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下朝後徑直來到了南閣。


    雖然他麵帶微笑,可心中的煩悶和眉宇間的猶豫不決連自己也瞞不過。


    屠老陪著皇帝來到了頂閣,皇帝站在窗前觀著風景捋著思緒。


    “陛下,春風尚寒,還要當心身子啊。”


    屠老說著,上前欲將窗戶關閉。


    隻見皇帝擺了擺手:“先生到南閣已有五載了吧?”


    “回陛下,至今已整整五年。”


    “嗯,光陰若白駒之過隙,非世人可挽留矣!”


    “朕記得先生初到南閣時,此處無非些許桌案而已。如今這樓閣中,書冊已壘砌成山,隻可惜朕未能一一翻閱,枉費了你一片苦心啊。”


    “陛下言重了。記得當時您說過,將百官日常行跡悉數記錄,以作不時之需。說到此事還多虧了那位將軍,老夫隻是看管書冊罷了。”


    “嗬嗬......”


    “朕原本以為利用這些證據,能警示那些人,讓他們守些規矩。”


    “可如今看來,朕是想動也動不得他們了。”


    “陛下所言,乃是法不責眾乎?”


    皇帝微微搖了搖頭。


    “並非法不責眾,隻是法度掌於人心,朕......亦不可輕言責罰啊。”


    “先生知道,那書冊裏所載之人,涉及朝廷上下百餘人。難道朕都要將他們罷免了嗎?”


    “朕......不能。”


    “不僅如此,朕還要顧忌他們心中所想,凡有朝議,朕免不了先在心中議人,再去議事。”


    “畢竟,他們是治國根基!”


    “今日朝議,因繩州有二藩來犯,郢州有索虜陳兵,建安王諫言兵分兩路,雙線作戰。”


    “而蕭辰欲以蜀地天險阻斷二藩,進而合兵一處,擊潰郢州索虜。”


    “眾人皆為文達敢謀善斷而驅身附之,而蕭辰兵出奇計,亦是顧全大局之舉。”


    “先生你說,朕.....又該何去何從呢?”


    屠老連連點頭,望著窗外良久,轉身對著皇帝笑了笑。


    “二位臣工諫言,皆有其緣由。”


    “蕭郎君行事向來出其不意,若合兵一處,我軍在郢州戰事把握更大,若能退敵,可使二藩不戰而退。”


    “至於建安王之策,朝堂雖耗費巨大,但極其穩妥。”


    “然仔細想來,此計盡顯中庸也。”


    “嗯,先生言之有理。朕所擔憂不僅是這個,我朝堂臣工十之有七,處處維護著宣達、文達二人,如此情形......並非一朝一夕。”


    “而七弟又不在京都,雙線臨敵該如何應對,朕一時間也拿不準了。”


    “陛下,既如此,何不將西部戰事委於一人之手,賦以調兵之權呢。”


    “如此既能安定邊關,又能封住眾人之口。”


    “哦?”


    “先生所言倒是個辦法,可蕭辰並不懂軍事,滿朝文武又力主分兵而戰,朕還能用誰呢!”


    “陛下,北徐對峙已有月餘,依老朽之見,可遣建安王為陛下使節,到前線慰勞將士,激發士氣。”


    “再以鄱陽王為使節,都督西北戰事,始興王和朝中將軍為副將作為輔助。巴蜀腹地有天府之美名,物產富饒,人心聚合,又有郢、江等地糧草在後方支援。如此,可使鄱陽王統一調度地方府庫錢糧,用以支撐戰事,蜀地多險峻,故而老夫覺得,蕭辰之策可行。而鄱陽王、始興王戍守邊關已有數載,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西北情況,陛下何不傾心信之,讓二位郡王放手一搏呢!”


    “西北有二位郡王禦敵之勇、撫民休養;西部有七殿下仁義善德、破舊之意,我朝臣工對此多有敬意。故而即便朝中眾人人心不一,亦不至於影響朝廷穩固大局。”


    皇帝聽後微微點了點頭。


    “當此情形,恐怕已沒有其他辦法了......”


