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立春,氣溫開始慢慢回暖,雨水也漸漸多了起來。
這個時候的野菜、春筍,在雨水的滋潤下,開始破土而出,一派春意盎然。
第二天一早,葉老太太早早就起來了,葉老太太先是煮了一大鍋豬食,然後用小鍋煮了一鍋紅薯粥。
早飯飯當然不能光喝稀的,葉老太太又煎了一大盆的玉米餅子,然後蒸了七個鹹鴨蛋。
看到鹹鴨蛋,飯桌上的大小饞貓都流口水了。
冬天鴨子不下蛋,這鹹鴨蛋還是去年特意省下來的,葉老太太輕易不舍得拿出來。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又將剩下的玉米餅子和水煮蛋帶去小後山,中午就不回來做飯了,直接在山上吃。
除了去學堂的葉西林,葉家一家老小都去了小後山。
驢車進不去竹林,隻能停在山腳,葉父將驢車係在香椿樹上。
自從買下了小後山,葉家的幾個男丁天天往小後山跑,就連山腳有幾個野雞窩,葉家都一清二楚。
山腳的小溪,周圍留了一些空地出來,專門用來長野菜和給香椿樹生長的,再往前一點就是油菜地了。
油菜地裏的油菜葉父特意提早種的,最早種的10畝油菜花已經全部結油菜籽了,估計春耕後就可以收割了。
而後麵種的5畝油菜花,現在已經開始凋零了。
原本葉父還想著元宵節過後割一次蜂蜜的,想到現在已經沒有花可以采蜂蜜了,就沒有割蜜,給這些勤勞的小蜜蜂們留點口糧。
葉父看著已經長了不少芽孢的香椿樹,樂嗬嗬的說道:“這裏的香椿長得真好。”
連著下了三天的雨,山裏的香椿和野菜冒頭早,過兩天就可以摘頭一茬的香椿和野菜了。
“爹,這10畝油菜籽春耕後可以收割了,這地到時候種什麽好呢?。”葉父指著小溪邊上方的油菜地問道。
“這裏有15畝坡地,黃豆、玉米和紅薯各種五畝吧,不過種的位置要跟去年的調換一下。”
一群人經過金銀花地,現在的金銀花比去年已經長得茂盛了許多,下了三天的雨,金銀花藤也新長了不少的嫩葉。
竹蓀價格高,葉老太太帶著幾人來到竹林。
這時竹林裏長了不少的竹蓀,葉老太太兩眼放光,拿起背簍和籃子就開始采竹蓀。
剩餘的幾人也散開來,各自往一個方向去找竹蓀。
幾人在家已經商量好了,今天和明天隻采竹蓀和蘑菇,晚兩天再花錢請唐家兄弟挖春筍。
連著下了三天的雨,村裏後麵的後山肯定長了不少的蘑菇和竹筍,村裏的人都忙著上山采山貨呢。
去山裏采山貨可比在葉父這裏幫工拿的錢多,因此葉父特意推遲了兩天再找兩位發小幫忙挖春筍。
幾人背上背著背簍、手上挎著小籃子,分散在竹林的各個角落找竹蓀,不到一個時辰,就將整個竹林翻了個底朝天。
葉老太太在空地上鋪了一張粗麻布,然後將背簍裏的竹蓀都倒在上麵,將背簍和籃子空出來,接著幾人又分散在山上的不同角落采蘑菇。
采蘑菇對於葉家人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葉青青一邊采蘑菇一邊哼著小曲,蹦蹦跳跳地,就當過來春遊一般。
中午吃飯休息時,葉家已經采了一大一小兩堆蘑菇。小的是竹蓀,大的是山上各種能吃的蘑菇。
蘑菇不壓稱,看著多其實這一大堆頂多隻有三多斤。
吃過午飯,葉老太太讓幾人在竹林裏坐著休息一會,葉老爺子趕著驢車將早上采的蘑菇和竹蓀帶回家裏晾曬。
