岔道通往的是潁陰侯灌家,竇嬰這裏做的這個決定改變了許多人的命運。
灌家第一代封侯先祖灌嬰,名也有個“嬰”字。諸位看官可能發現過先秦特別是漢初,許多有記錄的猛人叫“嬰”。諸如趙世家程嬰、陳涉大將葛嬰、晏子晏嬰、陳嬰項嬰灌嬰竇嬰夏侯嬰、烈女傳陶嬰、藝文誌韓嬰、孺子帝劉嬰……這孩子太苦了,之後叫這名的人就少了。還有齊刷刷叫“嬰齊”的:晉大夫趙嬰齊、魯大夫公孫嬰齊、楚公子羋嬰齊、鄭大夫罕嬰齊、宋人樂嬰齊、衛人孔嬰齊,姬嬰齊田嬰齊焦嬰齊魚嬰齊陳嬰齊等等等等。
有說嬰是“娃兒”之類的詞,遵照“取賤名好養活“的古訓,灌嬰竇嬰大概是可以翻譯灌娃兒竇寶寶什麽的,但奇怪的是往賤裏叫的為什麽都能名留青史。猥瑣好發育的社會心理流傳過去現在都是存在的,像司馬相如名叫犬子,漢武帝劉徹名劉彘,彘是小豬,現在有戲稱“劉野豬”的,在漢這時期是“大不敬”,要砍八九十次腦袋的。
再有說漢初崇黃老之道,《道德經》雲:”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等。嬰是未經世間俗濁影響的新生兒,類似稱呼赤子——斬白蛇的漢高祖劉邦就自稱“赤帝之子”,漢初的人給自己新出生的兒子起名叫嬰不奇怪,同樣有問題的是,漢前的那些嬰又不太說的通了。
又有《說文》記錄:嬰,頸飾也。從女賏。賏,其連也。所以嬰字的本意是一種頸部裝飾的玉器。眾所周知,傳統文化對玉器有很崇高的看法,莊重大氣,君子的最高表現是”溫潤如玉”。這“嬰”就類似“瓔”,佩戴玉飾,小孩吉祥,進而成材成器。
那頸飾上刻的是什麽可以辟邪祈福?又為什麽會叫“嬰”,有個說法說這是“九嬰”——能噴水吐火的上古凶獸。《山海經》有所記載,它的叫聲如嬰兒啼哭,而經中所記會做嬰兒哭聲的,大多也是“是食人”。那佩戴鏤刻有大凶物的玉飾來嚇阻小一些的凶物,也是說的通的。
但這《山海經》按認知慣例屬於無稽笑談,諸君姑妄聽之!
話說當年灌嬰追隨著劉邦起兵,驍勇善戰,被任命為漢軍點騎兵總統領。灌嬰攻齊掠楚,參加過垓下決戰,四麵楚歌後更是猛追窮寇,逼得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
漢高祖建立漢中央政權後,灌嬰憑借戰功受封“潁陰侯”,授“車騎將軍”銜,隨後相繼參加平定臧荼、韓王信、陳豨、英布反叛的每一場作戰。到呂後去世,灌嬰又因為擁立漢文帝上位有大功,被提升為太尉,最後擔任丞相,可以說軍政兩途他都位極人臣。
灌嬰在相位上老死了,皇室追諡他為“懿侯”,他的兒子灌阿繼承了侯位,灌阿死去後兒子灌強繼承了侯位。
四年前,灌強被判有罪,侯位中斷了兩年。劉徹親政時,為了收聚人心,全麵犒賞了一批老臣子,又封灌強的兒子灌賢為臨汝侯,作為灌嬰這係的繼承人。
潁陰侯灌嬰當年有一個家臣叫張孟,很受灌嬰的欣賞,得到寵信,就認他做兒子,並賜姓灌,張孟從此改叫灌孟。
灌孟有個兒子叫灌夫,剛強直爽,在那場平息以吳國為首發動的“七國之亂”的反分裂戰爭中身先士卒,某一場戰鬥中甚至勇奪敵方的帥旗,立功甚大。那場戰役中他身受重創十多處,僥幸不死,被時任皇帝漢景帝撫摸讚歎,任命為中郎將。
竇嬰生性講義氣,喜歡結交朋友。當年竇家和他得勢的時候,有很多人來依附,這些人就是通常說的“門客”。哪知道時移勢易,隨著當今皇上劉徹當年第一次新政被其時實際掌權的皇奶奶竇老太後挫敗,竇嬰因為支持皇上被自家姑媽罷了官,從此蹉跌不振。等到竇老太去世,竇家的子弟朝中無人,勢力更是中落。
隨後劉徹的母親王娡王太後上位,她的弟弟田蚡這時候就開始蒸蒸日上,權勢漸漸炙手可熱。鮮明地兩廂對比之下,很多門客就借故疏遠了竇嬰,轉投親附到田蚡的門下,還義憤填膺地表示從此不再與竇嬰往來,大家路上遇見就當他是個陌生人。
甚至連一些原本非常要好的親戚僚友,也統統改變了態度。要說這門客嘛,本就是在主人手下出謀劃策,幫忙出出主意混口飯吃,運氣好也能謀個出人頭地。他們目的很明確——你有權有勢我就來,你無權無勢我自然就舍棄,投棄完全可以理解,也沒什麽好厚非的!但是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這巨大的反差,赤luo裸地放大著人情冷暖,讓竇嬰心裏很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灌夫來了,落職將軍灌夫,他一如往常地來看望竇嬰!
