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益從此對王有誌佩服得五體投地,因為他從來沒見姐姐對他這麽誇獎過,官家對他這麽誇獎過。就連狀元宰相,公認天下第一才子的秦相也對自己大加讚譽。所有人沒有一個認為這首詩不是自己寫的,因為太符合他的秉性了。王有誌也沒想到,自己為了出口氣而搞的惡作劇,竟然讓吳益從此對自己言聽計從。吳益覺得王有誌是真心替他著想,越發覺得這是個朋友。
如果非要說吳益有什麽剛需的話,那他需要朋友。像他這樣的人沒有朋友的,非常孤獨。從小姐姐就管得嚴,生怕別人利用他,引誘他做壞事。士大夫們看不起他,認為他是無能的奸佞小人。其他人都是在巴結他,想利用他。
王有誌雖然也在巴結他利用他,但是王有誌是一種比較平等的態度跟他打交道,讓他覺得好像王有誌像一個朋友一樣。別人即便在拍他馬屁的時候,他也看得出人家其實是看不起他的,覺得他就是個廢物。而王有誌是想拉著他做一番事業,認為他必定能成就一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業。王有誌不但想幫他,而且現在證明,很有幫他的能力。
王有誌趁著吳益高興,又跟他提兵器上加烏金可以增強硬度的工藝,不過他說是自己和王正一起研究出來的,勸他再接再勵,將此工藝獻給官家,必然會讓官家和皇後聖人對他徹底刮目相看。吳益大喜,就讓人也叫王正一起去翠樓。
王正來了後,說起這事來。當著王有誌的麵,他當然不好意思多占功勞,說主要是王有誌發現的,他後來讓軍器監的工匠改良了一下。事實上,王有誌走後,他確實也讓軍器監的大匠改良,準備盡快打造出一口寶刀,拿去敬獻。
王繼先這人特別聰明,他一眼就看出這事兒其實是王有誌搞的。 通過這事,他覺得王有誌這個人能處:不貪功,願意跟人分享。因為照他看來,王有誌完全可以撇開王正,自己直接找到吳益,通過他獻給皇上,根本沒必要分一半給王正。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對著王有誌微微點頭,搞得王有誌以為自己說錯了話,不小心得罪了這個大奸臣,嚇得不輕。
王有誌跟吳益說準備去臨安府買撲一個香皂行的時候,吳益把手一揮:“你看著你覺得行就行吧,不用問我。” 王繼先說:“ 這個主意好。既然他們肥皂行能從雜貨行分出來,那麽香皂行也應該可以從肥皂行裏分出來。”
至於王正和王有誌勸吳益去當工部侍郎的事,吳益有點猶豫,因為他沒有獨立負責過任何事情,也擔心影響他玩。王繼先來了興趣, 他覺得吳益有些實權對他來說是個好事兒,工部侍郎也是肥缺,於是他也慫恿吳益當。
吳益想想說,先去問問一下聖人再說。王繼先笑了一下,吳益這個人最後什麽事都是找他姐姐這個皇後拿主意,或者說生怕自己拿了主意後又被姐姐罵。
王有誌說怎麽可能幹不好呢?做官的不是什麽都懂才能幹好,而是要會用人。王正和自己就就能出很多好主意,更何況以後可能還會有些新人選拔起來。王繼先跟著勸說,吳益很心動,但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做不好會挨姐姐罵。
王有誌說:“既然恩相擔心不熟悉工部之事,王正和我先寫個公文,細細講述大致做了工部侍郎應該怎麽部署怎麽經濟,大家商量好定下來,再拿去給聖人看一下,娘娘要是覺得行,自然會答應。現在官家和聖人天天操勞國事,很辛苦。恩相身為天潢貴胄,理應為官家和聖人分憂。”
吳益終於下定決心:“正該如此。”
第二天王有誌與王翠喜商量羽絨服和貸款的事情。王翠喜說:“羽絨好辦。你也不用到處去收,直接到街道司去買就行。跟那邊役夫說好,讓他們遇見鴨絨就給你們單獨放好,到時候你花錢來收。不過那東西又腥又臭,隻有乞丐才拿它來填襖子。你真有把握去掉臭氣兒?”
王有誌說學著高全的樣子說:“去掉肯定是可以,具體怎麽做還要試一試。別人不行,不代表你弟弟不行。”
至於貸款的事情,王翠喜說:“可巧了我這邊兒也做著這個生意, 你直接從我這兒借就行了,我給你利息低一些。何必去找些那些解庫呢?”
