驃騎將軍、新任江州刺史王茂,豫章王、新任郢州刺史蕭綜,於夏秋之交走馬上任。
七殿下聞訊後欣喜萬分,隻因這半年來日夜操勞,身體早已不堪負累,終於盼到侄子蕭綜前來接手,於是乎帶著眾人出城相迎。
江夏郡城外,七殿下乘坐六人步輦,身後有護軍將軍、湘州刺史王德重;馳援歸來的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馬靈馥;豐城縣公夏侯世龍順次列隊。
安成王長史臧宣卿和驃騎校尉、新任掃虜將軍易瓊以及田氏三位刺史兄弟於馬上排列。
新任竟陵太守裴淵明奉令為蕭綜的先頭部隊,於郊外的山頭探路,得見郡城大門外人頭攢動,便策馬回報。
“殿下,數日前陛下手諭已發至江夏,今日城外部伍定是七殿下所部。”
“哦?七叔來迎我了?”
“走,我們快些趕過去。”
裴淵明得令後再次拱手。
“殿下,七殿下為我朝肱骨,乃是陛下左膀右臂,又為殿下叔父。”
“今日七殿下躬身相迎,殿下切莫忘了禮製。”
“嗯,這是自然。將軍既然如此知禮,寡人該如何做呢?”
“殿下應下車輿,騎馬先行,至城門百步外,徙行疾走,以表敬意。”
“那好吧,既如此,便依了裴將軍。”
於是蕭綜攬衣下車,騎馬奔去。
七殿下等人迎著午後驕陽,遠遠的看著有一人騎馬奔來,身後有輕騎十數人,舉著豫章王的黑底褐色虎身大旗。
“殿下,想必是小殿下到了。”
王德重低聲稟報道。
“嗯,世謙年少輕狂,早年間犯下悖逆大罪,不過今日觀之,已是改頭換麵了。”
王德重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殿下,夷陵縣侯裴淵明,此次奉旨輔佐小殿下,一同來了郢州。”
“裴將軍出身河東望族,詩書禮易乃是爛熟於胸,他雖甚為武將,但朝中文人雅士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數。”
“哦?我早問裴將軍涉獵廣泛,博采眾長。”
“有他在身旁輔助,世謙可以大幹一番了。”
說話間,隻見蕭綜下了馬,小步疾走著。
於二十餘步外,便俯身跪地叩首。
“侄兒蕭綜,拜見叔父。”
“叔父勞苦功高,乃我南國基石,父皇特遣侄兒前來接替叔父,還望叔父保重身體。”
“嗬嗬嗬,謙兒快快起來吧。”
七殿下說著,便下了肩輿,上前將蕭綜扶了起來。
“你一路奔波,著實受苦了。”
“侄兒不敢,與叔父相比,侄兒這點苦算不得什麽。”
此時裴淵明和一眾將士也走到了跟前。
皆跪地叩首行軍禮。
“末將裴淵明,叩見七殿下。”
“嗬嗬嗬,將軍老當益壯,英雄不減當年啊!觀將軍容光煥發,我是自愧不如了!”
眾人一番拱手作揖,便入城來到了江夏郡府。
“叔父,侄兒在京都已經接到了郢州捷報,叔父與諸位將軍不辭勞苦,戰退了索虜五萬大軍,真是大快人心啊!”
“父皇接到奏報後萬分欣喜,隻等著叔父和諸位將軍,回去受賞呢!”
眾人聽後皆微微笑著。
“世謙啊,幾位老將軍竭盡心力,可謂是不失當年之勇。”
“戰果來之不易,如今你坐鎮郢州乃是你父皇為了磨練你,有裴將軍幫襯,我就放心多了。”
“你年歲尚淺,遇事還要多聽一聽裴將軍教誨才是啊。”
蕭綜看了看裴淵明,深深致意。
“叔父放心,來時父皇再三囑托,讓我遇事要向裴將軍討教。”
“侄兒早年間雖犯了過錯,不過痛定思痛,如今身擔重任,必會虛心行事,固守西部疆土。”
“嗯!如此甚好啊!”
“有世謙此言,我就放心了。”
“宣卿。”
“末將在。”
臧宣卿低身拱手。
“你把郢州戰況,向豫章王和諸位將軍敘述一下。”
“是。”
於是幾個將士將郢州及其北部前線輿圖撐了起來。
“諸位將軍請看。”
“如今我軍已收複定州、沙洲、應州。”
“前我軍前線部伍已深入到司州城外。”
“據斥候奏報,司州城內有索虜兩萬餘人,溮水一帶有敵軍一萬餘人。”
“索虜擅長騎兵作戰,然沙洲、定州等地多山丘草木,騎兵未能盡施其能,如此一來我軍亦可取得諸多休整時間。”
“現如今我軍以防禦為主,深築工事、趕造拒馬和箭矢,另外七殿下召集能工巧匠,營造拋車,以備後用。”
“至於諸將軍防禦安排,乃采取分兵而拒、各自為戰之策。”
“定州、沙洲、南司州三地,由田氏三位刺史鎮守。”
“雍州所轄北郢州、應州等地由安北將軍、雍州刺史柳慶遠將軍率所部防禦。”
“義州、光州由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馬靈馥將軍率部支援駐守。”
“王德重將軍暫時駐守於隨郡。”
“至於其他將軍,昨日我等接到陛下旨意,待交戴完畢後便要回京複命。”
“叔父用兵如神,侄兒深感敬佩!”
