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籠城府衙內,田氏三兄弟的表現都被易瓊看在眼裏。


    看那田魯賢一副小人得誌的樣子,易瓊不禁露出了一抹笑來。


    “在下易瓊,乃南軍驃騎校尉,奉我軍主帥之令,前來給田將軍道喜!”


    易瓊說著,低頭拱手。


    三兄弟被易瓊這幾句話給震醒了,剛反映過來隨著田召進屋的還有一個人!


    田魯賢聽後眼神從金塊上移開,仔細打量著易瓊。


    隻見他頭上裹著布巾,身著漆色錦袍,腰間係著一塊白玉,手中攥著一把寶刀,腳下踏著一雙翹首長靴,穿著打扮和漢人沒什麽區別。


    但他那副樣貌和身材,倒是和同族人有些類似。


    “南國乃漢人聚集之地,麵色文雅,衣裝精致,而你竟是如此相貌,難不成亦是北國降將?”


    沒等易瓊開口,田召便朝著田魯賢嘿嘿一笑。


    “二哥,此人是什麽......饒樂水異族,跟我們沒什麽兩樣!”


    田魯賢聽後狠狠地白了他一眼。


    “你且退下吧!”


    田召見說錯了話,便拿起一塊金子灰溜溜的跑了出去。


    田魯生坐在一旁,緩緩開了口。


    “饒樂水,乃是塞北苦寒之地,與渤海國接壤。”


    “十數年前,北國君主親征契丹,已將此異族悉數殲滅。”


    “汝今日來此,存心欺我不成!”


    田魯賢見狀便叫來侍衛,欲將易瓊捉拿。


    “將軍且慢!”


    易瓊低聲說道。


    “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部族之仇,此生必報。”


    “不過今日前來,是奉命將此書信交給將軍。”


    “還請將軍不要誤了大事!”


    易瓊說著,便從衣襟裏拿出了一張糙紙。


    田魯賢接過糙紙,遞了過去。


    田魯生讀了一遍又一遍,捧著書信遲遲不肯放下。


    “大哥,信上如何說?”


    “天要亡我......我何渡為!”


    田魯生狠狠地把書信甩到地上,麵色凝重。


    原來,七殿下已派出王德重、馬靈馥,連同夏侯世龍三人合兵三萬,兩日前便於定州西側的馬城一帶將北國的兩萬騎兵堵截住了,同時又讓臧宣卿帥軍一萬,緊逼蒙籠城。


    田氏三兄弟的戰力已丟了大半,全軍士氣低迷。


    如今得知援軍被截在半路,自己便成了甕中之鱉,待宰羔羊。


    人為刀俎我為魚肉,還有啥好說的呢!


    田魯賢讀過書信後不禁慌張起來。


    “兄長,事到如今,我們不如先殺了這狗賊,再率軍廝殺出去,來日方長,我們還能東山再起啊!”


    田魯生臉色黯然,搖了搖頭。


    “東山再起,談何容易!”


    “我們三兄弟本就是林間異人,能得南北兩國如此禮遇,實乃萬世之福。”


    “隻是如此朝三暮四,被人恥笑啊!”


    田魯生無奈的捶著桌案,屋子裏一片寂靜,那兄弟二人都傻了眼。


    “嗬嗬嗬。”


    易瓊朗聲一笑。


    “田將軍不僅勇猛,還如此忠義厚道,易瓊佩服。”


    “隻不過愚忠於不義之國,恐怕早已成了他人笑柄。如今棄暗投明,乃是明智之舉,人心所向!將軍英明一世,難道還未清醒嗎?”


    兄弟三人聽後愣了下。


    “北國四處征討,皆行不義之師;將北方重鎮劃為蠻夷之地,魚肉百姓,殘害忠良,如此索虜之國,不義之邦,將軍又怎可久居狼穴!”


    “兄長,若是勸我們投誠,就這麽點金錠......未免太少了吧!”


    老三田超秀起身說道。


    “頑劣畜生!”


    “都什麽時候了,還想著金錠!”


    田魯生大喝一聲,抬腿就是一腳,將他踹倒在了一旁。


    田超秀捂著肚子,見大哥如此生氣,也不敢作聲,憋著一肚子氣自己走開了。


    “兄長息怒,三弟向來愛財,故而多說幾句罷了。”


    田魯生聽後擺了擺手。


    “二弟,你向來深遠慮,如今情形,你又是何想法?”


