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又有賞錢拿?
穿越後,我帶著全村發家致富! 作者:不是月亮惹的禍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翌日,有衙役來找張虎蘭。說吳縣令回來了,讓張虎蘭立即去縣衙一趟。
張虎蘭知道吳縣令找自己是什麽事兒,和王氏說了聲,就趕往了縣城。
縣衙。
張虎蘭行禮後,吳德用讓張虎蘭坐下,開口道:“張氏,你寫的信本官看了。你對再生稻還有沒有其他了解?”
張虎蘭搖頭,“回大人,民女也就知道這麽多了。”
張虎蘭隨後問:“大人,朝廷對著再生稻也有研究嗎?”
吳德用點頭,“有,朝廷已經研究了兩三年了。這再生稻最主要的就是氣候,要在靠南方,天氣冷得較晚一些的地區才行。就是這產量不怎麽好,而且還對冬小麥的種植有一定影響,所以朝廷一直沒有推廣。”
張虎蘭說道:“特殊情況當然要特殊行事,得先把眼前的難關過過去再說後麵的。”
吳德用笑著點頭,“你說的沒錯,現在是特殊時期,的確要把眼前的難關過了才行。所以朝廷派了司農寺的官員下來指揮受災的幾個州府種植再生稻的事情。”
“你的書信我拿給知府大人和司農寺的官員看來,司農寺的官員也是你說的這兩種方案,要麽再生稻收割後多施肥,要麽就是這季不種冬小麥,等明年改種春小麥,讓田地休養幾個月。”
“隻是改種春小麥,春小麥的收成沒有冬小麥好。來年的水稻種植時間也會推遲,對來年水稻收成也有一定影響。”
“所以司農寺的官員更偏向於今年繼續種冬小麥,隻是要想辦法多施肥,這也是個難題。”
“但一切也還要等派人到各村去查看那些幹死的水稻根係是否好活著,是否有種植再生稻的必要。根部都已經死透了,就沒必要浪費時間了。”
張虎蘭點頭,“是要先查看好再說,別的地方民女不知道,但我們大坪村的水稻都還好。民女已經查看過,那些有收成的稻子不說,那些看著已經死了的稻梗根部大部分都還活著。”
“你們村的稻田去水及時,保住了了不少,有些村子的稻穀幾乎都死完了。”
吳德用隨後說道:“本官叫你來,就是見你對農業這方麵知道得不少,所以本官想問問看,你對漚肥有沒有什麽好的方法。”
“你如果有什麽好的方法,可以告訴本官。要是方法真的有用,你又算立了功;不過這次就不是本官給你獎賞了,而是朝廷會對你進行獎賞。”
張虎蘭眼睛一亮,又有賞錢拿?
張虎蘭在腦子裏搜索了一下這裏漚肥的方法,就兩種。一種是家裏的茅坑,還有就是焚燒田裏的秸稈。
隻是這裏焚燒秸稈和她以前家裏焚燒有些不一樣,這裏就是把秸稈鋪在田裏燒了;而她見到的則是把秸稈和泥土堆起來一起燒。
下麵鋪一層秸稈,上麵再墊一層土,然後再鋪秸稈再墊層這樣焚燒,燒完再澆水攪拌拍實了進行發酵。
還有一種就是去山上扒濕的樹葉或者掉落在地上的爛樹葉,剁碎後扔茅坑進行發酵,而且還要蓋上蓋子。
再就是比較費力的辦法,那就是去山上挖土回來撒在田裏。山上每年的樹葉掉落後都堆積在樹地上,上麵的那層土很肥的。
張虎蘭把她知道的告訴了吳德用,吳德用讓人一一都記了下來。
吳德用有一點不明白,問道:“用爛樹葉來漚肥本官能理解,但為啥還要蓋蓋子?”