蕭綜說著,拱手致意。
“嗬嗬嗬,我老了,日後這天下便屬於你們年輕人。”
“世謙啊,我要向你舉薦一員猛將。”
“他有勇有謀,身懷絕技,乃將兵之材。”
“哦?是哪位將軍,能讓叔父如此誇讚。”
“易瓊?”
“末將在!”
易瓊從門口走到了大堂中央,低身拱手。
“這位是驃騎校尉、新任掃虜將軍易瓊。”
“他本為中軍百夫長,自從來到到郢州後,前後參戰二十餘次,取索虜首級百餘。”
“如此驍勇,我怎能不誇讚呢!嗬嗬嗬。”
“若是我沒記錯,蕭常侍有位結義兄弟,平生行俠仗義,巷間都稱其為易英雄。”
“可是這位易將軍了?”
“末將不敢!”
“七殿下知人善用,才有易瓊今日。”
“某願竭盡心力,誓破索虜!”
“痛快!”
“能得易將軍相助,世謙甚為感激!”
蕭綜表現得十分謙遜,眾人一陣寒暄後便各自回營不說。
易瓊回到營帳裏,玉漱上前為他卸下盔甲,用手帕掃了掃他身子前後,又遞上了一碗清茶。
“聽說七殿下要回京複命了?”
“是啊,今日來了一位豫章王,名喚蕭綜,由他接任郢州刺史。”
“七殿下身體抱恙,如今戰事暫時平定,也該歇一歇了。”
“蕭綜?”
玉漱愣了一下。
“怎麽?你知道此人?”
“數年前我在東郊王府,聽過此人。”
“他還是個毛頭娃娃,陛下也真是夠信任他了。”
易瓊也沒覺得有什麽異樣,隻是一個孩子來前線坐鎮,朝廷未免太不重視這了。
“蕭綜生母乃是吳淑媛,懷胎七個月便生於後宮之中,又因吳淑媛是舊朝亡主之妾,故而宮中早有傳聞,她所生之子,恐為舊朝遺種!”
“我聽聞他在六歲時便在北徐州任職刺史,因北國將領乃舊朝降將,故而他勾結索虜,舉城叛降。”
“陛下聽聞此事後震怒,削去其所有爵位,並遣部伍伺機刺殺。”
“什麽?竟有如此荒唐事!”
易瓊不禁拍著桌案起身,眼睛瞪得溜圓。
玉漱跟著搖了搖頭,再次續了一杯茶。
“說來蹊蹺,沒過多久這位小殿下又背叛北國,率眾歸降朝廷。”
“陛下念其年幼,不忍責罰,便又給他恢複了爵位。”
“此人心性善變,飄忽不定,實乃庸主。”
“青雲,你日後行事務必要多加小心啊。”
易瓊聽後攬著玉漱的肩膀,二人緊緊相擁。
“我乃一粗人,能有你在身旁,已經無憾了。”
“你放心,若是遇到什麽麻煩,我便向七殿下奏請,帶你回京。”
玉漱雙手捧著小腹,微微笑了笑。
“你這是?”
玉漱點了點頭。
“如今你已經不是一個人了。”
“行事要多為我們兩人考慮才是。”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哈哈哈哈......”
“我要當爹了!我要當爹了!”
歡喜之情傳至帳外,漢水亦是滔滔不絕,自由暢快,好似是同易瓊做著回應。
入夜後泛起一陣涼絲絲的秋風,秦淮河西岸的新橋附近,一艘遊船微微燃起了燈火。
一個高聳挺拔的寺人挽著雙手立在船頭,四處張望著。
蕭辰拿著一張糙紙,撓了撓頭登上了船。
“蕭常侍,很準時啊!”
寺人稍作拱手。
蕭辰上下打量了一番,隻見那寺人頭戴小冠,著一身皂袍;身長七尺有餘,身姿挺拔但沒有什麽肌肉的樣子,看起來就是一個文弱書生的模樣。
“嗬嗬,既然受人之邀,我自當守時!”
那寺人瞥了一眼蕭辰。
“尊主就在艙內,常侍自便吧!”
嘿!這話聽起來,好像這寺人還有些不願意的樣子了。
我要見的是你的主子,你跟著起什麽勁!
蕭辰稍稍咧著嘴,淺淺拱手示意,而後掀開布簾,進了船艙。
迎麵撲來一陣芳香之氣,又見前麵桌案上置著一座香爐,蕭辰這一欠縫兒,那縷青煙便盈盈繞繞,四散開來。
“常侍來了?”