    田魯賢稍作思考,點了點頭。


    “自古良臣擇主而事,我三兄弟雖出身卑賤,但若任一方要員,可保百姓安然。”


    “隻要南國皇帝同意我三人各為一方太守,我等便可忠心歸降!”


    田魯賢朝易瓊拱手。


    “好!”


    “殿下於書信中已許諾於三位將軍,二位將軍既然拿定主意,不如趁此夜色,開城迎接我南軍將士。”


    易瓊義正言辭。


    田魯賢和田魯生互相對視,幸福來得太突然,不像是好事。


    仔細想來,這麽就投降風險可就太大了,萬一南軍進了城就反悔,兄弟三人豈不是人財兩空了嘛!


    “嗬嗬嗬,實不相瞞,校尉如何讓我兄弟三人取信於你,還請明示!”


    在場的幾人都知道,即便騎快馬,從定州趕往建康城,少說也要三五日,這一來一回,便是瞬息萬變,到時候可就由不得他們三兄弟了。


    “將軍說笑了。”


    易瓊向前走了幾步,看了看兩兄弟。


    “你可從城牆上望一望,此時城外已有我郢州三萬將士兵臨城下,適才我見將軍麾下皆傷兵殘將,縱有以一當十之勇,亦非我南軍敵手。北國援軍又被阻斷在馬城,如此形勢,二位還想和南國談條件嗎?”


    “什麽!”


    田魯賢聽後愣了下,怎麽就兵臨城下了!


    隻見他匆忙跑了出去。


    門口甲士一擁而上,便把易瓊圍了起來。


    “將軍,我來時同我軍主帥約定過,若是今晚我不能回去複命,恐怕這城內兵甲,便都要同我殉葬了!”


    “你!”


    田魯生氣的直咬牙。


    雖說不相信,但麵前這漢子,就算讓他吹噓也不至於如此。


    隻身在敵軍城內,要不是有什麽安排,怎麽可能這麽囂張了!


    易瓊越是神色堅定,田魯生心裏越是沒底。


    於是他揚了揚手背過身去。


    甲士見狀後低頭拱手後退到了門外。


    “信中署名南軍主帥者,可是南國鄱陽王?”


    “哦?嗬嗬嗬,將軍也知道鄱陽王?”


    “當然!”


    “兩年前他都督西北軍務,害得我連丟數城,此人臨戰異常勇猛。”


    “雖說缺少了些許仁義,但其忠勇之舉實在令我佩服。”


    “若不是兩國交戰,我欲與其結為師友,若能如此,亦可了卻心願了。”


    “嗬嗬嗬,將軍所言當真?”


    “汝何以發笑!我田氏雖蠻夷之輩,但亦有英雄相惜之情!”


    田魯生麵色低沉,自己已是進退兩難了,沒想到這個南國降將還如此詆毀。


    “將軍誤會了,我也十分欣賞鄱陽王。”


    “待將軍棄暗投明,我定會向殿下舉薦將軍。”


    “哦?如此說來,這封招降信劄,不是鄱陽王所寫了?”


    “嗬嗬嗬,此信乃是鄱陽王兄長,安成王殿下親筆所寫!”


    “是那位荊州刺史安成王?”


    “將軍所言荊州刺史,乃是過去了,如今安成王領西北軍務,乃我南軍主帥!”


    田魯生聽後並不驚訝,隻微微的點了點頭。


    “嗬嗬嗬,也罷!安成王名聲在外,想當年梁寧郡受敵之時,安成王不顧自身安危,竟親帥大軍護送百姓撤離。”


    “多有劉玄德之仁愛也!”


    “兄長,不好了!”


    田魯賢從門外奔來喚道。


    “城外四周皆是南軍旌旗,我們......退無可退了!”


    田魯生低頭稍作思索,而後上前朝易瓊低身拱手。


    “易校尉,我觀你膽色過人,絕非尋常之輩。”


    “今日我攜兩位胞弟,投奔南國。”


    “還望安成王信守諾言。”


    “將軍快快免禮。”


    “殿下說過,迷途知返,善莫大焉!”


    “將軍乃是一方豪傑,能得三位將軍相助,我軍猶如蛟龍遇水,猛虎出山。”


    “二位將軍請!”


