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依依有些感慨,真是時光如梭,一刻不停留。轉眼就過了五年了,這五年,好像發生了許多事,又好像就在昨日。實在是楊依依的生意太多了,有些雜。一年一年忙忙叨叨的,總覺得時間不夠用。隻看到雪起,知道一年到尾了。又見到柳綠花紅,知道一年開春了。


    想起來第二次科舉,李璋又落榜,成績還不如上次,死心地回餘杭,跟著李二爺經營茶山去了。楊茴也落榜了,英王求著人,給他查了一下卷子,題目答得中規中矩的。寫作這方麵不大行,幹巴巴的,用詞普通,內容空洞。既沒見聞,又沒新意。這次,李夫人也死心了。看來,茴兒真沒有科舉之才。


    楊茴不願意再參加科舉,他對當官沒興趣,身上有現成的爵位,夠了。沒看見,家裏這些當官的,天不亮就得去上朝。當文臣的,除了上朝,還要當值。當武將的去軍營得日日操練,曬得黑炭似的。有了戰事,說不得有去無回的。不如做生意,自由自在的。興致來了,跟著英王的燕興邸車隊,天南海北地走一走。累了,去楊七的茶樓坐一坐,喝著茶,吃著果子,聽段相聲,看看戲。人生多麽美妙啊,世人太俗,就是想不開。


    到是陳家的另外兩個表哥陳英,陳雄,在第二次科舉中都考中了。陳英是第十九名,陳雄是七十四名。陳家人又買了重禮,去謝王院長和白先生。白先生的大才,這會兒很多人都看出來了。白先生是楊蒿的先生,可是楊蘊也跟著學,連韓氏都厚著臉皮求了陳夫人,把楊芹送到春勁院。


    楊侍郎的那位妾室薑氏,給他生了一個兒子,一個女兒。兒子三歲了,取名楊蔭,女兒一歲多些,取名楊荷。


    隔輩人親,英王妃現在離不開王府。一大堆孩子在英王府裏養,雖然有一大堆媽媽,仆婢,還是要眼看著才安心。


    楊榮的身體早調養好了,長媳王氏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楊雷今年五歲,楊震三歲。一個女兒楊雪才六個月。那個外室也生了一個兒子楊霖,一個女兒楊霜。母憑子貴,被接進王府當了妾室。


    楊芮半年前才調到都城,進了戶部做了戶部主薄。妻兒全帶回來,可熱鬧了。郭氏生了一個兒子楊霸,四歲半,一個女兒楊霞,二歲左右。


    老五楊蔚也成婚了,娶的是吏部侍郎魏無愁的嫡長女魏嬌。妻子魏氏給他生了兩個兒子。大的叫楊霆,三歲。小的叫楊霎,九個月大。


    這些孩子都在英王府裏,天天鬧鬧吵吵的,一會兒打起來了,一會兒又轉著花樣的淘氣。都是小祖宗,仆婢們不敢下勁勸阻,幾個當媽的還有家務要處理,哪裏管得過來。英王妃不放心,自然要天天在府裏盯著。


    楊荊主管國家藏書局,書籍編製局。跟楊七商量後,還成立了國家印刷廠。封長青的弟子楊槐樹,放了身契,改名楊懷淑,特聘為大燕印刷廠的廠長。晉王很高興,還特別感謝了楊荊和楊依依。以後,朝廷印刷考題、憑證,都可以自己獨立印製。這樣,泄露的可能性就降低很多了。


    楊七是個明白人,現在是皇權統治的時代。印刷術又不是什麽神秘的技術,隻要細琢磨都能想出個七七八八的。晉王想要,楊荊想做,隻能給他們。


    這幾年,楊七在洛陽、太原、益州、廣州、餘杭、福州六處辦了印刷廠。當年買下的那些個樹,那些個花,如今都成了骨幹成員。經過楊依依反複做思想工作,有幾對成了親,楊依依給房產,給了一些嫁妝,都委以重任。