    “既如此,就依先生之言吧。”


    屠老聽後稍作拱手。


    “先生棲身南閣,仍通曉天下大勢,乃至於朝中人心。如此看來,恐怕朕此生難以出師啊!嗬嗬嗬。”


    “陛下言重了。”


    二人喝過茶,皇帝便回到了明正堂。


    此時已是晌午,桌子上放了午食,是一碗米飯、一盤茭白、一盤鹽菜還有一盤水果。


    皇帝剛要端起飯碗,似乎又想到了什麽事情。


    “喜兒?”


    “小人在。”


    “你去勤政堂,請大匠卿過來。”


    “是!”


    任職大匠卿的,乃是夏侯季龍,專門管理宮內土木建設,房屋修繕工作。


    前番勤政堂因被破壞需要修繕維護,正是由他主導的。


    聽到皇帝召見,夏侯季龍整理好衣袍,快步從勤政堂跑了過來。


    “臣,夏侯季龍叩見陛下。”


    遠遠的,夏侯季龍俯身跪在了明正堂的門口。


    “季龍啊,過來看座吧。”


    “謝陛下。”


    夏侯季龍向前小步快走,進而跪坐在大堂的中間。


    “今日叫你來,是想問問勤政堂修繕之事,進展如何了?”


    “回陛下,勤政堂修繕已有月餘,如今隻待朱漆幹燥,便可完工。”


    “嗯,卿出身工匠世家,術業技藝朕心裏有底,有勞你了。”


    “卑臣祖孫三代,均受陛下恩澤,我等行事絕不敢怠慢。”


    夏侯季龍再次叩首。


    皇帝看了看自己桌子上的飯食,又看了看夏侯季龍。


    “傳朕旨意:賞勤政堂修繕工匠、勞役每人肉食一盒,銀錢一百。”


    “是。”


    “卑臣代諸工匠,叩謝聖恩!”


    夏侯季龍說完,便起身退去。


    此時,門外張德繼挺身來到了堂前。


    “陛下,建安王求見。”


    皇帝看了看張德繼,老八來這有什麽事呢?


    “讓他進來吧。”


    “是。”


    建安王早年間任石頭城戍事,又是皇上的堂弟,臨川王的胞弟,雖說在大臣麵前略顯囂張,但進了這間屋子,他還是頗有儒雅賢士之風的。


    隻見建安王遠遠的跪地叩首:“臣弟叩見陛下。”


    “是文達啊,快快免禮。”


    “看座吧。”


    “謝陛下。”


    建安王起身來到陛下跟前,跪坐在了右側。


    眼睛稍稍掃了一下皇帝麵前的桌案,不由得皺了皺眉頭。


    “皇兄,您飲食如此清淡,豈不虛弱了身子!”


    “嗬嗬嗬,文達所言與宣達如出一轍,你們真不愧是胞兄弟啊。”


    “文達失禮了,還請皇兄恕罪。”


    建安王說著,給皇帝舀了一碗茶。


    “皇兄,文達前來是為了西北戰事。”


    “臣弟覺得,繩州之役必須得勝,如此才可避免東西雙線作戰。”


    “嗯,你所言有理。”


    “那蕭辰之策,太過極端,臣弟為南國興盛大業著想,故而在朝堂之上據理力爭,還請皇兄體諒。”


    “嗬嗬嗬,無妨。你們都是為了南國大業,朕又怎麽會責怪呢。”


    “皇兄,臣弟雖未經曆大戰,所部又以水兵為主,可西北戰事,若僅僅依靠鄱陽王和始興王二人......恐不盡如人意。”


    “哦?”


    皇帝聽後眨了眨眼。


    “此話怎講?”


    “陛下,西部邊疆遼闊,二位郡王雖年輕力壯,可精力如此分散,又怎能事事都照顧得到呢。”


    “更何況西北和郢州邊關皆有敵軍虎視眈眈,二位弟弟雖然戰功卓越,可臣弟還是擔心難以兩麵周全啊......”


