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安殿中,朝臣盡皆就位。
片刻後,一道響亮聲音傳來:
“陛下駕到!”
高毅身著黑色袞服,頭戴十二道天子冕旒,閑庭信步的走上台階,端坐在龍椅上。
鄭植緊隨其後,立於皇帝身側。
高毅掃視階下眾臣,緩緩言道:
“諸卿可有事要奏?”
此言一出,今日的朝議便正式開始。
像往常一樣,各部堂官若有事情要啟奏的,站出來奏報,亦或是呈上奏折。
高毅在聽取朝臣的諫言之後,對這些問題做出最終決斷。
看起來,今日的早朝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早朝即將結束的時候,高毅暗中瞥了一眼階下眾臣中靠後的一個角落,淡聲問道:
“可還有事要奏?!”
聞言,永安殿內一時間沉默下來。
而高晟和高策似是有所預感,父子二人齊齊看向階下的一個角落,那裏站著的正是於明陽。
果不其然,在朝臣中,站在末席角落裏的於明陽,緩緩走了出來,他從袖中掏出昨晚寫的那份奏疏,雙手捧著,高聲道:
“臣翰林院編撰於明陽,有事啟奏!”
滿殿朝臣見是這末流小官出來呈奏,他們並沒有當回事。
而高晟和高策卻直愣愣的看著他,他二人知道,這個小官將會掀起一番風浪。
見狀,高毅的嘴角勾起一抹難以令人察覺的微笑,他抬了抬手,輕聲說道:
“說!”
於明陽雙手捧著奏疏,低頭說道:
“臣請求陛下,出兵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
“此乃臣所寫的,諫北夏收複燕雲疏,恭請聖上禦覽!”
此言一出,殿內文武百官盡皆嘩然!
他們沒有想到,這番諫言竟然出自一個從六品的小官之口。
張太初,法詡,班瑉,三位內閣重臣不約而同的看向這個站在大殿中央的年輕人。
他們身為朝廷中樞,皇帝心腹,自然知道陛下心念燕雲十六州,燕夏兩國早晚會有一戰,可他們沒想到,居然是於明陽這個年輕官吏,率先挑明了這件事。
三人忽然又看向龍椅上的高毅,心中暗想,今日於明陽的這番諫言,到底是因為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呢,還是因為他和皇帝早就達成了默契。
而以英國公龐牧和榮國公柴威為首的武將勳貴,他們對於明陽投去了讚賞和認同的目光,這些武將勳貴大多都經曆過中原的亂局,有些和戎狄部族有血海深仇,他們早就想和北夏決戰了。
事到如今,高策倒是不意外了,他沒有任何反應,隻是低頭站在原地,等待爺爺的態度,靜看事態如何發展,畢竟收複燕雲之地這件事,他是十分讚成的。
可是對麵的高晟卻皺緊了眉頭,好似在擔心什麽。
高毅看了一眼身側的鄭植,示意他將於明陽所寫的那本奏疏拿上來。
鄭植立刻會意,他緩緩走下台階,從於明陽手中接過那本奏疏,然後走回高毅身邊,遞給皇上。
高毅接過奏疏,緩緩打開,開始細細品鑒,他越看,越覺得自己沒有找錯人。
於明陽寫的這份奏疏言辭犀利的點明了天下大勢,亦陳明當下燕國的時局,以及收複燕雲之地的重要性,全篇引經據典,文采斐然,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可階下已經有一些朝臣開始議論紛紛,甚至有極個別不同政見的官吏開始指責於明陽。
“於明陽,你好大的膽子,如此軍國大事,也是你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可以議論的!”
“對啊!於明陽,你這是僭越!”
“你一個從六品小官,竟然敢妄言興兵!”
這幾個指責於明陽的官吏,大多是想放棄燕雲之地,和北夏和談,他們不想開戰,隻想保持現狀,安穩度日。
因此對於這些人的指責,於明陽就當聽不見,也根本不往心裏去。
他知道,大多數朝臣還是支持收複燕雲之地的,隻不過是順序先後和時間早晚的問題。
也正在此時,高毅終於讀完了那份奏疏,他看著於明陽,意猶未盡的稱讚道:
“於明陽,你真不愧是上屆春闈的狀元郎啊!”
