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色沉沉,半輪明月掩於雲後,冷風刺骨,透過鹹陽宮牆間的縫隙,如野獸般咆哮而來,撩動了燭影搖曳的帳中氣氛。
張述負手立於案前,目光沉靜如潭,望著白起低頭沉思的身影。他的頭發雖仍烏黑如漆,但眉宇間的陰沉與眼底微現的血絲,顯露出近日來操勞過度的跡象。營帳中,案上陳列著奏折與軍報,墨跡未幹,紙張折痕淩亂,仿佛這些文字本身亦承載著難以承受的壓力。
“將軍,”張述輕聲開口,語調中透著幾分急切,“這封奏折,尚未遞上。臣鬥膽,仍想勸將軍三思。”
白起抬起頭,眼中隱有怒火,卻壓抑得極為克製。他一身甲胄未解,赤銅色的鎧甲在燭火中泛著暗光,宛若一層凝結的血。他緩緩伸手,將案上奏折推向張述,聲音低沉卻如寒刃:“張述,你且讀一讀,看本將所言是否有違實情。”
張述拾起奏折,略一展開,目光迅速掠過行行字跡。奏折中白起以疾風勁草之筆詳述眼下戰況——長途奔襲使士卒疲憊不堪,糧道屢遭敵軍截斷,兵馬難以為繼,雖勝於險境,卻再難發動久攻。而敵方雖士氣低迷,卻以堅城為憑,強攻隻會徒增傷亡。
張述讀罷,將折置回案上,雙手拱起,肅聲道:“將軍所言,句句屬實。然而,此折一旦上奏,朝廷若未見真實狀況,隻怕疑忌更甚。”他頓了頓,繼而壓低聲調,“臣愚鈍,卻深知朝堂之險。將軍之功已威震九州,非但敵軍忌憚,朝中亦難免心生戒心。”
白起未答,嘴角輕揚,露出一絲似笑非笑之意。他起身走至帳外,長袖隨風而動,目光投向天際。遠處山巒嶙峋如劍,月光勾勒出峭壁冷硬的輪廓。他聲音冷淡,語氣卻透出一絲疲憊:“張述,你是說,本將不該實話實說?”
張述緊隨其後,單膝跪地,聲音更加懇切:“非是不該實言,實乃時機未至。此戰未決,國中已生喧嘩。將軍若此時上奏,隻恐朝中有人借題發揮,置將軍於不義之地。”
白起聽聞,回身直視張述,目光如劍:“張述,你怕了?”
“臣並非為自身懼,隻怕將軍蒙冤。”張述抬起頭,眼中一片清明,隱有淚光,“將軍麾下萬千將士,倚您如山。若將軍折損,不惟秦國疆土無人守護,更不知多少士卒將因此殞命荒野。”
白起沉默片刻,猛然大笑,聲如裂帛,卻帶著幾分苦澀。他抬起手指向遠處秦王宮方向:“張述,你還不明白麽?我白起之功,已成朝中重負。我等在沙場為國效命,血流成河,功業越盛,離禍患越近。與其苟延殘喘,受朝廷百般苛責,不如明報實情,免得心力交瘁!”
“將軍!”張述抬起身,手按地麵,幾欲懇求,“此時實言,恐為國之福,然卻非將軍之幸。臣願請命代將軍赴秦王殿前陳情。”
白起揮袖將他製止,目光森然,聲音平靜卻不容置喙:“本將之事,豈可假手他人!張述,你若真心為我,便勿再多言。既已身在局中,便隻求盡人事,聽天命罷!”
張述聞言,隻覺一陣冷意從腳底竄起,直達四肢百骸。他緊緊攥住拳頭,雙眸深處有怒火燃燒,卻無處可發。他深吸一口氣,再次低頭跪拜,緩緩道:“將軍意誌已定,臣不敢再勸。但若事有不測,臣誓死相隨!”
