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給你說了,昨兒老舅一家上門來了。”


    老舅?那個老舅?


    劉二女愣了下,張知勁卻不往下說了。


    她心念電轉。


    村裏一向喜歡往長輩身上加老字。


    比如把祖父叫老爺,把曾祖父曾祖母叫做老老爺、老奶奶。


    把婆、娘兩邊祖母的兄弟,母親的舅舅們叫做老舅。


    其中,她祖母雖然有好幾個兄弟,但都命不長,等她祖母去世時活著的一個不剩。


    因為一向看不起劉家,覺得她娘家無人,兩家一向不來往。


    而她娘是逃難來到本縣的,她娘的舅舅自然也沒了。


    剩下的就是張家這邊。


    婆婆不用說,有也跟沒有一樣。聽說自被賣了後,就沒跟娘家人有任何瓜葛。


    也就隻有張家祖母的兄弟。


    不過自她嫁進來就沒見過他們一家人,聽說早些年就去外地謀生了,前些年天下不太平,音訊全無。


    這麽說又像不是。


    可除了他們還有誰?


    要是她祖母的娘家人,合該先去劉家。如果真上門了應該讓她去見客才是,可昨兒去見客的分明是……


    想到這裏,劉二女抬頭看向張知勁。


    他對劉二女這麽快能想通表示讚賞:


    “是祖母的娘家兄弟。”


    接著講了一下事情經過。


    張家元他們五兄弟的母親、張知勁的祖母原本姓劉,跟劉二女一個姓,不過這個劉家就離得五姓村遠了,足足有五六十裏地。


    眾所周知,張知勁祖父當年分家時沒分到什麽東西,他自個又不是什麽有本事的人,又沒有什麽奇緣妙法,那自然娶得媳婦也出挑不到哪裏去。


    劉老太太本人就不說了,生性懦弱愛哭。


    娘家更是窮的很。


    為什麽會這樣,當然是有原因的。


    鄉下一直流傳著一個說法,說是若是一個女人連生幾個閨女卻生不出一個兒子的話,村裏人就會說這人犯了三女命、五女命、七女命啥的,必須生夠三、五七、九這些數才能生兒子。


    譬如這個女人此時才生了兩個女兒,那就得再生一個湊夠三個才能生兒子。


    以此類推。


    命數之說是不是真的,大家都是普通人也說不上來真假,但如今這年月一顆生兒子的心卻是相同的。


    因此,當劉老太太的母親生了兩個閨女後,她老人家不僅沒喪了氣,反而越戰越勇,更緊鑼密鼓的生起娃來。


    人又不是母豬,一胎生七八個都沒事,這不到生第四個閨女時就難產了,雖然母女最後都平安,劉老太太的母親身體卻壞了。


    這邊劉老太太的父親跟妻子的感情深厚不想休妻再娶,那邊劉老太太的母親憋著一口氣拚了小命也要生個兒子,沒辦法劉家隻能給她請個好大夫,好好調養。


    於是一邊生一邊養,劉家閨女又添了四五個,總算臨了得了一個老來子,可劉家的家底也徹底掏空了。


    多虧後來閨女們逐漸長大,各自找了婆家,斷斷續續的收了一筆筆聘禮,家裏這才勉強維持生活。


    到劉老舅娶妻後,劉家難得走了一回大運。


    劉家一個早年去府城討營生的遠方表叔年紀大了,想著自個沒兒沒女的別哪天死了爛在家裏別人都不知道,也是找個人侍奉終老,便傳出信兒來挑一個半個侄子外甥的到身邊過活兒。


    那可是府城啊。


    在鄉下人眼裏,那地兒堪比京城,誰不向往。且此時劉老太太的父母已經過世,沒有長輩管著。劉老舅當即帶著妻兒急衝衝的跑過去了。


    結果也很喜人,劉老舅很快得償所願。


    “那怎麽又回來了?”


    劉二女直覺的其中有什麽事,她首先懷疑:


    “難道是衝著大伯來的。”


    畢竟人家是在府城混過的人家,能讓他們看上眼的東西不多。她思來想去,也就想到這個。


    “對,也不對。”


    昨兒與舅舅見過後,張家元等人繼續回去辦喪事,卻把張知勁留下來了,目的不言而喻。


    張知勁自然沒讓人失望,早旁敲側擊把劉家的狀況搞清楚了。


    話說劉老舅一家到府城後,雖然剛到城裏討生活不易,大人小孩都很吃了一番苦,可能做城裏人誰願意回去做鄉下人?咬咬牙熬啊熬,慢慢的竟也習慣了。


    更可喜的是沒多久出了一場意外後,表叔很快去世。他們繼承了表叔的家產,那是徹底的在府城紮根了。


    經過幾十年打拚,到孫子輩時,劉家在自家周圍也是頗有家底的人家。


    這年月奉行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劉家便把幾個孫子送到學堂。


    這幾個孩子生在府城長在府城,還以為自個是土生土長的府城人,不由得自覺高人一等就有些飄飄然,加上家裏長輩寵著,對著本地人尤可,隻對其他地兒的人就成了壞孩子了。


    也合該他們倒黴,月前學堂來了個外地學生,他們老毛病不就犯了,不禁故技重施。


    幾番捉弄之下,小孩子害怕不敢說,大人們又不是眼瞎的。


    “人家私下一查,這就是個慣犯,想著跟你講道理也白講,幹脆下黑手。


    能從外地混到府城的,誰沒有兩把刷子?


