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高毅的話,殿內眾人默不作聲,也隻有高策敢不合時宜的笑了一聲。
法詡被世人稱為一代毒士,中原亂局時他三次易主,最終才選擇了高毅,他所獻出的計謀和策略可謂是詭譎多變,陰狠毒辣,有一些高毅都不敢采納,那時的法詡可從來不會在意情理二字。
對此,法詡也是尷尬一笑,他知道皇帝這是調侃他呢,於是拱手道:
“陛下所言有理,是臣狹隘了。”
說罷,法詡緩緩退回原位。
此刻,殿內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態度,自古以來,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可高毅故意偷換概念,以國事為借口,回避兩國已經聯姻的事實。
殿內眾人不約而同的在心中暗道:
“看來,陛下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兵北伐了!”
這些朝臣並不反對北伐,他們隻是沒想到來的這麽快!
高毅看著殿內眾人皆沉默不語,又問道:
“眾卿家還有什麽要說的麽?”
聞言,張太初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陛下,一年前,我朝與南楚一戰,雖是大勝,亦損國力。”
“這一年多以來,我朝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力也蒸蒸日上。”
說到這,張太初抬頭看了一眼高毅一眼,然後繼續說道:
“臣並不反對北伐,更不反對收複燕雲十六州。”
“隻是能不能不要這麽急,讓我朝再多修養幾年!”
“等大燕的國力可以碾壓其餘六國的時候,再興兵北伐,這樣可保證萬無一失!”
說完,張太初竟然跪了下去。
他的言論引起了不少朝臣的共鳴,大燕好不容易能夠安安穩穩的發展幾年,他們也不想這麽快出兵。
因此,這些和張太初持同一政見的朝臣,也都站了出來,跪在地上,齊聲喊道:
“張首輔所言有理!”
“臣等請陛下三思!”
這時,武將之首的英國公龐牧站起出來,拱手喊道:
“臣認為,於大人今日的諫言很好!”
“自古以來,燕雲之地便是中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北夏占據燕雲十六州已經近三十年了!”
“我們這一代人若不把燕雲之地收回來,難道要把這個難題留給後人麽!”
“要是再拖下去,就不是幾十年能解決的了,可能要等幾百年!”
與龐牧並肩而立的榮國公柴威也出列,拱手說道:
“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
“燕雲之地乃中原之門戶,北夏也正因為占據了燕雲,他們的鐵騎侵略中原,才會一馬平川,如履平地!”
“隻要一日不收回燕雲十六州,我朝就時時刻刻受到北夏的威脅!”
武將勳貴中資曆和威望最盛的兩個人都站出來說話了,其餘的武將自然影從。
這些武將們七嘴八舌討論起來,更有甚者,開始出言譏諷那些不願北伐的文官。
“對!陛下,北夏占據燕雲,屠戮中原,我們必須要和他們打,讓他們血債血償!”
“陛下萬萬不可聽這些窮酸腐儒的話,打北夏根本不需要考慮!你不打他們,他們就會認為你好欺負,然後南下打你!”
張太初聽到這些話後,看向那群武將,苦口婆心的說道:
“諸位將軍,我們不是反對北伐,我們更不是膽怯!我們隻是想等到萬無一失的時候,再起兵北伐,收複燕雲!”
“不能急於一時啊!”
就這樣,文武兩派開始了激烈的爭論。
高毅,高晟和高策,三人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等這些文武官員吵累了之後,高毅方才出言嗬斥道:
“諸卿同朝為官,都是為了我大燕!”
“無論此次是否出兵,大家都要團結!”
聞聽此言,階下文武官員盡皆拱手謝罪。
高毅平息了這些人的爭端之後,他看向張太初,說道:
“張首輔,我知道你是想等我大燕再發展一段時間,然後出兵北伐或南下。”
“其實你心中最理想的策略是先南後北吧!”
張太初拱手說道:
“陛下慧眼,臣確實認為先南後北更穩妥些。”
高毅點了點頭,然後望向張太初身後的那些文官,笑著問道:
“你們和張首輔是一個意思?”
聞言,跪在張太初身後的那些官員都低下了頭,卻齊聲道:
“陛下聖明!”