    “嗯,朕將彥達、弘達和僧達安排在西部,就是想讓他們互相幫襯,軍務、政務共同操持。可如今戰事頻發,免不了精力分散,如此看來......的確是個問題啊。”


    “那麽依你之見,當如何啊?”


    “回皇兄,臣弟雖與七殿下政見有些相左,但絕不敢忘記手足之情。我願率所部,支援二位殿下,日後也能為西部州郡做些事情,幫他們分擔些。”


    建安王說著,低頭拱手示意。


    “嗬嗬嗬,文達重情重義,朕亦十分欣慰啊。”


    本來是國事,說著說著就成了兄弟之間的任務分配,這讓皇帝怎麽能不動情呢。


    隻見他微微笑了笑:“說起幾個兄弟手足,朕亦十分掛記宣達啊。”


    “算一算,他去北徐已有十數日了吧。”


    “回皇兄,自北徐州對峙以來,家兄已在前線坐鎮月餘了。”


    “誒!”


    說著說著,皇帝眼圈兒便紅了起來。


    “雖是初春,可淮地郊外仍如冬日,苦寒不矣。也不知宣達和眾將士如何得以安身;兩軍對陣,日夜顛倒,朕......”


    “朕原本想著,親自到前線勞軍,無奈朝中政務纏身,真是分身乏術啊......”


    建安王被皇帝這兩句話感動得淚眼朦朧,於是跪地叩首。


    “皇兄!”


    “臣弟願代皇兄前往北徐,慰勞將士!”


    “文達真有此意?”


    皇帝說著,起身上前扶著建安王的肩膀。


    “陛下,家兄和陛下,皆我皇族長兄。”


    “如今家兄身處前線,苦不堪言,皇兄亦憂心忡忡,寢食荒廢。”


    “臣弟觀之,心如刀絞。”


    “請皇兄準許臣弟趕赴前線,以表臣弟孝悌之心!”


    “可是......那西部戰事......”


    “雖說忠孝不能兩全,可臣弟以為,益州有張子響,朝中有馬靈馥、馮巨基、裴淵明等將軍,皆人中龍鳳,臣弟願舉薦幾位將軍,代臣弟赴繩州支援,有此四人,戰事可無憂矣!”


    “好!”


    “古人雲:‘生子當如孫仲謀’”


    “文達忠厚勇武,縱有仲謀在世,亦不能相提並論也!”


    “朕這就下旨,封你為撫軍將軍,趕赴北徐州犒賞將士。”


    “臣弟......領旨!”


    建安王起身抹著眼淚,再次拱手才退了出去。


    皇帝端起茶杯抿了一口,嘴邊沾著茶杯邊緣,停滯了許久。


    喜兒見狀遞過錦帕,皇帝這才緩過神兒來。


    “真是佛祖保佑,如此一來,陛下也可以省些精力了。”


    皇帝抬眼看了看喜兒,露出了一絲不悅。


    “哦?朕何故能省些精力呢?”


    喜兒聽出了話外音,不由得俯身跪地。


    “賤奴多嘴,請陛下降罪。”


    “罷了。”


    “你將這幾道旨意送到尚書省。”


    “是。”


    於是喜兒抱著寫著聖旨的糙紙快步走了出去。


    走到門口,正碰到中宮來的寺人。


    二人稍稍說了幾句,便拱手作別。


    那寺人進門跪拜:“賤奴叩見陛下。”


    皇帝抬頭瞧了瞧,是顯陽殿的寺人。


    “什麽事啊?”


    “稟陛下,貴嬪娘娘讓小人前來稟報,春日家宴已安排妥當,後日酉時皇室宗親皆到萬壽宮赴宴。”


    “知道了。”


    皇帝眨了眨眼,隻見麵前人長得白白淨淨,中年模樣,身著朱色寬袍,腰係青色印綬,戴著一梁冠。


    這身打扮倒是看著眼熟,但這人卻不認得。


    “怎麽朕沒見過你?”


