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很多時候都是事與願違。


    就像張裴氏盼著今年日子太平年景好點,偏偏老天爺愛跟人作對,年景好點暫時看不出來,但日子從開年發生的事來看就太平不了。


    ——元宵節還沒過,此時張家輩分、最高年齡最大的二老太爺忽然去世了。


    消息傳開,族裏登時一片吃驚。


    張知勁聞信立時趕過去,劉二女緊趕慢趕,等她收拾好帶著閨女小福圓來到二老太爺家時,卻見除了遠在縣城裏的張家元等人,就剩下跟她一樣帶著孩子的幾個同族妯娌沒來了。


    不對,三老太太小李氏就沒來,連帶著老三房的人也全都不見人影。


    劉二女暗自思量,黃米子在縣城做事此時不能出現理所當然,三老太太年老體弱,小楊氏有孩子要照顧沒趕到也情有可原。


    可當家的男人張家棟和愛湊熱鬧的張裴氏也不見人麵就不由得不讓人感到奇怪了。


    眼下不是糾結這個的時候,劉二女舉目四顧,從敞開的屋門向堂屋裏望去,因為棺材沒做好,二老太爺暫且停屍在床,不過因為壽衣早就準備,如今已然穿待整齊。


    床前一堆兒兒子兒媳、侄子孫子等孝子賢孫們正跪在鋪著杆草的地上嚎啕大哭,張薛氏、張陳氏等妯娌在旁邊勸著。


    院內院外,或站或坐著早來的同族漢子媳婦,張知勁亦在其中。


    劉二女剛要跟他說話,小福圓一聽堂屋那那哭聲,不知是被嚇著了還是感同身受,登時也跟著扯著嗓子哭起來,張知勁趕緊過來,帶著她們娘倆找了個避風的地方說話。


    “怎麽把福圓抱過來了?”


    看閨女哭的慘,張知勁心疼的搶過去閨女不住哄著,間或直抱怨。


    話畢,隨即想起這事不怨劉二女。村裏自來的規矩,誰家有紅白喜事,除了坐月子、重病起不來的,所有族人不管男女老少都得到場。


    就像此時,當場就不是隻閨女一個娃,譬如宋氏帶著兒子牛娃,六房的小陳氏帶著兒子大娃,就是和劉二女差不多生產的張孫月月也帶著孩子。


    因此,待哄得閨女哭聲漸歇後,他雖然鄭重囑咐,但語氣已經和軟了許多:


    “別讓她進靈堂,這麽小別衝撞了。”


    劉二女連連點頭,她也心疼著呢。


    此時,夫妻兩個總算能好好說話了:


    “大家怎麽都在外麵待著?”


    不是該忙起來嗎?


    張知勁也頭疼:


    “山大伯父他們正傷心呢,勸了幾次都沒勸開,他沒交代清楚,大家沒個章程誰敢動?幸好已經穿好壽衣,棟四叔又早早的去城裏報信,剩下的事等著大伯父回來再安排好了。”


    劉二女順口問了一下:


    “四嬸也去了?”


    張知勁看了她一眼,搖搖頭:


    “沒有。”


    劉二女更奇怪了,正自驚疑間,說曹操,曹操到。


    不一時,張家元夫婦領著在縣城的一幹族人回來了。


    “二伯呀,俺的好二伯……”


    隻聽離得遠遠的張家元就扯著嗓子哭起來,待到近前,眾人隻見得他已是淚流滿麵,鼻涕直流。


    他進屋,撲通一聲已是跪在靈前哭的嘶聲裂肺,山大伯一聽,更是傷心欲絕,對著張家元悔恨交加:


    “家元啊,俺不孝啊,要是早知道這樣,打死俺也不讓俺爹黑來出去……”


    張家元重重的拍著他的背:


    “可不是怨你?他老人家明明身子骨挺好的,我還等著給他老人家過八十大壽呢,如今……俺的二伯哎,你怎麽就去了呢……”