裏屋,傳來一個聲音。
蕭辰撫了撫衣袖,緩緩移步。
“蕭辰拜見淑媛娘娘!”
“嗬嗬嗬,這船艙裏又沒別人,常侍又何必如此客氣了。”
“快進來吧。”
蕭辰聽後撩開裏屋的珠簾,謔!沒眼看!
隻見吳淑媛剛剛出浴,身上裹著一層紗衣,正趴在木榻上醒神兒放鬆呢。
幾個婢女見蕭辰進來,驅身行禮後離去不說。
“娘娘這是?”
蕭辰皺著眉頭,斜眼看了看木榻上那幅溫婉的腰身。
為啥用幅來形容,隻因那吳淑媛蜂腰纖細,後身提拔如山峰,通體白嫩,披上一層紗衣後盡顯柔美朦朧之態,就如同牆上的掛畫一般嬌豔。
“近些日子冷熱無常,本宮甚感乏累。”
“怕是受了風寒。”
“既是受了風寒,娘娘應該回宮歇息才是。”
蕭辰話是這麽說,可眼睛哪裏舍得從吳淑媛身上挪開。
“我若在宮中,又如何與常侍相見呢!”
“額......說的也是。”
“入夜風急,別吹嚴重了。”
蕭辰說著,便將旁邊窗戶裏側的窗簾拉了起來。
“哼......”
隻聽吳淑媛淺聲一笑。
“聽說二殿下去郢州就任了?”
“常侍消息倒是很靈通嘛。”
“嗬嗬,這有什麽,整個朝廷都知道的事,我又怎麽能不知道呢!”
“既然常侍有意與本宮唇齒相依,那麽本宮就不瞞你了。”
唇齒相依,未免太膩味了。
蕭辰低身坐了下去,倒了一碗茶。
“謙兒此去,雖說無甚凶險,但若想保住官位,還需做出一番功績來才是。”
“二殿下是皇子,陛下不偏袒他,還能偏袒誰呢!”
“娘娘也太沒信心了吧!”
蕭辰吃著茶,低聲回道。
“嗬嗬嗬,常侍未免太過天真了。”
“你在宮廷出入良久,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繁雜呢!”
蕭辰雖然知道一點兒為官之道,但她兒子做不做官,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娘娘說的是。”
“我隻怕二殿下爭不過罷了。”
吳淑媛一聽這話,不由得皺了皺眉。
“常侍何出此言?”
“既如此,我就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
“分析事物要找內因和外因。”
“這內因嘛,就是自己。”
“恕我直言,二殿下身世一直是個謎,至於謎底是什麽,想必隻有娘娘您才知道。”
“常侍此言差矣,你可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語蒙蔽了。”
“謙兒本就是陛下親生骨肉,宮中傳言,無非是嫉妒我母子罷了!”
“好!那就不說這個。”
“不過我還聽聞,幾年前二殿下叛逃至北國。”
“還改了名字,這件事娘娘作何解釋呢?”
吳淑媛裹著紗衣,起身看了看蕭辰。
“你今日來此,可是有意刁難本宮?”
“嗬嗬,娘娘誤會了。”
蕭辰起身走到木榻前,從床上拾起一件錦袍,給她披到了肩膀上。
“娘娘說讓我幫助二殿下,那我得知道實情不是。”
“可我這還沒問幾句呢,你就動了火氣,這又讓我怎麽插手呢。”
吳淑媛裹好錦袍,歎了口氣。
“罷了,你且問吧,本宮信你就是了。”
“還是娘娘明理啊,那我就繼續說了。”
“有了幾年前的那件事後,陛下定會對二殿下心存芥蒂。”
“而如今殿下趕赴郢州任職,怕是因為袁昂等人極力舉薦罷了。”
吳淑媛點了點頭。
“要是我沒記錯,郢州戰事已暫時平定,南北兩國又回到了對峙狀態,大戰沒有,無非是互相騷擾罷了。”
“既如此,二殿下又有何功勞可言呢?”
“本宮亦擔心會如此,可常侍所言爭不過,又是何意呢?”
“娘娘別急,內因說完了,就是外因了。”
“二殿下現在是原地踏步,可小晉王可沒有閑著。”
“他雖然卸任丹陽尹,不過我聽說,陛下還會重新啟用他,相信不日便可走馬上任了。”
“什麽?常侍此話當真?”
“娘娘如此待我......”
蕭辰說著,便朝著吳淑媛的胸口努了努嘴兒。
“我又怎會騙你呢!”
吳淑媛掩好袒露著的胸口,端坐在了木榻上。
“不過啊,娘娘不必擔心。”
“哦?常侍可有破解之法了?”