    寺人聽到皇帝問話,再次跪地行禮。


    “回陛下,賤奴司職少府丞,賤名潘盛,現當值於顯陽殿。”


    皇帝點了點頭,繼續伏案忙碌。


    “賤奴告退。”


    潘盛低頭行禮,而後緩步退去。


    卻說建安王接了聖旨,喜出望外。


    其實皇帝的心思他也猜出了幾分,隻不過如此安排正合自己的意願罷了。


    試想,哥哥臨川王在朝中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自己也是郡王,無論從實力還是話語權上,都是別人可望不可及的,自己也不想再去爭什麽了。


    能讀讀書,結識更多有學問的人,編纂些史冊;再在自家園子中把酒談笑,如此安度一生豈不美哉!


    可是啊,自己的大哥卻不這麽想,老是爭來爭去,有時候想想,又何必呢。


    這次奉旨北行,名義上是去勞軍,實際上是皇帝把自己支開罷了。


    如此,既遂了皇帝的願,也給自己找了個躲開的理由,到了北徐州哥哥也說不出什麽。如此一石三鳥之計,確實要感謝皇帝,更要在心底裏暗暗佩服下自己的睿智了。


    同樣接到聖旨的還有王德重、馬靈馥、裴淵明三位將軍,率所部趕往郢州安成王那邊支援。


    此時的裴淵明任竟陵太守,人就在西部,而宜陽縣侯王德重、浛洭縣侯馬靈馥二人是老搭檔,沒有裴淵明一路摻和,旅程也覺得自在了許多。


    畢竟兩位老將軍自南國建立以來所立戰功無數,也因此被封了侯。


    皇帝念他們二位年事已高,本想著在朝廷裏任個閑職等退休算了,可這二位哪裏閑得住。


    一聽說要打仗就熱血沸騰,仿佛回到了青年時候。這次去郢州支援,算是滿足了他們各自心裏的一個共同夙願。


    因為這很有可能是戎馬生涯的最後一仗,雖說戰爭規模算不上很大,但隻要得勝,便能為自己的一生畫上一個圓滿的句號了。


    要說裴淵明享爵夷陵縣侯,爵位自然比不過他們,在這二位麵前,裴淵明不過是純純的一個“青澀後生”罷了。


    與此同時,鄱陽王和始興王也陸續接到聖旨,除此之外還有一封皇帝親手寫的家書。


    這日晌午,易瓊於東堂殿輪班結束,正往中軍大院走著,剛過了應門,便有人低聲叫了一句。


    “呦!這位就是新任衛尉易少丞吧?”


    易瓊本就在想著事情,根本沒意識到有人在叫他。於是頭也沒回,繼續向前走著。


    “哎,我說!我在叫你呢!”


    易瓊這才緩過神兒,停在了一處署衙的牆角,回身看了看。


    身後是三個宿衛將士,身著紅色衣袍,外邊穿著金色甲衣,頭戴紅羽盔胄,腰間各自掛著一個符牌,配著長劍。


    他們都隸屬於左衛將軍府,掌管太極殿宿衛。


    再仔細瞧瞧這三個人,臉上都無比青澀,最大的也就二十出頭。


    易瓊稍作思索,而後拱手示意:“幾位找易某有什麽事嗎?”


    “嗬嗬嗬......”


    “就別端架子了。”


    說話的這位年輕人站在中間,抱著肩膀。


    左邊的年輕人看上去就是那種紈絝子弟,撇著嘴滿臉不屑。


    右邊這個倒是有點兒膽怯,臉上帶著些許不情願的意思。


    看來他們幾個是想找事兒了。


    “你知不知道,這衛尉少丞本該屬於我,可如今那韋小子去了北徐,我說,怎麽就連個代職你也要跟著搶呢?”


    易瓊皺了皺眉頭,哦!原來是嫉妒自己做官了啊!


    於是易瓊冷笑一聲:“嗬嗬,某不認識你,也不想認識,至於這少丞之職,有本事你就來拿吧!”


    易瓊轉身就要走,誰知那侍衛二話不說,上去就扳住了他的肩膀。


    “站住!我讓你走了嗎!”


    易瓊見狀抱著寶劍定在了原地,想看看他到底要怎樣。


    “都說君子不吃嗟來之食,可你這畜生,怎麽扔一些狗食就要往上撲呢!”


