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草寇與冠軍(五十九)
我的天涯和夢裏,你都在 作者:一枚小小爵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際貨幣法主要體現為國際貨幣製度。國際貨幣製度是指依照國際條約及國際慣例而形成的貨幣安排,主要涉及國際貨幣的確定,各國貨幣之間的匯兌關係,國際收支的調節以及國際結算方麵的法律原則和規則。國際貨幣製度一般包括三方麵的問題:(1)國際儲備製度。國際儲備製度是確定哪些儲備為國際儲備的製度,主要包括什麽可以作為國際間的支付貨幣。(2)匯率製度。匯率製度是有關外匯安排和確定的匯率的製度,包括一國貨幣與其他貨幣之間的匯率如何決定和維持,能否自由兌換成支付貨幣,是采取固定匯率製度還是浮動匯率製度。(3)國際收支平衡製度。國際收支平衡製度是調整國際收支使之趨於平衡的各種原則規則和措施的總稱。國際貨幣製度可以從儲備資產的保有形式和匯率製度的形態兩個角度進行區分。儲備貨幣或本位貨幣是國際貨幣製度的基礎。
(二)貨幣製度的要素
貨幣製度具有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貨幣材料。規定貨幣材料是貨幣製度最基本的內容。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製度規定以何種金屬鑄造本位貨幣就稱之為什麽本位貨幣製度。二是貨幣名稱,貨幣單位和價格標準。貨幣名稱通常是以習慣形成的,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價格標準就是鑄造單位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三是本位幣,輔幣及其償付能力。本位幣又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無論是金屬本位幣還是紙幣本位幣,各國都規定本位幣是無限法償的。輔幣是本位幣下的小額貨幣,主要供小額零星交易和找零。各國一般都規定輔幣為有限法償貨幣。四是發行保證製度。主要是發行和穩定貨幣的辦法。
二 金本位製
(一)金本位製度曾是國際貨幣製度的主流
國際金本位製度大約形成於19世紀的8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結束。(雖然隨後又出現了勉強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製度,但是它與金但是它與金本位製度事實上已經貌合神離)。國際金本位製度是一種自發形成的國際貨幣製度。1816年英國製定了《金本位製度法》,首先采用了金本位製度。但是之所以能稱其為製度,一個國家的實行當然不夠。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之後,歐美許多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先後實行了金本位製度。國際金本位製度才開始定型。
在金本位製度下,黃金充當著貨幣的所有職能,成為國際貨幣製度的基礎。擁有金幣便可以自由的進行輸入輸出。同時金幣還可以自由的鑄造和兌換。這是金本位製度的最主要特征。其次,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來決定。這一特點使得金本位製度與嚴格的固定匯率製度掛鉤。因為匯率的波動隻與金平價以及黃金運輸和鑄造的費用有關,所以匯率的波動可以自動維持在一個範圍內。再次,國際金本位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機製。想象一下,貿易盈餘的國家必然出現黃金流入,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多了,收入自然提高了,收入一高,價格水平也會提高(舉個通俗的例子,就比如說人們口袋的錢多了,可以去消費很多東西了,於是商販們自然會提高價錢啊。)於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了(價格高,自然不願意拿東西往外麵去銷售)這必然會導致資金的外流;而貿易出現赤字的國家必然出現黃金流出,國內貨幣供應量減少,收入和價格水平都會下降,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這個又必然導致國外資金流入。這在無形中便形成了一種國際收支的平衡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破壞了金本位製度的模式。雖然在一戰後,各國都著手恢複金本位製度,但不同的時代對應的政策當然不能一層不變。舊的製度一般是不能在新的土壤裏生存的。於是各國對原來的金幣本位作了一些調整,相繼又出現了金塊和金匯兌本位製。這兩種製度勉強在戰後維持了一段時間,但是在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和1931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金本位製度最終徹底崩潰。
(二)金本位製的簡要分析
