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七安家的秋收
岸邊牛背上的天才少女 作者:休雨7安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七安吃飽飯,站在家門口禾場上。
她看見禾場東南角高高的長方形稻子垛上,小叔叔正一捆捆將稻子從上麵扔下來,下麵的媽媽單腿跪在稻子捆上解開稻草繩,不斷彎腰用胳膊抱住稻子,把它們平鋪在禾場上。
稻子均是稻穗頭朝裏,根部朝外,呈橢圓形擺放,由裏往外,不斷擴大,直到鋪滿禾場。
小親親趕著牛拉著石碾,在20公分左右厚的稻子上不斷轉圈碾壓,旁邊還有大嬸嬸幫忙用連蓋不斷敲打稻子。
連蓋是一種用竹子製作的外表呈梯形狀長70公分左右的竹排,短底邊處裝有一圓木軸承,軸承另外一端裝在長長的雞蛋粗細的圓木柄上。
當嬸嬸手握木柄躬身向下擊打時,連著軸承的梯形竹排會在空中轉動一周後擊打稻子,發出啪啪的聲音,已被石碾碾壓過的稻子再經過連蓋的不斷敲打,稻穀基本全從稻子上脫離,一粒粒外形飽滿的長橢圓形稻穀密密麻麻厚厚地躺在了七安家的禾場上。
移開上麵的稻草,金黃黃的稻穀不斷被掃把掃攏在一起,形成金字塔似的穀堆。
穀堆旁的爸爸戴著麥秸草帽,雙手握著大方木鏟,用力一鏟鏟挑起稻穀灑向空中,穀粒中的土灰頓時形成塵霧被風刮走,穀粒洋洋灑灑在他麵落下,形成一麵扇行的穀壟。
濃濃的塵霧中,七安見爸爸不斷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額頭上滾落的汗珠,以防汗水迷了眼睛……
這就是七安家的秋收,是家人們忙活一個春天和一個夏天後的勞動果實。
春天家人們弓腰赤腳站在水裏,用手將一顆顆秧苗插進秧田裏,七安插過,那時爸爸特意給她和姐姐留出一小塊地,讓她倆貓著腰學大人的樣子插秧,邊插邊往後挪腿。
爸爸叫七安盡量不要朝身後看,隻看自己前麵的秧苗,不一會兒的功夫,快手快腳的媽媽在七安眼角的餘光裏已經看不到了,隻剩下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綠色的小秧苗樹立著,一陣微風吹過,小秧苗開始隨風擺動,不斷向七安招手,像是在對她說:“七安快點加油呀! ”
她低頭從雙腿縫裏往後看了一下,腿後麵白茫茫的水麵,似乎一眼望不到頭,左後側的媽媽離七安已經很遠了。
這時媽媽左手拿著一把秧苗,右手刷刷地將秧苗飛快地插入水中,從右往左,邊插邊側移動腿腳,等插到田埂內側附近,然後腿腳往後退一步再從左往右插,反複不停地左右騰挪後,一大片行列整齊的秧苗排在了媽媽前麵,七安不禁感歎:“媽媽的手真快呀!”
