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北京奧運會取得了空前的成功,全球有四十億觀眾見證了中國健兒的颯爽英姿,同時也目睹了改革開放三十年的豐碩成果。
而在兩年後的上海,一場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也正以非凡的麵貌向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展現何為大國風範。
眾所周知,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被稱為第一屆世博會,但其實這種形式的集會雛形是源自中國。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登上觀風行殿,盛陳文物,奏九部樂,設魚龍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設於殿上,以寵異之。
三十餘國陪列出席,有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伽折、契丹等國,史稱“萬國博覽會”。
中世紀的歐洲商販們效仿中國古人的這種模式,起初隻是為了擴大商品交易的規模,但隨著參與人員越來越多,影響範圍越來越大,經濟、科技、藝術、哲學等等元素開始融入進來,集市就逐漸演變成了定期舉辦且規模較大的博覽會。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隻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孕育而生。
從1951年的英國倫敦到2008年的西班牙薩拉戈薩,總計四十屆世博會凝聚了人類在工業、科技、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智慧結晶,也成為了主辦國向世界展現自己的舞台。
早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就成立了世博會申辦委員會,並於2001年5月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申請函。
次年12月3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上海正式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一場“萬國來華”的盛會就此成為了申城發展曆程中的又一座裏程碑。
“安哥,我錯了,早知道就不要開車來了,坐地鐵的話估計都已經入園了。”
看到擺渡車站點蜿蜒的隊伍,周清茹“腸子都悔青了”,早上出門的時候楊守安提議坐地鐵來看世博會,結果被她給否決了,原因隻是開車的話可以在副駕駛位置上化妝。
結果離著世博園區還有好遠就被攔了下來,說是私家車輛沒有出入證隻能停在外圍停車場,需要轉乘擺渡公交車才能進去。
這一來一去直接耗掉了將近兩個鍾頭,當楊守安和周清茹總算沿著世博軸進到展覽區域的時候,就看到那幾個熱門的場館都已經是大排長龍的狀態。
“沒事,反正我們明天還能來,而且也不是每個館都要排隊的,你看,現在除了中國館、沙特館、意大利館、韓國館……瑞士館這些以外,嗯,其他的場館還是能直接進去參觀的。”
楊守安這話說得自己都沒多少底氣,但秉承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兩人還是選中了幾個“必去”的展館開始了遊覽。
其實之所以會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參觀世博會,一是因為機會難得,下一次再遇上可能還得等個十幾二十年,加之又是在上海本土舉辦,自然不能錯過。
二是因為楊守安在那次與慕慧嫻天台一聚後,就重新調整了安茹服飾的發展思路,把“荒廢”了好一陣子的外貿業務又撿了起來,希望開拓一條能夠和當下依然紅火的電商板塊齊頭並進的新渠道。
