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撥人分開後,伊稚斜與易立並轡而行,他轉頭望向易立,透出一絲好奇地低聲問道:“左骨都侯,這孩子可真是可造之材呀?” 那語調中帶著一絲探究與思索。
易立古井不波,臉上不知可否,有點無奈地微微一笑,回答道:“我也很想知道這孩子是不是可造之材。” 他心中對於竇揚的天賦與潛力,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考量與疑惑。
原來左骨都侯是易立啊!
這伊稚斜還真是有著獨特的用人之道,秉持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理念,給予了易立如此高的職位。
要知道,匈奴官製有著獨特嚴格的限定,所能給予外族人的最高職位便是左骨都侯,其他重要官職都得由匈奴人擔任,甚至限定在某個特定的氏族裏。比如左右大都尉通常由單於一族子弟出任,這職位關乎著軍事指揮的重要權力,需由單於信任之人擔當;左右大當戶是重要的輔臣,世代由蘭氏的名族出任,蘭氏在匈奴中有著深厚的底蘊與影響力;左右大且渠則被須卜氏壟斷,須卜氏憑借著自身的勢力與威望牢牢掌控著這一職位所帶來的權力與資源。
換句話說,就是伊稚斜給了易立他能給的最大的官職。
易立就任以來,可謂是兢兢業業,他麾下的匈奴兵在他的精心訓練與指揮下,麵貌煥然一新。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兩個月前,草原剛剛解凍的時候,大地還帶著些許寒意與潮濕,就有一支漢人騎兵猶如幽靈般幾次試圖突入匈奴後防。他們來勢洶洶,戰術多變,但都被易立巧妙地防禦回去。那支漢人騎兵甚是機警,在與易立部隊接觸之下,一旦發現無機可乘,便果斷地棄之如履,迅速撤離戰場,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伊稚斜深知草原上的戰爭之道,突襲的一方總是占據著一定的優勢,他們可以憑借著有心算無心的先手,打不過還能夠隨時全身而退。所以在他看來,防禦能讓對方無功而返,對於防守方而言,無疑就是一場大勝。
這支騎兵的戰法引起了伊稚斜的關注,他發現其與衛青的大相徑庭。根據傳遞回來的情報,漢軍衛青以穩字見長,他的戰術猶如沉穩的巨石,堅不可摧,一旦選擇推進,也是無堅不摧。而如今搭配了另一個新任的雁門太守程不識,更是穩如泰山。程不識一生墨守成規成名,以穩安身立命,行事極為謹慎,在軍事指揮上從不輕易冒險。
而這個神秘部隊的打法倒像是 “飛將軍” 李廣,他們如同靈動的狡狐,有縫就鑽,善於尋找敵軍防線的漏洞並迅速發起攻擊。情報顯示李廣和衛青並不調和,據說李廣仗著自己的老資格以及出身名門,並不太把他名義上的出身低微的統帥衛青放在眼裏。他心中或許懷著急切想要出來在戰場上掙點功勞,撈點油水的念頭,畢竟對於一位征戰多年的將領來說,戰功與榮耀便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他的這種想法倒也可以理解。
伊稚斜去龍庭參加大祭期間,將漠南軍政大權悉數托付給了易立。易立沒有辜負他的信任,將一切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軍隊的調度、物資的分配還是邊境的防禦,他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伊稚斜得知後,心中大是放心高興,對易立也越發倚重起來。
而且易立還有一個讓伊稚斜極為滿意的優點,那就是他從不和匈奴人拉幫結派,不會卷入匈奴內部複雜的政治紛爭之中,這讓伊稚斜盡可放心地使用他,不用擔心他會因權力爭鬥而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
至於易立進攻乏力這一點,伊稚斜心中早有計較,他暗自想著,這不還有自己嘛。到時候,隻要自己收回兵權,便可揮師南下,憑借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匈奴鐵騎的強大戰鬥力,定能在戰場上取得輝煌的戰績。
這些日子,戰爭的陰雲籠罩,局勢猶如一張緊繃的弓弦,大家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突然爆發,也許是雙方首腦經過深思熟慮後下達的一個命令,也許隻是前線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便能瞬間點燃這戰爭的導火線。
這一天,陽光灑在草原上,突然來了一位漢人使者。他聲稱是代表太守程不識而來,請求和議。
這消息讓匈奴諸人都感到十分奇怪,他們心中充滿了疑惑與警惕,但出於外交禮儀,還是決定會見這位漢使。
使者典型的儒生打扮,踏入營帳,神色略顯緊張,但仍強作鎮定地說道:“如果是漢家天子或是你們單於下令打,那咱們不得不打。問題是天子和單於沒下令的這段時間,一直繃直大家都累是吧。” 他的聲音在營帳中回蕩,試圖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和議的意願。
右大都尉聽聞此言,頓時橫眉豎眼,他的聲音猶如雷鳴,充滿了憤怒與不屑大聲吼道:“有什麽好談的!”