“嗬嗬嗬,那是自然。”
蕭辰說著,便挨著她坐到了木榻旁邊。
又撚起吳淑媛身下露出來的一塊紗袍笑了笑。
“那些皇子還小,恐怕還沒到敕封的年紀。”
“這個就是二殿下的機會,亦是破解之道。”
吳淑媛眨了眨眼,聽了好像又沒聽懂。
“還請常侍明示。”
“本宮定不會忘記常侍之恩。”
“嗬嗬嗬......”
蕭辰起身笑了笑。
“那就讓二殿下老老實實的,做到為政清廉,要造福郢州百姓,如此便能修來好名聲。”
“同時還要多讀書,學習儒家經典,探求治國之道。”
“有了名聲,又有仁德之道,就已具備了人臣之本,殿下還小,即便從小官小吏做起,又有什麽不可呢!”
“娘娘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吳淑媛思量一番,點了點頭。
“可我擔心,謙兒忍不住他那桀驁秉性。”
“常侍可有辦法?”
“嗬嗬嗬,娘娘說笑了,你做娘的都管不了,我和二殿下又不熟悉,怎麽會有辦法呢?”
“常侍......”
隻見吳淑媛緩緩起身,赤著腳走到了蕭辰身旁,雙手挽著他的胳膊。
“就當是我求你,為了我們母子,我什麽都可以答應你。”
吳淑媛眉間那一抹無奈和嬌媚,口中那一句無助和溫婉,誰又能抵抗呢。
“那......那好吧。”
“讓我想想......”
蕭辰側著身子,端起來茶杯喝了一大口。權當是壓一壓心中洶湧澎湃的火氣了。
“不知娘娘與二殿下母子關係如何?”
“常侍......此話何意?”
“奧,就是二殿下在你麵前,乖不乖,聽不聽話。”
“謙兒與我相依為命,我所說一字一句,他都很順從。”
“哦......那就有辦法了。”
“還請常侍明示。”
“如今二殿下已經去往郢州,就有勞娘娘,跟過去,在他身邊時刻警示,以免他出什麽亂子。”
“為今之計,隻有娘娘你能幫助二殿下了。”
吳淑媛坐回了木榻上,好是一番思量。
不說別的,蕭綜的地位確實不穩固,如今機會來了還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以他那種跋扈囂張的性格,身旁那些將軍可是勸不住的。
而蕭辰能幫自己想到解決辦法,也很是貼切可行。為了孩子的日後地位,親自去郢州看著他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了。
“佛法有雲,因果相承,因果亦是輪回。”
“謙兒前番種下悖逆之因,已得了惡果。”
“如今他被重新啟用,定是陛下示意其要修仁德,
行仁政。”
“常侍所言,我會照做。”
蕭辰聽了這句,微微點了點頭。
畢竟蕭綜勢力單薄,他母親為了他的前程能做到這份兒上,實屬不易了。
“嗬嗬,娘娘過獎了。”
“我乃一個凡夫俗......”
沒等蕭辰說完,吳淑媛便撲了過來。
肩上的錦袍隨之滑落,那一抹薄紗緊緊的陷在了二人之間。
“從未有哪個男人,像你一樣關心我們母子......”
蕭辰的手臂自然垂直,也不知是吳淑媛頭發的香味兒,還是她那酮體散發出的體香,迷的蕭辰如癡如醉。
忽有一陣扭曲湧上心頭,要說單身小青年見了如此情形,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把持得住的,蕭辰也一樣。
可他心裏猶如一個重錘屢屢撞向心頭。
那重錘是一種牽絆、一種束縛,一個警鍾。
也許是環兒!
如今蕭辰已心有所屬,再怎麽心花怒放也都化成了一條小蛇,和心中那個重錘來回纏繞、撕咬著。
“娘娘不要忘了幫我說情,娶環兒!”
蕭辰緩緩拿下了吳淑媛的雙手,又將地上的錦袍拾起,披到了她的肩上。
“自......自然,那是自然。”
吳淑媛一陣慌亂,裹好錦袍後理了理衣襟。
“既如此,在下就告退了。”
蕭辰低身拱手示意。
走出船艙,蕭辰掏出頸上的那條墜子,輕輕的親吻了一下。
那寺人見了蕭辰眼睛一愣。
在裏麵待了這麽半天,連個聲音都沒有。
這意思,被趕出來了唄?
看來這小子,也沒什麽技術含量了。
於是寺人挺了挺身子,鑽到了船艙裏。
“娘娘,是否需要小人給您按按?”
隻見吳淑媛衣裝整齊,剛剛別好了發簪。
聽了這話後狠狠的瞥了他一眼。
“聽著,自今日起,你隻可在宣晨殿外侍奉,沒有手令,不得進入內堂!”
