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板腦子裏浮現出把牛頓坑破產的南海股票案、民國橡樹股票案、龐氏騙局、麥道夫集資案等各種著名案例,心想如今輪到我割韭菜了。先弄個項目吧,人家下周回國賈會計都知道用項目來忽悠呢。 自己上項目不要太多,先把這個羽絨服做了吧,還有紡織機的項目,這兩個好像難度也不大。
他又去打聽收鴨絨的事。臨安府當時已經有140多萬人,一天就吃上萬隻鴨子。按王翠喜說的,他去找街道司。他還是頭回聽說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後世的街道辦。但其實街道司是個規格不低的官方機構。
宋代是中國城市發展的繁華期,設有專門管理城市環境衛生的機構“街道司”。“街道司”可以招募500名負責環衛的役夫,月薪“錢二千,青衫子一領”,其職責包括整修道路、疏導積水、灑掃街道等,環衛工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職業。而那時候的短工一天工錢才50文,環衛這種活從來都是高薪,因為太髒。隻是有些特殊時期,環衛工低薪也有人做。
據《夢梁錄》記載, 南宋都城臨安,還有專以清除糞便為職業的清潔工,稱為“傾腳頭”,他們負責定期清除、收集各家各戶百姓傾倒的糞溺,再運到農村賣掉。當然南宋的清潔工人還有一個更雅致的名字叫“除不潔者”。
王有誌做外貿時,見過村辦企業處理鴨絨鵝絨,知道應該怎麽加工。他先在龍王廟附近收購鴨絨鵝絨,先用溫水洗一二次,除去灰塵、泥土和汙物。然後讓人薄薄地攤在席上,在陽光下晾曬幹。曬幹後再用大鍋燒溫水,六七十度正好,放入堿液進行清洗脫脂,洗後再用清水洗幹淨。此處水溫也不宜過高。
洗後及時曬幹或烘幹後,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蒸鍋屜上,待水開後上籠,蒸兩刻鍾多點取出;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蒸一次。將經過消毒滅菌的羽毛、羽絨,曬幹用細布袋裝好。
這個比較好做,做了幾次就好了。然後就在綢緞中攤平,用針線按畫好的格子細細縫好即可。王有誌按照目前市麵上流行的皮草樣式分別設計了男女長短樣式。這時候已經是陰曆十一月底,天氣已經非常冷,羽絨服推出的時間按說有點晚了。
但先從翠樓開始流行,迅速傳遍全臨安府各個瓦子,有些權貴家裏的婦孺也開始穿羽絨服。畢竟顏色鮮豔,分量輕,保暖效果好。吳益知道了,責怪王有誌為什麽不先讓他拿去獻給皇後。王有誌傻眼了,因為他始終覺得羽絨服是中低端服裝,富人都穿皮草。沒辦法趕緊將功抵過,精製了幾件華貴的鵝絨大衣交給吳益。
吳毅現在已經做了工部侍郎,給他弄了一個從九品的迪功郎。吳益怕他嫌官小,不高興,又幫高全弄了個城砦。這個官名聽起來有點怪,其實就是管一些緊要山寨的官,就好像花榮做的那個知寨。
高全的礦山和工廠那邊已經聚了男女老幼聚了一萬多人,吳益聽了情況後,幹脆讓王有誌通過錢知縣上報設立了一個寨子,烏金寨。高全這個城砦,就是烏金寨知寨,也是從九品。不管怎樣都混進體製內了,好歹也是個科級幹部。王有誌戲稱自己給高全跑來一個鄉長。
其實王有誌不是很在乎官職大小,他很滿意吳益這次對他和高全的安排。工部迪功郎是個散官,不用去上班。他等於吳益的兼職秘書,非常方便他查看工部的技術資料,借用工部的工匠。