    柳樹跟牡丹成了親,到洛陽印刷廠當了廠長。


    榆樹跟杜鵑成了親,到太原印刷廠當了廠長。


    桐樹跟月季成了親,到益州印刷廠當了廠長。


    梓樹跟薔薇成了親,到廣州印刷廠當了廠長。


    桑樹跟茉莉成了親,到福州印刷廠當了廠長。


    當了廠長了,待遇得上去,除了每月十貫的工資,每年還發年終獎金。約定服務到五十五歲退休,到時還了賣身契,每年發給退休金。並獎勵中興城兩畝地大小兩進院子一座。


    晉王妃幾次三番地跟晉王說,蕭家想辦印刷廠,都讓晉王給駁斥了。他奪嫡已到了節骨眼,母後開始為他鋪路了。這會兒跟楊七弄頂了不好,人家剛幫助朝廷建立大燕印刷廠,轉頭就把技術給泄露了,顯得不仁不義。帝後都不喜歡這種兩麵三刀的人,晉王妃與自己是一家,蕭家辦廠,肯定會讓人聯想到是晉王的默許的。


    楊荊娶了趙郡李氏的長房嫡次女李慕。李氏很合李夫人的眼緣,身長玉立,五官立體,膚色白皙。雖然有些世家貴女的傲氣,但還算是知書識禮,有幾分才華。


    李家本來不大願意把女兒嫁給平妻所出的楊荊,可轉念一想,子隨父,楊荊畢竟是英王的兒子,弘農楊氏的出身。而且楊荊是真的爭氣,很得皇帝和晉王的器重。年紀輕輕的,已是從三品的秘書大監,再多幾年或許就要與宰相平級了呢。


    還有,李夫人真的有錢,除了豐厚的聘禮,許諾如有幸結親,陪門財給五萬貫。這誰還能拒絕的了,世家大族,族內利益相爭的事並不少。聽著體麵的,內裏錢財也不夠豐厚。有這麽大的陪門財,李家老大怎能不心動。


    李氏生的大女兒楊雯今年三歲了,白白淨淨胖呼呼的,小嘴可甜了。把李夫人哄得天天笑眯眯的,要什麽給什麽。兒子楊霍,才十個月,長得也挺好的。


    楊茴過繼給楊二爺當嗣子,繼承了楊二爺的爵位。他這人比較愛玩,天天跟著燕興邸的人,全國範圍地去跑買賣。好容易被英王摁著頭定了親,是滎陽鄭氏三房的嫡長女,鄭翠。


    鄭氏認為楊茴隻有爵位,沒有實職。而且生母還是側夫人,原外祖家是商戶,這門第有差,索要八萬貫陪門財。楊茴一聽,能跳起三尺高。這樣明目張膽地瞧不起人,索要這麽多錢。這是把姑娘論斤賣呢,什麽世家大戶,骨子裏也是商人習氣。


    李夫人可不管他怎麽想,把陪門財還價到五萬貫。隻說是,楊茴與楊荊不同,過繼出去給二弟,是繼承了爵位的,是嫡嗣。之前楊荊與趙郡李氏結親,給了五萬貫,這會兒給鄭家八萬貫,處事有些不公平。萬一李家知道了,給她的荊兒臉色瞧。要是五萬貫不行,就說明兩家孩子沒緣分。鄭家沒法子,也隻能同意了,在聘禮上又多要了些。


    楊茴厭煩鄭家,一直拖著沒辦婚事。不過,鄭家催很多遍了,退婚肯定是不行的。楊茴想著明年春天就辦吧,自己年齡不小了。李夫人見著他就罵,祖母也是說。老夫人年齡大了,等不起,總是盼望孫子們都成個家,她也放心了。


    楊荃過繼出去後,繼承了楊三爺的爵位。他這人比較懂得收斂,一直很得英王的喜愛。在國子監學習了四年,皇帝特別加恩,進了太常寺當上正七品的太常博士。參加過上次的科舉,沒上榜。今年準備再試一次,現在正認真地攻書呢,時常也拿了自己的文章,去找白先生要求指點一下。他定親了,是太醫署首席醫官張如白的嫡長女張風華。


    張風華從小跟著張太醫學習醫術,手段十分高明。楊依依自從開辦通善醫館以來,跟那幫太醫混得很熟。聽說了這位張姑娘,就重金請了她。張風華領著兩個妹妹,霜華,長華,在婦幼醫館主理兒科。


    楊依依看著張鳳華年齡合適,就給楊荃撮合。楊家人一向對楊七的意見比較重視,知道她能耐。相看了張風華,十分滿意。家裏有個會醫的人,是個不錯的選擇。英王出麵,替侄兒向張家下了聘,訂了婚書。隻等今年秋天參加完科舉,就辦喜事。


