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蠢蠢欲動
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 作者:青城隱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哈哈,真個是狗咬尿包,空歡喜。
當朝鮮政府向起義軍妥協議和的消息傳回日本時,蠢蠢欲動的日本內閣頓時傻了眼。
此時的日本雖已經曆明治維新,經濟上確有發展飛速,但國土始終狹小,資源太過匱乏,加之多年來浩繁的軍費開支,國內的矛盾是日益尖銳。
預定的進軍路線都已策劃完善,雙方的海陸實力早就作了評估,連軍用的地形全圖也是多次勘測。
萬事俱備下,若貿然放棄,那眼下朝鮮政府的狼狽處境,就是自己日後的真實寫照。
“沙沙~~沙沙~~”
伊藤博文的尖頭皮鞋踩在?東京皇居外苑的細石小路上,發出陣陣沙響,據說當初鋪設這條砂石路的主要目的,竟是為了防止忍者,夜間偷襲?。
“嘩啦~~”
障子木門剛一推開,伊藤博文便看見光著腳,在內室中來回踱步的明治天皇。
相較於各國君主的英俊瀟灑,麵如冠玉,這個明治天皇的外貌條件,確實有點難登大雅之堂,甚至說,還有些磕磣。
因為近親通婚的緣故,明治天皇同祖輩們一樣,身材矮小,五官突出,再伴隨著嚴重的牙齒下墜,就連不少與之會麵的外國使臣,都在私下裏取笑他是個,沒長大的小屁孩兒。
“伊藤首相,為何這麽晚才來?你是帶來了什麽好消息嗎?”
明治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好久,才終於等到由內閣首相親手遞來的一份戰情分析。
“天皇陛下,如今朝鮮局勢日趨穩定,這對我們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請陛下即刻下令,遣兵出海,直奔朝鮮一帶,以求製造衝突,開啟戰端。”
明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手裏的文件上。
“嗯,將國內的財政困難轉移到清國身上,通過戰爭,讓他們賠償巨款,這確實是個不錯的點子。”
明治招招手,將伊藤博文喚到身邊。
“隻是我不知道,你們所擬的進攻朝鮮,吞並台灣,讓清國割讓遼東半島的戰略目標,是不是太過龐大,計劃要怎樣一個接一個的穩定推進呢?”
伊藤博文胸中早有對策,向明治鞠躬行禮後,他信心十足地回道:
“陛下,我已同各部大臣多次相商,若要徹底贏得對清戰爭,海軍的勝負是關鍵根本。”
明治盤腿坐下,在一張矮幾上鋪開一張潔白和紙,把純銀鋼筆持於手中後,才對伊藤博文點頭示意,讓他繼續說下去。
“目前,我們已經根據海軍的勝負動向,擬定出了三種作戰方針:
第一,若海戰大勝,我軍取得黃海製海權後,陸軍則乘船長驅直入,攻入清國首都,達成城下之盟。
第二,若海戰勝負未決,敵我陷入戰事膠著,那陸軍一支,將固守平壤,用艦隊維護起朝鮮海峽的製海權,將陸軍先遣隊源源不斷地運往朝鮮本土,以期逐步擴大缺口。
第三...”
伊藤博文說到這兒,稍微停頓一下,用眼角餘光瞄了明治一眼,見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做著筆記,並在一旁寫寫畫畫,作出許多標記,見此,伊藤博文心有不忍地繼續開口:
“唉~~要是我大日本帝國的艦隊慘遭大敗,我們則指揮陸軍全部撤離朝鮮,退回本國國土,海軍則用來守衛沿海,提防清國乘勝追擊。”
話音落下,明治持筆的右手明顯顫抖了幾下,他抬起頭,憂心忡忡之下,更顯麵容猥瑣。
“聽你這麽說,海軍是我們的勝負命脈,那我們的勝率,能有多少?”
“陛下盡可放心,我早已探明清軍虛實,他們的戰艦大多老舊,火炮彈小無力,連軍紀也是一片渙散。”
伊藤博文幾乎是搶著回答,情緒明顯略有波動,不過,這也著實沒有辦法。
他講的,確實是事實,不過,這都是兩三年前的事實了。
要是把這兩年清廷四處買船,大改戰艦的實情告訴明治,那他還敢下令出擊嗎?這樣一來,自己多年來籌思謀劃的擴張大計,不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
明治聽後,雖有些半信半疑,但礙於內閣和議會的製約,再加之國內也確實需要發動一場,能夠轉移社會矛盾的對外戰爭,所以,盡管有些風聞,他也隻得佯裝不知。
“可眼下的朝鮮,局勢已定,要如何再起事端呀?”