是的,媽媽的幹活速度,叔叔和親親們一直是誇讚有加的,七安隻能望塵莫及,慢慢地插著自己手中的秧苗,心中納悶媽媽是怎麽做到那麽嫻熟的呢……
最後還是媽媽幫她完成了爸爸分配的任務,將她身後空著的水田插滿了秧苗——媽媽從水田的另一側開始插秧,屁股方向朝著七安的屁股,一會兒媽媽和七安就背靠背勝利會師了。
夏天,秧苗們在高熱的陽光下迅速長高,分支、打岔、結胎,吐穗,一棵不到一尺來高的小秧苗變成了八九株至少70公分以上的稻苗,讓原本稀疏的地裏行間,被茁壯生長的秧苗擠的密密麻麻的,再也看不見水田底部的稀泥狀土壤。
當暴雨到來的時候,大水淹沒了稻田,隻剩下綠綠的稻苗尖,等大水退後,水稻又重新露了出來,安然無恙地站在水田裏,反觀稻苗的根部,裏麵隱藏了很多鯽魚,它們是跟著大水遊過來的。
大熱的天裏,爸爸頂著大太陽站在水田裏用腳清除水田裏的水草,經常踩著踩著就碰到滑溜溜的東西。
他俯身一看,是鯽魚,由於當時稻田裏的水麵很淺,基本接近淤泥層,魚在淤泥裏,不能快速遊動,隻能等著被擒。
爸爸一彎腰迅速將魚抓起,然後從田埂旁邊折一根荊條將魚穿在上麵掛著,等他除完水草,荊條上也掛滿了魚,到了晚上將魚交給七安媽媽,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香煎稻花鯽魚,七安和姐姐吃的那個美,野生鯽魚的鮮香是豬肉都不能比擬的,她長大了喜歡吃魚勝過吃肉。
夏天的水稻田裏還有另外一種美食,就是鱔魚。
等天黑了的時候,七安爸爸帶上手電筒,腰上掛滿長圓錐形的篾簍,它們由裏外兩個大小不同的圓錐形篾簍套在一起組成,底部朝裏延伸的小內圓錐形篾簍嘴尖處留有一個小洞,鱔魚恰巧可以通過,在大小圓錐篾簍之間的縫隙處放有粗粗的綠蚯蚓,那是鱔魚的美食。
爸爸將篾簍分散放在稻田的邊邊角角——鱔魚經常出沒的地方,田裏的軟泥上留有彎彎曲曲的細紋,那是鱔魚平日活動留下的印跡。
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他再將篾簍全部收回,帶回家,放在家門口的禾場上。
等吃完早飯,他坐在小板凳上拿開裏麵的小圓錐篾簍,將大圓錐簍往地上一磕,五六條,不,應該說是七八條,還不準確,多的篾簍裏麵竟然有十幾條,比大拇指頭還粗的鱔魚滾落在地麵,彎彎曲曲地四處遊動。
鱔魚黑黃色的脊背,淺黃白色的肚皮,尖尖的頭上,又小又細的眼睛,表麵滑溜溜的,看著有點像蛇。
七安壯起膽用手抓起一根鱔魚,根本握不住,眼睜睜地看著它從指縫間溜走,留下滿手的粘液。
可是爸爸總有辦法,他找來一塊木板,在板上釘一個鐵長釘,等釘子穿過木板2公分,再翻過木板放在地上。
他抓起一條鱔魚,使勁往地上一摔,鱔魚瞬間失去了知覺,再將鱔魚頭部刺穿在釘子上,清醒過來的鱔魚不斷扭動著身子,再用鋒利的小刀劃開鱔魚的肚子,去除它的內髒,將鱔魚丟在水盆中,鮮紅的血跡在水麵上散開……
媽媽一會兒過來拿剪刀把鱔魚剪成一段段的,在一旁看著的的七安心裏有些替鱔魚感到難受。
可中午等媽媽的老黃瓜酸菜燉鱔魚火鍋端上飯桌後,鱔魚鮮美的味道,令七安食欲大增,一段滑溜溜的鱔魚片,順著她的口腔溜進食道,滾燙鮮香。
在鱔魚火鍋前,她已經顧不上形象了,顧不上滾燙了,她簡單咀嚼了幾下,一口吞掉,緊接著又夾了第二筷子……然後是第三筷子……
她停不下來,根本停不下來……最後再用魚湯拌白米飯,魚湯裏飽含著老黃瓜和酸菜的味道,米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的,七安的肚皮鼓起來了……
多美好的稻田,多好吃的鯽魚,還有鱔魚,它們已在悄悄和七安在告別,用它們的身體自帶的美味和七安在悄悄告別,讓她以後的一輩子都惦念著它們。
第二年的七安家搬離了青磚大瓦房,離開了他們如此熱愛的土地,要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後話……
話題再轉回來,到了秋天,吐了穗的稻子慢慢長出穀粒,穀粒由癟變鼓,沉甸甸地稻穗低下了頭。
白露時節,穀粒變黃,惹得稻田一片金黃,金色的稻田遍布在一層又一層的梯田裏,染黃了橋溝的秋天。