    封長青三年前娶了豆寶兒。兩口子處得還不錯,封長青那樣的腦子,想哄一個女子開心,那是手拿把掐的穩當。兩人的兒子封四海一歲半了,很會長,把父母的優點都集中起來,完美地避開各自的生理缺陷。腦子隨了封長青,聰明得緊。


    把楊姑母喜的不行,一天也離不開大外孫子。反正隻有這一個女兒,女婿就是半個兒子。楊姑母幹脆住到封長青的小院去了,那裏離封長青上班的地方近。離聽書樓也近,天天領著女兒,外孫去聽書。天氣好,興致高的時候,也去東市那邊的依依茶樓看戲,喝茶。小日子過得美喲,英王妃都嫉妒。


    表哥陳秀,五年前科舉之後就去了洛陽當縣丞,在洛陽圖書館營建上麵出了不少力。圖書館建好後,晉王一高興,就跟戶部那邊說,陳縣丞表現優秀,是個人才,要多加重用。


    陳秀聽了楊七的建議,首要重視農業生產,興修水利,改良種植方式。其次注意環保,植樹造林,保護水源,減少生活汙染。然後,開拓商路,促進商業發展。在洛陽城四個角建了東西南北四個市場。還大力支持楊七的商業街,經晉王特批,允許商業街從卯時到亥時一直營業,不宵禁。


    這些措施都有了緩慢地回報,洛陽縣的經濟騰飛了,人口增長了很多。陳秀多次得上司誇讚,又得晉王青眼。今年初,已晉升為河南郡同知了。眼看前途光明,家裏人就看重他的婚事呢,就想娶個名門望族的女子。


    上天有成人之美,就有一宗好親事掉到陳秀頭上了。河南蔡家的家主蔡斌有個最小的女兒蔡姬,是家主近五十歲才生的。蔡姬上頭有五個親哥,十四個堂哥。她比最大的侄兒還小十來歲呢,在家裏很是得寵。九個堂姐,都嫁了出去。隻她一個還在為婚事籌謀。


    蔡家正為蔡姬選婿呢,看了多少人家,都不滿意。新升任的河南郡同知陳秀來拜會蔡家主,請他幫忙讓出一塊地,好讓修的水渠取直些。陳秀長得還不錯,身材修長,麵容清秀,文質彬彬的。蔡姬一眼就相中這位年輕的同知大人了,蔡斌夫婦扭不過女兒。


    蔡斌著人打聽了陳同知的來曆,說是中興城外開陽書院的學生,因參加第一次科舉,僥幸上了榜。得陛下隆恩,外派洛陽。蔡斌一聽就樂了:“原來是老王的學生,說起來我與王院長可是多年的好友呢。”


    又詳細打聽了陳家,陳家家世倒不怎麽顯,陳家是農家大戶,和工部楊侍郎是姻親。不過陳家孩子爭氣,第一屆科舉,就上榜兩人。陳秀是陳家長孫,治下有功,才升了同知。還有堂弟陳幹同屆上榜的,現在調去餘杭當縣令呢,官聲不錯。第二屆科舉,又上榜二人。弟弟陳英現在夷州做泉縣縣令。堂弟陳雄到柳州平縣當縣令呢。陳家一門四進士,一時傳為佳話。雖官職都不是很高,貴在年齡比較小,前途還是光明的。


    又聽聞了一件事,陳家雖名聲不顯,實則巨富。這條件尚可,加上姑娘願意,蔡家就同意把姑娘許給陳秀。


    陳家數年來一直種樹,大量賣樹苗。最早種下的那兩批樹木,都已成材。趕上朝廷在城外發現了煤礦,建煤礦需要大量木料,就賣了個極好的價格。發了橫財的陳家,一口氣在洛陽城裏買了同一坊裏緊鄰的十來座大宅子。


    這裏插一句,煤炭的好處正是楊七極力向帝後建言的,耐燒,熱量大,價值還不大高。用在冶煉與製磚瓦上比柴木好多了。帝後聽了,就責令全國各地官員,尋找楊七說的那種黑色的石頭,有金屬光澤,能燃燒。還真找到不少,緊著就是各地建造開采處。