    易瓊回身瞪圓了雙眼,盯著他。


    那侍衛頓時汗毛豎起,不由得撒開了手。


    “算了世子,咱們還是回去吧!”


    右側的侍衛低聲說道。


    “別攔我。”


    “嗬!你也不打聽打聽,在西洲城和東府城,我想要什麽職位要不到!”


    “怎麽這建康宮就例外了!”


    “你算什麽東西,還敢與我爭!”


    本來那人是過來攔他的,誰想到反倒長了他的氣焰。


    “這裏是建康宮,不是外城,更不是你撒野之地!”


    易瓊冷冷的回了一句。


    本來不想搭茬兒的,可麵前這小子太過狂妄了。


    此時左側的人俯在這位世子耳旁說了些什麽,隻見他四處張望了一下,往來的巡邏隊伍依舊,可能是不好下手,隻忿忿的指了指易瓊,轉身離去不說。


    易瓊回到了中軍大院,坐在屋裏莫名的不爽。


    這算啥事兒呢,就好像走著走著踩了一腳狗屎,自己還沒說什麽,那土狗卻汪汪的叫囂。


    “你不是輪過值了嗎?”


    “怎麽還沒回去。”


    伍有常來到易瓊身邊遞過了一杯熱茶。


    看易瓊不說話,伍有常又打量了一番。


    “這是怎麽了?”


    易瓊端坐著,歎了口氣。


    “沒什麽。”


    “看你這愁眉苦臉,我還以為出什麽事了。”


    “我跟你說啊,最近朝廷裏可不怎麽太平。”


    “你回去跟蕭辰說一聲,最近啊,可要本分著些。”


    易瓊擺了擺手,轉身走了出去。


    伍有常見狀也沒追,看著他樣子,肯定又是想到什麽事鑽牛角尖了。


    “哎,晚上別忘了到東堂殿輪值啊!”


    張德繼從後堂出來,正聽到了伍有常的這聲囑咐。


    “怎麽了?”


    “回將軍,易瓊他......”


    “可能是心情不好,出去散心了吧。”


    於是張德繼於正中位置端坐。


    伍有常說著,遞過來了一杯茶。


    “難為他了。”


    “自從進了宮,都沒能得到機會證明自己。”


    “嗬嗬,將軍多慮了。”


    “我們中軍除了宮內值守就是到宣武場操練。”


    “如此亦可幫他提升武藝,學一些用兵之道不是。”


    張德繼瞥了一眼伍有常。


    他這話哪裏是在寬慰,分明是在說禁軍將士就是擺設,整日對著空氣操練,沒有實戰經驗罷了。


    伍有常也是一時情急,見狀便垂手立在了一旁。


    “中軍將士都是什麽來路,你又不是不知道。”


    “無論是教學兵法,還是武藝操練,跟前線將士相比,都是天壤之別。”


    “那些王公重臣,都指望著膝下子嗣在中軍裏做個一官半職,哪怕是參軍、校尉,如此過去幾年,便能放出去外任一方大員了。”


    “你知道西州城驍騎、遊擊二營還有丹陽城戍衛都怎麽稱呼我們嗎?”


    伍有常稍稍抬著頭,也沒敢多看他。


    “說我們是不舞之鶴!”


    “嗬嗬......”


    “這話的確沒錯......”


    “就拿這次選人來說,我中軍近千人,出類拔萃者不過數人而已,要不是有易瓊和陸淵在,那些貴族小子、戰場遺孤,又有誰能站出來呢!”


    張德繼搖著頭一陣苦笑,起身立在門口,漫無目的的遠眺著。


    伍有常倒是很少見到張將軍如此模樣,他平時話少的很,感覺剛才這一會兒,像是把他半年的話都說完了。


    如此看來,張將軍也和易瓊一樣,無名火來了。


    有詩雲:


    朱衣金甲翹首盔,寶劍銀槍戍宮闈。


    長歌嘯馬惜昨日,血戰沙場不再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遺夢南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章雙城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章雙城並收藏遺夢南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