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將忠
開局就是城主,有點野心很合理吧 作者:乾南辛巳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十月十三,霍方帶著兩千天道軍降軍回到了平中城。他先是將兩千降軍移交到募兵府,隨後又去軍務司軍務處移交兵符,卸下兵權。
當日,軍務平令熊智和軍務司司長淩辯照例來到軍營探望出征的將士們。跟隨霍方回城的都是霍方手下的兵,經過與天道軍的廝殺,回到平中城的仍有九百餘人。熊智和淩辯分別向將士們說了幾句勉勵的話,隨後霍方宣布全軍歇息三日,眾將士可離開軍營,但不能離開平中城,引來眾人陣陣歡呼。
待手下散去之後,霍方將兩位上峰帶到自己的公署內。霍方這一軍常駐在平中城內,各項條件與駐紮在城外的軍務司各軍比起來,算得上是較為優越。
三人各自坐下,霍方絲毫沒有麵對上峰時應有的恭敬之情。
淩辯率先道:“小方,木已成舟,我們兩個也不能改變什麽。你盡快看開些,世事便是如此,沒有公平可言。各人氣運也各不相同,有起有伏皆是正常。”
霍方聞言不服,道:“君廷若是能出兵六千人,為何不一開始便讓我帶兵六千去平叛?若是我有六千兵馬,還有那年輝張鬆年什麽事?先讓我去消耗叛民的銳氣,再讓他們兩個就會耍嘴皮子的人過來摘桃子,誰能服氣?”
“可誰讓朱昆在前線戰死了呢?那朱昆是什麽貨色你還不清楚?你還敢讓他帶兵去與叛民對碰,這不就是你的決策有誤麽。若不是朱昆身死,君廷也不會那麽快便派援軍出擊,甚至是連具裝重騎都派了出去。”淩辯繼續勸道。
“我...”霍方覺得委屈,他知道朱昆不行,所以安排朱昆去解決城外的一小撥叛民,由他來應付城內叛民的大部隊,誰知就是這樣的安排,朱昆還是兵敗被殺。其實朱昆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麽不堪,但也是霍方和朱昆二人的命不好,遇上了張樂的天勇軍,致使一人失了軍功,一人丟了性命。
“小方,如今我們在朝堂之上失勢,許多事情由不得我們,你還是看開些罷。”熊智開口勸道。
“將軍,我們軍務司幾萬人,隻要您一聲令下,隨時可以聽您號令,還管朝堂之勢做什麽?那三公手上能有幾個軍啊?”
“住口!”熊智大怒,嗬斥道。
熊智深吸了幾口氣之後,見霍方一臉不忿的樣子,道:“小方,你是帶兵之將,不是隻顧聽令埋頭衝殺的小卒。為將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忠字!軍務司的兵隻能姓煉,隻能忠於君上,你自己好好悟一悟這個道理吧。”
熊智說完,不再理會霍方的反應,與淩辯離開了軍營。
霍方目送二人離開後,呆坐在椅子上許久。
— — — — — —
十月十五,朝議。
五令閣右平令吳鈞待三位司長說完便直入正題,拿出三份文書,道:“東領、福領和殷國先後送來文書,內容大同小異,旨在免除今年歲貢,順便借糧,與明年的歲貢一起交回君廷。諸位同僚覺得是否有必要聽一聽文書所寫內容?”殷國的文書不出信君所料,還是送來了君廷。
殿內無人說話,吳鈞看向信君,後者點了點頭。於是吳鈞將三份文書交予一旁的內侍,內侍恭敬接過,當堂宣讀。
內侍宣讀完三份文書後,眾臣一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過隻是場麵熱鬧,過了有盞茶的時間,並沒有人有要站出來的意思。
“你們是毫無意見?還是有意見不敢說?”信君不耐道。
諫議府司書王策出列道:“君上,臣認為東領與北領受君廷命令,出兵君土救災耗費頗大,自身也遭受洪災甚為嚴重,請求免除今年歲貢情有可原。可是這福領和殷國,受災不如二領嚴重,又無出兵耗費糧草,卻請求免除今年歲貢,此舉欠妥,有跟風討巧之嫌。”
“嗯。”信君雖未開口,卻是聽得頻頻點頭。底下不少人見信君如此反應,紛紛附和王策的意見,對福領和殷國的舉措表示抨擊。
“之前北領的奏請,我們如何處置來著?”信君問道。
“今年不交歲貢,明年交上兩年的歲貢。”總務司司長韋明答道。趙帛主動辭官挽救了韋明的官職,無人再因錯誤救濟災民導致民亂一事刁難韋明,但韋明近來在朝堂之上也是少言寡語,非他所答之事一概不開口。
“既然北領和東領受君廷之令出兵救災,歲貢一事便用同樣的處置之法,你們認為如何?太公你覺得呢?”
