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4章 名將狄青和名臣張居正
三國:亂世梟雄,建立最強王朝 作者:月落忘羨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繼續召喚吧係統,這一次是兩張甲級英靈召喚卡!”
【叮,使用甲級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甲級英靈北宋名將狄青!
植入身份為:涼州守將之一!】
【叮,掃描完畢!
狄青
武力:103
統帥:105
智力:95
政治:88
神兵利器:神機萬勝水龍刀
神駒寶馬:火龍馬】
狄青青年時投身軍伍,入為宮廷禁軍衛士。
宋仁宗寶元(1038年-1040年)初,狄青以下級武官身份來到西北前線,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屢立戰功,逐漸獲得升遷,曆涇原路副都部署、經略招討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等。
元昊稱臣時,狄青已成為知名大將,改調河北前線後,又曆遷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等,並加銜至節度觀察留後。
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因功勳頗著,由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升任樞密副使,躋身執政大臣之列;旋即出任宣徽南院使、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製賊盜事,被宋廷授予指揮全權,一舉平定廣源州儂智高的軍事反抗。
戰後,狄青複為樞密副使,不久又升為樞密使,達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嘉佑中,京師暴雨積成大水,狄青因避水遷家至相國寺居住,被人誣蔑。後被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於嘉佑二年(1057年),疽發髭而卒。
狄青生前勇猛善戰,長於用兵,治軍嚴整。
逝世後宋神宗為追念其功績,曾下令將狄青的畫像掛在禁中,並親手禦製祭文予以悼念。
元代脫脫曾評價狄青:“青為人慎密寡言,其計事必審中機念而後發。
行師先正部伍,明賞罰,與士同饑寒勞苦,雖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後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不錯不錯,按照功績來說的話,狄青絕對是北宋時期名列前茅的存在了,各方麵能力都是極好的!”
張符顯然是對狄青很是滿意,如今隻有北宋時期還未出現帥才,狄青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叮,使用甲級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甲級英靈明朝名臣張居正!
植入身份為:荊州名士,現任戶部郎中!】
【叮,掃描完畢!
張居正
武力:35
統帥:86
智力:105
政治:110
文學:105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於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 ,故稱之“張江陵” 。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神宗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
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年),代高拱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係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複名譽。
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張居正啊,這絕對是一代名臣,而且是全能型的名臣!”張符看著張居正,這能力妥妥是自己麾下文臣第一人了,或許也就荀彧可以在政治方麵跟張居正掰掰手腕了。
不過荀彧的性格方麵或許不如張居正,荀彧多少還是沾點這個時代的迂腐氣息,太板正了一點。
“係統,現在使用家族英靈召喚卡,便繼續指定楊業吧!”
張符還是很想看著楊家七將全部出現的,現在楊業和佘賽花都有了,就剩下這些楊家將了。
【叮,使用家族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指定人選為楊延昭,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北宋楊業之子楊延昭!
植入身份為:楊業第六子!】
【叮,掃描完畢!
楊延昭
武力:97
統帥:102
智力:92
政治:80
神兵利器:朔寒天罡槍
神駒寶馬:素白銀龍駒】
楊延昭初投北漢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後歸宋,補供奉官,從父楊業守代州(今山西代縣)。
雍熙三年(986年),宋攻契丹時,楊延昭為楊業部先鋒,出雁門關(今代縣西北),戰於朔州(今屬山西)城下,旋知景州,後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
鹹平二年(999年),楊延昭率軍民堅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抗擊契丹軍進攻,以功升莫州刺史。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軍大舉南下進逼澶州(今河南濮陽),楊延昭上書真宗,建議趁契丹軍深入,人馬疲憊,扼其要路殲之。
未得回示,乃率部進抵契丹境,俘獲甚眾。次年,任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守邊關20餘年,智勇善戰,號令嚴明,同士卒共甘苦,深受部屬愛戴。
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逝世。
楊延昭所建造的地道“自城中潛通雄縣”在防止契丹的入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人們都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召見其並詢問應邊對策,還稱讚他“智勇善戰”。
楊延昭戌守邊關數年,威震四方,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人們的敬仰,契丹人按風俗將其稱為“南六鬥星”,尊稱為楊六郎。
“楊六郎嘛,不錯不錯,楊家將中少有的帥才啊!”張符看著楊延昭很是喜歡。
【叮,使用甲級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甲級英靈北宋名將狄青!
植入身份為:涼州守將之一!】
【叮,掃描完畢!