高毅微微頷首,然後柔聲道:
“很好!你們最起碼還沒有忘記燕雲之地也是中原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之前譏諷訓斥於明陽的那幾名官員都嚇尿了!
高毅看著張太初,又說道:
“張首輔,我知道你一心為國!”
“可北夏和江南五國不同,北夏皇帝完顏鎮野心勃勃,他不死,早晚都會南下!”
“而且,他這些年在北夏推行新政,企圖革新北夏朝廷。”
“如今的北夏不再是以前戎狄部族渙散分裂的局麵了,完顏鎮已經集中了權力。”
“現在的完顏鎮不單單是戎狄一族的大汗,他更是北夏皇帝!”
“你明白麽!”
張太初皺著眉頭問道:
“陛下是擔心北夏也在發展,擔心他們超過我們?!”
高毅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如今燕強夏弱,若不趁此時起兵,等到北夏的國力超過我朝,他們一定會以燕雲之地為跳板,長驅直入,再進中原的!”
張太初低下了頭,不再說話,皇帝的擔心確實有道理的,可他還是不願輕易興兵,破壞大燕當前安穩發展的局麵。
見狀,高毅將於明陽寫的那本奏疏遞給身旁的鄭植,說道:
“於明陽的奏疏已經陳明了北伐的迫切和重要性!”
“鄭植,你念給大家聽聽!”
鄭植接過奏疏,拱手稱是。
他緩緩打開這本奏疏,隻是粗劣的看了一遍,他就被於明陽的文辭所震撼。
待鄭植回過神後,他清了清嗓子,然後深吸一口氣,朗聲念道:
“翰林院編撰臣於明陽謹奏:而今天下大勢,七國並立,燕國為最,北夏次之,江南五國不足慮也;列國逐鹿,強則盛,弱則亡;今燕國南撫五國,北拒強夏,看似強盛,實則危矣……當是時,應先北上收複燕雲十六州,消泯北虜,後南下五國,徐徐圖之,……。”
法詡被世人稱為一代毒士,中原亂局時他三次易主,最終才選擇了高毅,他所獻出的計謀和策略可謂是詭譎多變,陰狠毒辣,有一些高毅都不敢采納,那時的法詡可從來不會在意情理二字。
對此,法詡也是尷尬一笑,他知道皇帝這是調侃他呢,於是拱手道:
“陛下所言有理,是臣狹隘了。”
說罷,法詡緩緩退回原位。
此刻,殿內所有人都明白了皇帝的態度,自古以來,皇帝的家事就是國事,兩者是密不可分的,可高毅故意偷換概念,以國事為借口,回避兩國已經聯姻的事實。
殿內眾人不約而同的在心中暗道:
“看來,陛下已經下定決心,要出兵北伐了!”
這些朝臣並不反對北伐,他們隻是沒想到來的這麽快!
高毅看著殿內眾人皆沉默不語,又問道:
“眾卿家還有什麽要說的麽?”
聞言,張太初站了出來,拱手說道:
“陛下,一年前,我朝與南楚一戰,雖是大勝,亦損國力。”
“這一年多以來,我朝休養生息,百姓安居樂業,國力也蒸蒸日上。”
說到這,張太初抬頭看了一眼高毅一眼,然後繼續說道:
“臣並不反對北伐,更不反對收複燕雲十六州。”
“隻是能不能不要這麽急,讓我朝再多修養幾年!”
“等大燕的國力可以碾壓其餘六國的時候,再興兵北伐,這樣可保證萬無一失!”
說完,張太初竟然跪了下去。
他的言論引起了不少朝臣的共鳴,大燕好不容易能夠安安穩穩的發展幾年,他們也不想這麽快出兵。
因此,這些和張太初持同一政見的朝臣,也都站了出來,跪在地上,齊聲喊道:
“張首輔所言有理!”
“臣等請陛下三思!”
這時,武將之首的英國公龐牧站起出來,拱手喊道:
“臣認為,於大人今日的諫言很好!”
“自古以來,燕雲之地便是中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如今北夏占據燕雲十六州已經近三十年了!”
“我們這一代人若不把燕雲之地收回來,難道要把這個難題留給後人麽!”
