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眾擠滿會場 在文化複興的時代浪潮中,徐陽宛如一顆執著閃耀的星辰,憑借著對家族古籍的一腔熱忱與多年深耕鑽研,逐漸從老宅那一方狹小天地走向學界矚目的大舞台。他的名字,伴隨著一項項令人矚目的古籍研究成果,在業內口口相傳,引得無數文史愛好者、學者專家紛至遝來,隻為一聽他的分享,汲取那沉澱於古籍書頁中的智慧精髓。而這一天,徐陽受邀來到大城市的文化交流中心,舉辦一場關於家族古籍傳承與研究的專題講座,場麵之火爆,遠超眾人想象,會場裏裏外外被聽眾擠得水泄不通。 講座定在上午九點,可清晨七點剛過,文化交流中心的門口便已人頭攢動。有背著書包、滿臉朝氣的大學生,眼中閃爍著求知的渴望;有頭發花白、氣質儒雅的退休老教師,手中緊握著筆記本,顯然準備詳實記錄;還有各行各業的文史發燒友,身著漢服、唐裝,以獨特的穿搭彰顯對傳統文化的敬意,他們早早趕來,隻為搶占一個靠前的好位置。場館工作人員望著烏泱泱的人群,不禁咋舌,趕忙增派人手維持秩序,疏導人群排隊入場。 徐陽此刻正在後台做著最後的準備。他身著一襲簡約的中式長衫,身姿挺拔,眉眼間透著沉穩與自信,手中反複翻閱著講座的講稿,盡管內容早已爛熟於心,但他仍不敢有絲毫懈怠。身旁的助手小聲提醒:“徐老師,外麵人太多了,遠超預期,會場座位怕是不夠。”徐陽微微皺眉,旋即鎮定下來,說道:“盡量協調,實在不行,加些臨時座椅,不能讓大家白跑一趟。” 八點半,會場大門緩緩打開,人群如潮水般湧入。前排的黃金位置瞬間被一搶而空,有人為了爭座位差點起了爭執,好在工作人員及時調解。不一會兒,會場的固定座椅便座無虛席,後排、過道也都擠滿了人,連門口、窗台邊都站滿了踮腳張望的聽眾。工作人員手忙腳亂地搬來一批折疊椅,安置在過道間隙,可依舊供不應求,不少人索性席地而坐,眼神卻始終緊緊鎖定講台,生怕錯過徐陽的每一句話。 九點整,徐陽穩步走上講台,台下瞬間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他微笑著向大家點頭致意,抬手輕輕壓了壓,掌聲漸息。清了清嗓子,徐陽開口道:“各位朋友,非常感謝大家在繁忙的日程中抽出時間,齊聚於此。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是我與家族古籍的故事,一段跨越數百年時光,飽含先輩心血與智慧的傳承之旅。”他的聲音低沉而富有磁性,通過音響傳遍會場每個角落,聽眾們紛紛安靜下來,沉浸在他營造的氛圍之中。 徐陽的講述從老宅的地下室開始,那裏是他童年的“神秘樂園”,昏黃燈光、滿架古籍,初次窺探時的懵懂好奇,扯破古籍書頁後的驚慌失措,繪聲繪色的描述讓聽眾仿佛身臨其境。談及求學之路,他眼中閃過一絲堅毅:“為了能讀懂古籍、修複古籍,我毅然選擇古籍修複與文獻學專業,那時冷門艱難,卻從未後悔。大學的圖書館、實驗室,處處都有我鑽研的身影,手上的繭、身上的傷,都是成長的勳章。”台下不少學生聽眾頻頻點頭,眼神中滿是共鳴與欽佩。 當講到古籍整理的艱辛過程時,徐陽神情凝重。他展示古籍破損的圖片,書頁受潮發黴、蟲蛀鼠咬,慘不忍睹。“修複古籍,講究的是耐心、細心、匠心。除塵時,軟毛刷要輕如鴻毛;祛黴時,藥水劑量得精準把控;修補孔洞,裁剪宣紙、塗抹糨糊,每一步都容不得差錯。”他邊說邊現場演示簡單的修複動作,手法嫻熟利落,引得台下陣陣讚歎。有位從事文物修複的聽眾不禁感慨:“這活兒看著容易,實則要下苦功夫,徐老師這份專注太難得!” 