金本位製度的崩潰其實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在金本位製度下,黃金行使了貨幣的所有職能,但是貨幣黃金的供應量被黃金的產量限製著,而黃金的產量又要受資源和生產能力的限製,黃金貨幣的增長始終跟不上商品生產增長的腳步。其次,各國政治經濟力量的不平衡直接影響貨幣黃金的分配。使得大部分的黃金貨幣掌握在少部分國家的手裏,這導致部分國家喪失了金本位製度的基礎。再次,金本位製度要求的是自由競爭,因此政府的幹預使得與金本位製度漸行漸遠。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金本位製度必然走向瓦解。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了金本位製度的優點。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價格水平和匯率水平,極大的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和貿易發展。也的確擁有著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機製。但是其實它的自動調節機製是受到許多因素製約的。金本位製度下的價格穩定隻有當黃金與其他商品的價格穩定時才能實現(在前麵已經論述了貿易盈餘國家與赤字國家的情況,商品價格很難維持穩定。)最後,“金本位製度伴生的是重商主義潮流,對國際分工的擴大與發展形成了障礙,各國都想得到黃金,卻不願意給付給別人黃金,都要出口產品卻不願意進口產品······”[1]這其實也是金本位製度的一個弊端。
(二)貨幣製度的要素
貨幣製度具有以下幾個要素:一是貨幣材料。規定貨幣材料是貨幣製度最基本的內容。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貨幣製度規定以何種金屬鑄造本位貨幣就稱之為什麽本位貨幣製度。二是貨幣名稱,貨幣單位和價格標準。貨幣名稱通常是以習慣形成的,金屬貨幣流通條件下,價格標準就是鑄造單位貨幣的法定含金量。三是本位幣,輔幣及其償付能力。本位幣又稱主幣,是一個國家的基本通貨和法定的計價結算貨幣。無論是金屬本位幣還是紙幣本位幣,各國都規定本位幣是無限法償的。輔幣是本位幣下的小額貨幣,主要供小額零星交易和找零。各國一般都規定輔幣為有限法償貨幣。四是發行保證製度。主要是發行和穩定貨幣的辦法。
二 金本位製
(一)金本位製度曾是國際貨幣製度的主流
國際金本位製度大約形成於19世紀的80年代,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結束。(雖然隨後又出現了勉強維持了一段時間的金塊本位和金匯兌本位製度,但是它與金但是它與金本位製度事實上已經貌合神離)。國際金本位製度是一種自發形成的國際貨幣製度。1816年英國製定了《金本位製度法》,首先采用了金本位製度。但是之所以能稱其為製度,一個國家的實行當然不夠。19世紀70年代,在英國之後,歐美許多主要的資本主義國家都先後實行了金本位製度。國際金本位製度才開始定型。
在金本位製度下,黃金充當著貨幣的所有職能,成為國際貨幣製度的基礎。擁有金幣便可以自由的進行輸入輸出。同時金幣還可以自由的鑄造和兌換。這是金本位製度的最主要特征。其次,各國貨幣之間的匯率由它們各自的含金量比例來決定。這一特點使得金本位製度與嚴格的固定匯率製度掛鉤。因為匯率的波動隻與金平價以及黃金運輸和鑄造的費用有關,所以匯率的波動可以自動維持在一個範圍內。再次,國際金本位有自動調節國際收支的機製。想象一下,貿易盈餘的國家必然出現黃金流入,國內貨幣供應量增加,貨幣多了,收入自然提高了,收入一高,價格水平也會提高(舉個通俗的例子,就比如說人們口袋的錢多了,可以去消費很多東西了,於是商販們自然會提高價錢啊。)於是出口減少,進口增加了(價格高,自然不願意拿東西往外麵去銷售)這必然會導致資金的外流;而貿易出現赤字的國家必然出現黃金流出,國內貨幣供應量減少,收入和價格水平都會下降,出口增加進口減少。這個又必然導致國外資金流入。這在無形中便形成了一種國際收支的平衡模式。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爆發破壞了金本位製度的模式。雖然在一戰後,各國都著手恢複金本位製度,但不同的時代對應的政策當然不能一層不變。舊的製度一般是不能在新的土壤裏生存的。於是各國對原來的金幣本位作了一些調整,相繼又出現了金塊和金匯兌本位製。這兩種製度勉強在戰後維持了一段時間,但是在1929年爆發的世界性經濟危機和1931年的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下,金本位製度最終徹底崩潰。
(二)金本位製的簡要分析
金本位製度的崩潰其實是多種原因造成的。在金本位製度下,黃金行使了貨幣的所有職能,但是貨幣黃金的供應量被黃金的產量限製著,而黃金的產量又要受資源和生產能力的限製,黃金貨幣的增長始終跟不上商品生產增長的腳步。其次,各國政治經濟力量的不平衡直接影響貨幣黃金的分配。使得大部分的黃金貨幣掌握在少部分國家的手裏,這導致部分國家喪失了金本位製度的基礎。再次,金本位製度要求的是自由競爭,因此政府的幹預使得與金本位製度漸行漸遠。種種原因結合在一起,金本位製度必然走向瓦解。
但是,我們不能忽視了金本位製度的優點。它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穩定了價格水平和匯率水平,極大的促進了世界各國的經濟增長和貿易發展。也的確擁有著自動調節國際收支平衡的機製。但是其實它的自動調節機製是受到許多因素製約的。金本位製度下的價格穩定隻有當黃金與其他商品的價格穩定時才能實現(在前麵已經論述了貿易盈餘國家與赤字國家的情況,商品價格很難維持穩定。)最後,“金本位製度伴生的是重商主義潮流,對國際分工的擴大與發展形成了障礙,各國都想得到黃金,卻不願意給付給別人黃金,都要出口產品卻不願意進口產品······”[1]這其實也是金本位製度的一個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