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兩日,庚戌。


    金匱當值,吉。


    宜嫁娶、祭祀、出行、交易、破土。


    申未。


    高天上流雲。


    未央宮雍門外,一騎怡怡然出現,在午後陽光投射崔巍宮牆的巨大陰影映襯下,顯得非常渺小。


    騎者緩緩走近,馬上的儒生一襲青衫,年近五旬,濃濃書卷味中掩不住幹練和英武之氣。他是曾以大將軍身份平定“七國之亂”,因功封“魏其侯”的前太子太傅、前丞相竇嬰,字王孫。


    現在的竇前大將軍信馬由韁,任著馬蹄滴滴答答敲擊石板路,身子隨勢而動,若有所思。


    青石板的大路一直伸展向前,前方出現了一條大河——渭河。


    這從遠山岩縫中滲出的山泉,一點一滴聚成涓流,萬千淙淙小溪終於匯出眼前這滔滔碧波。竇嬰暗歎它從鳥鼠山上衝溝越壑下來,也曾經有著夾泥帶沙的磅礴氣勢,但百轉千回到了這八百裏秦川,銳氣已然盡失,隻能靜靜流淌著灌溉萬頃良田——隻有在夏季暴雨之後,濁浪排空,決堤毀岸之際,才會現出它原本猙獰麵目。


    微風鼓動細浪拍打著岸崖,汩汩作響,清脆悅耳。但此時竇嬰耳畔轟響的卻是另一個聲音:內侍宦者沿街牽聲擺喉,尖聲宣讀詔書:“有命即集,天作之合!吉時庚戌酉正。武安侯田丞相蚡聯姻燕王府翁主,詔召宗室及住京列侯、文武官員,前與同賀。\"


    現在的竇嬰正是奉詔往丞相府赴婚宴,他努力搖了搖頭,似乎可以把那煩人的聲音搖落一些。


    夕照下,河水波光粼粼,岸邊都是槐樹,可惜此時花期已過。竇嬰吃過那槐花,是真正的美味,不論是豐年還是歉年,捋上一把白白的槐花,和糙米放在一起蒸熟,那種香甜的味道可以傳到整個街市坊間。


    深呼吸江風送來的水汽混合著沁人心脾的微微草木清香,竇嬰心懷略暢。抬眼遙望河對岸,那邊是曾經無上繁華的秦宮,被一把大火焚毀後的遺址如今隻剩黑黝黝的殘垣斷壁,巨大的爛尾工程蕭瑟聳立在風中。竇嬰不禁回頭仰望未央宮那高聳入雲、威嚴肅殺的圍牆,嘴角露出一絲哂笑。


    竇家的竇老太後曾經是帝國的實際掌權者,而竇嬰也曾經是竇家風頭最勁的後起之秀,當年因功封侯,拜大將軍,還當上太子的老師,一時風光無倆。雖然後來換了太子,到新帝登基勇猛精進,竇嬰仍受重用。奈何奉行黃老之術的老太後與小皇帝政見相左,硬是罷黜了一眾支持皇上的儒士,要不然竇嬰說不定還在丞相位上呢。


    老太太登仙數年了,皇上熬到親政,開始全麵施展自己的抱負。竇嬰回想幾個月前皇上特意宣召自己進宮,在宣室殿上君臣徹夜長談。皇上虛心請教行軍布陣、兵種搭配、後勤保障等諸多兵家相爭的細節。好在老竇早年親曆戰陣,統領過全軍,各項竅門成竹在胸,自然腹有經綸,又特意認真地講解,小皇帝有時側耳聆聽,又有時翹臀半起傾向竇嬰詢問,不時點頭認同。


    兩人越討論興致越高,越比劃越投入,不知不覺地把幾案上的竹簡、陶杯都拿了下來,在席上當起了圍牆、據點,論攻說守,君臣二人,入情忘倦,竟至夜色闌珊。未了,意猶未盡的皇上從坐席上爬起,竇嬰也趕緊起來。


