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有誌在南方大幹快上不提,再說前幾日高全聽完範山的報告,說:“沒事了就好。南方可能更適合他,就是他結婚我沒法過去了。”範山行了個禮,下去了。
王有誌走了,高全暫時還有點不適應。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王有誌留下的工作,而是他現在遇到事沒人商量了,隻能自己一個人想。雖然兩人總是互相諷刺挖苦,但其實彼此精神上還是比較依賴。
另外他不像王有誌在網上看了那麽多東西,對這段曆史知道的很多,大事多可以預判。
他隻能見招拆招,不過他堅信隻要堅持工業化路線,遇到什麽困難都可以戰勝。現在是難得的發展期,已經有一定技術積累了,他要抓緊發展工業規模,擴充隊伍。這樣培訓工人和新兵的任務就重了。
宋章上次完成了暗中護送王有誌去拜訪辛棄疾和耿京的任務後,就獲得了提升,當了一個新兵連的連長。不過他依然很鬱悶,他很想跟那些同鄉一樣,去收編土匪,但誰讓他老家就在蘭陵鎮附近呢?
周圍沒有土匪,他家祖輩都是安善良民,親朋故舊,誰都跟土匪不沾邊。他萬萬沒想到,祖輩當好人居然吃了虧,現在被派作教官,來訓練新兵。雖說現在是新兵連連長,但誰都知道新兵連的連長不值錢。
他一看到那些左右不分的新兵,就氣不打一處來。這些人怎麽能這麽笨呢?想當初,他在烏金寨少年軍校時,有些人左右配合不起一二三來,高師傅被迫改成了左右左,基本上就都會了。
現在這些人連左右都分不清。有在學校訓練小學生的戰友說,那些小孩倒是練幾天就會了。你看這幫人,都二三十歲了,連學校的小孩都不如。
這些人吧,本事不大,毛病不少,訓練不行,怪話不少。說什麽打仗是憑血氣憑武藝,練走路有什麽用?把他氣得夠嗆,天天提著根棍子,見誰邁錯腳就打。結果越打,那些人越錯,最後都不會走路了。你說這些人得有多笨。
問題層層報上來,高全看了,一開始不以為意,這個問題他知道怎麽解決,小事一樁。他記得原來聽王有誌說笑話,說民國時期西北軍練兵,很多人分不清左右,於是就下令把左腿褲腿卷起來,這才解決。
但他很快意識到,由於他的班底基本上是少年軍校的學員,跟他看似師徒,實則情同父子,形成一種依賴,遇到問題就報上來,讓他想辦法解決。
他就好像一個理工科學霸父親,一開始輔導孩子做題,所有的題都不在話下,很是得意。慢慢地就發現,孩子自己變得不思考了,遇到稍有難度的題就來找老爸。
訓練新兵走正步,這是最基本的,如果這也要他親自解決的話,這些軍官是不是太不合格了?以後仗會越打越多,越打越大,他不可能代替一線的連營長指揮。如果軍官們都不能獨立思考,以後會出大問題。
培養獨立思考的問題怎麽解決呢?好辦!我軍有現成的辦法——開諸葛亮會!大家都要發言想辦法,甚至要鼓勵士兵自己想辦法。誰想出了好主意,就獎勵誰吃肉。這樣積極性會高。
曆史上,徐帥打仗時,很少自己先定,都是鼓勵大家想辦法。有的人後來以此說他不會打仗,自己沒主意,都要依靠下麵的人。其實真正了解他的人,對他都很佩服很尊敬。而四方麵軍出的將領最多,能打的也最多,跟他這一套管理和培養辦法密不可分。
於是高全就決定在全軍推廣諸葛亮會,連各個班裏也要開,人人都要發言。以後開會,他也不再先說自己的意見,而是先讓別人說,一個個都說,然後他啟發,誘導,總結。