灌夫是個剛猛的人,又立過大功,皇上剛登基那會兒被任命掌管皇室車馬和出行安全的太仆。但是後來因為喝酒鬧事,打死了個人,那人的家族還是硬茬子,一定要討回個說法。劉徹還可憐灌夫忠直,忙把他外調到燕國去當諸侯國的相。
但最後灌夫又因為貪酒誤事,終於被免了官職。不過灌夫雖然潁川老家家財豐厚,平時交遊廣闊,離開了門客宗族還倚官托勢,魚肉鄉民。潁川人心底怨恨,編了個童謠傳唱:\"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灌夫免官後也不著急回去聽這歌,就在京城混混日子,交遊豪傑。
居家無事,就常到竇嬰家歡聚。也許是同樣經曆過輝煌,再同樣被罷了官,如今又同樣是鬱鬱不得誌,這對難兄難弟同病相憐,沆瀣相投……不對,算惺惺相惜,雙方越走越近!所謂“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灌夫這個時候來交往,讓深刻體會過世態炎涼,深深失意中的竇嬰得到莫大的安慰!
其實竇嬰和灌夫兩人年齡相差很遠,竇嬰年長,四十有九,灌夫今年三十三,性子更是截然不同,但他們卻彼此引以為知己,逐漸成了忘年至交。
此時竇嬰心裏想著,如果能邀得灌夫一起去赴宴,多少有個伴,在一群白眼狼中,自己也不至顯得太過落寞孤單。
馬兒沒跑多遠,拐過一個路口,就看到了灌家豪宅的朱漆大門。門上茶杯大小的銅釘亮的晃眼,門頂匾額上“穎陰侯府”四個金漆大字映著夕陽,更是閃閃發光。
近門處兩排長凳,原本會有些勇悍的家丁或食客聚著散著,但這會兒都不見了。
胖胖的門房灌貴搖著蒲扇,在打盹,聽得馬蹄聲響,抬眼發現是竇嬰,忙起身問候:“問魏其侯爺安,那個…食過了嗎。”
竇嬰知道二三十年來無論灌家的門人食客依附的豪傑如何流水般變化,這灌貴卻一直跟隨著灌夫,趁下了馬也趕緊給灌貴道了個安,再問道:“仲孺在吧?”