    “月前上郡太守、漁陽太守奉詔回京,現在擔任未央宮、長樂宮衛尉,隨時予朕參謀,朕對胡人的情況清楚了許多。”年輕的皇帝說道,“昨天雁門尉使也到京城準備述職,所謂知己知彼,咱們了解的越多,朕就越有把握。”


    皇帝所說的上郡太守,名李廣,驍勇絕倫,尤其擅長騎射。而漁陽太守程不識,治軍嚴謹有方,更是未嚐敗績!現在兩人王命急宣,竇嬰隱隱約約感覺皇上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皇帝繼續說:“以前呐,我以為你們不及我,但是今天,與軍侯一席論,才知用兵之道,變化萬千,是我不及你了!那李廣不拘行伍,容易被敵人乘虛而入,程不識呢,又謹慎拘束,魏其侯啊,還有你族中若有賢良子弟,一定要推舉為朕分憂啊。”


    我國古代君王招攬選拔人才的方法,在春秋戰國以“養士”進行,在秦朝以軍功為選官依據。到了漢代,國家統一不再征戰,為了適應統治需要,高祖劉邦首下求賢詔,要求郡國推薦具有治國才能的賢士大夫,開“察舉製”先河。文帝時期定下“對策”和“等第”以求“舉賢良方正能直言極諫者”,當今皇帝更是重視人才的選拔,各項規定相繼推出,充實科目,統一標準,察舉製度已然完備。


    話說劉徹這真摯的不恥下問,殷殷切切的拜托,讓竇嬰感受到深深的知遇之恩!當聽到皇帝“能力越大,責任也越大。軍侯是軍中翹楚,國之棟梁,要多做準備,隨時再為朝廷貢獻自己的才能!”拜托之辭讓竇嬰體內儒家那“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血已經抑製不住,再次猛烈沸騰!


    如果大漢真要對匈奴有所動作,我竇王孫自當奮勇,不論封侯拜相,就為出一出漢人胸中那口自白登之圍後七十多年來一直被匈奴人恥笑訛詐的惡氣!


    此時此刻,竇嬰心中私底下有個更強烈的願望,就是想證明一下自己,證明老竇家的輝煌不隻有竇老太太,也不全靠著竇老太太!在小皇帝新政夭折過後了這麽多年,家族籠罩著的老太後羽翼蔭蔽逐漸消失之後,已現頹勢。若能憑一己之力,中興光大了老竇家,哼哼,不說讓世人側目相看,能讓泉下的老姑媽不要再小看咱,也就不枉了!


    其實竇家之前因為地產上的一些爭議,和田家有過齷蹉,這一次丞相田蚡的大婚喜事,竇嬰的興致原本並不高,畢竟讓失意落魄的人去麵對別人得意快樂,還要強顏歡笑地捧場,還是很有點殘忍的。


    但經過與小皇帝的秉燭夜談,作為曾統帥天下兵馬的前任大將軍,竇嬰自然知道田蚡的位置有多少分量——後勤保障對軍隊是生死攸關的事。當年蕭何沒有韓信的攻城略地之赫赫戰功,也沒有張良的千裏明見運籌帷幄,就管理著柴米油鹽,他憑什麽能位列“三傑”?就憑的是如果沒有他的落實與保障,張良的決策隻會是一紙空文,而在前線的韓信說不定要再受胯下之辱,當逃兵回頭找漂母討一口飯吃。


    所以從長計議,借著太後這次的詔令,竇嬰希望與田丞相修複些微關係。等到他日自己再掌重兵,旌麾所指,功名所在,一切又另當別論!


    沿著渭河岸的馳道一直向東,在廚城門外分出一個岔道。


    竇嬰看看天色,感覺時間尚早,忽然想到一個好玩的人,略做思索,愉快地做了一個決定。嘴角又露出那一抹淺笑,自言自語道:“哈哈哈,有命即集,天作之合。”


    “和天作之合的朋友一起,再嚼蠟的事也會變的熱鬧!”竇嬰撥轉馬頭右拐,加鞭往前奔去。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絲路長河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蘭台令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蘭台令史並收藏絲路長河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