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鬧元宵。
五姓村隸屬北方,上元節卻即不吃元宵,也不吃湯圓
——那些是啥東西?村裏人別說吃過,連聽過的都隻有極少數人。
他們反而與正月初一早上一樣喜歡吃餃子。
因此,十四這日剛吃罷早飯,劉二女就拿出已和好醒過的麵開始包餃子了。
這是為十五那天早上和晚上準備的的。
張知勁也伸手來幫忙。
族裏這幾日挺不消停,但說到底與他沒多大關係,畢竟他又不想當族長,正好明天又過節了,那些老輩人比他們年輕人更重兆頭,紛紛不約而同的暫停兩天,是以今天他倒是有空在家。
劉二女看到張知勁湊過來,又想起她母親劉王氏來看她那天發生的事了。
話說那天後來,劉王氏不僅把劉二女教訓了一頓,她仔細斟酌了一番,便連張知勁大概對劉二女有不滿的事也說了。
要說張知勁當時上門時並沒有親自說出口,劉王氏又怎麽看出來的?
其實也簡單。
一則,這時的人隻要能生的,那孩子指定多了去了,物以稀為貴,什麽東西多了都沒啥稀罕的。
自然他們這十裏八鄉的也就不興誰家閨女剛有孕,娘家人就巴巴的上門看望去。
偏偏張知勁就親自來請劉王氏過去,如此反常的舉動,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對勁。
劉王氏本就為女兒二嫁擔心呢,就怕因著女兒和女婿中間隔著個張伯書讓兩人不一心。
結果來閨女家一問了才知道,根源的確在劉二女身上。
要說跟張伯書沒關係,偏偏順藤摸瓜他是前因。
要說和張伯書有關係,劉二女不顧自個身子才是張知勁不滿的最根本原因。
——她倒是想不告訴劉二女,卻生怕對方不當回事,惹出大亂子。
劉二女聽了母親的話,當時就有些不自在。
畢竟她又不是聖人,被人說不好還能誠懇的虛心接受。
隨即她卻差點嚇出一身冷汗來。
想著,多虧劉王氏告訴她了,要不然真放任她憂心忡忡下去,萬一她運氣不好腹中的胎兒有個三長兩短,那她還有何臉麵見張知勁?
到時,他們夫妻兩人還能相互攜手過下去嗎?
若真勞燕分飛,她日後恐怕連見張伯書的機會都沒了。
其實仔細想想,張知勁對他們母子已夠好了。
不僅對她不錯。
——像家裏的錢財她管著,對她也大方,也不打罵她……
就是對張伯書,她不管是送東西也好,還是給銀錢也罷,張知勁從來沒有過二話。
就這次,說到底還是她鬧得太過了。
想到這,劉二女更不好意思了,隻低頭搓麵。
說起捏餃子,這對張知勁來說算是一難。
他以前沒動過手,但小時候沒人管,有時也會到常家的廚房之地找吃的,也見識過廚下的人包餃子。
隻是如今試了試,擀餃子皮倒是又快又好,捏餃子就不行了,堪堪隻把口捏好,什麽好看的形狀那是沒有。
劉二女看著那歪七扭八的餃子,終於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
張知勁看了她笑了,自己也忍不住也笑了。
他也想起那天的事了。
其實,劉王氏那天臨走時也背著劉二女跟他求情了。
當然,因著張知勁沒明著跟她告狀,如今劉王氏自然不會捅破這層窗戶紙,她隻是拐著彎說起了劉二女的性情。
就她說的,劉二女就是個平常人,又因為她小時候討飯為生,她性情比平常人更弱幾分。
這從她當年成親後常常被前婆婆張楊氏打罵就看出來了。
她但凡是個心裏有點成算的,也不能被打罵那麽久,早該想著法兒應付了。
可她倒好,一直忍著,直到忍無可忍才回擊。
偏偏用的辦法還那麽粗糙簡單,要不是恰巧有張家元夫妻盯著,劉二女也不可能僥幸成功,相反就等著被婆家打死吧。
真到了那一步,說句讓人心寒的話,娘家人想為她報仇都不能。
這可不是嚇唬人。
你想想,不說張家願不願意有個打死兒媳婦的名聲,會百般阻止知情人往外說。
就說娘家人真豁出去了,要為她討個公道,當時看著倒是痛快了,但已然是仇人了,張家還願意把人往他們祖墳埋?