王有誌拿出那張四海解庫跑街的名刺給王翠喜看。王翠喜笑得使勁拍著王有誌的大腿說:“我當時哪兒呢?這個四海解庫就是我開的。不然,他長了幾個膽子敢在翠樓門口發這些?” 王有誌這才明白,王翠喜是一丁點兒油水也不能讓滲出來,全都要留在自己手裏。
王有誌說:“澳洲那邊也有,名稱各不相同。這裏麵門道很多,以後你看我跟你玩出花來。”王翠喜讓人叫了四海解庫的掌櫃來,給王有誌講臨安府金融業的情況。
原來宋朝金融業已經相當發達。最初是政府設立了多種官營的金融機構,包括交引庫、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抵當所、檢校庫等。
檢校庫相當於國有的金融信托機構;抵當所則為國營的存貸款機構,也是曆史上最早的國有銀行。抵當所在中國曆史上首次提供有息存款服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那之前,存款也是要收管理費的。
此外,還有大量民間開設的解庫,以及私人開辦的兌便鋪。解庫又稱質庫,是提供抵押貸款的私人機構。宋人非常有投資意識,一位宋代人說,“人家有錢本,多是停塌、解質,舟舡往來興販,豈肯閑著錢買金在家頓放?”所謂“舟舡往來興販”,是長途販運業,“停塌”,是倉儲業,“解質”便是開設解庫、質庫,經營抵押貸款業務。這與後來元明清時期,有錢人習慣把錢藏在地窖裏“買金在家頓放”完全不同。
除了這些銀行的雛形外,還有證券交易所。交引鋪非常接近於今日的證券交易所,在這裏成交的商品為鹽引、茶引、礬引、香藥引、犀象引等有價證券。
宋代實行比較廣泛的禁榷製度,鹽、茶、礬、香藥等采取間接專賣:先由商人向政府設立的榷貨務入納現錢,換取一張交引,然後憑著這張交引到指定地點領取鹽茶等商貨。因為交引對應的商品價格會有波動,所以就有人通過炒作交引來投機牟利,很像現在的期貨交易所。
《東京夢華錄》描述說,開封城內“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麵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這裏的“金銀彩帛交易之所”,便包括“交引鋪”。南宋的杭州,單“界北”的一條街,就集中了一百多家“交引鋪”。交引的買賣是大宗交易,必須有十分雄厚的本錢,所以這些“交引鋪”的門麵,都擺出大堆的金銀和銅錢,叫“看垛錢”,以示自己的資金流充足。
從北宋至南宋,也陸續出現過與現代金融產品很類似的東西:便錢,類似於今天的銀行匯票;現錢公據,類似於現金支票;鈔引是茶引、鹽引、香藥引、礬引的統稱,類似於現在的有價證券或倉單。
王有誌越聽越興奮,原來宋朝金融業已經這麽發達,居然還有交易所,那自己再給添一個股票交易所。想起後世華爾街的種種玩法,王老板不由得猙獰一笑:宋朝還沒有經曆過金融危機吧?
如果非要說吳益有什麽剛需的話,那他需要朋友。像他這樣的人沒有朋友的,非常孤獨。從小姐姐就管得嚴,生怕別人利用他,引誘他做壞事。士大夫們看不起他,認為他是無能的奸佞小人。其他人都是在巴結他,想利用他。
王有誌雖然也在巴結他利用他,但是王有誌是一種比較平等的態度跟他打交道,讓他覺得好像王有誌像一個朋友一樣。別人即便在拍他馬屁的時候,他也看得出人家其實是看不起他的,覺得他就是個廢物。而王有誌是想拉著他做一番事業,認為他必定能成就一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偉業。王有誌不但想幫他,而且現在證明,很有幫他的能力。
王有誌趁著吳益高興,又跟他提兵器上加烏金可以增強硬度的工藝,不過他說是自己和王正一起研究出來的,勸他再接再勵,將此工藝獻給官家,必然會讓官家和皇後聖人對他徹底刮目相看。吳益大喜,就讓人也叫王正一起去翠樓。
王正來了後,說起這事來。當著王有誌的麵,他當然不好意思多占功勞,說主要是王有誌發現的,他後來讓軍器監的工匠改良了一下。事實上,王有誌走後,他確實也讓軍器監的大匠改良,準備盡快打造出一口寶刀,拿去敬獻。
王繼先這人特別聰明,他一眼就看出這事兒其實是王有誌搞的。 通過這事,他覺得王有誌這個人能處:不貪功,願意跟人分享。因為照他看來,王有誌完全可以撇開王正,自己直接找到吳益,通過他獻給皇上,根本沒必要分一半給王正。
想到這裏,他不由得對著王有誌微微點頭,搞得王有誌以為自己說錯了話,不小心得罪了這個大奸臣,嚇得不輕。
王有誌跟吳益說準備去臨安府買撲一個香皂行的時候,吳益把手一揮:“你看著你覺得行就行吧,不用問我。” 王繼先說:“ 這個主意好。既然他們肥皂行能從雜貨行分出來,那麽香皂行也應該可以從肥皂行裏分出來。”
至於王正和王有誌勸吳益去當工部侍郎的事,吳益有點猶豫,因為他沒有獨立負責過任何事情,也擔心影響他玩。王繼先來了興趣, 他覺得吳益有些實權對他來說是個好事兒,工部侍郎也是肥缺,於是他也慫恿吳益當。
吳益想想說,先去問問一下聖人再說。王繼先笑了一下,吳益這個人最後什麽事都是找他姐姐這個皇後拿主意,或者說生怕自己拿了主意後又被姐姐罵。
王有誌說怎麽可能幹不好呢?做官的不是什麽都懂才能幹好,而是要會用人。王正和自己就就能出很多好主意,更何況以後可能還會有些新人選拔起來。王繼先跟著勸說,吳益很心動,但還是有些擔心自己做不好會挨姐姐罵。
王有誌說:“既然恩相擔心不熟悉工部之事,王正和我先寫個公文,細細講述大致做了工部侍郎應該怎麽部署怎麽經濟,大家商量好定下來,再拿去給聖人看一下,娘娘要是覺得行,自然會答應。現在官家和聖人天天操勞國事,很辛苦。恩相身為天潢貴胄,理應為官家和聖人分憂。”
吳益終於下定決心:“正該如此。”
第二天王有誌與王翠喜商量羽絨服和貸款的事情。王翠喜說:“羽絨好辦。你也不用到處去收,直接到街道司去買就行。跟那邊役夫說好,讓他們遇見鴨絨就給你們單獨放好,到時候你花錢來收。不過那東西又腥又臭,隻有乞丐才拿它來填襖子。你真有把握去掉臭氣兒?”