“你寫的這份奏疏,行雲流水,鳳采鸞章啊!”
於明陽拱手回道“陛下謬讚了。”
高毅又看向剛才那幾個指責於明陽的官吏,冷聲道:
“你們幾位剛才諷刺於明陽不過從六品小官,豈能妄言國政,是麽?!”
聞言,那幾名官員急忙低下頭,安靜了下來。
高毅冷哼一聲,訓斥道:
“朝議,就是要讓眾卿暢所欲言,議論朝政的,無論官職大小,皆有說話的權利!”
“若是官位低,就不讓人家說話,那朕還要朝議幹什麽!還要你們這些官員幹什麽!”
“朕直接乾綱獨斷,豈不是更方便!”
麵對高毅的訓責,那幾名官員連忙下跪請罪,皆言道:
“臣等一時愚昧,還望陛下恕罪!”
高毅不再去看這幾人,而是對殿內眾人緩緩說道:
“剛才於明陽提議,我朝興兵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
“卿等意下如何?”
聽聞此言,殿內眾臣麵麵相覷,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陛下剛才的態度,明顯就是偏向於明陽,而且陛下和太子出身於燕雲之地,眾臣又怎敢出言反對。
況且有一大部分朝臣是支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隻不過他們想的是,等平定江南五國後,再北上收複燕雲,先北後南在他們看來,凶險了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如今大燕強盛,乃列國之首,先攻哪個,差別也不太大。
就這樣,沉默半晌後,禮部尚書法詡緩緩站了出來,對著高毅拱手道:
“陛下,一年前,我朝與北夏聯姻,若是現在就起兵北伐,是否有些不合情理!”
聞言,高毅擺了擺手,毫不在意的說道:
“北夏公主完顏魅和寧王成婚,是高家和北夏完顏家的私事,是朕的家事,並非國事!”
“國事和家事不能混為一談!”
“朕身為天子,乃萬民之主,當以國事為先,豈能念及親戚之情!”
“況且,法大人,從你口中說出情理二字,倒是讓朕有些意外啊!”
片刻後,一道響亮聲音傳來:
“陛下駕到!”
高毅身著黑色袞服,頭戴十二道天子冕旒,閑庭信步的走上台階,端坐在龍椅上。
鄭植緊隨其後,立於皇帝身側。
高毅掃視階下眾臣,緩緩言道:
“諸卿可有事要奏?”
此言一出,今日的朝議便正式開始。
像往常一樣,各部堂官若有事情要啟奏的,站出來奏報,亦或是呈上奏折。
高毅在聽取朝臣的諫言之後,對這些問題做出最終決斷。
看起來,今日的早朝一切都很正常。
直到早朝即將結束的時候,高毅暗中瞥了一眼階下眾臣中靠後的一個角落,淡聲問道:
“可還有事要奏?!”
聞言,永安殿內一時間沉默下來。
而高晟和高策似是有所預感,父子二人齊齊看向階下的一個角落,那裏站著的正是於明陽。
果不其然,在朝臣中,站在末席角落裏的於明陽,緩緩走了出來,他從袖中掏出昨晚寫的那份奏疏,雙手捧著,高聲道:
“臣翰林院編撰於明陽,有事啟奏!”
滿殿朝臣見是這末流小官出來呈奏,他們並沒有當回事。
而高晟和高策卻直愣愣的看著他,他二人知道,這個小官將會掀起一番風浪。
見狀,高毅的嘴角勾起一抹難以令人察覺的微笑,他抬了抬手,輕聲說道:
“說!”
於明陽雙手捧著奏疏,低頭說道:
“臣請求陛下,出兵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
“此乃臣所寫的,諫北夏收複燕雲疏,恭請聖上禦覽!”
此言一出,殿內文武百官盡皆嘩然!