    因為木柴生意好,陳家趁機就找楊侍郎求合作。楊侍郎自與英王分家後,才體會到不當家不知柴米貴的難處。府裏的人口增加了,消耗日大,進項卻沒有增加多少。陳家送上門來的合作,如何不心動。果然如楊七所料,楊侍郎就是個見錢眼開之輩,哪有什麽原則。收到一成的回扣後,數值之大,讓他樂開了花。這會兒,再看陳氏與楊蘊,越看越順眼。


    楊蘊也開始顯現出天才來,小小年紀,不說過目不忘,也是記性極好,能說會道,長得還漂亮。楊侍郎年齡也大了,人老惜子,低了頭,親自去接陳氏與楊蘊回了府。陳氏小性子,人是回去了,嫁妝卻還留在原處。


    回歸正題,陳家又極擅養植各種花草,在洛陽城外買了一塊極大的地皮,一分為二,左邊建了一座陳氏牡丹園,培育的牡丹,千姿百態。每到花季,牡丹園的人絡繹不絕,人山人海。右邊卻是梅菊園,到秋冬又是一場熱鬧。配上餐飲業,錢賺的嘩拉拉的。


    陳家在老家又開了很多作坊,專搞批發。有粉坊,生產粉條、粉皮、幹澱粉。有油坊,生產芝麻油、芝麻醬、黃豆油、菜籽油等。有豆腐坊,生產大豆腐、幹豆腐、幹豆皮、油豆皮,腐竹、人造肉等產品。有醬坊,生產純豆醬、甜麵醬、西瓜豆醬、辣豆醬、醬油、醋、各色醬菜、鹹菜。有雜食坊,生產幹煎餅、醉棗、各色蜜餞、各色果醬、炒幹果、鬆花皮蛋、鹹鴨蛋、鹹雞蛋。還有了手作坊,專製燈籠、紙鳶、折扇、團扇。總之,附近幾個村子的人都到老陳家去打工。陳家還買了幾十人,培養成技術骨幹。加上有楊家、李家幫扶,這些年賺的錢,不計其數。


    陳幹隻比陳秀小一歲,也是通過第一次科舉上榜,外放後表現很好,前年就調到餘杭富庶之地當了縣令。餘杭是李家人的天下,到那裏要人脈有人脈,要錢財有錢財,發展的著實不錯。


    他聽了楊依依的建議,開發旅遊資源。把漂亮的西湖加以保護,加固湖堤,遍植垂柳。湖中也種下大量不同種類的荷花。岸邊的路修的平整,種了不少鮮花。


    餘杭綠茶早出了名,陳幹就讓當地農戶,把能種茶的山地都種上好品種的茶樹。由官府牽頭,采取商家加農戶的形勢,把茶葉賣到了全國,甚至賣到了國外。


    幫助李二爺把無涯書院打造成著名的南方書院。請了一些大儒名師,降低收費,廣收學子。書院裏的餘杭圖書館那是江南最大的藏書樓了。無涯書院的附近就是江南印刷廠,每天生產大量的圖書。開了書店,文具店,工藝品店,成了全國出名的江南圖書交易場所。


    餘杭多古寺,陳幹拜會了所有的寺院。給寺院捐贈印刷的經書善本,畫本和畫冊,結下不少善緣。寺院也常應邀公開做法事活動,吸引了外地的善男信女。


    陳幹讓司農的官吏,引導當地百姓種植楊七他們培養出來的優質稻種,能一年兩熟或三熟。還把土暖房技術引到江南,冬天種植反季節蔬菜。菌類繁殖的技術也掌握了,豐富了江南人民的冬季生活。


    楊依依上世本就是江南人,對江南的天氣情況,地理情況大致了解。對江南的飲食也很清楚。她整理了許多美食的做法,在餘杭城裏城外開了數家食肆。就地取材,新鮮製作,更覺美味。


    蘇杭自古繁華,如今越發出名。現在國人提起餘杭,更說上有天堂,下有餘杭了。一年四季,皆有美景,美食。


    春遊西湖賞綠柳,看鮮花。飲新出春茶,吃江南新點。


    夏日坐船遊西湖,觀荷,體會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到湖邊的食肆吃醋魚,八寶鴨子,鮮蓮子,荷葉羹。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天氣也不那麽熱了,餘杭景色就更漂亮了。看一看遠山上的紅葉,茶林。遊一遊西湖周圍的古寺,聽一聽鍾聲。到依家食肆吃一吃龍井蝦仁,西湖紅燒肉,西湖魚羹,叫化童子雞,蔥爆鱔麵。再來一碗特色藕粉,清湯魚圓。