“臣附議。”
“那便如此。福領和殷國的奏請又該如何處置?”信君不等眾臣答複,直接問了煉桓後便下令了。
這下又沒人應話了。
“黃平令,你覺得如何處置比較妥當?”信君點名黃倫,問道。
“這...駁回他們的文書,該交的歲貢還得交。”黃倫答道。
“你們可同意黃平令的意見?”信君問道。
殿內先是沉默了一兩個呼吸的時間,接著紀康便道:“臣附議。”其餘三位平令大人緊隨其後表示同意。
“那便依黃平令之見,拒絕福領與殷國免除歲貢的奏請。去年兩地交了多少歲貢來著?”
民務司副司溫延答道:“福領交了兩萬石糧食,殷國交了六萬石糧食。”
信君想了想,道:“福領和殷國兩地確實受到洪災的侵害,今年便通融些,福領交一萬六千石糧食,殷國交四萬八千石糧食便可。總務司批複文書的時候把這數目寫上,也算給他們一點慰藉。”
“是,君上。”韋明應道。
“諸位可還有事?”
“君上,臣還有事。君土的秋收已完成十之八九,各地的田稅征收也幾近完成,不少城鎮的賬目統計已送至民務司,而軍務司也已完成各城鎮接收災民人數之統計。臣經過這些日子與民務司、總務司的眾多同僚商議、合計,已完成向平東、平北兩府除平東城之外各城鎮撥付救災糧食的數目安排,平東城的糧食撥付需等年副司回君廷之後另行商議。”吳鈞說完,拿出一份賬目,這是他近來主抓的一項政事,也是上任右平令之後的第一項大事,自然是格外用心,格外賣力。
最終信君還是同意了吳鈞的糧食撥付計劃,小部分城鎮近日便會運去糧食,其餘則要等到君廷收到今年的田稅之後再行撥付。
— — — — — —
顏正初帶著狼影的千人大商隊,出了平中城後將前往平中城東北處二十餘裏之外的安平渡,在這乘上商船,順著中炎河一直向北進入赤林河後,在北岸北領的撫南渡泊船卸貨。
由於商隊規模不小,在安平渡等了小半日才上了船。盡管狼影財大氣粗有自己的商船,但安平渡是平中城外唯一的渡口,能泊船的位置是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這鋪天蓋地而來的船隻。顏正初也隻能耐心等候,等了半日才等到商行的船,將糧食全部搬上八艘商船又耗費了小半日,待商隊啟程之時已是傍晚時分。
此時的中炎河明亮如白晝,河上不但商船多如魚兒,甚至遊船也不少,船上燈火透亮。有的船上是男女二人在花前月下吟詩撫琴,也有的船上是富家公子在風月之地花天酒地。如此景象若是文人墨客來了,必是要感歎好一副盛世之景。
顏正初見此心中複雜,一邊心中唾罵這些酒囊飯袋浪費家財虛度光陰,一邊又遐想如此無誌的人生豈不快哉?