張虎蘭解釋,“把茅坑蓋起來的話,溫度會高一些,這樣有助於發酵,漚肥會更快。”
“其實可以挖個大坑,下麵墊上一層樹葉再潑上一層糞,然後再墊樹葉,就這樣一層一層把坑填滿後把上麵蓋起來,一次可以漚很多肥。”
吳德用讚許點頭,他沒想到張虎蘭一個婦人,對農耕之事比一些種了一輩子莊稼的老農懂得還要多。
張虎蘭和吳德用聊了幾句,然後就告辭離開。
張虎蘭走後,吳德用就開始安排衙役到各村去查看稻穀的具體情況。哪些村的稻穀能留再生稻,就叮囑裏正這季穀子收了不要著急燒稻草。還有稻樁需要留多長都要交代清楚。
而吳德用則是又要去府城,他得把張虎蘭告訴他的漚肥方法和司農寺的官員說一下,這幾種方法可行不可行……
張虎蘭離開縣衙後,沒有急著回去,她在縣城轉悠起來。
縣城大街上的人其實不少,隻不過很多都是進城來乞討的。
張虎蘭在城裏一直轉到中午,她在查看城裏有幾家酒樓,和進酒樓吃飯的人多不多。
自古就流傳了這麽一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雖然那些窮苦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但不妨礙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日日山珍海味。
張虎蘭路過幾家酒樓,發現裏麵的生意算不上好,但也還可以。
她就在想,不行就不擺攤兒了,直接把鹵肉做出來上給酒樓,這樣自己還輕鬆點。
張虎蘭走進一家酒樓,她得先前探探情況,看看人家酒樓裏有沒有鹵肉。要是有的話,味道怎麽樣?
走進酒樓,小二迎了上來,“客官您幾位?”
“就一位。”張虎蘭說著直接走到一張桌前坐下。
小二又忙問:“客官想吃點啥?”
張虎蘭道道:“你們這兒都有些什麽菜?”
小二回答:“咱們酒樓的菜品很多,主要看客官想吃啥,就算咱們酒樓沒有的菜品,客官隻要說出菜名,我們的廚子也能給您做出來。”
“這樣啊……”張虎蘭就開口說道:“那給我來份鹵豬頭肉,再來份醬豬蹄,再來隻鹵鴨或者鹵鵝都可以。”
小二撓頭,“客官,您說的這幾樣菜,醬豬蹄兒有,但鹵豬頭肉和鹵鴨鹵鵝沒有。小的先去廚房問問,看師傅能做不?”
張虎蘭點頭,“那你快去吧。”
張虎蘭知道吳縣令找自己是什麽事兒,和王氏說了聲,就趕往了縣城。
縣衙。
張虎蘭行禮後,吳德用讓張虎蘭坐下,開口道:“張氏,你寫的信本官看了。你對再生稻還有沒有其他了解?”
張虎蘭搖頭,“回大人,民女也就知道這麽多了。”
張虎蘭隨後問:“大人,朝廷對著再生稻也有研究嗎?”
吳德用點頭,“有,朝廷已經研究了兩三年了。這再生稻最主要的就是氣候,要在靠南方,天氣冷得較晚一些的地區才行。就是這產量不怎麽好,而且還對冬小麥的種植有一定影響,所以朝廷一直沒有推廣。”
張虎蘭說道:“特殊情況當然要特殊行事,得先把眼前的難關過過去再說後麵的。”
吳德用笑著點頭,“你說的沒錯,現在是特殊時期,的確要把眼前的難關過了才行。所以朝廷派了司農寺的官員下來指揮受災的幾個州府種植再生稻的事情。”
“你的書信我拿給知府大人和司農寺的官員看來,司農寺的官員也是你說的這兩種方案,要麽再生稻收割後多施肥,要麽就是這季不種冬小麥,等明年改種春小麥,讓田地休養幾個月。”
“隻是改種春小麥,春小麥的收成沒有冬小麥好。來年的水稻種植時間也會推遲,對來年水稻收成也有一定影響。”
“所以司農寺的官員更偏向於今年繼續種冬小麥,隻是要想辦法多施肥,這也是個難題。”
“但一切也還要等派人到各村去查看那些幹死的水稻根係是否好活著,是否有種植再生稻的必要。根部都已經死透了,就沒必要浪費時間了。”
張虎蘭點頭,“是要先查看好再說,別的地方民女不知道,但我們大坪村的水稻都還好。民女已經查看過,那些有收成的稻子不說,那些看著已經死了的稻梗根部大部分都還活著。”
“你們村的稻田去水及時,保住了了不少,有些村子的稻穀幾乎都死完了。”
吳德用隨後說道:“本官叫你來,就是見你對農業這方麵知道得不少,所以本官想問問看,你對漚肥有沒有什麽好的方法。”
“你如果有什麽好的方法,可以告訴本官。要是方法真的有用,你又算立了功;不過這次就不是本官給你獎賞了,而是朝廷會對你進行獎賞。”
張虎蘭眼睛一亮,又有賞錢拿?