麵對明治的擔憂,伊藤博文卻不以為然,他扯了扯起皺的衣擺,昂首挺胸,一臉正色道:
“請陛下下達敕令,以《中日天津條約》中,中日兩國有對朝鮮共同派兵權,和《濟物浦條約》中,我國有權出兵保護在朝國民為由,大舉出兵朝鮮。”
“沙沙~~沙沙~~”
明治在紙上寫畫半晌後,才抬起腦袋,緊緊盯著伊藤博文,許久,他才站起身來,先是無奈歎氣,而後,略有憂慮地開口說道:
“既然,已下定決心,那我們就要派出一個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清軍的混成旅團,在部隊到達朝鮮前,先把情報組織派出去,讓他們潛入東學軍內部。
一來刺探情報,二來要煽動東學軍再次起義,以挑起兩國衝突,部隊到後,伺機行動,如果事態一旦鬧大,那我們再繼續派兵,以資在陸地戰場上,也能取得先機。”
對明治所述的兩手準備,伊藤博文也點頭示意,表示讚同。
“還有,在我們第一發炮彈出膛之前,你務必要拿下國際輿論,要有組織,有計劃的攻擊清政府。
將他們描述成一個侵略他國的野蠻軍隊,不管你用何種手段,都一定要在國際上,維持住我國的文明形象,這對於戰後的談判簽訂,十分關鍵!”
話音落下,連一向老奸巨猾的伊藤博文,也不得在心中感歎起來:
“不愧是萬世一係的皇國正統啊,果真是站得高,看得遠!”
同日,日本天皇下達敕令命令,向朝鮮派出了由先鋒司令野津道貫親率的駐廣島第五師團。
這群一萬多名的不速之客,以保護國民和使館的借口,不請自來,從仁川港一帶陸續登陸。
此舉,立刻引起了清廷的強烈不滿。
翌日,清日兩國分別發布詔書,先行打起嘴仗,清政府的詔書,大概意思是:
“朝鮮原本就是我們的藩屬國,現在他們發生內亂,請求我們出兵平息,這是我們兩兄弟內部的事情,與別國無關,日本斷然不該出兵登島。”
然而,在日本的天皇詔書中,卻有著另一番解釋:
“朝鮮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現在清政府侵犯了朝鮮的獨立,所以我們才要出兵幫助朝鮮鞏固獨立政權,再說,兩國之前都已簽好共同派兵的協議,於情於理下,我國都應派兵入朝。”
當朝鮮政府向起義軍妥協議和的消息傳回日本時,蠢蠢欲動的日本內閣頓時傻了眼。
此時的日本雖已經曆明治維新,經濟上確有發展飛速,但國土始終狹小,資源太過匱乏,加之多年來浩繁的軍費開支,國內的矛盾是日益尖銳。
預定的進軍路線都已策劃完善,雙方的海陸實力早就作了評估,連軍用的地形全圖也是多次勘測。
萬事俱備下,若貿然放棄,那眼下朝鮮政府的狼狽處境,就是自己日後的真實寫照。
“沙沙~~沙沙~~”
伊藤博文的尖頭皮鞋踩在?東京皇居外苑的細石小路上,發出陣陣沙響,據說當初鋪設這條砂石路的主要目的,竟是為了防止忍者,夜間偷襲?。
“嘩啦~~”
障子木門剛一推開,伊藤博文便看見光著腳,在內室中來回踱步的明治天皇。
相較於各國君主的英俊瀟灑,麵如冠玉,這個明治天皇的外貌條件,確實有點難登大雅之堂,甚至說,還有些磕磣。
因為近親通婚的緣故,明治天皇同祖輩們一樣,身材矮小,五官突出,再伴隨著嚴重的牙齒下墜,就連不少與之會麵的外國使臣,都在私下裏取笑他是個,沒長大的小屁孩兒。
“伊藤首相,為何這麽晚才來?你是帶來了什麽好消息嗎?”
明治盼星星盼月亮,盼了好久,才終於等到由內閣首相親手遞來的一份戰情分析。
“天皇陛下,如今朝鮮局勢日趨穩定,這對我們來說,是極為不利的,請陛下即刻下令,遣兵出海,直奔朝鮮一帶,以求製造衝突,開啟戰端。”
明治沒有直接回答,他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在了手裏的文件上。
“嗯,將國內的財政困難轉移到清國身上,通過戰爭,讓他們賠償巨款,這確實是個不錯的點子。”
明治招招手,將伊藤博文喚到身邊。
“隻是我不知道,你們所擬的進攻朝鮮,吞並台灣,讓清國割讓遼東半島的戰略目標,是不是太過龐大,計劃要怎樣一個接一個的穩定推進呢?”
