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院的山長(校長)連聲稱好,他本來是宋朝的一個小官,不願離開故土,又迷上荀子的學說,就到這裏當山長,也是艱難維持。所幸周圍的土匪豪強乃至金兵,對荀子這個當地的聖人還都尊重,沒有騷擾破壞。


    長期都是孟子學說壓倒荀子學說,山長的學派受打壓,國家被淩辱,一直都很苦悶。現在來了兩個據說是南宋的官,占了這一片,難得喜歡荀學,讓山長喜出望外。


    離開了荀子書院,再往前走就到了山坳。起初路很窄,但是裏麵 很開闊,如同桃花源。有好多農田,當然也還有工廠,他們的火藥廠、玻璃廠、肥皂廠等都在裏麵。每個工廠外麵修築了棱堡,形成了一個棱堡群。王有誌看完了以後,問如果外麵守不住就退過來嗎?


    高大全說這還不是最好的基地,帶著他繼續往西北走。遠遠就看見一個比較高的山,比較奇怪的是,山頭並不是尖的,而是一塊非常大的巨石拔地而起,垂直上去,頂上是平的。


    魯南老鄉管這個叫崮。高全說這是全國最大的崮,抱犢崮。王有誌一下想起,網上有文章介紹民國時期轟動一時的臨城劫車案。綁架中外旅客數百人的巨匪孫美瑤,老窩就是設在抱犢崮。


    抱犢崮海拔584米,麵積13.5平方公裏,嶺頂穀底相對高度差在280米左右,西南方有兩處天池,每處長約4米,寬約3米,深約2米,碧水清潭,長年不涸。


    東晉道家葛洪(字牙川,號抱樸子)曾在山下棄官,抱牛犢上山隱居,墾荒種地,修身養性,皇帝敕封其為抱樸真人。這可是道家的神仙,火藥的發明人。


    高全自豪地說,即便是登山運動員,想爬到抱犢崮上,也很困難。事實上,抱犢崮從來都沒有被攻破過。上山隻有一條路,那就是不知道是什麽人,什麽時候,在懸崖上開鑿的一串淺淺的小石窩。人一路踩著這串石窩,攀岩上去。


    不過抗金軍占據了這裏後,在上麵裝了滑輪絞車,可以將大件物資和人員利用鐵籠,像電梯那樣拉上去。


    崮頂上很大,有五頃耕地,還真有幾頭耕牛。現在上麵豎著兩座巨大的風車,抗金軍最秘密的軍工基地就在這這裏。山風很大,晝夜不息,給下麵簡陋的車床提供著動力。


    在這裏,王有誌檢查了蘭陵式燧發槍的製造。該槍長1米5,槍重11斤,球形子彈重6錢。根據王有誌記憶中明朝合機銃的設計,火藥倉可以隨著扳機的運動開合,可防風雨。


    刺刀長半米,比樸刀略窄。利用成熟的臨安樸刀安裝技術,使用卡榫結構,非常便捷。裝上刺刀後的燧發槍,同時還相當於短矛。


    隻要材料充足,裝了金剛石的鑽頭,每晝夜可以生產上百根槍管。但可惜,現在就是鋼材不夠。生產的碳素鋼彈簧合格率也很低。所以現在燧發槍隻做了三十來支,還在試產階段。


    王有誌幹脆直接研發後膛槍,車出膛線,並使用米尼彈和定裝火藥。工匠們把車輞鎮的鉛礦提煉出來的鉛,融化後倒入模具,做成一個個尾部有空腔的尖頭鉛彈。


    然後再澆鑄上一層青銅,增加彈頭強度。最後再往子彈尾部空腔裏砸進一個軟木塞。這樣一個米尼彈就做成了。


    使用米尼彈的後膛來複槍,即便是燧發槍,射程也可以達到450米左右,已經遠超神臂弓的300米。如果集結起十來支米尼彈來複槍,就可以出其不意狙殺對方統帥。


    人才培養也有了成果。實驗室有個早期軍校學員,一直在做火繩槍。他提出把多個火繩槍的槍管綁成一排,然後用一根長火繩,將火藥倉連在一起,點燃後就能依次射擊,大大提高射速,對防騎兵有一定作用。這次拿出來,向兩位相公獻寶。


    王有誌一看,這不是管風琴火繩槍嘛。這東西曾經流行過300年,後來被霰彈炮淘汰,而實際上抗金軍一開始就有霰彈槍,現在又有了以明朝虎尊炮為藍本升級的迫擊炮,當然射程隻有500米,不過通過發射大量霰彈,可以有效殺傷對方的騎兵。


    雖然他知道這種管風琴火繩槍用處不大,關鍵是太笨重,裝填麻煩。但好處是簡單便宜,而且這是實驗室自己發明的第一種武器,所以他還是很誇了一陣,並且馬上給他升官並嘉獎。


    抗金軍在小長征路上,就試著製造火箭炮。現在終於不用竹子做了,外麵改成了一層薄薄的鑄鐵,並將前麵爆炸部外壁做成網狀,以增加破片,力圖最大程度殺傷敵軍。


    成品火箭炮是一個可以用一匹馬拉動的兩輪車,上麵有一個遍布凹槽的鐵架,還有火箭彈。使用時,將火箭彈依次裝到這個鐵架上,也是用一根串聯的火繩點火。為了防雨,還安裝了折疊的麻布雨棚。


    經過多次改進,火箭彈的鐵皮尾翼基本成熟,再加上已經成熟的發射藥,讓火箭炮射程達到了兩千米。


    而輕騎兵衝刺距離是一千米左右,重騎兵不過五百米,火箭炮可以讓金兵被迫在兩千多米外開始衝鋒,等到了抗金軍陣前,戰馬就已經非常疲勞了。這樣就實現了高全降低騎兵硬衝長矛陣威脅的要求。


    武器的研發確實有不小的進展,但花錢也太多了。


    高王哥倆對各種技術參數肯定是不知道,隻能砸錢一遍遍試,利用華羅庚優選法來找出最優值。就是這樣燒錢太厲害。


    他們計劃過了春耕,再出去搶一把,不然怕是無法保證研發的速度。王有誌說:“我們搶劫是為了推動科技發展,人類發展。”


    高王二人還準備等冬小麥收割之後,就徹底占領後世的臨沭、莒南、嵐山頭等地,徹底打通出海口。再下一步就往海州發展,打通與南宋的陸路交通,為魯南根據地爭取一個相對安全的大後方。


    他們正在商量的時候,有人來報告,抱犢崮附近的村子裏有孩子被狼拖走了。老鄉們發現後,全村去找,最後隻找到一隻帶血的茅草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南宋北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仲弘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仲弘並收藏南宋北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