和葉老爺子一同回去的,還有葉母和葉青青,這兩天隻采蘑菇,其實不需要這麽多人,葉老太太就讓兩人先回去了。
學堂下課早,葉老爺子運送蘑菇回家返回竹林沒多久,葉西林就一路小跑著來到小後山了。
10歲的小少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在學堂裏坐不住,來到山上生龍活虎的。拿著小籃子上竄下跳滿山找蘑菇。
別看葉西林年紀小,不管是采蘑菇還是挖竹筍都是一把好手,碰到蘑菇多的地方還會做個標記,等下次再過來。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到半山腰,葉老爺子見天色已晚,趕緊招呼幾人收拾東西回家,夜裏山上不安全。
葉母和葉青青早就做好了晚飯,幾人一進院子就聞到飯菜的香味,忙碌了一天的幾人,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為了早點吃飯,幾人手腳麻利地將驢車上的蘑菇搬下來,收拾好。
剛吃過晚飯,葉老太太就將大秤拿了出來,招呼葉父和葉老爺子過來稱重。
“娘,你也太著急了,好歹讓我們歇一歇啊!”吃撐了的葉父懶洋洋地說道。
“就知道會吃,要你有什麽用。”葉老太太嫌棄地讓葉父滾遠點,一把拉住在一旁看戲的葉東林。
葉東林自從跟著葉父和葉老爺子忙活家裏的大小事務,自認也是家裏的頂梁柱了,在葉老太太還沒開口時,就主動和葉老爺子一起稱蘑菇。
“竹蓀12斤,蘑菇68斤。”葉東林一邊說,旁邊的葉老太太一邊用賬本記下。
“今年頭一茬的蘑菇,量不算多。”合上賬本,葉老太太還算滿意。
“明天還能再采一天的竹蓀和蘑菇,不過應該沒有今天的多了。青青,你和你娘就不用去小後山了,小胳膊小腿的也幹不了什麽。”
葉母知道葉老太太是心疼她和青青,擔心采蘑菇把手弄粗了。因此也沒拒絕,留在家裏帶著葉青青做衣服。
這個時候的野菜、春筍,在雨水的滋潤下,開始破土而出,一派春意盎然。
第二天一早,葉老太太早早就起來了,葉老太太先是煮了一大鍋豬食,然後用小鍋煮了一鍋紅薯粥。
早飯飯當然不能光喝稀的,葉老太太又煎了一大盆的玉米餅子,然後蒸了七個鹹鴨蛋。
看到鹹鴨蛋,飯桌上的大小饞貓都流口水了。
冬天鴨子不下蛋,這鹹鴨蛋還是去年特意省下來的,葉老太太輕易不舍得拿出來。
吃過早飯,葉老太太又將剩下的玉米餅子和水煮蛋帶去小後山,中午就不回來做飯了,直接在山上吃。
除了去學堂的葉西林,葉家一家老小都去了小後山。
驢車進不去竹林,隻能停在山腳,葉父將驢車係在香椿樹上。
自從買下了小後山,葉家的幾個男丁天天往小後山跑,就連山腳有幾個野雞窩,葉家都一清二楚。
山腳的小溪,周圍留了一些空地出來,專門用來長野菜和給香椿樹生長的,再往前一點就是油菜地了。
油菜地裏的油菜葉父特意提早種的,最早種的10畝油菜花已經全部結油菜籽了,估計春耕後就可以收割了。
而後麵種的5畝油菜花,現在已經開始凋零了。
原本葉父還想著元宵節過後割一次蜂蜜的,想到現在已經沒有花可以采蜂蜜了,就沒有割蜜,給這些勤勞的小蜜蜂們留點口糧。
葉父看著已經長了不少芽孢的香椿樹,樂嗬嗬的說道:“這裏的香椿長得真好。”
連著下了三天的雨,山裏的香椿和野菜冒頭早,過兩天就可以摘頭一茬的香椿和野菜了。