寺人原本白嫩的小臉兒,頓時一般鐵黑。
隻得咬著牙,驅身拱手退去不說。
正是:
遊船駐清波,妾身降星河。
三望柳葉眉,四方頓蕭瑟。
身前挽鬢發,榻邊訴悲歌。
郎君芳心起,卻攬墨瑿珀。
七殿下聞訊後欣喜萬分,隻因這半年來日夜操勞,身體早已不堪負累,終於盼到侄子蕭綜前來接手,於是乎帶著眾人出城相迎。
江夏郡城外,七殿下乘坐六人步輦,身後有護軍將軍、湘州刺史王德重;馳援歸來的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馬靈馥;豐城縣公夏侯世龍順次列隊。
安成王長史臧宣卿和驃騎校尉、新任掃虜將軍易瓊以及田氏三位刺史兄弟於馬上排列。
新任竟陵太守裴淵明奉令為蕭綜的先頭部隊,於郊外的山頭探路,得見郡城大門外人頭攢動,便策馬回報。
“殿下,數日前陛下手諭已發至江夏,今日城外部伍定是七殿下所部。”
“哦?七叔來迎我了?”
“走,我們快些趕過去。”
裴淵明得令後再次拱手。
“殿下,七殿下為我朝肱骨,乃是陛下左膀右臂,又為殿下叔父。”
“今日七殿下躬身相迎,殿下切莫忘了禮製。”
“嗯,這是自然。將軍既然如此知禮,寡人該如何做呢?”
“殿下應下車輿,騎馬先行,至城門百步外,徙行疾走,以表敬意。”
“那好吧,既如此,便依了裴將軍。”
於是蕭綜攬衣下車,騎馬奔去。
七殿下等人迎著午後驕陽,遠遠的看著有一人騎馬奔來,身後有輕騎十數人,舉著豫章王的黑底褐色虎身大旗。
“殿下,想必是小殿下到了。”
王德重低聲稟報道。
“嗯,世謙年少輕狂,早年間犯下悖逆大罪,不過今日觀之,已是改頭換麵了。”
王德重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殿下,夷陵縣侯裴淵明,此次奉旨輔佐小殿下,一同來了郢州。”
“裴將軍出身河東望族,詩書禮易乃是爛熟於胸,他雖甚為武將,但朝中文人雅士能出其右者,屈指可數。”
“哦?我早問裴將軍涉獵廣泛,博采眾長。”
“有他在身旁輔助,世謙可以大幹一番了。”
說話間,隻見蕭綜下了馬,小步疾走著。
於二十餘步外,便俯身跪地叩首。
“侄兒蕭綜,拜見叔父。”
“叔父勞苦功高,乃我南國基石,父皇特遣侄兒前來接替叔父,還望叔父保重身體。”
“嗬嗬嗬,謙兒快快起來吧。”
七殿下說著,便下了肩輿,上前將蕭綜扶了起來。
“你一路奔波,著實受苦了。”
“侄兒不敢,與叔父相比,侄兒這點苦算不得什麽。”
此時裴淵明和一眾將士也走到了跟前。
皆跪地叩首行軍禮。
“末將裴淵明,叩見七殿下。”
“嗬嗬嗬,將軍老當益壯,英雄不減當年啊!觀將軍容光煥發,我是自愧不如了!”
眾人一番拱手作揖,便入城來到了江夏郡府。
“叔父,侄兒在京都已經接到了郢州捷報,叔父與諸位將軍不辭勞苦,戰退了索虜五萬大軍,真是大快人心啊!”
“父皇接到奏報後萬分欣喜,隻等著叔父和諸位將軍,回去受賞呢!”
眾人聽後皆微微笑著。
“世謙啊,幾位老將軍竭盡心力,可謂是不失當年之勇。”
“戰果來之不易,如今你坐鎮郢州乃是你父皇為了磨練你,有裴將軍幫襯,我就放心多了。”
“你年歲尚淺,遇事還要多聽一聽裴將軍教誨才是啊。”
蕭綜看了看裴淵明,深深致意。
“叔父放心,來時父皇再三囑托,讓我遇事要向裴將軍討教。”
“侄兒早年間雖犯了過錯,不過痛定思痛,如今身擔重任,必會虛心行事,固守西部疆土。”
“嗯!如此甚好啊!”
“有世謙此言,我就放心了。”
“宣卿。”
“末將在。”
臧宣卿低身拱手。
“你把郢州戰況,向豫章王和諸位將軍敘述一下。”
“是。”
於是幾個將士將郢州及其北部前線輿圖撐了起來。
“諸位將軍請看。”
“如今我軍已收複定州、沙洲、應州。”
“前我軍前線部伍已深入到司州城外。”
“據斥候奏報,司州城內有索虜兩萬餘人,溮水一帶有敵軍一萬餘人。”
“索虜擅長騎兵作戰,然沙洲、定州等地多山丘草木,騎兵未能盡施其能,如此一來我軍亦可取得諸多休整時間。”
“現如今我軍以防禦為主,深築工事、趕造拒馬和箭矢,另外七殿下召集能工巧匠,營造拋車,以備後用。”
“至於諸將軍防禦安排,乃采取分兵而拒、各自為戰之策。”
“定州、沙洲、南司州三地,由田氏三位刺史鎮守。”
“雍州所轄北郢州、應州等地由安北將軍、雍州刺史柳慶遠將軍率所部防禦。”
“義州、光州由信威將軍、豫州刺史馬靈馥將軍率部支援駐守。”
“王德重將軍暫時駐守於隨郡。”
“至於其他將軍,昨日我等接到陛下旨意,待交戴完畢後便要回京複命。”
“叔父用兵如神,侄兒深感敬佩!”