這年月,天下女子就沒有不嫁人的。然後夫妻一起生兒育女,不管能不能白頭到老,死後總歸再一起埋進婆家的墳裏。
其他地方不是不能埋人,可單單一個女人,恐怕沒人願意,人家還怕壞了地裏的風水呢。
話扯遠了,再轉回來。
就這樣的劉二女,那說有什麽壞心眼那是沒有,她也不是故意不把肚子的胎兒不當回事。
隻是張伯書畢竟不一樣。
他不僅是劉二女的頭一個孩子,母子兩個還一同度過了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偏偏這兒子還過繼了,繼祖母還把她這個生母當賊防著,種種因素集合在一起這才讓她一時相差了。
也做了一段時間的夫妻了,張知勁自認還是看的懂幾分劉二女的,自然知道劉王氏沒說假話。
就張知勁自己說,他為什麽有不滿不直接跟劉二女說,反而拐了一道彎兒把老嶽母牽扯進來?
因為劉二女現在不同往日。
他就怕他那句話說的不對,讓劉二女想多了。
再說,劉二女和劉王氏是親母女,母女間哪有隔夜的仇?
當下,夫妻兩人相視一笑,心裏的隔閡頓時沒了,倒是真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覺。
當下,兩人默契的分工,張知勁擀餃子皮,劉二女包餃子,很快成型的餃子擺滿了一鍋排。
“二女?”忽然門外傳來一個大嗓門,真正映照了人未到聲先到這句話。
劉二女聽聲辨人,回道:
“是四嬸?在屋裏呢,快進來吧。”
“唉!”
隨著回話,很快張裴氏挎著個籃子進來了。
“呀!捏疙瘩呀!”
疙瘩是五姓村這邊餃子的別稱。
當下,張裴氏放下籃子。
她與劉二女處的好,對彼此家裏的事都知道,便自己打了水洗了手,就坐到炕頭來幫忙。
她一邊捏餃子,一邊給劉二女說道帶過來的東西:
“聽說你這幾天難受,不想吃飯,俺就給你帶了兩盆缸菜,一盆白菜的,一盆芥菜的,你要吃,弄點油炒一下。”
沒錯,張裴氏帶的真不是好東西,就是村裏人冬天都常吃的酸菜。
不過,村裏不叫酸菜,反而叫缸菜。
每年冬天,村裏人都會挑一些不好白菜和起白菜時落下的葉子,或者芥菜等蔬菜,碼在大缸裏,倒上小米湯,放上幾天做成酸菜。
因為菜是放在缸裏,因此叫缸菜。
以前,劉二女每年都會跟著家裏做,但今年又是成親又是啥的,張知勁又沒種地,吃喝都是買的,因而今年他們竟沒做這個。
原本沒什麽,畢竟劉二女不缺菜吃,但她如今不是有孕了嗎?現在她十分想吃酸的,正想著去哪兒要一些,張裴氏就做了及時雨。
當下,她十分喜歡,一點也沒覺得這東西便宜。
“哎呀,俺正想吃呢。”
為了感激張裴氏,還故意感慨了一句:
“缸菜可是好東西。”
誰都樂意別人喜歡自己送的東西,那不僅是對方領情了,光自己心裏那份成就就讓人高興。
這不,張裴氏趕忙附和:
“可不是!”