“要是再拖下去,就不是幾十年能解決的了,可能要等幾百年!”
與龐牧並肩而立的榮國公柴威也出列,拱手說道:
“陛下!英國公所言極是!”
“燕雲之地乃中原之門戶,北夏也正因為占據了燕雲,他們的鐵騎侵略中原,才會一馬平川,如履平地!”
“隻要一日不收回燕雲十六州,我朝就時時刻刻受到北夏的威脅!”
武將勳貴中資曆和威望最盛的兩個人都站出來說話了,其餘的武將自然影從。
這些武將們七嘴八舌討論起來,更有甚者,開始出言譏諷那些不願北伐的文官。
“對!陛下,北夏占據燕雲,屠戮中原,我們必須要和他們打,讓他們血債血償!”
“陛下萬萬不可聽這些窮酸腐儒的話,打北夏根本不需要考慮!你不打他們,他們就會認為你好欺負,然後南下打你!”
張太初聽到這些話後,看向那群武將,苦口婆心的說道:
“諸位將軍,我們不是反對北伐,我們更不是膽怯!我們隻是想等到萬無一失的時候,再起兵北伐,收複燕雲!”
“不能急於一時啊!”
就這樣,文武兩派開始了激烈的爭論。
高毅,高晟和高策,三人就在一旁靜靜地看著。
等這些文武官員吵累了之後,高毅方才出言嗬斥道:
“諸卿同朝為官,都是為了我大燕!”
“無論此次是否出兵,大家都要團結!”
聞聽此言,階下文武官員盡皆拱手謝罪。
高毅平息了這些人的爭端之後,他看向張太初,說道:
“張首輔,我知道你是想等我大燕再發展一段時間,然後出兵北伐或南下。”
“其實你心中最理想的策略是先南後北吧!”
張太初拱手說道:
“陛下慧眼,臣確實認為先南後北更穩妥些。”
高毅點了點頭,然後望向張太初身後的那些文官,笑著問道:
“你們和張首輔是一個意思?”
聞言,跪在張太初身後的那些官員都低下了頭,卻齊聲道:
“陛下聖明!”
高毅微微頷首,然後柔聲道:
“很好!你們最起碼還沒有忘記燕雲之地也是中原的一部分!”
此言一出,之前譏諷訓斥於明陽的那幾名官員都嚇尿了!
高毅看著張太初,又說道:
“張首輔,我知道你一心為國!”
“可北夏和江南五國不同,北夏皇帝完顏鎮野心勃勃,他不死,早晚都會南下!”
“而且,他這些年在北夏推行新政,企圖革新北夏朝廷。”
“如今的北夏不再是以前戎狄部族渙散分裂的局麵了,完顏鎮已經集中了權力。”
“現在的完顏鎮不單單是戎狄一族的大汗,他更是北夏皇帝!”
“你明白麽!”
張太初皺著眉頭問道:
“陛下是擔心北夏也在發展,擔心他們超過我們?!”
高毅重重的點了點頭,然後說道:
“如今燕強夏弱,若不趁此時起兵,等到北夏的國力超過我朝,他們一定會以燕雲之地為跳板,長驅直入,再進中原的!”
張太初低下了頭,不再說話,皇帝的擔心確實有道理的,可他還是不願輕易興兵,破壞大燕當前安穩發展的局麵。
見狀,高毅將於明陽寫的那本奏疏遞給身旁的鄭植,說道:
“於明陽的奏疏已經陳明了北伐的迫切和重要性!”
“鄭植,你念給大家聽聽!”
鄭植接過奏疏,拱手稱是。
他緩緩打開這本奏疏,隻是粗劣的看了一遍,他就被於明陽的文辭所震撼。
待鄭植回過神後,他清了清嗓子,然後深吸一口氣,朗聲念道:
“翰林院編撰臣於明陽謹奏:而今天下大勢,七國並立,燕國為最,北夏次之,江南五國不足慮也;列國逐鹿,強則盛,弱則亡;今燕國南撫五國,北拒強夏,看似強盛,實則危矣……當是時,應先北上收複燕雲十六州,消泯北虜,後南下五國,徐徐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