古籍鑒別環節,徐陽拿出幾套不同版本的《論語》,放大鏡在手,比對字體、排版、避諱字,深入淺出地講解各朝代刻本的特點。“宋刻本字體剛勁有力,筆畫粗細分明,有大家風範;元刻本字體圓潤,簡體字增多,帶著時代變革的印記;明刻本紙張厚實,避諱嚴苛,皇權影響一目了然。”聽眾們聽得目不轉睛,紛紛掏出手機拍照記錄,生怕遺漏關鍵知識點。一位資深學者微微頷首,暗自讚許徐陽鑒別功底紮實,講解清晰透徹,為古籍版本研究普及做了極佳示範。 而談及古籍內容解讀,更是將講座氛圍推向高潮。徐陽分享家族譜牒中先輩抗擊外敵的事跡,寥寥數語背後,是他查閱大量縣誌、史稿,走訪多地還原的完整故事。先輩們散盡家財、招募鄉勇、浴血奮戰的英勇場景,令台下聽眾熱血沸騰,不少人眼眶泛紅。“這些古籍承載的不隻是文字,更是家族精神、民族氣節,我們有責任將其傳承下去。”徐陽的話語擲地有聲,掌聲再次響徹會場。 中場休息時,聽眾們意猶未盡,圍聚在一起熱烈討論。“原來古籍背後有這麽多門道,徐老師講得太精彩了!”“是啊,以前覺得古籍離生活很遠,現在才發現處處是寶藏。”工作人員穿梭其間,遞上茶水,順便收集聽眾的疑問與建議,準備下半場轉交給徐陽。 下半場開場,徐陽拋出古籍數字化的話題,瞬間吸引全場目光。他講述自建古籍數字化平台的初衷、過程與成果,掃描古籍、注釋講解、音頻嵌入,一係列操作讓古籍跨越時空限製,觸手可及。“如今,世界各地的學者、愛好者,隻需輕點鼠標,就能翻閱徐家古籍,交流心得,這是科技賦予文化的新活力。”台下聽眾紛紛驚歎,想象著足不出戶暢遊古籍世界的便捷,不少人當場拿出手機搜索平台網址,準備會後深入探索。 在互動答疑環節,聽眾們踴躍舉手,問題如雪花般紛紛揚揚。有古籍修複技術難題,徐陽結合自身經驗,給出專業解答與實操建議;有古籍收藏價值谘詢,他從曆史、文化、稀有度多維度分析;還有古籍文創開發設想,徐陽分享自家工作室嚐試的成功案例,鼓勵大家挖掘古籍元素,合理創新。一位年輕創業者激動地站起來:“徐老師,聽了您的講座,我深受啟發,打算投身古籍文創,傳承文化的同時也創造效益,您有什麽要囑咐的?”徐陽微笑著回答:“文創要以尊重文化為前提,莫讓古籍淪為賺錢工具,把握好度,做出有內涵、有品質的產品。” 臨近尾聲,徐陽總結道:“古籍是我們中華民族的根脈,承載千年智慧、萬種風情。守護與研究,絕非一人之功,需大家攜手同行。我願做引路人,拋磚引玉,期待各位在各自領域,為古籍傳承添磚加瓦。”話音剛落,會場掌聲雷動,經久不息,聽眾們紛紛起身,向徐陽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講座結束後,聽眾們仍不願散去,圍在講台周邊,索要簽名、合影留念。徐陽一一滿足大家要求,臉上始終掛著溫和笑意。一位老者顫顫巍巍地走上前,握住徐陽的手:“小夥子,你做了件大好事啊!讓古籍走出老宅,走進大眾心裏,先輩們泉下有知,定會欣慰。”徐陽眼眶微紅,鄭重說道:“這是我畢生使命,不敢有負先輩期許,往後定當繼續努力。” 這場講座過後,徐陽的影響力進一步擴大,古籍傳承與研究的理念如春風化雨,潤澤更多人心。各地邀約紛至遝來,他馬不停蹄奔赴下一場分享;工作室也迎來大批誌願者、實習生,助力古籍整理;古籍數字化平台訪問量激增,留言互動頻繁,文化交流氛圍愈發濃厚。徐陽深知,前路漫漫,聽眾的熱情與支持既是動力也是壓力,但他毫不退縮,懷揣初心,繼續在古籍傳承的荊棘小道上篤定前行,引領更多人探尋曆史深處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