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外(三)魏珩x葉青菀(3)
刺激!攝政王倒貼當我外室閃了腰 作者:懶懶的一小隻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魏珩已經不記得他究竟是如何離開郡主府的。
他隻知道,一切都完了。
他和葉青菀之間,真的徹底結束了。
原不原諒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無論如何,她絕對不可能再回頭。
從那天開始,魏珩沒有再自不量力的去打擾過葉青菀。
反倒是成國公夫人不忍心自家的兒子鬱鬱寡歡,曾多次上門求見。
但葉青菀還是那句話,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
所有人都應該向前看。
她已經有新的路可以走,希望魏珩也能放下。
漸漸的,國公夫人也不再來了。
葉青菀和魏珩,仿佛真的漸行漸遠,再也沒有了任何關係。
可是隨著葉青菀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倆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又有了另一層關係——
政治盟友。
葉青菀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實施起來的時候,並不是每一次都那麽順利。
魏珩有時候也會反對,不過大多數時候是支持的。
倒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特殊關係,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攝政王的影響下,葉青菀的理念從簡單的【科技才是人類的第一生產力】,逐漸涉及到了時代變革。
在世家把持朝堂的封建製度下,變革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要不是攝政王手握重兵,葉青菀早已和他一起被保守派們挫骨揚灰。
魏珩站在世家的立場,一開始也是反對的。
後來在攝政王和葉青菀的輪番洗腦下,漸漸也開始妥協。
於是,他就變成了以攝政王和葉青菀為首的改革派和以世家為首的守舊派之間的紐帶,在雙方之間奔走調停,平衡各方利益關係。
不過魏珩是個明白人,他心裏其實更支持攝政王和葉青菀。
於是,政治盟友的關係就這麽誕生了。
在此後數年的時間裏,他們之間一直維持著這樣微妙的關係。
葉青菀也利用自己所學,幫助攝政王和魏珩改革各種製度,用科技提高生產力。
在攝政王和謝妙儀長子滿周歲那年,防水炸藥包已經在邊境大量投入使用。
又過了兩年,在戶部尚書和兵仗局提督激進的努力下,火炮橫空出世。
第六年的時候,由葉青菀牽頭研究的高產稻穀終於開始向民間推廣。
第七年的時候,在攝政王和魏珩重金懸賞下,有商人從海外帶回一根紅薯藤,並在次年試種成功。
到了第十年,已經有上千門火炮投入軍中使用,大盛的糧食產量也在逐年提高,紅薯也開始大量推廣種植。
葉青菀根據自己所學,編纂了一本《種植手冊》,專門針對氣候、土壤、雨水的不同,詳細分析了什麽樣的情況應該種什麽樣的作物,應該如何種植,也有各式各樣突發情況的應對之策。
已經親政的蕭琅下令,此書必須和黃曆一起分發到各地裏正手中,由裏正念給農戶們聽。
也就是在這一年,糧食豐收,就算遇到災害的地方,糧食依舊沒有減產。
當然,其中也有這些年各地不斷科學治水防洪的功勞。
也就是在這一年,葉青菀突然覺得京城待膩了,想到外頭去走走。
正好金河連年災害始終不能杜絕,小皇帝幹脆改封她為金河郡主。
於是,葉青菀成為本朝第一個有封地,還可以養府兵的異姓郡主。
此後,金河郡主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治水中。
恰好頗受皇帝忌憚的魏珩放了外任,金河也在其治下。
二人齊心協力,用了三年的時間,充滿科技感的河道工程橫空出世。
第五年的時候,金河中上遊連下半個月暴雨,途經流域卻毫發無傷。
金河郡主一舉成名,各地紛紛上書請郡主治水。
已經二十六歲的蕭琅詢問葉青菀的意思,葉青菀深思熟慮後,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她隻是個普通的大學生而已,隻是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她在現代的經年所學,都已經在日複一日漸漸教授給了這個時代的人。