    易瓊揚手示意。


    一番威逼利誘,田魯賢和田魯生終於答應了。


    田氏兄弟打開了城門,豎起了南軍大旗。


    臧宣卿率軍五千,進駐定州蒙籠城,接收傷殘將士一萬五千餘人,馬匹錢糧各有巨細。


    七殿下聞訊後騎快馬於次日晌午奔至。


    當著兄弟三人的麵,一封請表,由傳令將士八百裏加急送往建康城不說。


    北國都平原郡公、司徒、大將軍、諸軍節度高首文,是高景的叔父,也是此次征蜀的第一號人物。在東益州聞此變故後勃然大怒,下令猛攻馬城,欲收複定州的蒙籠城。


    司州牧元懌乃是將在外,軍令有所不受。隻因他擔心兩麵受敵,故而且戰且退,最後北撤至司州城內整軍。


    南國這邊,王德重、馬靈馥和夏侯世龍打到還剩下二萬人,直到北國撤兵,這才緩了口氣。


    卻說身在北徐的蕭辰回到帳中,來回擺弄著從校武場裏拾得的那支箭矢。


    這支箭矢並不尋常,因為它在箭頭的三個棱上邊各自刻了一道凹槽,如此一來重量便會減輕,射程會增加,同時對弓弩手的射藝要求也會提高很多。


    當初在淮南郡所中之箭,和這支極其相似,難道說......


    想到這裏,蕭辰心裏一驚。


    如果猜的沒錯,那就說明射傷自己的人就在軍中,而且他還毫不避諱,甚至是在挑釁。


    “常侍,裴將軍已從京都歸來。”


    歐陽僧寶在帳外稟報到。


    說著,隻見裴淵明快步走了進來。


    “參見常侍。”


    “裴將軍快快免禮。”


    “一路還順暢啊?”


    “勞常侍掛記,我一路走來甚是順利。”


    裴淵明倒是沒有什麽反常的表現,隻是這股急匆匆的勁兒有點讓蕭辰拿不準。


    “常侍,陛下傳來秘信一封,還請常侍親啟。”


    裴淵明遞過一個密封的信封,蕭辰撕開封皮細細的讀著。


    隻見他讀完信稍稍點了點頭。


    “看來是我魯莽了。”


    “難道常侍所言陛下沒有同意嗎?”


    “嗯,陛下說六殿下和諸將軍身經百戰,對局勢判斷更加穩妥,隻讓我做好勞軍的事就行了。”


    “嗯,恕我直言,常侍所言分兵之策,對局部戰事極為有利。不過縱覽全局,恐怕還需周密考慮才是。”


    “也許吧!”


    “畢竟我沒經曆過,還要多多學習才是了。”


    “對了,陛下對北徐境況可有變數?”


    “哦,我按照常侍之意,將此處情況稟報於陛下,陛下說蕭使且按原來布署,宣旨即可!”


    “嗯,也罷,該做的我都做了,過兩日我們就回京複命。”


    臨川王等人正在大帳中商議軍務,接到裴淵明遞過的手書後很是高興。


    “既如此,明日寡人便回京麵聖。”


    “子昭啊。”


    “末將在。”


    “北徐軍務暫且由你掌管,兩軍對峙,切莫急功近利,一切待寡人回來後在做決定。”


    蕭子昭聽後立即跪地行禮。


    “末將定會竭盡心力。”


    “諸位將軍,刺史之令便如同寡人之言,還望諸位協力同心,堅守營地!”


    “我等遵令!”


    “諸位都在啊!”


    蕭辰從帳外進來,拱手示意。


    “是蕭常侍。”


    臨川王朝著蕭辰望了望,微笑示意。


    “殿下,勞軍任務已經完成,這幾日我也將軍隊布防和敵我態勢查探了一番,故而來此轉達聖主旨意。”


    “眾將聽旨!”


    由臨川王帶頭,眾人按次序跪地行禮。


    “五州都督蕭靖藝,謀勇兼備,實乃不可多得之將才,然行事欠妥,使得軍中險生嫌隙,今收回持節,暫行兗州刺史之職,鎮守荊山,望卿多加反省,萬事以大局為重;另著刺史蕭子昭,為使持節、都督南兗、兗、徐、青、冀五州諸軍事,卿即為都督,當行大度之為,撫將卒之心,欽此!”


    “末將謹遵聖命!”


    蕭子昭斜眼瞧了瞧蕭靖藝,得意的笑了笑。


    而蕭靖藝麵無表情,隻自顧自的點了點頭罷了。


    “明日寡人便要回京,常侍既然完成使命,是否與寡人同行啊?”