盡管河上的船多如繁星,顏正初仍覺得有一艘甚至是好幾艘船在跟著商隊,船上無數雙眼睛在緊盯著自己。
當日,軍務平令熊智和軍務司司長淩辯照例來到軍營探望出征的將士們。跟隨霍方回城的都是霍方手下的兵,經過與天道軍的廝殺,回到平中城的仍有九百餘人。熊智和淩辯分別向將士們說了幾句勉勵的話,隨後霍方宣布全軍歇息三日,眾將士可離開軍營,但不能離開平中城,引來眾人陣陣歡呼。
待手下散去之後,霍方將兩位上峰帶到自己的公署內。霍方這一軍常駐在平中城內,各項條件與駐紮在城外的軍務司各軍比起來,算得上是較為優越。
三人各自坐下,霍方絲毫沒有麵對上峰時應有的恭敬之情。
淩辯率先道:“小方,木已成舟,我們兩個也不能改變什麽。你盡快看開些,世事便是如此,沒有公平可言。各人氣運也各不相同,有起有伏皆是正常。”
霍方聞言不服,道:“君廷若是能出兵六千人,為何不一開始便讓我帶兵六千去平叛?若是我有六千兵馬,還有那年輝張鬆年什麽事?先讓我去消耗叛民的銳氣,再讓他們兩個就會耍嘴皮子的人過來摘桃子,誰能服氣?”
“可誰讓朱昆在前線戰死了呢?那朱昆是什麽貨色你還不清楚?你還敢讓他帶兵去與叛民對碰,這不就是你的決策有誤麽。若不是朱昆身死,君廷也不會那麽快便派援軍出擊,甚至是連具裝重騎都派了出去。”淩辯繼續勸道。
“我...”霍方覺得委屈,他知道朱昆不行,所以安排朱昆去解決城外的一小撥叛民,由他來應付城內叛民的大部隊,誰知就是這樣的安排,朱昆還是兵敗被殺。其實朱昆並不是他們想的那麽不堪,但也是霍方和朱昆二人的命不好,遇上了張樂的天勇軍,致使一人失了軍功,一人丟了性命。
“小方,如今我們在朝堂之上失勢,許多事情由不得我們,你還是看開些罷。”熊智開口勸道。
“將軍,我們軍務司幾萬人,隻要您一聲令下,隨時可以聽您號令,還管朝堂之勢做什麽?那三公手上能有幾個軍啊?”
“住口!”熊智大怒,嗬斥道。
熊智深吸了幾口氣之後,見霍方一臉不忿的樣子,道:“小方,你是帶兵之將,不是隻顧聽令埋頭衝殺的小卒。為將者心中一定要有一個忠字!軍務司的兵隻能姓煉,隻能忠於君上,你自己好好悟一悟這個道理吧。”
熊智說完,不再理會霍方的反應,與淩辯離開了軍營。
霍方目送二人離開後,呆坐在椅子上許久。
— — — — — —
十月十五,朝議。
五令閣右平令吳鈞待三位司長說完便直入正題,拿出三份文書,道:“東領、福領和殷國先後送來文書,內容大同小異,旨在免除今年歲貢,順便借糧,與明年的歲貢一起交回君廷。諸位同僚覺得是否有必要聽一聽文書所寫內容?”殷國的文書不出信君所料,還是送來了君廷。
殿內無人說話,吳鈞看向信君,後者點了點頭。於是吳鈞將三份文書交予一旁的內侍,內侍恭敬接過,當堂宣讀。
內侍宣讀完三份文書後,眾臣一陣交頭接耳,議論紛紛。不過隻是場麵熱鬧,過了有盞茶的時間,並沒有人有要站出來的意思。
“你們是毫無意見?還是有意見不敢說?”信君不耐道。
諫議府司書王策出列道:“君上,臣認為東領與北領受君廷命令,出兵君土救災耗費頗大,自身也遭受洪災甚為嚴重,請求免除今年歲貢情有可原。可是這福領和殷國,受災不如二領嚴重,又無出兵耗費糧草,卻請求免除今年歲貢,此舉欠妥,有跟風討巧之嫌。”
“嗯。”信君雖未開口,卻是聽得頻頻點頭。底下不少人見信君如此反應,紛紛附和王策的意見,對福領和殷國的舉措表示抨擊。
“之前北領的奏請,我們如何處置來著?”信君問道。
“今年不交歲貢,明年交上兩年的歲貢。”總務司司長韋明答道。趙帛主動辭官挽救了韋明的官職,無人再因錯誤救濟災民導致民亂一事刁難韋明,但韋明近來在朝堂之上也是少言寡語,非他所答之事一概不開口。
“既然北領和東領受君廷之令出兵救災,歲貢一事便用同樣的處置之法,你們認為如何?太公你覺得呢?”