又向張知勁解釋:
“知勁,你是外麵回來的恐怕不知道,像咱們冬天時常會上火,可咱們鄉下人吃頓飽飯都不容易,哪有錢去吃藥敗火?
這時候,你吃點缸菜就好了,這東西下火,尤其那缸裏的湯,那東西下火才快,你要不怕壞胃口的話,直接喝就成。”
“唉,對了,你們知道俺剛上來(上街)的時候看到啥了?俺看到有人往七房去了。
你說這過年過節的,怎麽還有人上門來,他們都不過節嗎?”
誰知道?
沒頭沒尾的,劉二女兩人也猜不出來。
一會兒,餃子在三人的合夥下捏完了。
左右無事,劉二女便也去給張裴氏幫忙捏餃子。
張裴氏自然樂意。
兩人剛走到下街口,猛的卻聽見一聲嚎啕大哭。
當場把兩人嚇了一跳。
馬上張裴氏就反應過來,這是有事啊。
她趕緊急走幾步,一邊不住地破口大罵:
“誰啊?過年過節的,不知道不能哭?號喪啊,連點規矩也不懂……”
話猶未完,老遠就看見街上一群人遠遠的指著七房的屋子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小楊氏抱著孩子也在人群中,她聽見婆婆的聲音,當即小跑過來:
“娘,小聲點,是七房的嬸子在哭呢。”
張裴氏自從那次跟小楊氏鬧別扭後,就不愛搭理她。
小楊氏早習慣了,她也想開了,反正婆婆也不會怎麽著她,冷臉就冷臉吧。
因此,此時她見張裴氏沒吭聲也沒在意,這時接著偷偷報信:
“自從先前來了個騎著大紅馬的人後,七房就不消停了,可惜有下人守著門呢,咱們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張裴氏和劉二女忍不住麵麵相覷,心裏閃過無數猜測。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這個秘密到底沒有瞞多久。
次日,劉二女就知道了前因後果。
因為張知言要離開祖籍了。
五姓村隸屬北方,上元節卻即不吃元宵,也不吃湯圓
——那些是啥東西?村裏人別說吃過,連聽過的都隻有極少數人。
他們反而與正月初一早上一樣喜歡吃餃子。
因此,十四這日剛吃罷早飯,劉二女就拿出已和好醒過的麵開始包餃子了。
這是為十五那天早上和晚上準備的的。
張知勁也伸手來幫忙。
族裏這幾日挺不消停,但說到底與他沒多大關係,畢竟他又不想當族長,正好明天又過節了,那些老輩人比他們年輕人更重兆頭,紛紛不約而同的暫停兩天,是以今天他倒是有空在家。
劉二女看到張知勁湊過來,又想起她母親劉王氏來看她那天發生的事了。
話說那天後來,劉王氏不僅把劉二女教訓了一頓,她仔細斟酌了一番,便連張知勁大概對劉二女有不滿的事也說了。
要說張知勁當時上門時並沒有親自說出口,劉王氏又怎麽看出來的?
其實也簡單。
一則,這時的人隻要能生的,那孩子指定多了去了,物以稀為貴,什麽東西多了都沒啥稀罕的。
自然他們這十裏八鄉的也就不興誰家閨女剛有孕,娘家人就巴巴的上門看望去。
偏偏張知勁就親自來請劉王氏過去,如此反常的舉動,稍微想一想就知道不對勁。
劉王氏本就為女兒二嫁擔心呢,就怕因著女兒和女婿中間隔著個張伯書讓兩人不一心。
結果來閨女家一問了才知道,根源的確在劉二女身上。
要說跟張伯書沒關係,偏偏順藤摸瓜他是前因。
要說和張伯書有關係,劉二女不顧自個身子才是張知勁不滿的最根本原因。
——她倒是想不告訴劉二女,卻生怕對方不當回事,惹出大亂子。
劉二女聽了母親的話,當時就有些不自在。
畢竟她又不是聖人,被人說不好還能誠懇的虛心接受。
隨即她卻差點嚇出一身冷汗來。
想著,多虧劉王氏告訴她了,要不然真放任她憂心忡忡下去,萬一她運氣不好腹中的胎兒有個三長兩短,那她還有何臉麵見張知勁?