即便其實是他的意見,也要讓大家覺得是一起想出來的。免得以後手下都覺得師傅是個神人,永遠正確,自己不如不想,隻要執行命令就行了,一個個都成了木偶,不知道變通。
原來王有誌開會的時候,都是先聽別人說,然後他來總結,並結合大小氣候進行評說,顯得高屋建瓴。高全原來都說他裝x,現在看來還是有道理的。南方人就是心眼多啊。
而高全那種開會,一坐下他就開始說,說完就開始分配任務。全程下邊的人沒幾個說話的,都在記。現在想想,簡直不能叫開會,而應該叫傳達。
搞科研搞生產也是這樣。他原來看不慣王有誌經常隻說一個思路,剩下都扔給韓秀姑。覺得王有誌看人家小姑娘借科研解愁,就趁機剝削,沒有個當師傅的樣子。
但王有誌這種甩手掌櫃的做法,後來卻證明比他親力親為效果好。王有誌帶出好幾個能獨當一麵的人才,他帶的那幾個都隻是“執行力”強,不能單獨出成果。
範崇山這個新的大管家,範山這個少年特務頭子,也都是王有誌帶出來的。他高全親自帶的人,都是打仗很勇敢,在車間幾天幾夜不合眼,算不上人才。
高全越想越應該培養部下的主觀能動力,當然大方向大戰略,還是要他來定。畢竟知道曆史發展大趨勢的,這世界上,隻有他和王有誌兩個人。
宋章接到命令後,很有點傻眼。他本來是想讓上邊給個辦法,自己好照樣執行,沒想到上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還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諸葛亮就是沂州府人,大家商量商量,一定能賽過諸葛亮。
這叫什麽事嘛。不過他也想明白了,他這樣上報,營裏也這樣上報,最後就報到高師傅那裏。師傅那麽忙,哪有時間管這些小事,當然還是要他們自己來解決。
師傅上次開會說,他們都是大人了。宋章這個十六歲的大人,隻好自己想辦法。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就找來各排排長,向他們傳達開展諸葛亮會的通知。回去先讓各班開會想辦法,然後匯總到排裏。各排再匯總到連裏。
第二天下午,他召集排以上幹部開會,問大家意見。結果大家都不說話,他隻好讓從一排長開始,每個人都先把本排的意見念一遍,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排長站起來,聲音洪亮地念道:“訓練就一個字,揍!”然後放下隻有一頁的報告說:“正步那麽簡單,哪有走不好的,都是欠揍。多抽兩棍子就好了!”居然獲得好幾個人的鼓掌,被指導官瞪了一眼才都作罷。
王有誌走了,高全暫時還有點不適應。最大的問題還不是王有誌留下的工作,而是他現在遇到事沒人商量了,隻能自己一個人想。雖然兩人總是互相諷刺挖苦,但其實彼此精神上還是比較依賴。
另外他不像王有誌在網上看了那麽多東西,對這段曆史知道的很多,大事多可以預判。
他隻能見招拆招,不過他堅信隻要堅持工業化路線,遇到什麽困難都可以戰勝。現在是難得的發展期,已經有一定技術積累了,他要抓緊發展工業規模,擴充隊伍。這樣培訓工人和新兵的任務就重了。
宋章上次完成了暗中護送王有誌去拜訪辛棄疾和耿京的任務後,就獲得了提升,當了一個新兵連的連長。不過他依然很鬱悶,他很想跟那些同鄉一樣,去收編土匪,但誰讓他老家就在蘭陵鎮附近呢?