張虎蘭在腦子裏搜索了一下這裏漚肥的方法,就兩種。一種是家裏的茅坑,還有就是焚燒田裏的秸稈。
隻是這裏焚燒秸稈和她以前家裏焚燒有些不一樣,這裏就是把秸稈鋪在田裏燒了;而她見到的則是把秸稈和泥土堆起來一起燒。
下麵鋪一層秸稈,上麵再墊一層土,然後再鋪秸稈再墊層這樣焚燒,燒完再澆水攪拌拍實了進行發酵。
還有一種就是去山上扒濕的樹葉或者掉落在地上的爛樹葉,剁碎後扔茅坑進行發酵,而且還要蓋上蓋子。
再就是比較費力的辦法,那就是去山上挖土回來撒在田裏。山上每年的樹葉掉落後都堆積在樹地上,上麵的那層土很肥的。
張虎蘭把她知道的告訴了吳德用,吳德用讓人一一都記了下來。
吳德用有一點不明白,問道:“用爛樹葉來漚肥本官能理解,但為啥還要蓋蓋子?”
張虎蘭解釋,“把茅坑蓋起來的話,溫度會高一些,這樣有助於發酵,漚肥會更快。”
“其實可以挖個大坑,下麵墊上一層樹葉再潑上一層糞,然後再墊樹葉,就這樣一層一層把坑填滿後把上麵蓋起來,一次可以漚很多肥。”
吳德用讚許點頭,他沒想到張虎蘭一個婦人,對農耕之事比一些種了一輩子莊稼的老農懂得還要多。
張虎蘭和吳德用聊了幾句,然後就告辭離開。
張虎蘭走後,吳德用就開始安排衙役到各村去查看稻穀的具體情況。哪些村的稻穀能留再生稻,就叮囑裏正這季穀子收了不要著急燒稻草。還有稻樁需要留多長都要交代清楚。
而吳德用則是又要去府城,他得把張虎蘭告訴他的漚肥方法和司農寺的官員說一下,這幾種方法可行不可行……
張虎蘭離開縣衙後,沒有急著回去,她在縣城轉悠起來。
縣城大街上的人其實不少,隻不過很多都是進城來乞討的。
張虎蘭在城裏一直轉到中午,她在查看城裏有幾家酒樓,和進酒樓吃飯的人多不多。
自古就流傳了這麽一句話: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雖然那些窮苦老百姓連飯都吃不上,但不妨礙那些有錢的大戶人家日日山珍海味。
張虎蘭路過幾家酒樓,發現裏麵的生意算不上好,但也還可以。
她就在想,不行就不擺攤兒了,直接把鹵肉做出來上給酒樓,這樣自己還輕鬆點。
張虎蘭走進一家酒樓,她得先前探探情況,看看人家酒樓裏有沒有鹵肉。要是有的話,味道怎麽樣?
走進酒樓,小二迎了上來,“客官您幾位?”
“就一位。”張虎蘭說著直接走到一張桌前坐下。
小二又忙問:“客官想吃點啥?”
張虎蘭道道:“你們這兒都有些什麽菜?”
小二回答:“咱們酒樓的菜品很多,主要看客官想吃啥,就算咱們酒樓沒有的菜品,客官隻要說出菜名,我們的廚子也能給您做出來。”
“這樣啊……”張虎蘭就開口說道:“那給我來份鹵豬頭肉,再來份醬豬蹄,再來隻鹵鴨或者鹵鵝都可以。”
小二撓頭,“客官,您說的這幾樣菜,醬豬蹄兒有,但鹵豬頭肉和鹵鴨鹵鵝沒有。小的先去廚房問問,看師傅能做不?”
張虎蘭點頭,“那你快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