿門抄斬,以告慰天下蒼生,豈能與逆賊結親?”
“我今天不殺你,是讓你回去轉告董卓,速速獻出虎牢關,我饒他一命!”
“若有遲誤,必叫他粉身碎骨!”
李傕大驚失色,抱頭鼠竄,逃回去見董卓,將孫堅的態度原原本本匯報。
董卓聽罷勃然大怒,召來李儒問計。
李儒說道:
“溫侯(呂布)剛剛戰敗,軍中士氣低落。”
“依臣之見,不如率兵回洛陽,再遷帝於長安,以應童謠之意。”
“近日街市流傳童謠雲:‘西頭一個漢,東頭一個漢。鹿走入長安,方可無斯難。’臣細思此言,‘西頭一個漢’是指高祖劉邦興於西都長安,傳位十二代帝王;‘東頭一個漢’是指光武帝劉秀興於東都洛陽,如今也傳位十二代天子。”
“天命已定,當遷都長安,方可化解禍亂。”
董卓聽罷大喜,說道:
“若非你的提醒,我竟不曾想到!”
於是命呂布星夜護送他回洛陽,商議遷都一事。
次日,董卓召集群臣於朝堂商議。
他說道:
“漢室東都洛陽已立國二百多年,氣數已盡。”
“我觀旺氣所在,長安才是天命之地,我決意奉駕遷往長安。”
“你們都應即刻準備。”
司徒楊彪進諫道:
“關中地區滿目瘡痍,百姓凋敝。”
“如今若無緣無故廢棄宗廟,舍棄皇陵,必然引起百姓恐慌。”
“天下大亂易如反掌,安撫百姓卻難如登天。”
“望丞相三思。”
董卓怒道:
“你是在阻攔國家大計嗎?”
太尉黃琬隨即附議道:
“楊司徒的話有理。”
“往昔王莽篡位,更始年間赤眉軍作亂,曾焚毀長安城,使其淪為廢墟。”
“如今那裏人煙稀少,百不存一。”
“若拋棄現有宮室而遷至荒蕪之地,實非明智之舉。”
董卓聽後怒目而視,反駁道:
“關東諸侯叛亂,天下動蕩。”
“長安有崤山與函穀關的險峻地勢,靠近隴右地區,木材磚瓦取用方便,宮殿修建不過一個月便可完成。”
“你們不必再多言!”
司徒荀爽再次諫言道:
“丞相若強行遷都,百姓將會惶恐不安。”
董卓大怒,斥責道:
“我為國家大事謀劃,豈會顧忌區區百姓!”
隨即下令罷免楊彪、黃琬和荀爽三人,將他們貶為庶民。
董卓乘車出行之際,遠遠看見楊彪和黃琬站在路旁,向他的車輦作揖致意。
卻說這兩人是尚書周毖和城門校尉伍瓊。
他們來見董卓,董卓問他們有何事。周毖答道:
“聽聞丞相有意遷都長安,因此特來進諫。”
董卓勃然大怒,說道:
“當初是你們兩個推薦袁紹,如今袁紹造反,你們分明是同黨!”
隨即下令武士將二人拖出都門斬首。
董卓接著下令遷都,並限次日立即動身。
李儒建議道:
“如今錢糧短缺,而洛陽富戶眾多,可將其家產籍沒入官。”
“同時,凡是袁紹等人的門生故舊,可盡殺其宗族並抄其家產,這樣便可獲得巨額財富。”
董卓聽後,即刻派出五千鐵騎,在全城捉拿富戶,共捕獲數千家,並在這些人頭上插上旗幟,旗上大書“反臣逆黨”,將他們全部斬首於城外,沒收其金銀財寶。
李傕、郭汜則驅趕洛陽數百萬百姓向長安遷移。
每百姓一隊,間隔一隊士兵,互相拖押,途中死於溝壑的人不計其數。
此外,軍士還趁機奸淫婦女,搶奪糧食,哭喊之聲響徹天地。
董卓臨走時,下令各城門放火,焚燒居民的房屋,又命人點燃宗廟和宮殿,南北兩宮火光相連,長樂宮的庭院化為焦土。
董卓還命呂布掘開先皇及後妃的陵墓,盜取其中的金銀財寶。
軍士趁機掘開百姓墳墓,將官民墳塚毀掘殆盡。董卓裝載金珠、綾羅綢緞等財物數千餘車,劫持天子與後妃,向長安方向逃去。
再說董卓的部將趙岑,見董卓已棄洛陽而去,便獻出汜水關。
孫堅率兵先行攻入,劉備、關羽、張飛隨後殺入虎牢關,諸侯紛紛引軍進入洛陽。
孫堅急速趕往洛陽,遠遠望見火焰衝天,黑煙彌漫大地,方圓二三百裏內不見雞犬人煙。
他立刻派兵撲滅大火,安置眾諸侯在荒地上駐紮軍馬。
曹操來見袁紹,說道:
“如今董卓西逃,正是乘勝追擊的良機。”
“為何本初(袁紹字)遲遲不動?”
袁紹答道:
“各路兵馬已疲憊不堪,貿然追擊恐無所獲。”
曹操憤然說道:
“董卓焚毀宮殿,劫持天子,震動四海,人心不安。”
“此乃天命將絕之時,隻需一戰便可平定天下。”
“為何還猶豫不決?”
諸侯皆反對輕舉妄動,曹操怒斥道:
“無能之輩,豈能共謀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