    於是沒幾日劉家便被下套訛了一大筆銀錢,家底幾乎掏空,房子也買了,這才脫身而出,隻是府城也不能呆了,無可奈何之下隻能回老家。


    可老家早就不是以前的老家了。


    當年為了湊路費他們早把老家的房地買了,如今回來不必說隻能現買。”


    隻是,心急吃不了熱豆腐。


    現在日子好過誰願意賣地賣房?就是有那萬一急需用錢的,人家看你著急能不坐地起價?誰還跟跟錢過不去不是?


    當然萬事無絕對,也不排除有這種傻子,奈何劉家這邊還有一群拖後腿的。


    ——當年為了防止親戚們上門打秋風,他們去府城後便有意跟老家斷了聯係。


    尤其劉老舅的幾個姐姐,嫁的都不好,如此累贅那更是沒必要來往?


    這其中心善的能想得開,可記仇的也不少。


    有時候兄弟姐妹間結起仇來,報複的比外人還狠呢。


    這不,劉老舅回來人家開始使絆子了?


    眼看一時半會安頓不下來,住一日客棧那就花費一日銀錢,劉老妗子就提議去她娘家去住。


    事兒就那麽巧。


    劉老妗子的娘家和王大姑一個鎮上住,兩家離得還不遠。


    別看王大姑在張家幾次吃癟,但她回去後吹噓的又是另一番情景,惹得左右鄰舍早就眼紅不已。


    於是,當劉家人上門時,劉老妗子娘家人一邊不高興有人上門搶飯吃,一邊也有了懟王大姑的底氣。


    也是湊巧,此時正好趕上李老太太去世,七房的兩個下人給王大姑送信。


    王大姑是個唯恐天下不亂的,有心想到張家鬧一番,但她也明白今時不比往日,有張家元他們在場,怕是她剛有什麽不好的苗頭,人家就能把她打發了。


    還得想個法兒把人絆住才是。


    也是運氣到了,偏有劉家人送上門來。


    劉二女吃了一驚:


    “你說老舅跟王家人一夥兒的?”


    她還當湊巧了。


    張知勁邊洗漱邊解釋:


    “一夥兒談不上,各取所需而已。當年老舅他們離開時正是祖母正艱難的時候,時隔多年就那麽貿貿然的上門,他們心裏也打鼓。


    誰知卻有王家人上門教唆,別說此舉正中他們下懷。他們當麵看似被王家人說動了心思,但昨兒一見麵人家就拿這事兒當投名狀跟大伯買好。


    要不然昨兒大伯他們能回的那麽快?”


    那都是有人通風報信了。


    劉二女瞠目結舌。


    “這也太會算計了吧?”


    張知勁接過閨女,放劉二女去做飯。


    “可不是!跟你說個事,咱家這兩天怕要破財免災。”


    頓了頓,他才道:


    “老舅昨兒就哭窮,今兒怕是也免不了。他老人家那麽大年紀了,咱們做後輩的也不能不當回事,不然傳出去好說不好聽。當然升米恩鬥米仇,手也不能太大方了。”


    但是不管給多給少,破財是免不了的。


    劉二女橫了他一眼。


    “你是當家的,你說了算。對了,五叔家出錢嗎?”


    張知勁點點頭:


    “出。都是外甥,還能不一視同仁?也省的某些人得了便宜還賣乖。”


    隻是各家貧富不一,出多出少全看各家的意思。


    吃罷早飯,幾家人聚在長房的窯洞內給劉老舅一家見禮。


    別看劉老舅是獨子,但他兒女卻不少,足有四兒兩女,都已經娶妻嫁人。


    兩個女兒沒跟著一起回來且不說,光這四個兒子底下就一大群兒女。


    烏泱泱一片人,劉二女差點記懵了。


    其中細節不必一一敘述。


    隻說彼此見過後,劉老舅果然向張知勁推斷的那樣開始哭窮。


    眼看老頭哭的鼻涕直流,上氣不接下氣,嚇得張家元等外甥趕緊去哄。


    好不容易脫身出來,五家人當即各回各家拿接濟的銀錢。


    別人早就通過氣了,要緊的是其他四房都有各自來錢的營生,不差那三瓜兩棗,因此都很快送過來。


    隻張楊氏愛錢如命,不僅不主動去送,張申氏等妯娌等不及上門收錢時還說風涼話。


    “你們都是財主,當然不在乎一文半文的,俺家可不行。就那麽幾畝地,一家人比那老牛還老牛,就這樣一年到頭也不過混個水飽,要不然幾位嫂子可憐可憐你侄子們,把俺家那份出了。”


    張申氏等被她厚臉皮驚呆了。


    幸虧她很快被張老五鎮壓了,劉老舅拿到了錢財也見好就收離開,要不然真不知道要出什麽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卸甲將軍寡婦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峪山下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峪山下客並收藏卸甲將軍寡婦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