白起目光柔和片刻,低聲道:“張述,你可曾知曉這句古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這便是我白起之命。今日請命不為他事,隻為還軍中將士一份清明,留後世一份公道。至於我白起……”他頓了頓,微微一笑,眼中滿是蒼涼,“亦不過一兵罷了。”
當夜,奏折送至鹹陽。
秦王贏稷正立於大殿,身披寬大的玄色蟒袍,周身縈繞著冷冽的威嚴。昏黃的燈火映在他的臉上,顯得有些陰沉。奏折鋪展於案前,字字句句皆透著白起之意,卻未見任何妥協退讓之詞。
“白起,他竟敢如此言!”贏稷猛然一拍案,聲音似雷霆乍響,震得殿中眾臣皆不敢抬頭。
殿內一片死寂,唯有宮門外風吹銅鈴,發出清脆卻淒冷的叮當聲。片刻後,贏稷冷笑一聲:“傳旨——命白起立刻再發攻勢!若再有推托,便以軍法論處!”
“喏!”侍從慌忙跪拜,接旨退下。
次日,旨意傳至軍中。
張述接過秦王詔書,手微微一顫。他抬眼望向白起,目中滿是隱忍與擔憂:“將軍,秦王旨意已下。若拒命,恐難自保。”
白起接過詔書,臉上不見一絲波瀾。他略略掃過上麵的文字,旋即將詔書折起,隨手置於案上。他抬起頭,微微一笑:“張述,軍令既下,豈容違背?你莫要多慮,秦王乃明主,隻是一時怒氣。待戰事稍緩,自會知曉真相。”
張述見白起如此從容,心中卻如雷鳴般震蕩。他深知這道旨意意味著什麽,深知白起此時的心態已然無心抗爭。眼見將軍一生功業岌岌可危,他的心中充滿無力,卻無計可施。
帳中再度陷入沉寂,唯有白起淡淡說道:“張述,我知你心憂,但事已至此,唯聽天命。此生若有不測,你便當善自為之,莫要受我之連累。”他緩緩起身,手執佩劍,整肅衣冠,神情冷峻而肅穆,仿佛已然坦然接受了一切。
張述望著他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遠處戰鼓聲隱隱傳來,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
張述負手立於案前,目光沉靜如潭,望著白起低頭沉思的身影。他的頭發雖仍烏黑如漆,但眉宇間的陰沉與眼底微現的血絲,顯露出近日來操勞過度的跡象。營帳中,案上陳列著奏折與軍報,墨跡未幹,紙張折痕淩亂,仿佛這些文字本身亦承載著難以承受的壓力。
“將軍,”張述輕聲開口,語調中透著幾分急切,“這封奏折,尚未遞上。臣鬥膽,仍想勸將軍三思。”
白起抬起頭,眼中隱有怒火,卻壓抑得極為克製。他一身甲胄未解,赤銅色的鎧甲在燭火中泛著暗光,宛若一層凝結的血。他緩緩伸手,將案上奏折推向張述,聲音低沉卻如寒刃:“張述,你且讀一讀,看本將所言是否有違實情。”
張述拾起奏折,略一展開,目光迅速掠過行行字跡。奏折中白起以疾風勁草之筆詳述眼下戰況——長途奔襲使士卒疲憊不堪,糧道屢遭敵軍截斷,兵馬難以為繼,雖勝於險境,卻再難發動久攻。而敵方雖士氣低迷,卻以堅城為憑,強攻隻會徒增傷亡。
張述讀罷,將折置回案上,雙手拱起,肅聲道:“將軍所言,句句屬實。然而,此折一旦上奏,朝廷若未見真實狀況,隻怕疑忌更甚。”他頓了頓,繼而壓低聲調,“臣愚鈍,卻深知朝堂之險。將軍之功已威震九州,非但敵軍忌憚,朝中亦難免心生戒心。”
白起未答,嘴角輕揚,露出一絲似笑非笑之意。他起身走至帳外,長袖隨風而動,目光投向天際。遠處山巒嶙峋如劍,月光勾勒出峭壁冷硬的輪廓。他聲音冷淡,語氣卻透出一絲疲憊:“張述,你是說,本將不該實話實說?”