蕭綜說著,拱手致意。
“嗬嗬嗬,我老了,日後這天下便屬於你們年輕人。”
“世謙啊,我要向你舉薦一員猛將。”
“他有勇有謀,身懷絕技,乃將兵之材。”
“哦?是哪位將軍,能讓叔父如此誇讚。”
“易瓊?”
“末將在!”
易瓊從門口走到了大堂中央,低身拱手。
“這位是驃騎校尉、新任掃虜將軍易瓊。”
“他本為中軍百夫長,自從來到到郢州後,前後參戰二十餘次,取索虜首級百餘。”
“如此驍勇,我怎能不誇讚呢!嗬嗬嗬。”
“若是我沒記錯,蕭常侍有位結義兄弟,平生行俠仗義,巷間都稱其為易英雄。”
“可是這位易將軍了?”
“末將不敢!”
“七殿下知人善用,才有易瓊今日。”
“某願竭盡心力,誓破索虜!”
“痛快!”
“能得易將軍相助,世謙甚為感激!”
蕭綜表現得十分謙遜,眾人一陣寒暄後便各自回營不說。
易瓊回到營帳裏,玉漱上前為他卸下盔甲,用手帕掃了掃他身子前後,又遞上了一碗清茶。
“聽說七殿下要回京複命了?”
“是啊,今日來了一位豫章王,名喚蕭綜,由他接任郢州刺史。”
“七殿下身體抱恙,如今戰事暫時平定,也該歇一歇了。”
“蕭綜?”
玉漱愣了一下。
“怎麽?你知道此人?”
“數年前我在東郊王府,聽過此人。”
“他還是個毛頭娃娃,陛下也真是夠信任他了。”
易瓊也沒覺得有什麽異樣,隻是一個孩子來前線坐鎮,朝廷未免太不重視這了。
“蕭綜生母乃是吳淑媛,懷胎七個月便生於後宮之中,又因吳淑媛是舊朝亡主之妾,故而宮中早有傳聞,她所生之子,恐為舊朝遺種!”
“我聽聞他在六歲時便在北徐州任職刺史,因北國將領乃舊朝降將,故而他勾結索虜,舉城叛降。”
“陛下聽聞此事後震怒,削去其所有爵位,並遣部伍伺機刺殺。”
“什麽?竟有如此荒唐事!”
易瓊不禁拍著桌案起身,眼睛瞪得溜圓。
玉漱跟著搖了搖頭,再次續了一杯茶。
“說來蹊蹺,沒過多久這位小殿下又背叛北國,率眾歸降朝廷。”
“陛下念其年幼,不忍責罰,便又給他恢複了爵位。”
“此人心性善變,飄忽不定,實乃庸主。”
“青雲,你日後行事務必要多加小心啊。”
易瓊聽後攬著玉漱的肩膀,二人緊緊相擁。
“我乃一粗人,能有你在身旁,已經無憾了。”
“你放心,若是遇到什麽麻煩,我便向七殿下奏請,帶你回京。”
玉漱雙手捧著小腹,微微笑了笑。
“你這是?”
玉漱點了點頭。
“如今你已經不是一個人了。”
“行事要多為我們兩人考慮才是。”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
“哈哈哈哈......”
“我要當爹了!我要當爹了!”
歡喜之情傳至帳外,漢水亦是滔滔不絕,自由暢快,好似是同易瓊做著回應。
入夜後泛起一陣涼絲絲的秋風,秦淮河西岸的新橋附近,一艘遊船微微燃起了燈火。
一個高聳挺拔的寺人挽著雙手立在船頭,四處張望著。
蕭辰拿著一張糙紙,撓了撓頭登上了船。
“蕭常侍,很準時啊!”
寺人稍作拱手。
蕭辰上下打量了一番,隻見那寺人頭戴小冠,著一身皂袍;身長七尺有餘,身姿挺拔但沒有什麽肌肉的樣子,看起來就是一個文弱書生的模樣。
“嗬嗬,既然受人之邀,我自當守時!”
那寺人瞥了一眼蕭辰。
“尊主就在艙內,常侍自便吧!”
嘿!這話聽起來,好像這寺人還有些不願意的樣子了。
我要見的是你的主子,你跟著起什麽勁!
蕭辰稍稍咧著嘴,淺淺拱手示意,而後掀開布簾,進了船艙。
迎麵撲來一陣芳香之氣,又見前麵桌案上置著一座香爐,蕭辰這一欠縫兒,那縷青煙便盈盈繞繞,四散開來。
“常侍來了?”