家人們親手拿鐮刀將稻子一把把割下、用稻草繩一捆捆紮攏、扁擔一擔擔挑回、再用石碾一遍遍碾壓、連蓋一遍遍敲打,木鏟一遍遍揚灰,經過如此一番辛苦勞作後,金黃色的稻穀終於堆在了禾場上,就在七安眼前。
堆成金字塔一般的穀堆給七安一種踏實厚重且飽含家人心血的觸目即視感,讓她覺得當時家裏的日子還很富裕,來年的白米飯不用發愁,也讓她長大以後不敢輕易浪費米飯,深刻體會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實寫照,每一粒米飯無不飽含著農人們辛勤的汗水。
可她不知道,命運的齒輪已在悄悄轉動,七安家已在她上學的小鎮上蓋了兩層小樓,爸爸媽媽沒有告訴七安。
年前春節時,爸爸帶著七安去縣城表伯表叔家走親戚,吃飯的時候,偶然聽見爸爸在打聽縣城的房價,她當時以為爸爸想在縣城建房呢。
那時候七安父母能幹,雖然已經攢下一筆錢,但還是不夠在縣城建房子用,就在離橋溝不遠的小鎮上建了樓房,好像是等家裏秋收完就要搬到鎮上去。
以上的事情,七安當時都不知情,她還沉浸在豐收的滿足感中,理所應當地認為她會在橋溝呆一輩子,守著家裏的牛,守著屋旁邊的梧桐樹,禾場前的大槐花樹,門口的小池塘——池塘裏有她放牛時在小水坑撿回來的鯽魚,屋後的李子樹——李子樹快要結很多果子了,還有家裏的大橘貓………
青磚大瓦房的生活剛剛才變得美好,家裏蔬菜豐富,米飯管夠,雞蛋充應,隻是幹農活辛苦點,但試問哪份工作不辛苦呢?
要想過上好日子,哪天不得起早貪黑呢?
橋溝資源相對豐富,有丘陵有河,住在橋溝的人家,隻要不懶惰,家裏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盡管出外工辛苦點,畢竟是集體勞動,大家都一樣嘛,所以七安是極喜歡生她養她的橋溝,習慣那裏的一草一木……
未完待續………躺在沙發上更新的,要做飯了……
她看見禾場東南角高高的長方形稻子垛上,小叔叔正一捆捆將稻子從上麵扔下來,下麵的媽媽單腿跪在稻子捆上解開稻草繩,不斷彎腰用胳膊抱住稻子,把它們平鋪在禾場上。
稻子均是稻穗頭朝裏,根部朝外,呈橢圓形擺放,由裏往外,不斷擴大,直到鋪滿禾場。
小親親趕著牛拉著石碾,在20公分左右厚的稻子上不斷轉圈碾壓,旁邊還有大嬸嬸幫忙用連蓋不斷敲打稻子。
連蓋是一種用竹子製作的外表呈梯形狀長70公分左右的竹排,短底邊處裝有一圓木軸承,軸承另外一端裝在長長的雞蛋粗細的圓木柄上。
當嬸嬸手握木柄躬身向下擊打時,連著軸承的梯形竹排會在空中轉動一周後擊打稻子,發出啪啪的聲音,已被石碾碾壓過的稻子再經過連蓋的不斷敲打,稻穀基本全從稻子上脫離,一粒粒外形飽滿的長橢圓形稻穀密密麻麻厚厚地躺在了七安家的禾場上。
移開上麵的稻草,金黃黃的稻穀不斷被掃把掃攏在一起,形成金字塔似的穀堆。
穀堆旁的爸爸戴著麥秸草帽,雙手握著大方木鏟,用力一鏟鏟挑起稻穀灑向空中,穀粒中的土灰頓時形成塵霧被風刮走,穀粒洋洋灑灑在他麵落下,形成一麵扇行的穀壟。
濃濃的塵霧中,七安見爸爸不斷用掛在脖子上的毛巾擦拭額頭上滾落的汗珠,以防汗水迷了眼睛……
這就是七安家的秋收,是家人們忙活一個春天和一個夏天後的勞動果實。
春天家人們弓腰赤腳站在水裏,用手將一顆顆秧苗插進秧田裏,七安插過,那時爸爸特意給她和姐姐留出一小塊地,讓她倆貓著腰學大人的樣子插秧,邊插邊往後挪腿。
爸爸叫七安盡量不要朝身後看,隻看自己前麵的秧苗,不一會兒的功夫,快手快腳的媽媽在七安眼角的餘光裏已經看不到了,隻剩下一行行排列整齊的綠色的小秧苗樹立著,一陣微風吹過,小秧苗開始隨風擺動,不斷向七安招手,像是在對她說:“七安快點加油呀! ”
她低頭從雙腿縫裏往後看了一下,腿後麵白茫茫的水麵,似乎一眼望不到頭,左後側的媽媽離七安已經很遠了。
這時媽媽左手拿著一把秧苗,右手刷刷地將秧苗飛快地插入水中,從右往左,邊插邊側移動腿腳,等插到田埂內側附近,然後腿腳往後退一步再從左往右插,反複不停地左右騰挪後,一大片行列整齊的秧苗排在了媽媽前麵,七安不禁感歎:“媽媽的手真快呀!”