這本來是一個祈使句,意思是 “沒什麽好談”,表達他堅決反對和議的態度。但使者是個好好先生,或者是真的聽不懂他的潛台詞,居然把它聽成了疑問句,還實打實地回答道:“可以談的很多,可以談雙方在一定時間內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可以談雙方劃分勢力範圍互不侵犯;可以談互市貿易等等,畢竟互通有無,大家發財才是硬道理,是吧。” 他滔滔不絕地說著,眼中閃爍著一絲期待。
右大都尉冷笑一聲,心中暗自想著:原來是你們這些兵油子想撈好處,那倒可以想得通,據說北地的一塊皮草,拿到長安去倒賣,價格能翻五十倍甚至更高。但他嘴上仍毫不留情地說道:“你們好大膽子,居然背著漢家皇帝和對手媾和!” 他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嘲諷與質疑。
使者微微一愣,隨後問道:“大人能不能做主,如果大人做的了主,我這轉頭就走。” 這一句話頓時噎住了右大都尉,他心中惱怒,但又自知無法擅自決定,隻好將目光投向左賢王 —— 軍臣單於不在,這裏他最大。
使者似乎察覺到了右大都尉的無奈,他接著說:“我可以等!我去那邊等。你們可以慢慢討論。” 說罷,使者便轉身走向對麵帳篷,留下一眾匈奴高層在原地開始討論,幾個不在場的也趕忙派人去通知了。
右大都尉率先開口,語氣依舊強硬:“有什麽好談的,就是幹他們。” 他揮舞著手臂,仿佛已經看到了戰場上勝利的曙光。
左骨都侯易立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是真心實意認為和議有助民生。在他看來,戰爭隻會帶來破壞與死亡,若能通過和議換取一段時間的和平,對於匈奴百姓來說,也無疑是一件好事。他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匈奴貴族的附和,畢竟隻要漢人不過來侵犯,他們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既得利益者,可以繼續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安逸與富足。
伊稚斜心中暗自權衡著利弊,他想到右賢王協防的部隊總是拖拖拉拉,如果能多一些時日開打也是好的,這樣自己就不用顧前又顧後,還可以讓右賢王多耗一些兵卒和糧草。而且對方程不識墨守成規成名,一生以穩安身,倒也不怕他在和議期間鬧幺蛾子。
於是,他心中有了決定,那談就談吧,至少可以麻痹對方,讓他們放鬆警惕。畢竟在匈奴人眼中,和議不過就是廢紙一張 —— 隻要匈奴人覺得有需要,或者時機合適,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搶奪漢人的土地與財富。在他們看來,漢人就如同短腿羊,怎麽可能跑得過大駿馬般的匈奴鐵騎呢?