隻是大方向上雖然“轉過身”來了,但想要具體落實推進的時候依然困難重重。
出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不知道該把衣服賣給誰去”。
慕慧嫻那晚的分析完全正確,康樂村的小製衣廠和大上海的原創品牌服飾公司,這兩者的目標客戶群體是不一樣的。
以前楊守安跟著張叔跑的那些外貿單子,基本上都是銷往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地區。
這些地區與中國或是接壤,或是有完善的陸地運輸線路。
很多中國人跑到那邊後就開始利用國內低成本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把在生產好的貨物拉到這些國家去買,以此來賺取差價。
這種所謂的“外貿訂單”其實本質上還是零售行為,非常講究成本控製,普遍單次體量都很小。
像製衣廠之前接的那些單子,基本都是幾百到幾千件不等,雖然要貨的頻率高,但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
所以當經濟危機蔓延到東南亞和北歐之後,此類依靠“掮客”和“中間商”撮合的外貿生意就迎來了斷崖式的蕭條期。
而安茹服飾作為一家已經通過互聯網解決了“零售銷量”問題的品牌,在開拓外貿業務的時候,需要找的是更加穩定、要貨量更大、對服飾類型和款式有更加豐富要求的客戶。
對於擁有此等“標簽”的目標,楊守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歐美和日韓。
但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嚐試後,他沮喪地發現這些發達地區普遍自己就有著相當繁榮的服裝產業,且非常排斥進口其他國家的自主產品。
哪怕有零星的需求,也極其看重品牌的知名度或者是有沒有本地化的附加服務,而這兩點恰恰是現在的安茹難以實現的。
兜兜轉轉還是沒能找到公司轉型的突破口,楊守安作為這艘大船的舵手,自然是焦慮到不行。
哪怕線上商城的生意還是那麽火爆,每天公司的賬戶餘額也在不斷增加,但安茹的發展卻好像和計劃中的目標漸行漸遠。
周清茹看出了自家男人的擔憂,但作為公司產品的主要設計師,除了盡全力設計出更好的衣服外,她也隻能“生拉硬拽”著楊守安來世博會上散散心,順便找找靈感。
“呼,真不愧是東方之冠啊,太雄偉壯麗了,清茹你說這中國館的設計師是怎麽想出如此天才的創意的,那些老外看了以後還不得一愣一愣的。”
瀏覽完中國國家館後楊守安和周清茹走在熙熙攘攘的中央廣場上,兩人還在不斷回味著剛才的所見所聞,心裏止不住的讚歎,那看向迎麵而來的外國旅客的眼神都變得自豪了幾分。
“接下來去哪?沙特館人太多了,我剛才問了‘小白菜(世博會誌願者)’,說非洲的那些國家館都沒啥人,要不我們就去那吧?”
楊守安看了看“沙特館從此排隊還需五小時入館”的標牌,有些無奈地攤開導引地圖,指著其中一大片區域對著周清茹說道。
而在兩年後的上海,一場被譽為“經濟、科技、文化領域內的奧林匹克盛會”也正以非凡的麵貌向246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展現何為大國風範。
眾所周知,1851年在英國倫敦海德公園舉辦的萬國工業博覽會被稱為第一屆世博會,但其實這種形式的集會雛形是源自中國。
大業五年(609年),隋煬帝登上觀風行殿,盛陳文物,奏九部樂,設魚龍曼延,宴高昌王、吐屯設於殿上,以寵異之。
三十餘國陪列出席,有突厥、新羅、靺鞨、畢大辭、訶咄、傳越、伽折、契丹等國,史稱“萬國博覽會”。
中世紀的歐洲商販們效仿中國古人的這種模式,起初隻是為了擴大商品交易的規模,但隨著參與人員越來越多,影響範圍越來越大,經濟、科技、藝術、哲學等等元素開始融入進來,集市就逐漸演變成了定期舉辦且規模較大的博覽會。
隨著時代的進步,新技術和新產品的不斷出現,隻展不賣,以宣傳、展出新產品和成果為目的的展覽會孕育而生。
從1951年的英國倫敦到2008年的西班牙薩拉戈薩,總計四十屆世博會凝聚了人類在工業、科技、經濟、文化等多個領域的智慧結晶,也成為了主辦國向世界展現自己的舞台。