灌貴:“在!在!都在後麵樂著。我這就去給你……”
灌貴很努力地作勢要起身,但體型有點太過臃腫,竇嬰忙止住了他:“不忙不忙,你歇著,我自己去就行。”
灌貴招呼個小廝過來,看他接下韁繩,把馬拉到係馬石,又躺下搖蒲扇。
竇嬰就自行跨過門檻,轉過蕭牆,馬上看到十來個兒郎圍坐在院中場地周圍,而場中兩條精光的漢子,纏著一黑一白的兜襠布,在場中如鬥雞似地盯著對方不斷轉圈窺探。
灌家第一代封侯先祖灌嬰,名也有個“嬰”字。諸位看官可能發現過先秦特別是漢初,許多有記錄的猛人叫“嬰”。諸如趙世家程嬰、陳涉大將葛嬰、晏子晏嬰、陳嬰項嬰灌嬰竇嬰夏侯嬰、烈女傳陶嬰、藝文誌韓嬰、孺子帝劉嬰……這孩子太苦了,之後叫這名的人就少了。還有齊刷刷叫“嬰齊”的:晉大夫趙嬰齊、魯大夫公孫嬰齊、楚公子羋嬰齊、鄭大夫罕嬰齊、宋人樂嬰齊、衛人孔嬰齊,姬嬰齊田嬰齊焦嬰齊魚嬰齊陳嬰齊等等等等。
有說嬰是“娃兒”之類的詞,遵照“取賤名好養活“的古訓,灌嬰竇嬰大概是可以翻譯灌娃兒竇寶寶什麽的,但奇怪的是往賤裏叫的為什麽都能名留青史。猥瑣好發育的社會心理流傳過去現在都是存在的,像司馬相如名叫犬子,漢武帝劉徹名劉彘,彘是小豬,現在有戲稱“劉野豬”的,在漢這時期是“大不敬”,要砍八九十次腦袋的。
再有說漢初崇黃老之道,《道德經》雲:”含德之厚,比於赤子”、“專氣致柔,能嬰兒乎?“”我魄未兆,若嬰兒未孩。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蹊。為天下蹊,常德不離,複歸於嬰兒”等。嬰是未經世間俗濁影響的新生兒,類似稱呼赤子——斬白蛇的漢高祖劉邦就自稱“赤帝之子”,漢初的人給自己新出生的兒子起名叫嬰不奇怪,同樣有問題的是,漢前的那些嬰又不太說的通了。
又有《說文》記錄:嬰,頸飾也。從女賏。賏,其連也。所以嬰字的本意是一種頸部裝飾的玉器。眾所周知,傳統文化對玉器有很崇高的看法,莊重大氣,君子的最高表現是”溫潤如玉”。這“嬰”就類似“瓔”,佩戴玉飾,小孩吉祥,進而成材成器。
那頸飾上刻的是什麽可以辟邪祈福?又為什麽會叫“嬰”,有個說法說這是“九嬰”——能噴水吐火的上古凶獸。《山海經》有所記載,它的叫聲如嬰兒啼哭,而經中所記會做嬰兒哭聲的,大多也是“是食人”。那佩戴鏤刻有大凶物的玉飾來嚇阻小一些的凶物,也是說的通的。
但這《山海經》按認知慣例屬於無稽笑談,諸君姑妄聽之!
話說當年灌嬰追隨著劉邦起兵,驍勇善戰,被任命為漢軍點騎兵總統領。灌嬰攻齊掠楚,參加過垓下決戰,四麵楚歌後更是猛追窮寇,逼得西楚霸王項羽在烏江自刎!
漢高祖建立漢中央政權後,灌嬰憑借戰功受封“潁陰侯”,授“車騎將軍”銜,隨後相繼參加平定臧荼、韓王信、陳豨、英布反叛的每一場作戰。到呂後去世,灌嬰又因為擁立漢文帝上位有大功,被提升為太尉,最後擔任丞相,可以說軍政兩途他都位極人臣。
灌嬰在相位上老死了,皇室追諡他為“懿侯”,他的兒子灌阿繼承了侯位,灌阿死去後兒子灌強繼承了侯位。
四年前,灌強被判有罪,侯位中斷了兩年。劉徹親政時,為了收聚人心,全麵犒賞了一批老臣子,又封灌強的兒子灌賢為臨汝侯,作為灌嬰這係的繼承人。
潁陰侯灌嬰當年有一個家臣叫張孟,很受灌嬰的欣賞,得到寵信,就認他做兒子,並賜姓灌,張孟從此改叫灌孟。
灌孟有個兒子叫灌夫,剛強直爽,在那場平息以吳國為首發動的“七國之亂”的反分裂戰爭中身先士卒,某一場戰鬥中甚至勇奪敵方的帥旗,立功甚大。那場戰役中他身受重創十多處,僥幸不死,被時任皇帝漢景帝撫摸讚歎,任命為中郎將。
竇嬰生性講義氣,喜歡結交朋友。當年竇家和他得勢的時候,有很多人來依附,這些人就是通常說的“門客”。哪知道時移勢易,隨著當今皇上劉徹當年第一次新政被其時實際掌權的皇奶奶竇老太後挫敗,竇嬰因為支持皇上被自家姑媽罷了官,從此蹉跌不振。等到竇老太去世,竇家的子弟朝中無人,勢力更是中落。
隨後劉徹的母親王娡王太後上位,她的弟弟田蚡這時候就開始蒸蒸日上,權勢漸漸炙手可熱。鮮明地兩廂對比之下,很多門客就借故疏遠了竇嬰,轉投親附到田蚡的門下,還義憤填膺地表示從此不再與竇嬰往來,大家路上遇見就當他是個陌生人。
甚至連一些原本非常要好的親戚僚友,也統統改變了態度。要說這門客嘛,本就是在主人手下出謀劃策,幫忙出出主意混口飯吃,運氣好也能謀個出人頭地。他們目的很明確——你有權有勢我就來,你無權無勢我自然就舍棄,投棄完全可以理解,也沒什麽好厚非的!但是從門庭若市到門可羅雀,這巨大的反差,赤luo裸地放大著人情冷暖,讓竇嬰心裏很不是滋味。
這個時候灌夫來了,落職將軍灌夫,他一如往常地來看望竇嬰!