是的,媽媽的幹活速度,叔叔和親親們一直是誇讚有加的,七安隻能望塵莫及,慢慢地插著自己手中的秧苗,心中納悶媽媽是怎麽做到那麽嫻熟的呢……
最後還是媽媽幫她完成了爸爸分配的任務,將她身後空著的水田插滿了秧苗——媽媽從水田的另一側開始插秧,屁股方向朝著七安的屁股,一會兒媽媽和七安就背靠背勝利會師了。
夏天,秧苗們在高熱的陽光下迅速長高,分支、打岔、結胎,吐穗,一棵不到一尺來高的小秧苗變成了八九株至少70公分以上的稻苗,讓原本稀疏的地裏行間,被茁壯生長的秧苗擠的密密麻麻的,再也看不見水田底部的稀泥狀土壤。
當暴雨到來的時候,大水淹沒了稻田,隻剩下綠綠的稻苗尖,等大水退後,水稻又重新露了出來,安然無恙地站在水田裏,反觀稻苗的根部,裏麵隱藏了很多鯽魚,它們是跟著大水遊過來的。
大熱的天裏,爸爸頂著大太陽站在水田裏用腳清除水田裏的水草,經常踩著踩著就碰到滑溜溜的東西。
他俯身一看,是鯽魚,由於當時稻田裏的水麵很淺,基本接近淤泥層,魚在淤泥裏,不能快速遊動,隻能等著被擒。
爸爸一彎腰迅速將魚抓起,然後從田埂旁邊折一根荊條將魚穿在上麵掛著,等他除完水草,荊條上也掛滿了魚,到了晚上將魚交給七安媽媽,餐桌上又多了一道美味——香煎稻花鯽魚,七安和姐姐吃的那個美,野生鯽魚的鮮香是豬肉都不能比擬的,她長大了喜歡吃魚勝過吃肉。
夏天的水稻田裏還有另外一種美食,就是鱔魚。
等天黑了的時候,七安爸爸帶上手電筒,腰上掛滿長圓錐形的篾簍,它們由裏外兩個大小不同的圓錐形篾簍套在一起組成,底部朝裏延伸的小內圓錐形篾簍嘴尖處留有一個小洞,鱔魚恰巧可以通過,在大小圓錐篾簍之間的縫隙處放有粗粗的綠蚯蚓,那是鱔魚的美食。
爸爸將篾簍分散放在稻田的邊邊角角——鱔魚經常出沒的地方,田裏的軟泥上留有彎彎曲曲的細紋,那是鱔魚平日活動留下的印跡。
第二天早上太陽升起來的時候他再將篾簍全部收回,帶回家,放在家門口的禾場上。
等吃完早飯,他坐在小板凳上拿開裏麵的小圓錐篾簍,將大圓錐簍往地上一磕,五六條,不,應該說是七八條,還不準確,多的篾簍裏麵竟然有十幾條,比大拇指頭還粗的鱔魚滾落在地麵,彎彎曲曲地四處遊動。
鱔魚黑黃色的脊背,淺黃白色的肚皮,尖尖的頭上,又小又細的眼睛,表麵滑溜溜的,看著有點像蛇。
七安壯起膽用手抓起一根鱔魚,根本握不住,眼睜睜地看著它從指縫間溜走,留下滿手的粘液。
可是爸爸總有辦法,他找來一塊木板,在板上釘一個鐵長釘,等釘子穿過木板2公分,再翻過木板放在地上。
他抓起一條鱔魚,使勁往地上一摔,鱔魚瞬間失去了知覺,再將鱔魚頭部刺穿在釘子上,清醒過來的鱔魚不斷扭動著身子,再用鋒利的小刀劃開鱔魚的肚子,去除它的內髒,將鱔魚丟在水盆中,鮮紅的血跡在水麵上散開……
媽媽一會兒過來拿剪刀把鱔魚剪成一段段的,在一旁看著的的七安心裏有些替鱔魚感到難受。
可中午等媽媽的老黃瓜酸菜燉鱔魚火鍋端上飯桌後,鱔魚鮮美的味道,令七安食欲大增,一段滑溜溜的鱔魚片,順著她的口腔溜進食道,滾燙鮮香。