    蕭辰聽後低身拱手。


    “蕭辰正有此意。”


    次日清晨,臨川王、康長明和昌義之帶著一眾隨從侍衛,乘‘青龍’艦啟航回京,蕭辰和裴淵明等人乘‘破鬥’艦緊隨其後。


    蕭辰自打登船後便心神不定,拿著茶杯露出一副苦思冥想之態。


    裴淵明和歐陽僧寶在一旁看著,似乎猜到了些什麽。


    “常侍何以憂慮?”


    裴淵明輕聲問道。


    “奧,將軍多慮了。”


    “勞軍要務既已完成,將軍還是叫我名字吧。”


    “常侍言重了。”


    “嗬嗬,無妨。不瞞你們二位,我總覺得哪裏不妥。”


    “哦?常侍有何擔心呢?”


    二人湊了上來,看著蕭辰。


    “二位將軍試想,南軍苦苦攻了四個多月,可壽陽城裏豎著的還是北國的大旗。如此下去,兩軍繼續對峙恐怕是常態,難道我們軍中就沒人想到破敵之策嗎?”


    裴淵明和歐陽僧寶二人聽後互相對視,不禁搖了搖頭。


    “嗬嗬嗬,恕我直言,常侍來北徐不過十餘日,還不知行軍作戰之道啊!”


    裴淵明笑了笑說道。


    “哦?還請將軍明示!”


    蕭辰聽後轉過身子,朝向二人。


    “我朝中不乏能征善戰者,諸將軍皆有功勳在冊,然征伐之職僅存於征伐之時,出則榮耀加身,歸則符節還朝。”


    “然而兵駐一日,便有錢糧萬千,亦有勳格可得,如此一來,哪位將軍願意早早班師呢!”


    蕭辰皺著眉頭,很是不解。


    “臨川王富的流油,是親王之首,還差這點兒錢、這點勳格嗎?”


    “再說,這麽耗下去,百姓哪裏受得了,到時候沒錢沒糧,不就等於自絕後路嗎?”


    “非也!”


    裴淵明緩步上前。


    “如今東西戰事皆迫在眉睫,若能平定一方,乃是萬世之功,試想,若將常侍比作六殿下,今朝坐鎮北徐州,而七殿下親臨西部前線,常侍又該作何感想呢?”


    蕭辰聽後不由得歎了口氣。


    “這一層我不是沒想過,隻是沒將軍想的這麽透徹罷了。”


    “將軍之意,他們幾人雖在不同戰場,但戰功多寡乃是各自為之。”


    “有大事就要得大權,有大權就可得厚利,這麽看來,還真是一環套一環了。”


    蕭辰冷笑著,搖了搖頭。


    “算了,軍務大事,也輪不到我操心。”


    “既然什麽也做不了,還不如玩上幾局呢。”


    “還得勞煩裴將軍再教我幾手,回去贏些錢財也是好的。”


    “嗬嗬嗬,常侍有此雅興,我自當奉陪!”


    世間遺憾,多在名利,而製約平衡,乃帝王之術。


    以功利權柄吊著手下人的胃口,又用君威法度限製他們的手腳,進而互相牽製,彼此製衡。


    理解如此粗淺,可蕭辰也隻能想到這些了。


    畢竟皇帝仰仗的還得是老六和老七,至於自己,無論是資曆、權謀還是朝中關係,都尚為淺顯。可他又不同於周開逸、徐修仁那般行事端正、心懷仁德之人。換句話說,在為政諫言方麵,朝中恐怕沒有人和自己是一類人,所以上也好,下也罷,蕭辰始終就是這幅樣子,用了不免激進,不用又覺得少了點什麽。


    至於北徐戰事,本來是北國在北徐邊境侵擾,而南國反客為主,由被動禦敵轉為以奪回壽陽為目標。


    如果輸了,返回淮水東麵的鍾離一帶積極防禦也不是不行,但要是奪回了壽陽,那就是撿了大便宜。


    這日晌午,皇帝於東堂殿召見北徐州統帥和幾位將軍,朝廷各署衙首腦一並來此,共同商議軍國大事。


    “陛下,當前北徐戰事已相持不下。”


    “臣弟謀勇不足,願辭去統帥一職,還請陛下另擇賢能!”


    眾人聽後一片嘩然。


    特別是輕車將軍蕭子明,來時候臨川王和哥哥蕭子昭等人可是說好的,回京複命,諫言破敵之策。


    結果卻是撂挑子!


    蕭辰在一旁皺著眉頭,甚為不解。


    隻見皇帝微微欠身,扶著桌案思量了片刻。


    “宣達向來勇擔大任,如今戰事吃緊,你卻臨陣推脫,想必其中定有緣故吧?”