裏屋,傳來一個聲音。
蕭辰撫了撫衣袖,緩緩移步。
“蕭辰拜見淑媛娘娘!”
“嗬嗬嗬,這船艙裏又沒別人,常侍又何必如此客氣了。”
“快進來吧。”
蕭辰聽後撩開裏屋的珠簾,謔!沒眼看!
隻見吳淑媛剛剛出浴,身上裹著一層紗衣,正趴在木榻上醒神兒放鬆呢。
幾個婢女見蕭辰進來,驅身行禮後離去不說。
“娘娘這是?”
蕭辰皺著眉頭,斜眼看了看木榻上那幅溫婉的腰身。
為啥用幅來形容,隻因那吳淑媛蜂腰纖細,後身提拔如山峰,通體白嫩,披上一層紗衣後盡顯柔美朦朧之態,就如同牆上的掛畫一般嬌豔。
“近些日子冷熱無常,本宮甚感乏累。”
“怕是受了風寒。”
“既是受了風寒,娘娘應該回宮歇息才是。”
蕭辰話是這麽說,可眼睛哪裏舍得從吳淑媛身上挪開。
“我若在宮中,又如何與常侍相見呢!”
“額......說的也是。”
“入夜風急,別吹嚴重了。”
蕭辰說著,便將旁邊窗戶裏側的窗簾拉了起來。
“哼......”
隻聽吳淑媛淺聲一笑。
“聽說二殿下去郢州就任了?”
“常侍消息倒是很靈通嘛。”
“嗬嗬,這有什麽,整個朝廷都知道的事,我又怎麽能不知道呢!”
“既然常侍有意與本宮唇齒相依,那麽本宮就不瞞你了。”
唇齒相依,未免太膩味了。
蕭辰低身坐了下去,倒了一碗茶。
“謙兒此去,雖說無甚凶險,但若想保住官位,還需做出一番功績來才是。”
“二殿下是皇子,陛下不偏袒他,還能偏袒誰呢!”
“娘娘也太沒信心了吧!”
蕭辰吃著茶,低聲回道。
“嗬嗬嗬,常侍未免太過天真了。”
“你在宮廷出入良久,又怎能不知道其中繁雜呢!”
蕭辰雖然知道一點兒為官之道,但她兒子做不做官,又跟自己有什麽關係呢!
“娘娘說的是。”
“我隻怕二殿下爭不過罷了。”
吳淑媛一聽這話,不由得皺了皺眉。
“常侍何出此言?”
“既如此,我就簡單說說我的看法吧。”
“分析事物要找內因和外因。”
“這內因嘛,就是自己。”
“恕我直言,二殿下身世一直是個謎,至於謎底是什麽,想必隻有娘娘您才知道。”
“常侍此言差矣,你可不要被那些流言蜚語蒙蔽了。”
“謙兒本就是陛下親生骨肉,宮中傳言,無非是嫉妒我母子罷了!”
“好!那就不說這個。”
“不過我還聽聞,幾年前二殿下叛逃至北國。”
“還改了名字,這件事娘娘作何解釋呢?”
吳淑媛裹著紗衣,起身看了看蕭辰。
“你今日來此,可是有意刁難本宮?”
“嗬嗬,娘娘誤會了。”
蕭辰起身走到木榻前,從床上拾起一件錦袍,給她披到了肩膀上。
“娘娘說讓我幫助二殿下,那我得知道實情不是。”
“可我這還沒問幾句呢,你就動了火氣,這又讓我怎麽插手呢。”
吳淑媛裹好錦袍,歎了口氣。
“罷了,你且問吧,本宮信你就是了。”
“還是娘娘明理啊,那我就繼續說了。”
“有了幾年前的那件事後,陛下定會對二殿下心存芥蒂。”
“而如今殿下趕赴郢州任職,怕是因為袁昂等人極力舉薦罷了。”
吳淑媛點了點頭。
“要是我沒記錯,郢州戰事已暫時平定,南北兩國又回到了對峙狀態,大戰沒有,無非是互相騷擾罷了。”
“既如此,二殿下又有何功勞可言呢?”
“本宮亦擔心會如此,可常侍所言爭不過,又是何意呢?”
“娘娘別急,內因說完了,就是外因了。”
“二殿下現在是原地踏步,可小晉王可沒有閑著。”
“他雖然卸任丹陽尹,不過我聽說,陛下還會重新啟用他,相信不日便可走馬上任了。”
“什麽?常侍此話當真?”
“娘娘如此待我......”
蕭辰說著,便朝著吳淑媛的胸口努了努嘴兒。
“我又怎會騙你呢!”
吳淑媛掩好袒露著的胸口,端坐在了木榻上。
“不過啊,娘娘不必擔心。”
“哦?常侍可有破解之法了?”