伊稚斜將和議的結果告訴了使者。
易立看著使者,開口問道:“什麽時間?在哪裏?” 他的語氣平靜而沉穩。
使者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回答:“臨行匆忙,而且還不知道你們談不談,所以太守並未示下。”
易立和伊稚斜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理解,這使者這麽說倒也算實誠。
易立略作思索,開口道:“五天之後,兔毛河口,河中沙洲。如何?” 他之所以選擇兔毛河,是因為此河在雁門關外北麵,正處於雙方勢力平衡中間,而河中的沙洲如果雙方不集結大量部隊渡河,雙方首領相對安全,可以為和談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地點沒問題。但是……” 使者欲言又止。
“但是什麽但是!” 右大都尉再次橫眉豎眼,他的耐心已經被消磨殆盡。
“但是,是但是在但是時間有點緊……” 漢使的繞口令般的話語繞得右大都尉有點暈,他隻得繼續聽使者講下去:“就是急促了點,你看我這明天回去,路上要一天,稟報上峰再一天,太守再召集商議一天,一天還不一定商議的出來,再準備……”
“準備你個高帽子鬼。” 右大都尉聽都頭都大了,他那牛高馬大的身軀猛地站起,作勢要撲上去。他心中惱怒使者的囉嗦與推脫,隻想用武力讓他閉嘴。
使者嚇的連咽幾口口水,身體微微顫抖,但還是硬撐著說道:“我…… 我就一個傳話的,大人何必為難我,多少得再多個十來天吧。啊!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更像哀求的倔強與恐懼。
右大都尉作勢要砍,怒吼道:“不斬來使,我不斬你,我斬你個高帽子鬼。” 在匈奴人的眼中,漢人的冠飾比他們的氈帽要高一些,右大都尉借此來嘲諷使者。
伊稚斜靜靜地坐在一旁,並沒有阻止右大都尉的舉動,他深知談判有時候就需要這樣,一些人唱紅臉,一些人唱白臉,這樣才能在談判中占據主動。但他還是適時地拍板:“好,就定十日之後,辰時,兔子河口河中沙洲。” 他的語氣不容置疑。
使者聽到這個結果,急忙喊道:“啊…… 我是說再多十天,不是十天,不是,你聽我說……” 他試圖再次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最終還是在匈奴人的強硬態度下妥協了,時間就定在十天後。
匈奴人覺得漢人花花腸子多,時間長了說不定他們又多想出什麽餿主意,所以堅決不能再讓步。
易立古井不波,臉上不知可否,有點無奈地微微一笑,回答道:“我也很想知道這孩子是不是可造之材。” 他心中對於竇揚的天賦與潛力,其實也有著自己的考量與疑惑。
原來左骨都侯是易立啊!
這伊稚斜還真是有著獨特的用人之道,秉持著“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理念,給予了易立如此高的職位。
要知道,匈奴官製有著獨特嚴格的限定,所能給予外族人的最高職位便是左骨都侯,其他重要官職都得由匈奴人擔任,甚至限定在某個特定的氏族裏。比如左右大都尉通常由單於一族子弟出任,這職位關乎著軍事指揮的重要權力,需由單於信任之人擔當;左右大當戶是重要的輔臣,世代由蘭氏的名族出任,蘭氏在匈奴中有著深厚的底蘊與影響力;左右大且渠則被須卜氏壟斷,須卜氏憑借著自身的勢力與威望牢牢掌控著這一職位所帶來的權力與資源。
換句話說,就是伊稚斜給了易立他能給的最大的官職。