高全做了知寨,大大提高他在周圍的威望,做很多事也更方便了。因為按規定,知寨也負責捕盜,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建立武裝。隻不過也不容易,歸正人雖多,但一到南宋的地界,合格的青壯基本被軍隊挑走,剩下的大多是老弱。這也是南宋朝廷不怕歸正人造反的原因之一。
高全找合格的工人都不是很容易,武裝力量暫時還是以少年軍校的學員為主,準備逐步招募歸正人中十六七歲的少年。目前阜康商號還是全力做生意。
再說羽絨服的生意,訂單不斷湧來,臨安縣的羽絨已經不夠用,隻能到臨安府來收。按照王翠喜的提議,給街道司的頭頭一些錢,讓他們吩咐役夫去搜集鴨絨就可以了。但王有誌擔心具體做事的人沒有拿到好處不好好幹,就拿著吳益的名刺去跟街道司談好,他們在幾個垃圾處理點設攤位收鴨絨,給街道司每個月一點好處,收購點按每五斤一文錢向役夫收購鴨絨。這樣上上下下都樂意。
王有誌願意跟街道司搞好關係,還因為下一步他們一定會要用糞便來養芒硝。南宋缺乏硝石礦,他暫時沒有海船,要降低火藥成本就隻能打糞便的主意。雖然直接找糞頭也行,但不論收垃圾的還是收糞便的役夫都歸街道司管,不把主管部門打點好,他們看到能賺錢,肯定要來找麻煩。
這次羽絨服項目,王有誌沒有再用自有資金,而是向王翠喜和另一家解庫借貸了兩千兩銀子,年息一分八厘,就是18%。王有誌發現存款利息隻有5厘,覺得這個生意實在好賺。於是就寫了一個計劃書,除了已有的定期活期以外,又加上後世的定活兩便,零存整取,大額存單,委托貸款等業務,拿去找王翠喜、吳益和王繼先商量。
他也看出來了,翠樓最大的靠山就是吳家,當然最主要的隱身股東不是吳益,而是吳益的老子吳近。至於吳近與王翠喜什麽關係,他懷著惡意味想,吳益還真得叫王翠喜王媽媽。
對於吳近,王有誌這種21世紀的開放青年,他也不在乎。反正吳近早就把注意力轉向新一代初中妹了,王翠喜也是獨立女性,她想跟誰就跟誰,自己管不著,也不想管。似乎吳近也不在乎王翠喜養麵首之類的事,王翠喜早年跟他是pcmy關係,後來是實控人與經理人的關係。
他又去打聽收鴨絨的事。臨安府當時已經有140多萬人,一天就吃上萬隻鴨子。按王翠喜說的,他去找街道司。他還是頭回聽說這個名字,聽起來像是後世的街道辦。但其實街道司是個規格不低的官方機構。
宋代是中國城市發展的繁華期,設有專門管理城市環境衛生的機構“街道司”。“街道司”可以招募500名負責環衛的役夫,月薪“錢二千,青衫子一領”,其職責包括整修道路、疏導積水、灑掃街道等,環衛工已經成為了一個社會職業。而那時候的短工一天工錢才50文,環衛這種活從來都是高薪,因為太髒。隻是有些特殊時期,環衛工低薪也有人做。
據《夢梁錄》記載, 南宋都城臨安,還有專以清除糞便為職業的清潔工,稱為“傾腳頭”,他們負責定期清除、收集各家各戶百姓傾倒的糞溺,再運到農村賣掉。當然南宋的清潔工人還有一個更雅致的名字叫“除不潔者”。
王有誌做外貿時,見過村辦企業處理鴨絨鵝絨,知道應該怎麽加工。他先在龍王廟附近收購鴨絨鵝絨,先用溫水洗一二次,除去灰塵、泥土和汙物。然後讓人薄薄地攤在席上,在陽光下晾曬幹。曬幹後再用大鍋燒溫水,六七十度正好,放入堿液進行清洗脫脂,洗後再用清水洗幹淨。此處水溫也不宜過高。
洗後及時曬幹或烘幹後,裝在細布袋內紮好口,放在蒸鍋屜上,待水開後上籠,蒸兩刻鍾多點取出;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蒸一次。將經過消毒滅菌的羽毛、羽絨,曬幹用細布袋裝好。