就拿火藥的運用來說吧,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兵仗局的匠人們所知道的技術早已經遠遠超過她。
她好像已經沒有什麽可教的。
而且她隻有一個人,人力終究是有限的。
如果每個地方都請她去治水,她累死也幹不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於是葉青菀決定回到京都,開班收徒。
八股文章她教不了,那就教數理化吧。
數理化嘛,現代科技的基礎。
皇帝聽說此事後,直接讓她到國子監授課。
但葉青菀拒絕了,她想開辦自己的學堂。
除了某幾個老頑固,大多數人都是支持的。
雖說八股文章科舉入仕,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出路。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更何況葉青菀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她這些年所受的封賞一百個男兒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本朝異姓不得封王,葉青菀雖然是個女子,可她如今的地位已經與郡王無異。
再加上蕭琅從小耳濡目染,還學會了什麽【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自親政後都很看重這些奇巧淫技,也很看重匠人,封賞逐年都在提高。
兵仗局的一位匠人因製造火炮有功,還得了個五品神威將軍的封賞,正妻和老母也均有誥命。聽內部人說,他最近又研究出一樣新玩意兒,已經秘密運往邊境。
要是能再立新功的話,差不多就得封個四品爵位。再往後,封伯封侯不是不可能。
家中子侄要是能從葉青菀身上學到點東西,日後未必沒有機會光宗耀祖。
但是後來,朝臣們又不支持。
因為葉青菀提出,打算收女弟子。
在她的學堂裏,男女平等。
男子上的課,女子一樣上。
而且向皇上進言,希望日後衙門招匠人時能不分男女,以技藝為先。
朝臣們一時間罵聲一片,蕭琅也犯了難。
雖然葉青菀的功績有目共睹,可是在他們心裏,葉青菀是葉青菀,其他女子是其他女子。
葉青菀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她不能被劃歸在天下女子的行列。
魏珩此時跟小皇帝的關係已經緩和很多,調任回京擔任內閣首輔。
但是,他這次並沒有支持她。
再加上自從蕭琅十八歲大婚親政,攝政王蕭昀便自請撤去攝政王頭銜。又輔佐他兩年後,這位朝堂上曾經的定海神針,幹脆利落地帶著王妃謝妙儀和一雙兒女去往北境駐守。
從此遠離朝局。
朝堂上的事,他也不再過問。
葉青菀一個人,突然有點孤掌難鳴的感覺。
她很難過。
好在恰逢太後過壽,安王蕭昀攜王妃和一雙兒女回京賀壽。
葉青菀終於又見到了已經分別整整三年的好姐妹謝妙儀……
他隻知道,一切都完了。
他和葉青菀之間,真的徹底結束了。
原不原諒已經不是重點,重點是,無論如何,她絕對不可能再回頭。
從那天開始,魏珩沒有再自不量力的去打擾過葉青菀。
反倒是成國公夫人不忍心自家的兒子鬱鬱寡歡,曾多次上門求見。
但葉青菀還是那句話,過去了就讓它過去吧。
所有人都應該向前看。
她已經有新的路可以走,希望魏珩也能放下。
漸漸的,國公夫人也不再來了。
葉青菀和魏珩,仿佛真的漸行漸遠,再也沒有了任何關係。
可是隨著葉青菀在朝中的影響力越來越大,他倆在不知不覺中竟然又有了另一層關係——
政治盟友。
葉青菀有很多奇思妙想,但實施起來的時候,並不是每一次都那麽順利。
魏珩有時候也會反對,不過大多數時候是支持的。
倒不是因為他們之間的特殊關係,而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在攝政王的影響下,葉青菀的理念從簡單的【科技才是人類的第一生產力】,逐漸涉及到了時代變革。
在世家把持朝堂的封建製度下,變革二字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
要不是攝政王手握重兵,葉青菀早已和他一起被保守派們挫骨揚灰。
魏珩站在世家的立場,一開始也是反對的。
後來在攝政王和葉青菀的輪番洗腦下,漸漸也開始妥協。
於是,他就變成了以攝政王和葉青菀為首的改革派和以世家為首的守舊派之間的紐帶,在雙方之間奔走調停,平衡各方利益關係。