狄青
武力:103
統帥:105
智力:95
政治:88
神兵利器:神機萬勝水龍刀
神駒寶馬:火龍馬】
狄青青年時投身軍伍,入為宮廷禁軍衛士。
宋仁宗寶元(1038年-1040年)初,狄青以下級武官身份來到西北前線,在戰場上驍勇善戰、屢立戰功,逐漸獲得升遷,曆涇原路副都部署、經略招討副使,加官捧日天武四廂都指揮使、惠州團練使等。
元昊稱臣時,狄青已成為知名大將,改調河北前線後,又曆遷步軍、馬軍副都指揮使等,並加銜至節度觀察留後。
皇佑四年(1052年),狄青因功勳頗著,由彰化軍節度使、知延州升任樞密副使,躋身執政大臣之列;旋即出任宣徽南院使、荊湖北路宣撫使、提舉廣南東、西路經製賊盜事,被宋廷授予指揮全權,一舉平定廣源州儂智高的軍事反抗。
戰後,狄青複為樞密副使,不久又升為樞密使,達到了其政治生涯的頂峰。
嘉佑中,京師暴雨積成大水,狄青因避水遷家至相國寺居住,被人誣蔑。後被罷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出判陳州。
於嘉佑二年(1057年),疽發髭而卒。
狄青生前勇猛善戰,長於用兵,治軍嚴整。
逝世後宋神宗為追念其功績,曾下令將狄青的畫像掛在禁中,並親手禦製祭文予以悼念。
元代脫脫曾評價狄青:“青為人慎密寡言,其計事必審中機念而後發。
行師先正部伍,明賞罰,與士同饑寒勞苦,雖敵猝犯之,無一士敢後先者,故其出常有功。”
“不錯不錯,按照功績來說的話,狄青絕對是北宋時期名列前茅的存在了,各方麵能力都是極好的!”
張符顯然是對狄青很是滿意,如今隻有北宋時期還未出現帥才,狄青的出現正好彌補了這個缺口。
【叮,使用甲級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甲級英靈明朝名臣張居正!
植入身份為:荊州名士,現任戶部郎中!】
【叮,掃描完畢!
張居正
武力:35
統帥:86
智力:105
政治:110
文學:105
神兵利器:無
神駒寶馬:無】
張居正(1525年5月26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號太嶽,幼名張白圭,湖廣荊州衛(今湖北省荊州市)軍籍。
生於江陵縣(今湖北省荊州市) ,故稱之“張江陵” 。
明朝政治家、改革家、內閣首輔,輔佐明神宗朱翊鈞進行“萬曆新政”,史稱“張居正改革”。
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中進士。
隆慶元年(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後遷任內閣次輔,為吏部尚書、建極殿大學士。
隆慶六年(1572年),代高拱為內閣首輔,晉中極殿大學士,一切軍政大事均由張居正主持裁決,任內閣首輔十年,實行一係列改革措施。
財政上,清丈田地,推行“一條鞭法”,總括賦、役,皆以銀繳,“太倉粟可支十年,周寺積金, 至四百餘萬”。
軍事上,任用戚繼光、李成梁等名將鎮北邊,用淩雲翼、殷正茂等平定西南叛亂。
吏治上,實行綜核名實,采取“考成法”考核各級官吏,“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政體為之肅然。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病逝,享年五十八歲,贈上柱國,諡文忠(後均被褫奪)。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師的文官。
去世後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年)恢複名譽。
著有《張太嶽集》《書經直解》《帝鑒圖說》等。
“張居正啊,這絕對是一代名臣,而且是全能型的名臣!”張符看著張居正,這能力妥妥是自己麾下文臣第一人了,或許也就荀彧可以在政治方麵跟張居正掰掰手腕了。
不過荀彧的性格方麵或許不如張居正,荀彧多少還是沾點這個時代的迂腐氣息,太板正了一點。
“係統,現在使用家族英靈召喚卡,便繼續指定楊業吧!”
張符還是很想看著楊家七將全部出現的,現在楊業和佘賽花都有了,就剩下這些楊家將了。
【叮,使用家族英靈召喚卡進行召喚,指定人選為楊延昭,召喚中......恭喜宿主召喚出北宋楊業之子楊延昭!
植入身份為:楊業第六子!】
【叮,掃描完畢!
楊延昭
武力:97
統帥:102
智力:92
政治:80
神兵利器:朔寒天罡槍
神駒寶馬:素白銀龍駒】
楊延昭初投北漢軍,太平興國四年(979年),宋滅北漢後歸宋,補供奉官,從父楊業守代州(今山西代縣)。
雍熙三年(986年),宋攻契丹時,楊延昭為楊業部先鋒,出雁門關(今代縣西北),戰於朔州(今屬山西)城下,旋知景州,後徙保州緣邊都巡檢使。
鹹平二年(999年),楊延昭率軍民堅守遂城(今河北徐水西北),抗擊契丹軍進攻,以功升莫州刺史。
景德元年(1004年),契丹軍大舉南下進逼澶州(今河南濮陽),楊延昭上書真宗,建議趁契丹軍深入,人馬疲憊,扼其要路殲之。
未得回示,乃率部進抵契丹境,俘獲甚眾。次年,任高陽關副都部署。
楊延昭守邊關20餘年,智勇善戰,號令嚴明,同士卒共甘苦,深受部屬愛戴。
於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逝世。
楊延昭所建造的地道“自城中潛通雄縣”在防止契丹的入侵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人們都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召見其並詢問應邊對策,還稱讚他“智勇善戰”。
楊延昭戌守邊關數年,威震四方,為宋朝立下了汗馬功勞,受到人們的敬仰,契丹人按風俗將其稱為“南六鬥星”,尊稱為楊六郎。
“楊六郎嘛,不錯不錯,楊家將中少有的帥才啊!”張符看著楊延昭很是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