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一詞來源於何方,又是從什麽時候開始的,據個人觀點來看遠古社會是肯定沒有文化一詞的存在,直到封建帝國時期才產生了文化,那麽現今的文化和曆史中的文化有什麽不一樣麽?兩者又有什麽區別。


    文化簡單來講就是文學傳承,往深層分析來講就是文人墨客留下來的詩,詞,歌,賦,讓後人來欣賞和閱讀,從中能找尋出其本身蘊含的哲理和一些讓人深思的道理。


    看一個地方是否有發展前途,首先看這個地方有沒有文化底蘊,中國有句古話:“看千年去北京,看萬年來洛陽”。為什麽要這樣講,有沒有曆史依據答案是肯定的。


    了解曆史的人,對於近代史肯定不會陌生,北京經曆了元大都,明朝,清朝,承載了許多曆史文化遺產,講述著曆史在北京留下的蹤跡和不能被遺忘的曆史。


    那麽為什麽看萬年來洛陽,難道洛陽承載了許多曆史足跡麽?據史料記載洛陽是中國最為悠久的一個城市,曆經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後梁,後唐,後晉等十三個王朝在洛建都,有十三朝古都之稱,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3處,館藏文物40餘萬件。


    什麽東西最能講述一段曆史文化,還能反映當時的技藝水平和文化故事,隻有文物才能起到這種作用,除了曆史文物能講述曆史以外,還真的找不到任何比文物更能體現曆史故事的東西。


    其實,文物本身是無價的,人說這文物值多少,那麽這個文物就值多少,文物唯一的作用就是對當時工藝水平的一種考量,文物這種東西並不是誰造出來了,就能永久性保存下去的。


    正所謂“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界上沒有永遠的強者,也沒有永遠的弱者,假如你強大到一定程度會出現萬邦來朝的景象,如果你弱小了隨時會成為魚肉任人宰割。


    中國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唐朝時期萬邦來朝,出現了“貞觀之治”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世界為之懼怕,沒有哪個國家敢來掠奪中國,其實細想一下也是,中國的唐朝比現今的美國有過之而不及,現今世界有那個國家敢在美國麵前挑釁,道理都是一樣。


    有輝煌就有沒落,這是亙古不變的規律,俗話說:“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世界這麽大,總不能什麽事光是你一家的,風水還輪流轉總不能好也是你,壞就是其他人,這樣很不公平。


    曆經歲月的變遷,時間來到了明末清初,閱讀過這段曆史,感覺很不可思議,明朝號稱百萬大軍,怎麽就讓區區幾萬甚至幾十萬清軍得了天下,這在軍事史上是令人費解的。


    可曆史偏偏喜歡和人開玩笑,就像現在看球賽一樣,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冷門,而且這個冷門還是冷門中的冷門,讓所有莊家輸得傾家蕩產一無所有。


    那麽,這是什麽原因導致了這致命的結果,原因之一:“吳三桂反叛”。這一直是史學家討論最多的一個問題,吳三桂難道真是為了一個女人而反叛的麽?其實史料中可以有所解答,吳三桂當年鎮守山海關聽聞闖王李自成已經進京要坐皇位,吳三桂見大勢已去,本想投靠李自成,李自成是漢人,吳三桂也是漢人,同族之內投靠也沒有辱沒祖宗,反正最後都是漢人坐的江山,誰坐不都一樣。


    可是,天不隨人願,李自成剛進京就控製不住自己的部下,李自成的部下大多為農民出身沒有經過正規的軍事訓練,素質那就更不用提了,所謂“上梁不正,下梁歪”就是這個道理。


    李自成一見自己攻下京師了,完全可以高枕無憂了,開始貪圖享受過上了帝王生活,奸淫明朝後宮妃子,部下一看闖王都已經這樣了,我們還客氣幹麽?於是乎闖王的部下也開始任意放縱淫欲,毛主席總結了李自成為什麽沒有徹底坐上皇位,其根本原因在於李自成革命不徹底。


    為什麽要這樣說,其中最為重要的一點,清女真族對明朝已經發動了攻勢,李自成剛把京師奪下雖然崇禎上山吊死了,可是依然有清女真族之患,還有明朝剩餘軍力,難道這些當時的李自成都沒有想到。


    以個人觀點來看,李自成終於奪下京師,就相當於現代的一夜暴富,窮了幾十年有錢了還不得好好享受一下人生,所以什麽都不想了隻要自己快活就行,於是就開始享受人生了。


    那麽歸根到底,李自成這種做法對不對,個人認為這是純粹的農民意識,為什麽這樣講我是有曆史依據的,闖王李自成是怎樣起家的,當時中原災荒嚴重,社會階級矛盾極度尖銳,李岩提出來“均田免賦”等口號,獲得廣大人民的歡迎,部隊迅速發展到百萬之眾,成為起義軍中的主力軍。