灌夫是個剛猛的人,又立過大功,皇上剛登基那會兒被任命掌管皇室車馬和出行安全的太仆。但是後來因為喝酒鬧事,打死了個人,那人的家族還是硬茬子,一定要討回個說法。劉徹還可憐灌夫忠直,忙把他外調到燕國去當諸侯國的相。
但最後灌夫又因為貪酒誤事,終於被免了官職。不過灌夫雖然潁川老家家財豐厚,平時交遊廣闊,離開了門客宗族還倚官托勢,魚肉鄉民。潁川人心底怨恨,編了個童謠傳唱:\"潁水清,灌氏寧,潁水濁,灌氏族。\"灌夫免官後也不著急回去聽這歌,就在京城混混日子,交遊豪傑。
居家無事,就常到竇嬰家歡聚。也許是同樣經曆過輝煌,再同樣被罷了官,如今又同樣是鬱鬱不得誌,這對難兄難弟同病相憐,沆瀣相投……不對,算惺惺相惜,雙方越走越近!所謂“一死一生,乃知交情。一貧一富,乃知交態。一貴一賤,交情乃見。”灌夫這個時候來交往,讓深刻體會過世態炎涼,深深失意中的竇嬰得到莫大的安慰!
其實竇嬰和灌夫兩人年齡相差很遠,竇嬰年長,四十有九,灌夫今年三十三,性子更是截然不同,但他們卻彼此引以為知己,逐漸成了忘年至交。
此時竇嬰心裏想著,如果能邀得灌夫一起去赴宴,多少有個伴,在一群白眼狼中,自己也不至顯得太過落寞孤單。
馬兒沒跑多遠,拐過一個路口,就看到了灌家豪宅的朱漆大門。門上茶杯大小的銅釘亮的晃眼,門頂匾額上“穎陰侯府”四個金漆大字映著夕陽,更是閃閃發光。
近門處兩排長凳,原本會有些勇悍的家丁或食客聚著散著,但這會兒都不見了。
胖胖的門房灌貴搖著蒲扇,在打盹,聽得馬蹄聲響,抬眼發現是竇嬰,忙起身問候:“問魏其侯爺安,那個…食過了嗎。”
竇嬰知道二三十年來無論灌家的門人食客依附的豪傑如何流水般變化,這灌貴卻一直跟隨著灌夫,趁下了馬也趕緊給灌貴道了個安,再問道:“仲孺在吧?”
灌貴:“在!在!都在後麵樂著。我這就去給你……”
灌貴很努力地作勢要起身,但體型有點太過臃腫,竇嬰忙止住了他:“不忙不忙,你歇著,我自己去就行。”
灌貴招呼個小廝過來,看他接下韁繩,把馬拉到係馬石,又躺下搖蒲扇。
竇嬰就自行跨過門檻,轉過蕭牆,馬上看到十來個兒郎圍坐在院中場地周圍,而場中兩條精光的漢子,纏著一黑一白的兜襠布,在場中如鬥雞似地盯著對方不斷轉圈窺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