易立就任以來,可謂是兢兢業業,他麾下的匈奴兵在他的精心訓練與指揮下,麵貌煥然一新。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能力,都有了顯著的提升。兩個月前,草原剛剛解凍的時候,大地還帶著些許寒意與潮濕,就有一支漢人騎兵猶如幽靈般幾次試圖突入匈奴後防。他們來勢洶洶,戰術多變,但都被易立巧妙地防禦回去。那支漢人騎兵甚是機警,在與易立部隊接觸之下,一旦發現無機可乘,便果斷地棄之如履,迅速撤離戰場,消失在茫茫草原之中。
伊稚斜深知草原上的戰爭之道,突襲的一方總是占據著一定的優勢,他們可以憑借著有心算無心的先手,打不過還能夠隨時全身而退。所以在他看來,防禦能讓對方無功而返,對於防守方而言,無疑就是一場大勝。
這支騎兵的戰法引起了伊稚斜的關注,他發現其與衛青的大相徑庭。根據傳遞回來的情報,漢軍衛青以穩字見長,他的戰術猶如沉穩的巨石,堅不可摧,一旦選擇推進,也是無堅不摧。而如今搭配了另一個新任的雁門太守程不識,更是穩如泰山。程不識一生墨守成規成名,以穩安身立命,行事極為謹慎,在軍事指揮上從不輕易冒險。
而這個神秘部隊的打法倒像是 “飛將軍” 李廣,他們如同靈動的狡狐,有縫就鑽,善於尋找敵軍防線的漏洞並迅速發起攻擊。情報顯示李廣和衛青並不調和,據說李廣仗著自己的老資格以及出身名門,並不太把他名義上的出身低微的統帥衛青放在眼裏。他心中或許懷著急切想要出來在戰場上掙點功勞,撈點油水的念頭,畢竟對於一位征戰多年的將領來說,戰功與榮耀便是他們所追求的目標,他的這種想法倒也可以理解。
伊稚斜去龍庭參加大祭期間,將漠南軍政大權悉數托付給了易立。易立沒有辜負他的信任,將一切事務處理得井井有條。無論是軍隊的調度、物資的分配還是邊境的防禦,他都安排得恰到好處。伊稚斜得知後,心中大是放心高興,對易立也越發倚重起來。
而且易立還有一個讓伊稚斜極為滿意的優點,那就是他從不和匈奴人拉幫結派,不會卷入匈奴內部複雜的政治紛爭之中,這讓伊稚斜盡可放心地使用他,不用擔心他會因權力爭鬥而對自己的統治產生威脅。
至於易立進攻乏力這一點,伊稚斜心中早有計較,他暗自想著,這不還有自己嘛。到時候,隻要自己收回兵權,便可揮師南下,憑借著自己卓越的軍事才能與匈奴鐵騎的強大戰鬥力,定能在戰場上取得輝煌的戰績。
這些日子,戰爭的陰雲籠罩,局勢猶如一張緊繃的弓弦,大家都緊鑼密鼓地準備著。隻是不知道什麽時候會突然爆發,也許是雙方首腦經過深思熟慮後下達的一個命令,也許隻是前線一次偶然的擦槍走火,便能瞬間點燃這戰爭的導火線。
這一天,陽光灑在草原上,突然來了一位漢人使者。他聲稱是代表太守程不識而來,請求和議。
這消息讓匈奴諸人都感到十分奇怪,他們心中充滿了疑惑與警惕,但出於外交禮儀,還是決定會見這位漢使。
使者典型的儒生打扮,踏入營帳,神色略顯緊張,但仍強作鎮定地說道:“如果是漢家天子或是你們單於下令打,那咱們不得不打。問題是天子和單於沒下令的這段時間,一直繃直大家都累是吧。” 他的聲音在營帳中回蕩,試圖以一種委婉的方式表達和議的意願。
右大都尉聽聞此言,頓時橫眉豎眼,他的聲音猶如雷鳴,充滿了憤怒與不屑大聲吼道:“有什麽好談的!”
這本來是一個祈使句,意思是 “沒什麽好談”,表達他堅決反對和議的態度。但使者是個好好先生,或者是真的聽不懂他的潛台詞,居然把它聽成了疑問句,還實打實地回答道:“可以談的很多,可以談雙方在一定時間內不進行大規模的軍事衝突;可以談雙方劃分勢力範圍互不侵犯;可以談互市貿易等等,畢竟互通有無,大家發財才是硬道理,是吧。” 他滔滔不絕地說著,眼中閃爍著一絲期待。
右大都尉冷笑一聲,心中暗自想著:原來是你們這些兵油子想撈好處,那倒可以想得通,據說北地的一塊皮草,拿到長安去倒賣,價格能翻五十倍甚至更高。但他嘴上仍毫不留情地說道:“你們好大膽子,居然背著漢家皇帝和對手媾和!” 他的話語中帶著濃濃的嘲諷與質疑。