他們沒有想到,這番諫言竟然出自一個從六品的小官之口。
張太初,法詡,班瑉,三位內閣重臣不約而同的看向這個站在大殿中央的年輕人。
他們身為朝廷中樞,皇帝心腹,自然知道陛下心念燕雲十六州,燕夏兩國早晚會有一戰,可他們沒想到,居然是於明陽這個年輕官吏,率先挑明了這件事。
三人忽然又看向龍椅上的高毅,心中暗想,今日於明陽的這番諫言,到底是因為他初生牛犢不怕虎呢,還是因為他和皇帝早就達成了默契。
而以英國公龐牧和榮國公柴威為首的武將勳貴,他們對於明陽投去了讚賞和認同的目光,這些武將勳貴大多都經曆過中原的亂局,有些和戎狄部族有血海深仇,他們早就想和北夏決戰了。
事到如今,高策倒是不意外了,他沒有任何反應,隻是低頭站在原地,等待爺爺的態度,靜看事態如何發展,畢竟收複燕雲之地這件事,他是十分讚成的。
可是對麵的高晟卻皺緊了眉頭,好似在擔心什麽。
高毅看了一眼身側的鄭植,示意他將於明陽所寫的那本奏疏拿上來。
鄭植立刻會意,他緩緩走下台階,從於明陽手中接過那本奏疏,然後走回高毅身邊,遞給皇上。
高毅接過奏疏,緩緩打開,開始細細品鑒,他越看,越覺得自己沒有找錯人。
於明陽寫的這份奏疏言辭犀利的點明了天下大勢,亦陳明當下燕國的時局,以及收複燕雲之地的重要性,全篇引經據典,文采斐然,讓人挑不出一點毛病。
可階下已經有一些朝臣開始議論紛紛,甚至有極個別不同政見的官吏開始指責於明陽。
“於明陽,你好大的膽子,如此軍國大事,也是你一個從六品的小官可以議論的!”
“對啊!於明陽,你這是僭越!”
“你一個從六品小官,竟然敢妄言興兵!”
這幾個指責於明陽的官吏,大多是想放棄燕雲之地,和北夏和談,他們不想開戰,隻想保持現狀,安穩度日。
因此對於這些人的指責,於明陽就當聽不見,也根本不往心裏去。
他知道,大多數朝臣還是支持收複燕雲之地的,隻不過是順序先後和時間早晚的問題。
也正在此時,高毅終於讀完了那份奏疏,他看著於明陽,意猶未盡的稱讚道:
“於明陽,你真不愧是上屆春闈的狀元郎啊!”
“你寫的這份奏疏,行雲流水,鳳采鸞章啊!”
於明陽拱手回道“陛下謬讚了。”
高毅又看向剛才那幾個指責於明陽的官吏,冷聲道:
“你們幾位剛才諷刺於明陽不過從六品小官,豈能妄言國政,是麽?!”
聞言,那幾名官員急忙低下頭,安靜了下來。
高毅冷哼一聲,訓斥道:
“朝議,就是要讓眾卿暢所欲言,議論朝政的,無論官職大小,皆有說話的權利!”
“若是官位低,就不讓人家說話,那朕還要朝議幹什麽!還要你們這些官員幹什麽!”
“朕直接乾綱獨斷,豈不是更方便!”
麵對高毅的訓責,那幾名官員連忙下跪請罪,皆言道:
“臣等一時愚昧,還望陛下恕罪!”
高毅不再去看這幾人,而是對殿內眾人緩緩說道:
“剛才於明陽提議,我朝興兵北伐,收複燕雲十六州。”
“卿等意下如何?”
聽聞此言,殿內眾臣麵麵相覷,大家都能看得出來,陛下剛才的態度,明顯就是偏向於明陽,而且陛下和太子出身於燕雲之地,眾臣又怎敢出言反對。
況且有一大部分朝臣是支持收複燕雲十六州的,隻不過他們想的是,等平定江南五國後,再北上收複燕雲,先北後南在他們看來,凶險了些,但也不是不能接受。
畢竟如今大燕強盛,乃列國之首,先攻哪個,差別也不太大。
就這樣,沉默半晌後,禮部尚書法詡緩緩站了出來,對著高毅拱手道:
“陛下,一年前,我朝與北夏聯姻,若是現在就起兵北伐,是否有些不合情理!”
聞言,高毅擺了擺手,毫不在意的說道:
“北夏公主完顏魅和寧王成婚,是高家和北夏完顏家的私事,是朕的家事,並非國事!”
“國事和家事不能混為一談!”
“朕身為天子,乃萬民之主,當以國事為先,豈能念及親戚之情!”
“況且,法大人,從你口中說出情理二字,倒是讓朕有些意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