不過魏珩是個明白人,他心裏其實更支持攝政王和葉青菀。
於是,政治盟友的關係就這麽誕生了。
在此後數年的時間裏,他們之間一直維持著這樣微妙的關係。
葉青菀也利用自己所學,幫助攝政王和魏珩改革各種製度,用科技提高生產力。
在攝政王和謝妙儀長子滿周歲那年,防水炸藥包已經在邊境大量投入使用。
又過了兩年,在戶部尚書和兵仗局提督激進的努力下,火炮橫空出世。
第六年的時候,由葉青菀牽頭研究的高產稻穀終於開始向民間推廣。
第七年的時候,在攝政王和魏珩重金懸賞下,有商人從海外帶回一根紅薯藤,並在次年試種成功。
到了第十年,已經有上千門火炮投入軍中使用,大盛的糧食產量也在逐年提高,紅薯也開始大量推廣種植。
葉青菀根據自己所學,編纂了一本《種植手冊》,專門針對氣候、土壤、雨水的不同,詳細分析了什麽樣的情況應該種什麽樣的作物,應該如何種植,也有各式各樣突發情況的應對之策。
已經親政的蕭琅下令,此書必須和黃曆一起分發到各地裏正手中,由裏正念給農戶們聽。
也就是在這一年,糧食豐收,就算遇到災害的地方,糧食依舊沒有減產。
當然,其中也有這些年各地不斷科學治水防洪的功勞。
也就是在這一年,葉青菀突然覺得京城待膩了,想到外頭去走走。
正好金河連年災害始終不能杜絕,小皇帝幹脆改封她為金河郡主。
於是,葉青菀成為本朝第一個有封地,還可以養府兵的異姓郡主。
此後,金河郡主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在治水中。
恰好頗受皇帝忌憚的魏珩放了外任,金河也在其治下。
二人齊心協力,用了三年的時間,充滿科技感的河道工程橫空出世。
第五年的時候,金河中上遊連下半個月暴雨,途經流域卻毫發無傷。
金河郡主一舉成名,各地紛紛上書請郡主治水。
已經二十六歲的蕭琅詢問葉青菀的意思,葉青菀深思熟慮後,突然有了新的想法——
她隻是個普通的大學生而已,隻是有幸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她在現代的經年所學,都已經在日複一日漸漸教授給了這個時代的人。
就拿火藥的運用來說吧,經過一次又一次的試驗,兵仗局的匠人們所知道的技術早已經遠遠超過她。
她好像已經沒有什麽可教的。
而且她隻有一個人,人力終究是有限的。
如果每個地方都請她去治水,她累死也幹不完。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於是葉青菀決定回到京都,開班收徒。
八股文章她教不了,那就教數理化吧。
數理化嘛,現代科技的基礎。
皇帝聽說此事後,直接讓她到國子監授課。
但葉青菀拒絕了,她想開辦自己的學堂。
除了某幾個老頑固,大多數人都是支持的。
雖說八股文章科舉入仕,才是這個時代最好的出路。但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通過讀書出人頭地。
更何況葉青菀的功績大家有目共睹,她這些年所受的封賞一百個男兒加在一起也比不上。
本朝異姓不得封王,葉青菀雖然是個女子,可她如今的地位已經與郡王無異。
再加上蕭琅從小耳濡目染,還學會了什麽【科技才是第一生產力】,自親政後都很看重這些奇巧淫技,也很看重匠人,封賞逐年都在提高。
兵仗局的一位匠人因製造火炮有功,還得了個五品神威將軍的封賞,正妻和老母也均有誥命。聽內部人說,他最近又研究出一樣新玩意兒,已經秘密運往邊境。
要是能再立新功的話,差不多就得封個四品爵位。再往後,封伯封侯不是不可能。
家中子侄要是能從葉青菀身上學到點東西,日後未必沒有機會光宗耀祖。
但是後來,朝臣們又不支持。
因為葉青菀提出,打算收女弟子。
在她的學堂裏,男女平等。
男子上的課,女子一樣上。
而且向皇上進言,希望日後衙門招匠人時能不分男女,以技藝為先。
朝臣們一時間罵聲一片,蕭琅也犯了難。
雖然葉青菀的功績有目共睹,可是在他們心裏,葉青菀是葉青菀,其他女子是其他女子。
葉青菀和其他人是不一樣的。
她不能被劃歸在天下女子的行列。
魏珩此時跟小皇帝的關係已經緩和很多,調任回京擔任內閣首輔。
但是,他這次並沒有支持她。
再加上自從蕭琅十八歲大婚親政,攝政王蕭昀便自請撤去攝政王頭銜。又輔佐他兩年後,這位朝堂上曾經的定海神針,幹脆利落地帶著王妃謝妙儀和一雙兒女去往北境駐守。
從此遠離朝局。
朝堂上的事,他也不再過問。
葉青菀一個人,突然有點孤掌難鳴的感覺。
她很難過。
好在恰逢太後過壽,安王蕭昀攜王妃和一雙兒女回京賀壽。
葉青菀終於又見到了已經分別整整三年的好姐妹謝妙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