周圍沒有土匪,他家祖輩都是安善良民,親朋故舊,誰都跟土匪不沾邊。他萬萬沒想到,祖輩當好人居然吃了虧,現在被派作教官,來訓練新兵。雖說現在是新兵連連長,但誰都知道新兵連的連長不值錢。
他一看到那些左右不分的新兵,就氣不打一處來。這些人怎麽能這麽笨呢?想當初,他在烏金寨少年軍校時,有些人左右配合不起一二三來,高師傅被迫改成了左右左,基本上就都會了。
現在這些人連左右都分不清。有在學校訓練小學生的戰友說,那些小孩倒是練幾天就會了。你看這幫人,都二三十歲了,連學校的小孩都不如。
這些人吧,本事不大,毛病不少,訓練不行,怪話不少。說什麽打仗是憑血氣憑武藝,練走路有什麽用?把他氣得夠嗆,天天提著根棍子,見誰邁錯腳就打。結果越打,那些人越錯,最後都不會走路了。你說這些人得有多笨。
問題層層報上來,高全看了,一開始不以為意,這個問題他知道怎麽解決,小事一樁。他記得原來聽王有誌說笑話,說民國時期西北軍練兵,很多人分不清左右,於是就下令把左腿褲腿卷起來,這才解決。
但他很快意識到,由於他的班底基本上是少年軍校的學員,跟他看似師徒,實則情同父子,形成一種依賴,遇到問題就報上來,讓他想辦法解決。
他就好像一個理工科學霸父親,一開始輔導孩子做題,所有的題都不在話下,很是得意。慢慢地就發現,孩子自己變得不思考了,遇到稍有難度的題就來找老爸。
訓練新兵走正步,這是最基本的,如果這也要他親自解決的話,這些軍官是不是太不合格了?以後仗會越打越多,越打越大,他不可能代替一線的連營長指揮。如果軍官們都不能獨立思考,以後會出大問題。
培養獨立思考的問題怎麽解決呢?好辦!我軍有現成的辦法——開諸葛亮會!大家都要發言想辦法,甚至要鼓勵士兵自己想辦法。誰想出了好主意,就獎勵誰吃肉。這樣積極性會高。
曆史上,徐帥打仗時,很少自己先定,都是鼓勵大家想辦法。有的人後來以此說他不會打仗,自己沒主意,都要依靠下麵的人。其實真正了解他的人,對他都很佩服很尊敬。而四方麵軍出的將領最多,能打的也最多,跟他這一套管理和培養辦法密不可分。
於是高全就決定在全軍推廣諸葛亮會,連各個班裏也要開,人人都要發言。以後開會,他也不再先說自己的意見,而是先讓別人說,一個個都說,然後他啟發,誘導,總結。
即便其實是他的意見,也要讓大家覺得是一起想出來的。免得以後手下都覺得師傅是個神人,永遠正確,自己不如不想,隻要執行命令就行了,一個個都成了木偶,不知道變通。
原來王有誌開會的時候,都是先聽別人說,然後他來總結,並結合大小氣候進行評說,顯得高屋建瓴。高全原來都說他裝x,現在看來還是有道理的。南方人就是心眼多啊。
而高全那種開會,一坐下他就開始說,說完就開始分配任務。全程下邊的人沒幾個說話的,都在記。現在想想,簡直不能叫開會,而應該叫傳達。
搞科研搞生產也是這樣。他原來看不慣王有誌經常隻說一個思路,剩下都扔給韓秀姑。覺得王有誌看人家小姑娘借科研解愁,就趁機剝削,沒有個當師傅的樣子。
但王有誌這種甩手掌櫃的做法,後來卻證明比他親力親為效果好。王有誌帶出好幾個能獨當一麵的人才,他帶的那幾個都隻是“執行力”強,不能單獨出成果。
範崇山這個新的大管家,範山這個少年特務頭子,也都是王有誌帶出來的。他高全親自帶的人,都是打仗很勇敢,在車間幾天幾夜不合眼,算不上人才。
高全越想越應該培養部下的主觀能動力,當然大方向大戰略,還是要他來定。畢竟知道曆史發展大趨勢的,這世界上,隻有他和王有誌兩個人。
宋章接到命令後,很有點傻眼。他本來是想讓上邊給個辦法,自己好照樣執行,沒想到上邊讓他們自己想辦法。還說“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諸葛亮就是沂州府人,大家商量商量,一定能賽過諸葛亮。
這叫什麽事嘛。不過他也想明白了,他這樣上報,營裏也這樣上報,最後就報到高師傅那裏。師傅那麽忙,哪有時間管這些小事,當然還是要他們自己來解決。
師傅上次開會說,他們都是大人了。宋章這個十六歲的大人,隻好自己想辦法。想了半天想不出來,就找來各排排長,向他們傳達開展諸葛亮會的通知。回去先讓各班開會想辦法,然後匯總到排裏。各排再匯總到連裏。
第二天下午,他召集排以上幹部開會,問大家意見。結果大家都不說話,他隻好讓從一排長開始,每個人都先把本排的意見念一遍,然後發表自己的意見。
一排長站起來,聲音洪亮地念道:“訓練就一個字,揍!”然後放下隻有一頁的報告說:“正步那麽簡單,哪有走不好的,都是欠揍。多抽兩棍子就好了!”居然獲得好幾個人的鼓掌,被指導官瞪了一眼才都作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