在鱔魚火鍋前,她已經顧不上形象了,顧不上滾燙了,她簡單咀嚼了幾下,一口吞掉,緊接著又夾了第二筷子……然後是第三筷子……
她停不下來,根本停不下來……最後再用魚湯拌白米飯,魚湯裏飽含著老黃瓜和酸菜的味道,米飯好吃的不要不要的的,七安的肚皮鼓起來了……
多美好的稻田,多好吃的鯽魚,還有鱔魚,它們已在悄悄和七安在告別,用它們的身體自帶的美味和七安在悄悄告別,讓她以後的一輩子都惦念著它們。
第二年的七安家搬離了青磚大瓦房,離開了他們如此熱愛的土地,要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後話……
話題再轉回來,到了秋天,吐了穗的稻子慢慢長出穀粒,穀粒由癟變鼓,沉甸甸地稻穗低下了頭。
白露時節,穀粒變黃,惹得稻田一片金黃,金色的稻田遍布在一層又一層的梯田裏,染黃了橋溝的秋天。
家人們親手拿鐮刀將稻子一把把割下、用稻草繩一捆捆紮攏、扁擔一擔擔挑回、再用石碾一遍遍碾壓、連蓋一遍遍敲打,木鏟一遍遍揚灰,經過如此一番辛苦勞作後,金黃色的稻穀終於堆在了禾場上,就在七安眼前。
堆成金字塔一般的穀堆給七安一種踏實厚重且飽含家人心血的觸目即視感,讓她覺得當時家裏的日子還很富裕,來年的白米飯不用發愁,也讓她長大以後不敢輕易浪費米飯,深刻體會了“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實寫照,每一粒米飯無不飽含著農人們辛勤的汗水。
可她不知道,命運的齒輪已在悄悄轉動,七安家已在她上學的小鎮上蓋了兩層小樓,爸爸媽媽沒有告訴七安。
年前春節時,爸爸帶著七安去縣城表伯表叔家走親戚,吃飯的時候,偶然聽見爸爸在打聽縣城的房價,她當時以為爸爸想在縣城建房呢。
那時候七安父母能幹,雖然已經攢下一筆錢,但還是不夠在縣城建房子用,就在離橋溝不遠的小鎮上建了樓房,好像是等家裏秋收完就要搬到鎮上去。
以上的事情,七安當時都不知情,她還沉浸在豐收的滿足感中,理所應當地認為她會在橋溝呆一輩子,守著家裏的牛,守著屋旁邊的梧桐樹,禾場前的大槐花樹,門口的小池塘——池塘裏有她放牛時在小水坑撿回來的鯽魚,屋後的李子樹——李子樹快要結很多果子了,還有家裏的大橘貓………
青磚大瓦房的生活剛剛才變得美好,家裏蔬菜豐富,米飯管夠,雞蛋充應,隻是幹農活辛苦點,但試問哪份工作不辛苦呢?
要想過上好日子,哪天不得起早貪黑呢?
橋溝資源相對豐富,有丘陵有河,住在橋溝的人家,隻要不懶惰,家裏的日子過得還是不錯的,盡管出外工辛苦點,畢竟是集體勞動,大家都一樣嘛,所以七安是極喜歡生她養她的橋溝,習慣那裏的一草一木……
未完待續………躺在沙發上更新的,要做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