王有誌說學著高全的樣子說:“去掉肯定是可以,具體怎麽做還要試一試。別人不行,不代表你弟弟不行。”
至於貸款的事情,王翠喜說:“可巧了我這邊兒也做著這個生意, 你直接從我這兒借就行了,我給你利息低一些。何必去找些那些解庫呢?”
王有誌拿出那張四海解庫跑街的名刺給王翠喜看。王翠喜笑得使勁拍著王有誌的大腿說:“我當時哪兒呢?這個四海解庫就是我開的。不然,他長了幾個膽子敢在翠樓門口發這些?” 王有誌這才明白,王翠喜是一丁點兒油水也不能讓滲出來,全都要留在自己手裏。
王有誌說:“澳洲那邊也有,名稱各不相同。這裏麵門道很多,以後你看我跟你玩出花來。”王翠喜讓人叫了四海解庫的掌櫃來,給王有誌講臨安府金融業的情況。
原來宋朝金融業已經相當發達。最初是政府設立了多種官營的金融機構,包括交引庫、榷貨務、便錢務、交子務、抵當所、檢校庫等。
檢校庫相當於國有的金融信托機構;抵當所則為國營的存貸款機構,也是曆史上最早的國有銀行。抵當所在中國曆史上首次提供有息存款服務,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在那之前,存款也是要收管理費的。
此外,還有大量民間開設的解庫,以及私人開辦的兌便鋪。解庫又稱質庫,是提供抵押貸款的私人機構。宋人非常有投資意識,一位宋代人說,“人家有錢本,多是停塌、解質,舟舡往來興販,豈肯閑著錢買金在家頓放?”所謂“舟舡往來興販”,是長途販運業,“停塌”,是倉儲業,“解質”便是開設解庫、質庫,經營抵押貸款業務。這與後來元明清時期,有錢人習慣把錢藏在地窖裏“買金在家頓放”完全不同。
除了這些銀行的雛形外,還有證券交易所。交引鋪非常接近於今日的證券交易所,在這裏成交的商品為鹽引、茶引、礬引、香藥引、犀象引等有價證券。
宋代實行比較廣泛的禁榷製度,鹽、茶、礬、香藥等采取間接專賣:先由商人向政府設立的榷貨務入納現錢,換取一張交引,然後憑著這張交引到指定地點領取鹽茶等商貨。因為交引對應的商品價格會有波動,所以就有人通過炒作交引來投機牟利,很像現在的期貨交易所。
《東京夢華錄》描述說,開封城內“南通一巷,謂之‘界身’,並是金銀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壯,門麵廣闊,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動即千萬,駭人聞見”。這裏的“金銀彩帛交易之所”,便包括“交引鋪”。南宋的杭州,單“界北”的一條街,就集中了一百多家“交引鋪”。交引的買賣是大宗交易,必須有十分雄厚的本錢,所以這些“交引鋪”的門麵,都擺出大堆的金銀和銅錢,叫“看垛錢”,以示自己的資金流充足。
從北宋至南宋,也陸續出現過與現代金融產品很類似的東西:便錢,類似於今天的銀行匯票;現錢公據,類似於現金支票;鈔引是茶引、鹽引、香藥引、礬引的統稱,類似於現在的有價證券或倉單。
王有誌越聽越興奮,原來宋朝金融業已經這麽發達,居然還有交易所,那自己再給添一個股票交易所。想起後世華爾街的種種玩法,王老板不由得猙獰一笑:宋朝還沒有經曆過金融危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