    “你且說來,朕再行斟酌。”


    臨川王聽後俯身跪地。


    “陛下,北徐戰事關乎南國安危,百姓存亡。”


    “臣弟雖有擔當之勇,但著實沒有應對之策。”


    “帳內諸位將軍皆勇謀兼備之士,進可獨擋一麵,退可盤踞固守,而臣弟雖得統帥之名,卻無將將之能。”


    “臣弟淺薄.......請陛下,降罪!”


    皇帝的台階臨川王沒接。


    反倒是一頓輸出,說的大家都下不來台。


    “蕭辰?”


    “卑臣在。”


    “旨意可發與洛口大營了?”


    “回陛下,臣勞軍巡查北徐州已半月有餘,北徐防務甚為妥當,故而回京前便宣讀了聖旨。”


    蕭辰是完成了任務,該說的也都講的明明白白,這意思就是,隻剩下皇帝在那自我淩亂了。


    “也罷,宣達啊,你既辭去統帥一職,朕便準了。”


    “臣弟......叩謝聖恩。”


    “北徐糧草就要用盡,宣達於任上,可有解決之策嗎?”


    皇帝終究是皇帝,不服不行。


    你臨川王說辭職就辭職了,可那數萬將士的吃穿用度怎麽辦?給個說法,就當辭職前留個好印象吧。


    臨川王聽後自然知道皇帝的意思,就是要錢唄。


    說起錢財,東郊王府有的是,不過如今是為了堵上眾人的嘴,就算皇帝不說,臨川王也要表示表示。


    於是臨川為深深拱手。


    “陛下,臣弟胸無良策,實在愧對陛下,愧對北徐數萬將士。”


    “臣弟願從自家府中拿出銀錢三十萬、粟米五萬斛、布麻千匹,補充北徐前線。”


    “臣弟有罪,陛下恩澤臣弟無以為報,臣弟......願聽從陛下發落!”


    這一番允諾,加上豪言壯語,勇於承認錯誤的態度,讓大殿上的眾人無不暗自佩服。


    從驚訝、質疑,再到現在的自罰贖罪,今日臨川王這個大瓜,可是讓大家吃了個飽。


    早在七八年前,臨川王奉命都督洛口戰事,所部皆是精兵良將,戰甲旌旗氣勢恢宏,可見了北國大軍反撲卻夾著尾巴落荒而逃,成就了對方以少勝多的戰績。


    ‘蕭娘’一詞,便是北國對他的昵稱。


    如今他雖未在陣前脫逃,可終究是以自己無能為由引咎辭職。


    好在考慮周全,朝中亦無人敢明麵上議論此事,皇帝的臉麵也保住了。


    建安王很難理解他兄長這般操作,於是在想回府的路上問個究竟。


    “兄長此番去職,到底是何緣故,弟弟思量半晌,實在想不通!”


    隻見臨川王扶著車駕的窗口,眨了眨眼。


    “戰事拖延,糧草不濟,我若再行統帥之職,必受其累!”


    “此中巨細,還要感謝那個蕭辰啊。”


    “可是,即便兄長不再去往北徐州,但蕭子昭若強行征斂,還是可以固守洛口,與北國對峙。”


    “兄長為何不想法子應對,卻要傾盡家財,支援北徐呢?”


    “嗬嗬嗬,文達啊,我雖沒有你足智多謀,但這件事上,你還是小看我了。”


    “試想,我若在任,橫征暴斂,取用無度,必將惹禍上身,即便支撐到北國退兵,我等又有什麽功績可言呢?”


    “如今我去職歸府,江東仍舊由我掌管,他蕭子昭即便如何跋扈,亦不至於在我所轄之地胡作非為。”


    “如此一來,禍事已轉到了蕭子昭身上,我雖破了些財物,但維護了陛下顏麵,也堵住了眾人之口。”


    “如此一石三鳥之計,為兄我又如何不用呢!”


    “來日方長,待風頭過了,我還可以再行任職。”


    建安王聽後如醍醐灌頂,在馬車裏不禁拱手致意。


    “妙!實在是妙啊!”


    “兄長此計,弟,佩服不已!”


    臨川王洋洋得意,終於是甩掉了一個大鍋。


    有詩雲:


    蕭郎傾心獻良計,殿下深情敬忠賢。


    人心相隔唯皮肉,卻道公私兩難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夢南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雙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雙城並收藏遺夢南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