張述緊隨其後,單膝跪地,聲音更加懇切:“非是不該實言,實乃時機未至。此戰未決,國中已生喧嘩。將軍若此時上奏,隻恐朝中有人借題發揮,置將軍於不義之地。”
白起聽聞,回身直視張述,目光如劍:“張述,你怕了?”
“臣並非為自身懼,隻怕將軍蒙冤。”張述抬起頭,眼中一片清明,隱有淚光,“將軍麾下萬千將士,倚您如山。若將軍折損,不惟秦國疆土無人守護,更不知多少士卒將因此殞命荒野。”
白起沉默片刻,猛然大笑,聲如裂帛,卻帶著幾分苦澀。他抬起手指向遠處秦王宮方向:“張述,你還不明白麽?我白起之功,已成朝中重負。我等在沙場為國效命,血流成河,功業越盛,離禍患越近。與其苟延殘喘,受朝廷百般苛責,不如明報實情,免得心力交瘁!”
“將軍!”張述抬起身,手按地麵,幾欲懇求,“此時實言,恐為國之福,然卻非將軍之幸。臣願請命代將軍赴秦王殿前陳情。”
白起揮袖將他製止,目光森然,聲音平靜卻不容置喙:“本將之事,豈可假手他人!張述,你若真心為我,便勿再多言。既已身在局中,便隻求盡人事,聽天命罷!”
張述聞言,隻覺一陣冷意從腳底竄起,直達四肢百骸。他緊緊攥住拳頭,雙眸深處有怒火燃燒,卻無處可發。他深吸一口氣,再次低頭跪拜,緩緩道:“將軍意誌已定,臣不敢再勸。但若事有不測,臣誓死相隨!”
白起目光柔和片刻,低聲道:“張述,你可曾知曉這句古語——‘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堆出於岸,流必湍之’?這便是我白起之命。今日請命不為他事,隻為還軍中將士一份清明,留後世一份公道。至於我白起……”他頓了頓,微微一笑,眼中滿是蒼涼,“亦不過一兵罷了。”
當夜,奏折送至鹹陽。
秦王贏稷正立於大殿,身披寬大的玄色蟒袍,周身縈繞著冷冽的威嚴。昏黃的燈火映在他的臉上,顯得有些陰沉。奏折鋪展於案前,字字句句皆透著白起之意,卻未見任何妥協退讓之詞。
“白起,他竟敢如此言!”贏稷猛然一拍案,聲音似雷霆乍響,震得殿中眾臣皆不敢抬頭。
殿內一片死寂,唯有宮門外風吹銅鈴,發出清脆卻淒冷的叮當聲。片刻後,贏稷冷笑一聲:“傳旨——命白起立刻再發攻勢!若再有推托,便以軍法論處!”
“喏!”侍從慌忙跪拜,接旨退下。
次日,旨意傳至軍中。
張述接過秦王詔書,手微微一顫。他抬眼望向白起,目中滿是隱忍與擔憂:“將軍,秦王旨意已下。若拒命,恐難自保。”
白起接過詔書,臉上不見一絲波瀾。他略略掃過上麵的文字,旋即將詔書折起,隨手置於案上。他抬起頭,微微一笑:“張述,軍令既下,豈容違背?你莫要多慮,秦王乃明主,隻是一時怒氣。待戰事稍緩,自會知曉真相。”
張述見白起如此從容,心中卻如雷鳴般震蕩。他深知這道旨意意味著什麽,深知白起此時的心態已然無心抗爭。眼見將軍一生功業岌岌可危,他的心中充滿無力,卻無計可施。
帳中再度陷入沉寂,唯有白起淡淡說道:“張述,我知你心憂,但事已至此,唯聽天命。此生若有不測,你便當善自為之,莫要受我之連累。”他緩緩起身,手執佩劍,整肅衣冠,神情冷峻而肅穆,仿佛已然坦然接受了一切。
張述望著他的背影,心中百感交集。遠處戰鼓聲隱隱傳來,仿佛預示著一場風暴即將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