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籍走出老宅 在小鎮邊緣,那座被歲月侵蝕得斑駁的徐家老宅,靜靜佇立了數百年,宛如一座沉默的文化堡壘。老宅青瓦覆苔,牆壁裂痕蜿蜒,似在低訴往昔;屋內地下室,昏黃燈光下,層層書架堆滿古籍,書頁泛黃、墨香幽然,藏著徐家代代相傳的厚重曆史與隱秘過往。徐陽自小在古籍環繞中長大,被其神秘所吸引,冥冥間肩負起讓古籍走出老宅、重煥生機的使命,一路克難,書寫屬於他與古籍的傳奇。 幼年時,老宅地下室於徐陽而言,是充滿魔力的禁地。每次父母悄然潛入,他都偷偷跟上,心跳如鼓。昏暗中,古籍散發獨特氣息,觸手粗糙卻神秘,令他滿心好奇。一回,他翻看繪滿珍奇異獸的古籍,正瞧得入神,不慎扯破書頁,嚇得臉色煞白,慌亂塞回書後逃離,好些天不敢再靠近,古籍的神秘卻就此紮根心底。 識字後,徐陽對古籍的探索欲愈發熾熱。夜晚做完功課,他便窩在台燈下,對照字典啃食古籍裏的文言文。艱澀語句仿若謎題,他眉頭緊皺、念念有詞,遇難題次日就請教老師。老師翻看古籍,驚歎道:“這是祖上的寶貝,藏著大學問,你好好鑽研。”這番鼓勵讓徐陽堅定決心,高考時毅然填報古籍修複與文獻學專業。 初入大學,徐陽如饑似渴地沉浸在知識海洋。圖書館古籍區是他的“常駐地”,課堂上緊盯教授演示修複技巧、筆記密密麻麻,課餘紮進實驗室實操,常被漿糊黏手、工具劃傷也渾然不覺,滿心隻有古籍修複大業。寒暑假回老宅整理古籍,初次麵對受潮發黴、蟲蛀鼠咬的古籍,他緊張得雙手顫抖。在父親指導下,他拿起軟毛刷輕柔除塵,祛黴時強忍藥水刺鼻,修補孔洞時反複比對、力求完美。雖成果青澀,但古籍煥新讓他成就感滿滿。 古籍鑒別是關鍵一環。徐家幾套《論語》看似相同,實則版本各異。徐陽手持放大鏡,比對字體、排版、避諱字,精準鑒別各朝代刻本差異,寫下筆記、繪製圖表,為學界古籍版本研究提供一手資料。 解讀古籍內容時,徐陽收獲頗豐。在家族譜牒裏發現徐家先輩抗擊外敵的線索,他查閱縣誌、史稿,走訪村落,還原出完整故事。先輩們奮勇殺敵的身影躍然紙上,相關文章一經發表,學界震動,為地方文史研究添彩。 大學畢業,徐陽婉拒大城市工作,懷揣讓古籍走出老宅的夢想回到小鎮。他牽頭成立古籍保護工作室,招募鎮上年輕人,免費培訓古籍修複技藝。課堂上,他講得繪聲繪色、手法嫻熟,學員們學得認真,滿是對傳統文化的向往。 與當地學校合作,是古籍走出老宅的關鍵一步。徐陽帶古籍進課堂,孩子們瞪大眼、輕觸書頁,聽他講曆史故事,提問接連不斷。課後不少孩子圍在古籍旁舍不得離開,文化傳承的火種悄然種下。 為拓寬傳播渠道,徐陽自學編程,搭建古籍數字化平台。掃描高清古籍,配上注釋、音頻講解,嵌入動畫演示修複過程,趣味性與學術性兼具。平台上線後訪問量攀升,學者借此研究,愛好者留言互動,獲國外漢學家稱讚,還邀他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一時間,徐家古籍聲名遠揚,走向世界。 古籍文創也是徐陽的大膽嚐試。他帶領工作室成員挖掘古籍元素,設計出古風書簽、筆記本、折扇等文創產品,上市後備受歡迎,文創集市上攤位前人潮湧動。“把古籍帶回家,像揣著曆史文化。”遊客的評價彰顯文創魅力。 然而,古籍走出老宅之路荊棘叢生。資金短缺是首要難題,修複材料貴、工作室運營成本高,徐家財力有限,申請科研項目艱難、拉商業讚助受阻,徐陽四處借錢,幸得文化部門資助才渡過難關。 技術瓶頸也常困擾徐陽。古籍顏料褪色、字跡模糊難題棘手,有本清代古籍關鍵信息幾近“消失”,化學還原、光譜分析均告失敗。他整日泡在實驗室,受古人墨法啟發改良墨水配方,加入納米材料穩定顏料,才成功還原字跡。 文物販子覬覦古籍價值,偽裝成學者上門索要,遭拒後威脅;商業公司想合作文創卻肆意篡改元素。徐陽嚴詞拒絕,聯合警方加強安保,安裝監控、辦講座,提高村民文物保護意識。 家族內部也曾矛盾激化,親戚抱怨古籍整理耗時耗錢沒收益,勸他賣書分錢。徐陽苦口婆心勸說,講文化價值、規劃長遠收益,展示旅遊、文創潛力,化解矛盾,凝聚家族力量。 曆經磨難,古籍走出老宅成果亮眼。老宅地下室整潔有序,工作室人才輩出奔赴各地文物崗位;數字化平台收錄數千冊古籍,年訪問量破百萬;文創產品暢銷;學校裏古籍文化課程成特色,孩子們熱情高漲。 如今,徐陽依舊忙碌於老宅與工作室間。清晨整理古籍,傍晚撰寫心得,歲月留痕卻眼神熾熱。他深知前路漫漫,古籍走出老宅隻是開端,隻要初心不改、熱忱不滅,徐家古籍便能持續發光發熱,滋養華夏文化血脈。往後餘生,他願做古籍傳承“執燈人”,照亮後人探尋曆史的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