使者微微一愣,隨後問道:“大人能不能做主,如果大人做的了主,我這轉頭就走。” 這一句話頓時噎住了右大都尉,他心中惱怒,但又自知無法擅自決定,隻好將目光投向左賢王 —— 軍臣單於不在,這裏他最大。
使者似乎察覺到了右大都尉的無奈,他接著說:“我可以等!我去那邊等。你們可以慢慢討論。” 說罷,使者便轉身走向對麵帳篷,留下一眾匈奴高層在原地開始討論,幾個不在場的也趕忙派人去通知了。
右大都尉率先開口,語氣依舊強硬:“有什麽好談的,就是幹他們。” 他揮舞著手臂,仿佛已經看到了戰場上勝利的曙光。
左骨都侯易立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是真心實意認為和議有助民生。在他看來,戰爭隻會帶來破壞與死亡,若能通過和議換取一段時間的和平,對於匈奴百姓來說,也無疑是一件好事。他的觀點也得到了一些匈奴貴族的附和,畢竟隻要漢人不過來侵犯,他們就是這片土地上的既得利益者,可以繼續享受著和平帶來的安逸與富足。
伊稚斜心中暗自權衡著利弊,他想到右賢王協防的部隊總是拖拖拉拉,如果能多一些時日開打也是好的,這樣自己就不用顧前又顧後,還可以讓右賢王多耗一些兵卒和糧草。而且對方程不識墨守成規成名,一生以穩安身,倒也不怕他在和議期間鬧幺蛾子。
於是,他心中有了決定,那談就談吧,至少可以麻痹對方,讓他們放鬆警惕。畢竟在匈奴人眼中,和議不過就是廢紙一張 —— 隻要匈奴人覺得有需要,或者時機合適,就會毫不猶豫地去搶奪漢人的土地與財富。在他們看來,漢人就如同短腿羊,怎麽可能跑得過大駿馬般的匈奴鐵騎呢?
伊稚斜將和議的結果告訴了使者。
易立看著使者,開口問道:“什麽時間?在哪裏?” 他的語氣平靜而沉穩。
使者撓了撓頭,有些尷尬地回答:“臨行匆忙,而且還不知道你們談不談,所以太守並未示下。”
易立和伊稚斜對視一眼,他們都從對方眼中看到了一絲理解,這使者這麽說倒也算實誠。
易立略作思索,開口道:“五天之後,兔毛河口,河中沙洲。如何?” 他之所以選擇兔毛河,是因為此河在雁門關外北麵,正處於雙方勢力平衡中間,而河中的沙洲如果雙方不集結大量部隊渡河,雙方首領相對安全,可以為和談提供一個相對穩定的環境。
“地點沒問題。但是……” 使者欲言又止。
“但是什麽但是!” 右大都尉再次橫眉豎眼,他的耐心已經被消磨殆盡。
“但是,是但是在但是時間有點緊……” 漢使的繞口令般的話語繞得右大都尉有點暈,他隻得繼續聽使者講下去:“就是急促了點,你看我這明天回去,路上要一天,稟報上峰再一天,太守再召集商議一天,一天還不一定商議的出來,再準備……”
“準備你個高帽子鬼。” 右大都尉聽都頭都大了,他那牛高馬大的身軀猛地站起,作勢要撲上去。他心中惱怒使者的囉嗦與推脫,隻想用武力讓他閉嘴。
使者嚇的連咽幾口口水,身體微微顫抖,但還是硬撐著說道:“我…… 我就一個傳話的,大人何必為難我,多少得再多個十來天吧。啊!兩國交兵,不斬來使……” 他的聲音帶著一絲更像哀求的倔強與恐懼。
右大都尉作勢要砍,怒吼道:“不斬來使,我不斬你,我斬你個高帽子鬼。” 在匈奴人的眼中,漢人的冠飾比他們的氈帽要高一些,右大都尉借此來嘲諷使者。
伊稚斜靜靜地坐在一旁,並沒有阻止右大都尉的舉動,他深知談判有時候就需要這樣,一些人唱紅臉,一些人唱白臉,這樣才能在談判中占據主動。但他還是適時地拍板:“好,就定十日之後,辰時,兔子河口河中沙洲。” 他的語氣不容置疑。
使者聽到這個結果,急忙喊道:“啊…… 我是說再多十天,不是十天,不是,你聽我說……” 他試圖再次爭取更多的時間,但最終還是在匈奴人的強硬態度下妥協了,時間就定在十天後。
匈奴人覺得漢人花花腸子多,時間長了說不定他們又多想出什麽餿主意,所以堅決不能再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