這個比較好做,做了幾次就好了。然後就在綢緞中攤平,用針線按畫好的格子細細縫好即可。王有誌按照目前市麵上流行的皮草樣式分別設計了男女長短樣式。這時候已經是陰曆十一月底,天氣已經非常冷,羽絨服推出的時間按說有點晚了。
但先從翠樓開始流行,迅速傳遍全臨安府各個瓦子,有些權貴家裏的婦孺也開始穿羽絨服。畢竟顏色鮮豔,分量輕,保暖效果好。吳益知道了,責怪王有誌為什麽不先讓他拿去獻給皇後。王有誌傻眼了,因為他始終覺得羽絨服是中低端服裝,富人都穿皮草。沒辦法趕緊將功抵過,精製了幾件華貴的鵝絨大衣交給吳益。
吳毅現在已經做了工部侍郎,給他弄了一個從九品的迪功郎。吳益怕他嫌官小,不高興,又幫高全弄了個城砦。這個官名聽起來有點怪,其實就是管一些緊要山寨的官,就好像花榮做的那個知寨。
高全的礦山和工廠那邊已經聚了男女老幼聚了一萬多人,吳益聽了情況後,幹脆讓王有誌通過錢知縣上報設立了一個寨子,烏金寨。高全這個城砦,就是烏金寨知寨,也是從九品。不管怎樣都混進體製內了,好歹也是個科級幹部。王有誌戲稱自己給高全跑來一個鄉長。
其實王有誌不是很在乎官職大小,他很滿意吳益這次對他和高全的安排。工部迪功郎是個散官,不用去上班。他等於吳益的兼職秘書,非常方便他查看工部的技術資料,借用工部的工匠。
高全做了知寨,大大提高他在周圍的威望,做很多事也更方便了。因為按規定,知寨也負責捕盜,他可以名正言順地建立武裝。隻不過也不容易,歸正人雖多,但一到南宋的地界,合格的青壯基本被軍隊挑走,剩下的大多是老弱。這也是南宋朝廷不怕歸正人造反的原因之一。
高全找合格的工人都不是很容易,武裝力量暫時還是以少年軍校的學員為主,準備逐步招募歸正人中十六七歲的少年。目前阜康商號還是全力做生意。
再說羽絨服的生意,訂單不斷湧來,臨安縣的羽絨已經不夠用,隻能到臨安府來收。按照王翠喜的提議,給街道司的頭頭一些錢,讓他們吩咐役夫去搜集鴨絨就可以了。但王有誌擔心具體做事的人沒有拿到好處不好好幹,就拿著吳益的名刺去跟街道司談好,他們在幾個垃圾處理點設攤位收鴨絨,給街道司每個月一點好處,收購點按每五斤一文錢向役夫收購鴨絨。這樣上上下下都樂意。
王有誌願意跟街道司搞好關係,還因為下一步他們一定會要用糞便來養芒硝。南宋缺乏硝石礦,他暫時沒有海船,要降低火藥成本就隻能打糞便的主意。雖然直接找糞頭也行,但不論收垃圾的還是收糞便的役夫都歸街道司管,不把主管部門打點好,他們看到能賺錢,肯定要來找麻煩。
這次羽絨服項目,王有誌沒有再用自有資金,而是向王翠喜和另一家解庫借貸了兩千兩銀子,年息一分八厘,就是18%。王有誌發現存款利息隻有5厘,覺得這個生意實在好賺。於是就寫了一個計劃書,除了已有的定期活期以外,又加上後世的定活兩便,零存整取,大額存單,委托貸款等業務,拿去找王翠喜、吳益和王繼先商量。
他也看出來了,翠樓最大的靠山就是吳家,當然最主要的隱身股東不是吳益,而是吳益的老子吳近。至於吳近與王翠喜什麽關係,他懷著惡意味想,吳益還真得叫王翠喜王媽媽。
對於吳近,王有誌這種21世紀的開放青年,他也不在乎。反正吳近早就把注意力轉向新一代初中妹了,王翠喜也是獨立女性,她想跟誰就跟誰,自己管不著,也不想管。似乎吳近也不在乎王翠喜養麵首之類的事,王翠喜早年跟他是pcmy關係,後來是實控人與經理人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