    兩個人叫勁兒似的,一個哭的比一個悲慘。其他人受他們感染,再則人生在世誰沒有幾件傷心的事,也不禁跟著嗷嗷哭起來。


    一時間,老二房內哭聲震天,真是聞者傷心見者流淚。


    哭也是需要力氣的。


    再悲痛,身子堅持不下去也隻能終止。


    待心情平複一下,幾個族裏說得上話的男人便坐在一起商量治喪之事。


    二老太太就山大伯一個兒子,毋庸置疑喪事在他家辦。


    其他的重要的無非就兩件大事,一個是因為老長房,老二房,老五房本是一個父母傳下來的兄弟,也就是二老太爺去世,他們三房都要穿孝。


    ——五姓村的規矩,治喪期間,孝子賢孫隻管哭靈其他不管。


    張家本來人就少,在去除了少一半人穿孝的人後,辦喪事的人就少了,找人幫忙已是大勢所趨。


    這個需要問問張家山的意思。


    二是喪事要辦成什麽樣。


    按規矩,喪事不比喜事,非得擺盤擺碗,自來吃的是大鍋菜。


    但大鍋菜也有好有爛。


    好一點的,菜要割肉煮丸子,豆腐粉條再加各種新鮮蔬菜,飯也要白麵饃饃,白麵條。


    次一等的就不好說了,像前幾年天下不太平時,能吃頓炒蘿卜條就是好日子了。


    因此,張家元需要山大伯將家裏錢糧菜蔬都交代好了,他才能隨機應變。


    山大伯自然想往好處辦,一來二老太爺算是喜喪,人活了一輩子,最後一場總得熱熱鬧鬧才不枉此生。


    二來,辦的好對他家裏也有好處,一個孝順的名聲指定賺足。


    不論什麽時候,有個好名聲很重要。


    張家元是現任族長,再做了管事,如今盤點了一番人頭錢財之後,當即分派起活計來。


    首先派張家棟、張老五去親戚家報喪。村裏有婦人自織的粗麻布,讓張申氏帶錢領著人去扯回來做孝衣。


    壽衣壽被等陪葬品有侄女外甥女等準備暫且不提,肉菜豆腐總得預備,便挑了黃米子、張知少去縣城,順便預定上戲班子,等著定好日子來上兩場。


    又派了張知勁去請人幫忙打墓,張知茂找人搭棚支鍋。


    因為家裏備著木料,還得找人合棺材、畫棺材,並請陰陽先生合時辰問吉凶,張知盛、張知壯早就在一邊躍躍欲試,張家元本著應該給年輕人曆練的機會的心思,好好叮囑了一番後,便將這兩件事交待給他們。


    最後再親自交代張家善準備筆墨紙硯,準備寫挽聯對聯,到正日子那天再寫禮薄。


    至於待客之事,他先支應著,等諸人回來,從中挑選幾個撐得起人就是了。


    諸多之事,在他手裏忙碌不已卻又井然有序。


    不提男人那邊,隻說族裏的其他婦人這當口也不閑著,剩下的瑣事她們全包了。


    像劉二女就在一邊看孩子,一邊在灶房做事。


    八卦無處不在,人一多就喜歡紮堆聊天。


    通過大夥兒互通有無,她也漸漸知道了二老太爺的死因。


    別看二老太爺年齡大,其實身體一直很好——不說耳不聾眼不花,但比起其他同齡人來絕對是翹楚,隻是平常為了健康需要忌口罷了。


    老小孩,老小孩。


    小孩子調皮搗蛋了,大人可以說教可以罵,急眼了甚至揍一頓也不稀奇,可他老人家呢?


    不管罵人還是不罵人,這都是祖宗,別說揍一下,罵一聲那都是你試試?親戚四鄰不說上二十年,那都是給你麵子了。


    沒奈何,唯有哄了。


    可惜凡事總有個例外。


    二老太爺愛吃肉,尤其愛吃大肥肉片子,說是那東西越吃越想,還不呲牙。


    隻是上了年齡需要忌口。平時為了身子骨健康他咬咬牙忍了,反正村裏人平日裏也不難得見一回葷腥,他見不著也就告誡自己不想了。


    可過年的時候,誰家不可勁兒往好裏吃?


    小輩們尚且不虧嘴,他老人家豈能落後了?他不僅在桌上吃了不少,背地裏也沒少偷嘴。


    事發後,子孫們還不能對他老人家說教。


    要不然傳出去,外麵一些嘴賤的人不說你是為了老人好,反而罵你不孝順,摳門舍不得給老人吃喝。


    總之,怎麽難聽怎麽來。


    如此胡吃海塞,結果就是他老人家嘴好受了,肚子大晚上的鬧上別扭了。


    村裏的茅房別看髒汙,為了存儲莊稼的吃喝——大糞,其實修的一點都不簡單。


    首先在房前屋後找一塊空地,挖一個大深坑,底部和四周要用石頭砌了,坑上麵橫放三塊大條石,形成兩個又長又直的蹲坑。


    然後再在茅房四麵圍上圍牆。


    有的人家圍牆上還會掏出兩個洞來,留著放尿壺啥的東西。


    老人都怕摔,但凡孝順的子女都會注意。


    要是別人家,指定不讓老人黑燈瞎火的去茅房,多是把馬桶提回屋裏,在屋裏解決。這也是村裏人家晚上一貫的做法,畢竟沒幾個願意大晚上的去茅房,尤其大冬天的時候,那真是要人命。


    偏偏二老太爺愛幹淨,總說馬桶有味道,自來不願意把那贓物擺放房裏。


    如今拉著肚子更不能例外。他是頃刻也不想看見那髒東西放在屋裏,要不然他睡不踏實。


    就這樣,本來拉的身子都虛了,再加上晚上到底不比白天,頭昏眼花神色匆匆的,一個不經意間他老人家就摔了一跤。


    山大伯嚇得趕緊去請藥伯,全家人也被折騰起來,誰都不敢睡了。


    隻可惜他老人家摔得太重,藥伯是大夫又不是神仙,也有人力不可及之事,沒等天明,二老太爺已是出氣多進氣少了。


    眾人聽聞前因後果後一震唏噓。


    做豆腐、煮丸子、燉肉、切菜、洗菜隨著灶房的逐漸準備,喪事也在一步步進行著。


    小殮、大殮、吊喪、開喪,轉眼間已到發喪日,到了時辰,隨著砰的一聲摔盆聲,在嗩呐聲包圍中二老太爺的棺材出殯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卸甲將軍寡婦妻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東峪山下客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東峪山下客並收藏卸甲將軍寡婦妻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