    這其中的口號和當年八路軍提出的“打土豪,分田地”的口號不盡相同,這兩種口號都是符合當時民眾的心聲,所以“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不管時代怎樣變遷,隻要有人類的存在,這句話永遠都不會過時。


    成功來得太突然了,讓人一時迷失,這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但是像李自成那樣沉迷酒色,而不能自拔的的確比較少見,於是乎就走向了滅亡為什麽會這麽快,剛坐沒幾天就讓坐了。


    李自成自己都開始貪圖享樂了,沒有及時約束部下,導致了關鍵性的結果,這到底是一個什麽樣的關鍵性後果。原因之二:“李自成剛進京師,部下就把吳三桂一家殺了,這下可不得了,吳三桂本想投靠李自成,消息一傳來吳三桂氣得一下子改變了主意,直接大開山海關讓清軍直入,這就相當於引狼入室。


    當時還有一句詩叫“衝冠一怒為紅顏”意思是說,吳三桂為了陳圓圓而反叛明朝,投靠清朝,如果稍有對曆史有所研究的,都能對此事一笑了之,因為能成為明朝的封疆大吏對自身的名節看得比命都重。


    怎麽可能為了一個女人,而反叛自己的國家和民族,以我個人觀點來看,吳三桂當時是被逼的,其中大部分原因是因為李自成滅了吳三桂的親人,那都是血肉之親,俗話說:“殺父之仇,不共戴天”。何況李自成殺的還是吳三桂的滿門。


    這種仇恨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是怒不可及的,雖然做法有點過激,現在想像當時的吳三桂是被仇恨蒙蔽了雙眼,仇人的敵人就是朋友,這一下子直接把明朝給滅亡了,也把李自成踢下了皇帝寶座。


    吳三桂的仇是報了不假,但是吳三桂最後的結局是什麽,有看過曆史的人一定不會陌生,吳三桂幫助了清朝得了天下,那麽清朝是否要給點回報呢?回報就是給了吳三桂雲南,每年清朝還要給吳三桂巨額黃金白銀供給生活。


    可就算清朝有金山銀海,也供養不了吳三桂啊!後果可想而知被康熙給平了,原因很簡單國家養不起吳三桂了,正好吳三桂又想趁亂造反,康熙一看時機到了,幹脆把吳三桂給平了,這樣一來每年國庫能節省一大部分開支,賬不算不明白怎麽劃算怎麽來,於是乎吳三桂就被平叛了。


    清朝入關沒有去動明十三陵,這從中能看出清首腦對於明朝還是有敬畏之心,可入關沒多久就提出了“留發不留頭”的口號,這口號是誰提出來的,這口號就是清朝的多爾袞,當時因為這口號,在全國範圍內沒少殺人。


    剛入關就屍橫遍野,這種做法對不對,非常時期用非常手段,縱觀曆史清朝從入關到清朝滅亡,一直都有民間組織在與清抗衡,清朝一直動亂不堪,看過清朝曆史照片的,都能從中看到一些東西。


    那時候的老百姓,大多數都是穿著舊棉襖一年到頭沒洗過澡的一抓一大把,有過好日子的有沒有,窮廟還有富和尚何況是泱泱大國,清皇室的日子不是普通老百姓敢想像的。


    講了這麽多,怎麽一點都沒講文化兩字,曆史其實也是一種文化,如果有人不認同曆史是一種文化傳承的話,我也無話可說,這其中的文物都能說明一些問題。


    清朝自入關以後,先是對明朝殘餘勢力進行打擊,其次就是要植入民眾一種觀念,清朝才區區幾十萬人,光說話誰能聽,於是乎就出現了“留發不留頭”的口號進行屠殺式植入理念。


    自清康熙時就開始搜羅能工巧匠來修建著名的“圓明園”一直修建到道光,曆史總愛和人開玩笑,清朝辛辛苦苦忙活了幾百年,最後珍寶卻成為了英國的囊中物,講這有點誇張可“圓明園”中大部分在大英博物館。


    世界就是這麽殘忍,國家強盛任何國家都懼怕,國家落後任何國家都想過來分一杯羹,所以要時刻有種危機意識,才能永久立於不敗之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社會萬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楓FiyHqy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楓FiyHqy並收藏社會萬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