“嗬嗬嗬,那是自然。”
蕭辰說著,便挨著她坐到了木榻旁邊。
又撚起吳淑媛身下露出來的一塊紗袍笑了笑。
“那些皇子還小,恐怕還沒到敕封的年紀。”
“這個就是二殿下的機會,亦是破解之道。”
吳淑媛眨了眨眼,聽了好像又沒聽懂。
“還請常侍明示。”
“本宮定不會忘記常侍之恩。”
“嗬嗬嗬......”
蕭辰起身笑了笑。
“那就讓二殿下老老實實的,做到為政清廉,要造福郢州百姓,如此便能修來好名聲。”
“同時還要多讀書,學習儒家經典,探求治國之道。”
“有了名聲,又有仁德之道,就已具備了人臣之本,殿下還小,即便從小官小吏做起,又有什麽不可呢!”
“娘娘你說,是不是這個道理?”
吳淑媛思量一番,點了點頭。
“可我擔心,謙兒忍不住他那桀驁秉性。”
“常侍可有辦法?”
“嗬嗬嗬,娘娘說笑了,你做娘的都管不了,我和二殿下又不熟悉,怎麽會有辦法呢?”
“常侍......”
隻見吳淑媛緩緩起身,赤著腳走到了蕭辰身旁,雙手挽著他的胳膊。
“就當是我求你,為了我們母子,我什麽都可以答應你。”
吳淑媛眉間那一抹無奈和嬌媚,口中那一句無助和溫婉,誰又能抵抗呢。
“那......那好吧。”
“讓我想想......”
蕭辰側著身子,端起來茶杯喝了一大口。權當是壓一壓心中洶湧澎湃的火氣了。
“不知娘娘與二殿下母子關係如何?”
“常侍......此話何意?”
“奧,就是二殿下在你麵前,乖不乖,聽不聽話。”
“謙兒與我相依為命,我所說一字一句,他都很順從。”
“哦......那就有辦法了。”
“還請常侍明示。”
“如今二殿下已經去往郢州,就有勞娘娘,跟過去,在他身邊時刻警示,以免他出什麽亂子。”
“為今之計,隻有娘娘你能幫助二殿下了。”
吳淑媛坐回了木榻上,好是一番思量。
不說別的,蕭綜的地位確實不穩固,如今機會來了還不知道能不能保得住,以他那種跋扈囂張的性格,身旁那些將軍可是勸不住的。
而蕭辰能幫自己想到解決辦法,也很是貼切可行。為了孩子的日後地位,親自去郢州看著他也不失為一種辦法了。
“佛法有雲,因果相承,因果亦是輪回。”
“謙兒前番種下悖逆之因,已得了惡果。”
“如今他被重新啟用,定是陛下示意其要修仁德,
行仁政。”
“常侍所言,我會照做。”
蕭辰聽了這句,微微點了點頭。
畢竟蕭綜勢力單薄,他母親為了他的前程能做到這份兒上,實屬不易了。
“嗬嗬,娘娘過獎了。”
“我乃一個凡夫俗......”
沒等蕭辰說完,吳淑媛便撲了過來。
肩上的錦袍隨之滑落,那一抹薄紗緊緊的陷在了二人之間。
“從未有哪個男人,像你一樣關心我們母子......”
蕭辰的手臂自然垂直,也不知是吳淑媛頭發的香味兒,還是她那酮體散發出的體香,迷的蕭辰如癡如醉。
忽有一陣扭曲湧上心頭,要說單身小青年見了如此情形,幾乎沒有幾個人能把持得住的,蕭辰也一樣。
可他心裏猶如一個重錘屢屢撞向心頭。
那重錘是一種牽絆、一種束縛,一個警鍾。
也許是環兒!
如今蕭辰已心有所屬,再怎麽心花怒放也都化成了一條小蛇,和心中那個重錘來回纏繞、撕咬著。
“娘娘不要忘了幫我說情,娶環兒!”
蕭辰緩緩拿下了吳淑媛的雙手,又將地上的錦袍拾起,披到了她的肩上。
“自......自然,那是自然。”
吳淑媛一陣慌亂,裹好錦袍後理了理衣襟。
“既如此,在下就告退了。”
蕭辰低身拱手示意。
走出船艙,蕭辰掏出頸上的那條墜子,輕輕的親吻了一下。
那寺人見了蕭辰眼睛一愣。
在裏麵待了這麽半天,連個聲音都沒有。
這意思,被趕出來了唄?
看來這小子,也沒什麽技術含量了。
於是寺人挺了挺身子,鑽到了船艙裏。
“娘娘,是否需要小人給您按按?”
隻見吳淑媛衣裝整齊,剛剛別好了發簪。
聽了這話後狠狠的瞥了他一眼。
“聽著,自今日起,你隻可在宣晨殿外侍奉,沒有手令,不得進入內堂!”
寺人原本白嫩的小臉兒,頓時一般鐵黑。
隻得咬著牙,驅身拱手退去不說。
正是:
遊船駐清波,妾身降星河。
三望柳葉眉,四方頓蕭瑟。
身前挽鬢發,榻邊訴悲歌。
郎君芳心起,卻攬墨瑿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