“臣附議。”
“那便如此。福領和殷國的奏請又該如何處置?”信君不等眾臣答複,直接問了煉桓後便下令了。
這下又沒人應話了。
“黃平令,你覺得如何處置比較妥當?”信君點名黃倫,問道。
“這...駁回他們的文書,該交的歲貢還得交。”黃倫答道。
“你們可同意黃平令的意見?”信君問道。
殿內先是沉默了一兩個呼吸的時間,接著紀康便道:“臣附議。”其餘三位平令大人緊隨其後表示同意。
“那便依黃平令之見,拒絕福領與殷國免除歲貢的奏請。去年兩地交了多少歲貢來著?”
民務司副司溫延答道:“福領交了兩萬石糧食,殷國交了六萬石糧食。”
信君想了想,道:“福領和殷國兩地確實受到洪災的侵害,今年便通融些,福領交一萬六千石糧食,殷國交四萬八千石糧食便可。總務司批複文書的時候把這數目寫上,也算給他們一點慰藉。”
“是,君上。”韋明應道。
“諸位可還有事?”
“君上,臣還有事。君土的秋收已完成十之八九,各地的田稅征收也幾近完成,不少城鎮的賬目統計已送至民務司,而軍務司也已完成各城鎮接收災民人數之統計。臣經過這些日子與民務司、總務司的眾多同僚商議、合計,已完成向平東、平北兩府除平東城之外各城鎮撥付救災糧食的數目安排,平東城的糧食撥付需等年副司回君廷之後另行商議。”吳鈞說完,拿出一份賬目,這是他近來主抓的一項政事,也是上任右平令之後的第一項大事,自然是格外用心,格外賣力。
最終信君還是同意了吳鈞的糧食撥付計劃,小部分城鎮近日便會運去糧食,其餘則要等到君廷收到今年的田稅之後再行撥付。
— — — — — —
顏正初帶著狼影的千人大商隊,出了平中城後將前往平中城東北處二十餘裏之外的安平渡,在這乘上商船,順著中炎河一直向北進入赤林河後,在北岸北領的撫南渡泊船卸貨。
由於商隊規模不小,在安平渡等了小半日才上了船。盡管狼影財大氣粗有自己的商船,但安平渡是平中城外唯一的渡口,能泊船的位置是無論如何也滿足不了這鋪天蓋地而來的船隻。顏正初也隻能耐心等候,等了半日才等到商行的船,將糧食全部搬上八艘商船又耗費了小半日,待商隊啟程之時已是傍晚時分。
此時的中炎河明亮如白晝,河上不但商船多如魚兒,甚至遊船也不少,船上燈火透亮。有的船上是男女二人在花前月下吟詩撫琴,也有的船上是富家公子在風月之地花天酒地。如此景象若是文人墨客來了,必是要感歎好一副盛世之景。
顏正初見此心中複雜,一邊心中唾罵這些酒囊飯袋浪費家財虛度光陰,一邊又遐想如此無誌的人生豈不快哉?
盡管河上的船多如繁星,顏正初仍覺得有一艘甚至是好幾艘船在跟著商隊,船上無數雙眼睛在緊盯著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