到時,他們夫妻兩人還能相互攜手過下去嗎?
若真勞燕分飛,她日後恐怕連見張伯書的機會都沒了。
其實仔細想想,張知勁對他們母子已夠好了。
不僅對她不錯。
——像家裏的錢財她管著,對她也大方,也不打罵她……
就是對張伯書,她不管是送東西也好,還是給銀錢也罷,張知勁從來沒有過二話。
就這次,說到底還是她鬧得太過了。
想到這,劉二女更不好意思了,隻低頭搓麵。
說起捏餃子,這對張知勁來說算是一難。
他以前沒動過手,但小時候沒人管,有時也會到常家的廚房之地找吃的,也見識過廚下的人包餃子。
隻是如今試了試,擀餃子皮倒是又快又好,捏餃子就不行了,堪堪隻把口捏好,什麽好看的形狀那是沒有。
劉二女看著那歪七扭八的餃子,終於忍不住噗呲一聲笑了。
張知勁看了她笑了,自己也忍不住也笑了。
他也想起那天的事了。
其實,劉王氏那天臨走時也背著劉二女跟他求情了。
當然,因著張知勁沒明著跟她告狀,如今劉王氏自然不會捅破這層窗戶紙,她隻是拐著彎說起了劉二女的性情。
就她說的,劉二女就是個平常人,又因為她小時候討飯為生,她性情比平常人更弱幾分。
這從她當年成親後常常被前婆婆張楊氏打罵就看出來了。
她但凡是個心裏有點成算的,也不能被打罵那麽久,早該想著法兒應付了。
可她倒好,一直忍著,直到忍無可忍才回擊。
偏偏用的辦法還那麽粗糙簡單,要不是恰巧有張家元夫妻盯著,劉二女也不可能僥幸成功,相反就等著被婆家打死吧。
真到了那一步,說句讓人心寒的話,娘家人想為她報仇都不能。
這可不是嚇唬人。
你想想,不說張家願不願意有個打死兒媳婦的名聲,會百般阻止知情人往外說。
就說娘家人真豁出去了,要為她討個公道,當時看著倒是痛快了,但已然是仇人了,張家還願意把人往他們祖墳埋?
這年月,天下女子就沒有不嫁人的。然後夫妻一起生兒育女,不管能不能白頭到老,死後總歸再一起埋進婆家的墳裏。
其他地方不是不能埋人,可單單一個女人,恐怕沒人願意,人家還怕壞了地裏的風水呢。
話扯遠了,再轉回來。
就這樣的劉二女,那說有什麽壞心眼那是沒有,她也不是故意不把肚子的胎兒不當回事。
隻是張伯書畢竟不一樣。
他不僅是劉二女的頭一個孩子,母子兩個還一同度過了一段艱難困苦的日子,偏偏這兒子還過繼了,繼祖母還把她這個生母當賊防著,種種因素集合在一起這才讓她一時相差了。
也做了一段時間的夫妻了,張知勁自認還是看的懂幾分劉二女的,自然知道劉王氏沒說假話。
就張知勁自己說,他為什麽有不滿不直接跟劉二女說,反而拐了一道彎兒把老嶽母牽扯進來?
因為劉二女現在不同往日。
他就怕他那句話說的不對,讓劉二女想多了。
再說,劉二女和劉王氏是親母女,母女間哪有隔夜的仇?
當下,夫妻兩人相視一笑,心裏的隔閡頓時沒了,倒是真有些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感覺。
當下,兩人默契的分工,張知勁擀餃子皮,劉二女包餃子,很快成型的餃子擺滿了一鍋排。
“二女?”忽然門外傳來一個大嗓門,真正映照了人未到聲先到這句話。
劉二女聽聲辨人,回道:
“是四嬸?在屋裏呢,快進來吧。”
“唉!”