早在2000年的時候,中國政府就成立了世博會申辦委員會,並於2001年5月通過外交途徑向國際展覽局遞交了申請函。
次年12月3日,經國際展覽局大會投票表決,中國上海正式獲得2010年世博會舉辦權,一場“萬國來華”的盛會就此成為了申城發展曆程中的又一座裏程碑。
“安哥,我錯了,早知道就不要開車來了,坐地鐵的話估計都已經入園了。”
看到擺渡車站點蜿蜒的隊伍,周清茹“腸子都悔青了”,早上出門的時候楊守安提議坐地鐵來看世博會,結果被她給否決了,原因隻是開車的話可以在副駕駛位置上化妝。
結果離著世博園區還有好遠就被攔了下來,說是私家車輛沒有出入證隻能停在外圍停車場,需要轉乘擺渡公交車才能進去。
這一來一去直接耗掉了將近兩個鍾頭,當楊守安和周清茹總算沿著世博軸進到展覽區域的時候,就看到那幾個熱門的場館都已經是大排長龍的狀態。
“沒事,反正我們明天還能來,而且也不是每個館都要排隊的,你看,現在除了中國館、沙特館、意大利館、韓國館……瑞士館這些以外,嗯,其他的場館還是能直接進去參觀的。”
楊守安這話說得自己都沒多少底氣,但秉承著既來之則安之的心態,兩人還是選中了幾個“必去”的展館開始了遊覽。
其實之所以會暫時放下手頭的工作來參觀世博會,一是因為機會難得,下一次再遇上可能還得等個十幾二十年,加之又是在上海本土舉辦,自然不能錯過。
二是因為楊守安在那次與慕慧嫻天台一聚後,就重新調整了安茹服飾的發展思路,把“荒廢”了好一陣子的外貿業務又撿了起來,希望開拓一條能夠和當下依然紅火的電商板塊齊頭並進的新渠道。
隻是大方向上雖然“轉過身”來了,但想要具體落實推進的時候依然困難重重。
出的問題其實也很簡單,就是“不知道該把衣服賣給誰去”。
慕慧嫻那晚的分析完全正確,康樂村的小製衣廠和大上海的原創品牌服飾公司,這兩者的目標客戶群體是不一樣的。
以前楊守安跟著張叔跑的那些外貿單子,基本上都是銷往東南亞和俄羅斯等地區。
這些地區與中國或是接壤,或是有完善的陸地運輸線路。
很多中國人跑到那邊後就開始利用國內低成本製造業發達的優勢,把在生產好的貨物拉到這些國家去買,以此來賺取差價。
這種所謂的“外貿訂單”其實本質上還是零售行為,非常講究成本控製,普遍單次體量都很小。
像製衣廠之前接的那些單子,基本都是幾百到幾千件不等,雖然要貨的頻率高,但抵禦風險的能力幾乎為零。
所以當經濟危機蔓延到東南亞和北歐之後,此類依靠“掮客”和“中間商”撮合的外貿生意就迎來了斷崖式的蕭條期。
而安茹服飾作為一家已經通過互聯網解決了“零售銷量”問題的品牌,在開拓外貿業務的時候,需要找的是更加穩定、要貨量更大、對服飾類型和款式有更加豐富要求的客戶。
對於擁有此等“標簽”的目標,楊守安第一個想到的就是歐美和日韓。
但經過一番艱苦卓絕的嚐試後,他沮喪地發現這些發達地區普遍自己就有著相當繁榮的服裝產業,且非常排斥進口其他國家的自主產品。
哪怕有零星的需求,也極其看重品牌的知名度或者是有沒有本地化的附加服務,而這兩點恰恰是現在的安茹難以實現的。
兜兜轉轉還是沒能找到公司轉型的突破口,楊守安作為這艘大船的舵手,自然是焦慮到不行。
哪怕線上商城的生意還是那麽火爆,每天公司的賬戶餘額也在不斷增加,但安茹的發展卻好像和計劃中的目標漸行漸遠。
周清茹看出了自家男人的擔憂,但作為公司產品的主要設計師,除了盡全力設計出更好的衣服外,她也隻能“生拉硬拽”著楊守安來世博會上散散心,順便找找靈感。
“呼,真不愧是東方之冠啊,太雄偉壯麗了,清茹你說這中國館的設計師是怎麽想出如此天才的創意的,那些老外看了以後還不得一愣一愣的。”
瀏覽完中國國家館後楊守安和周清茹走在熙熙攘攘的中央廣場上,兩人還在不斷回味著剛才的所見所聞,心裏止不住的讚歎,那看向迎麵而來的外國旅客的眼神都變得自豪了幾分。
“接下來去哪?沙特館人太多了,我剛才問了‘小白菜(世博會誌願者)’,說非洲的那些國家館都沒啥人,要不我們就去那吧?”
楊守安看了看“沙特館從此排隊還需五小時入館”的標牌,有些無奈地攤開導引地圖,指著其中一大片區域對著周清茹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