    冬季,到杭州看看江南的小雪。到江南小館吃一吃北方的砂鍋,清炒兩道脆嫩的反季節小青菜,喝一碗美味的菌湯。到說書樓聽一段故事,或者到依然茶樓,看茶藝師表演茶藝。聽聽江南小曲,或戲曲的選段。


    餘杭發展如此好,陳幹自然很得上司看重。在白先生的指點下,做官就是做人。不能太浮,也不能太鄙。想做事就要把人交好,一個人不能為你成事,未必不能給你壞事。陳幹一直記著白先生的交待,特意與上級下級把關係交好。


    李夫人看陳家這幾年,發展的著實好。陳家四個孩子都優秀,全通過科舉,走上了仕途。就有意把楊薺嫁過去,本來是想嫁給陳秀。可惜一猶豫,人家陳秀就與洛陽當地的名門蔡家結了親。沒法子,隻能跟陳幹相看。反正這親上加親的,又沒有任何血緣關係。陳家當然是受寵若驚,準備了豐富的聘禮,非常有誠意地結了親。


    成親後,楊薺跟著陳幹去了餘杭,小兩口關係還不錯。江南本是魚米之鄉,景色又美,美食又多,更有甲天下的絲綢。楊薺的外祖也在這裏,楊薺在這裏生活的如魚得水,真是樂不思蜀了。


    楊依依近兩年,把重點放在研究農業上來了。現在的生產力,太落後了。太多的人吃都吃不上。楊依依也不是農業專家,隻是在後世,有網絡幫忙,多少知道一點點。現在手裏有錢,手下有人。還有英王,張當家這些能人相助,加上醫館裏那幫神仙的幫助,又找一夥農業上愛研究的人,搞搞作物改良,防蟲防害還是可以的。


    春係莊園裏出產的林檎,經過嫁接,優化,人工授粉,生物防蟲,分段施肥,科學澆灌等一係列試驗,個頭越來越大,汁水甜美,顏色還漂亮。有三種口感,甜脆的,楊七正式給定名,就叫酥果。甜麵的,就叫粉果。略硬有嚼頭的,就叫韌果。


    幾塊沙地種出的西瓜,經過同樣的手段培育。多次選種,多次雜交,主要出產五種瓜。一種是紅沙瓤的,叫楊氏紅沙瓜。一種是粉脆瓤的,叫楊氏粉脆瓜。一種是黃沙瓤的,叫楊氏黃沙瓜。一種是黃水瓤的,叫楊氏黃脆瓜。還有一種,是籽粒特別大,瓜瓤不好吃的瓜,叫楊氏籽瓜。籽瓜主要是取西瓜子,加了香料精煮,當幹果食用,用在茶樓與聽書樓都不錯。


    野生朝天椒經過幾代種植,現在產量已經很大了。楊七把這種椒當做秘密武器,添加在依依食品廠的一些產品中,味道更豐富了。


    楊依依還跟楊茴到產菌類的地區,跟當地人識別能食用的菌類。收集它們的孢子,回來利用樹枝,高粱秸稈之類的做基砧,人工養植出好幾種食用菌。


    楊依依讓人種植蓮藕,幾年下來,蓮藕品質大大提高。尤其是白蓮藕,真是又白又脆,藕節還長。紅蓮藕的花漂亮,紅蓮褒湯很好。雖然采挖費力,但是超級好吃。吃不了的還能製成風味藕粉。


    楊依依還讓幾個莊頭把各莊的生產經驗匯總起來。從翻地,除地下害蟲起,選種、浸種、育苗、田間管理,到收割、封倉等過程遇到的問題,總結的經驗,想出的辦法都寫成筆記,最後出了一本書。


    托晉王把《大燕農業經驗匯編》呈到帝後麵前,兩位還特別高興,給了楊七和她手下那幫農業專家重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倪灣灣的書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倪灣灣的書並收藏命輪運轉,依依不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