隨著回話,很快張裴氏挎著個籃子進來了。
“呀!捏疙瘩呀!”
疙瘩是五姓村這邊餃子的別稱。
當下,張裴氏放下籃子。
她與劉二女處的好,對彼此家裏的事都知道,便自己打了水洗了手,就坐到炕頭來幫忙。
她一邊捏餃子,一邊給劉二女說道帶過來的東西:
“聽說你這幾天難受,不想吃飯,俺就給你帶了兩盆缸菜,一盆白菜的,一盆芥菜的,你要吃,弄點油炒一下。”
沒錯,張裴氏帶的真不是好東西,就是村裏人冬天都常吃的酸菜。
不過,村裏不叫酸菜,反而叫缸菜。
每年冬天,村裏人都會挑一些不好白菜和起白菜時落下的葉子,或者芥菜等蔬菜,碼在大缸裏,倒上小米湯,放上幾天做成酸菜。
因為菜是放在缸裏,因此叫缸菜。
以前,劉二女每年都會跟著家裏做,但今年又是成親又是啥的,張知勁又沒種地,吃喝都是買的,因而今年他們竟沒做這個。
原本沒什麽,畢竟劉二女不缺菜吃,但她如今不是有孕了嗎?現在她十分想吃酸的,正想著去哪兒要一些,張裴氏就做了及時雨。
當下,她十分喜歡,一點也沒覺得這東西便宜。
“哎呀,俺正想吃呢。”
為了感激張裴氏,還故意感慨了一句:
“缸菜可是好東西。”
誰都樂意別人喜歡自己送的東西,那不僅是對方領情了,光自己心裏那份成就就讓人高興。
這不,張裴氏趕忙附和:
“可不是!”
又向張知勁解釋:
“知勁,你是外麵回來的恐怕不知道,像咱們冬天時常會上火,可咱們鄉下人吃頓飽飯都不容易,哪有錢去吃藥敗火?
這時候,你吃點缸菜就好了,這東西下火,尤其那缸裏的湯,那東西下火才快,你要不怕壞胃口的話,直接喝就成。”
“唉,對了,你們知道俺剛上來(上街)的時候看到啥了?俺看到有人往七房去了。
你說這過年過節的,怎麽還有人上門來,他們都不過節嗎?”
誰知道?
沒頭沒尾的,劉二女兩人也猜不出來。
一會兒,餃子在三人的合夥下捏完了。
左右無事,劉二女便也去給張裴氏幫忙捏餃子。
張裴氏自然樂意。
兩人剛走到下街口,猛的卻聽見一聲嚎啕大哭。
當場把兩人嚇了一跳。
馬上張裴氏就反應過來,這是有事啊。
她趕緊急走幾步,一邊不住地破口大罵:
“誰啊?過年過節的,不知道不能哭?號喪啊,連點規矩也不懂……”
話猶未完,老遠就看見街上一群人遠遠的指著七房的屋子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小楊氏抱著孩子也在人群中,她聽見婆婆的聲音,當即小跑過來:
“娘,小聲點,是七房的嬸子在哭呢。”
張裴氏自從那次跟小楊氏鬧別扭後,就不愛搭理她。
小楊氏早習慣了,她也想開了,反正婆婆也不會怎麽著她,冷臉就冷臉吧。
因此,此時她見張裴氏沒吭聲也沒在意,這時接著偷偷報信:
“自從先前來了個騎著大紅馬的人後,七房就不消停了,可惜有下人守著門呢,咱們也不清楚到底發生了什麽事。”
張裴氏和劉二女忍不住麵麵相覷,心裏閃過無數猜測。
不過,紙終究包不住火,這個秘密到底沒有瞞多久。
次日,劉二女就知道了前因後果。
因為張知言要離開祖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