“爹,這10畝油菜籽春耕後可以收割了,這地到時候種什麽好呢?。”葉父指著小溪邊上方的油菜地問道。
“這裏有15畝坡地,黃豆、玉米和紅薯各種五畝吧,不過種的位置要跟去年的調換一下。”
一群人經過金銀花地,現在的金銀花比去年已經長得茂盛了許多,下了三天的雨,金銀花藤也新長了不少的嫩葉。
竹蓀價格高,葉老太太帶著幾人來到竹林。
這時竹林裏長了不少的竹蓀,葉老太太兩眼放光,拿起背簍和籃子就開始采竹蓀。
剩餘的幾人也散開來,各自往一個方向去找竹蓀。
幾人在家已經商量好了,今天和明天隻采竹蓀和蘑菇,晚兩天再花錢請唐家兄弟挖春筍。
連著下了三天的雨,村裏後麵的後山肯定長了不少的蘑菇和竹筍,村裏的人都忙著上山采山貨呢。
去山裏采山貨可比在葉父這裏幫工拿的錢多,因此葉父特意推遲了兩天再找兩位發小幫忙挖春筍。
幾人背上背著背簍、手上挎著小籃子,分散在竹林的各個角落找竹蓀,不到一個時辰,就將整個竹林翻了個底朝天。
葉老太太在空地上鋪了一張粗麻布,然後將背簍裏的竹蓀都倒在上麵,將背簍和籃子空出來,接著幾人又分散在山上的不同角落采蘑菇。
采蘑菇對於葉家人來說已經駕輕就熟了,葉青青一邊采蘑菇一邊哼著小曲,蹦蹦跳跳地,就當過來春遊一般。
中午吃飯休息時,葉家已經采了一大一小兩堆蘑菇。小的是竹蓀,大的是山上各種能吃的蘑菇。
蘑菇不壓稱,看著多其實這一大堆頂多隻有三多斤。
吃過午飯,葉老太太讓幾人在竹林裏坐著休息一會,葉老爺子趕著驢車將早上采的蘑菇和竹蓀帶回家裏晾曬。
和葉老爺子一同回去的,還有葉母和葉青青,這兩天隻采蘑菇,其實不需要這麽多人,葉老太太就讓兩人先回去了。
學堂下課早,葉老爺子運送蘑菇回家返回竹林沒多久,葉西林就一路小跑著來到小後山了。
10歲的小少年正是精力旺盛的時候,在學堂裏坐不住,來到山上生龍活虎的。拿著小籃子上竄下跳滿山找蘑菇。
別看葉西林年紀小,不管是采蘑菇還是挖竹筍都是一把好手,碰到蘑菇多的地方還會做個標記,等下次再過來。
不知不覺太陽已經落到半山腰,葉老爺子見天色已晚,趕緊招呼幾人收拾東西回家,夜裏山上不安全。
葉母和葉青青早就做好了晚飯,幾人一進院子就聞到飯菜的香味,忙碌了一天的幾人,早就餓得前胸貼後背了。
為了早點吃飯,幾人手腳麻利地將驢車上的蘑菇搬下來,收拾好。
剛吃過晚飯,葉老太太就將大秤拿了出來,招呼葉父和葉老爺子過來稱重。
“娘,你也太著急了,好歹讓我們歇一歇啊!”吃撐了的葉父懶洋洋地說道。
“就知道會吃,要你有什麽用。”葉老太太嫌棄地讓葉父滾遠點,一把拉住在一旁看戲的葉東林。
葉東林自從跟著葉父和葉老爺子忙活家裏的大小事務,自認也是家裏的頂梁柱了,在葉老太太還沒開口時,就主動和葉老爺子一起稱蘑菇。
“竹蓀12斤,蘑菇68斤。”葉東林一邊說,旁邊的葉老太太一邊用賬本記下。
“今年頭一茬的蘑菇,量不算多。”合上賬本,葉老太太還算滿意。
“明天還能再采一天的竹蓀和蘑菇,不過應該沒有今天的多了。青青,你和你娘就不用去小後山了,小胳膊小腿的也幹不了什麽。”
葉母知道葉老太太是心疼她和青青,擔心采蘑菇把手弄粗了。因此也沒拒絕,留在家裏帶著葉青青做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