伊藤博文胸中早有對策,向明治鞠躬行禮後,他信心十足地回道:
“陛下,我已同各部大臣多次相商,若要徹底贏得對清戰爭,海軍的勝負是關鍵根本。”
明治盤腿坐下,在一張矮幾上鋪開一張潔白和紙,把純銀鋼筆持於手中後,才對伊藤博文點頭示意,讓他繼續說下去。
“目前,我們已經根據海軍的勝負動向,擬定出了三種作戰方針:
第一,若海戰大勝,我軍取得黃海製海權後,陸軍則乘船長驅直入,攻入清國首都,達成城下之盟。
第二,若海戰勝負未決,敵我陷入戰事膠著,那陸軍一支,將固守平壤,用艦隊維護起朝鮮海峽的製海權,將陸軍先遣隊源源不斷地運往朝鮮本土,以期逐步擴大缺口。
第三...”
伊藤博文說到這兒,稍微停頓一下,用眼角餘光瞄了明治一眼,見他正在聚精會神地做著筆記,並在一旁寫寫畫畫,作出許多標記,見此,伊藤博文心有不忍地繼續開口:
“唉~~要是我大日本帝國的艦隊慘遭大敗,我們則指揮陸軍全部撤離朝鮮,退回本國國土,海軍則用來守衛沿海,提防清國乘勝追擊。”
話音落下,明治持筆的右手明顯顫抖了幾下,他抬起頭,憂心忡忡之下,更顯麵容猥瑣。
“聽你這麽說,海軍是我們的勝負命脈,那我們的勝率,能有多少?”
“陛下盡可放心,我早已探明清軍虛實,他們的戰艦大多老舊,火炮彈小無力,連軍紀也是一片渙散。”
伊藤博文幾乎是搶著回答,情緒明顯略有波動,不過,這也著實沒有辦法。
他講的,確實是事實,不過,這都是兩三年前的事實了。
要是把這兩年清廷四處買船,大改戰艦的實情告訴明治,那他還敢下令出擊嗎?這樣一來,自己多年來籌思謀劃的擴張大計,不就是竹籃打水一場空了嗎?
明治聽後,雖有些半信半疑,但礙於內閣和議會的製約,再加之國內也確實需要發動一場,能夠轉移社會矛盾的對外戰爭,所以,盡管有些風聞,他也隻得佯裝不知。
“可眼下的朝鮮,局勢已定,要如何再起事端呀?”
麵對明治的擔憂,伊藤博文卻不以為然,他扯了扯起皺的衣擺,昂首挺胸,一臉正色道:
“請陛下下達敕令,以《中日天津條約》中,中日兩國有對朝鮮共同派兵權,和《濟物浦條約》中,我國有權出兵保護在朝國民為由,大舉出兵朝鮮。”
“沙沙~~沙沙~~”
明治在紙上寫畫半晌後,才抬起腦袋,緊緊盯著伊藤博文,許久,他才站起身來,先是無奈歎氣,而後,略有憂慮地開口說道:
“既然,已下定決心,那我們就要派出一個在數量上大大超過清軍的混成旅團,在部隊到達朝鮮前,先把情報組織派出去,讓他們潛入東學軍內部。
一來刺探情報,二來要煽動東學軍再次起義,以挑起兩國衝突,部隊到後,伺機行動,如果事態一旦鬧大,那我們再繼續派兵,以資在陸地戰場上,也能取得先機。”
對明治所述的兩手準備,伊藤博文也點頭示意,表示讚同。
“還有,在我們第一發炮彈出膛之前,你務必要拿下國際輿論,要有組織,有計劃的攻擊清政府。
將他們描述成一個侵略他國的野蠻軍隊,不管你用何種手段,都一定要在國際上,維持住我國的文明形象,這對於戰後的談判簽訂,十分關鍵!”
話音落下,連一向老奸巨猾的伊藤博文,也不得在心中感歎起來:
“不愧是萬世一係的皇國正統啊,果真是站得高,看得遠!”
同日,日本天皇下達敕令命令,向朝鮮派出了由先鋒司令野津道貫親率的駐廣島第五師團。
這群一萬多名的不速之客,以保護國民和使館的借口,不請自來,從仁川港一帶陸續登陸。
此舉,立刻引起了清廷的強烈不滿。
翌日,清日兩國分別發布詔書,先行打起嘴仗,清政府的詔書,大概意思是:
“朝鮮原本就是我們的藩屬國,現在他們發生內亂,請求我們出兵平息,這是我們兩兄弟內部的事情,與別國無關,日本斷然不該出兵登島。”
然而,在日本的天皇詔書中,卻有著另一番解釋:
“朝鮮本就是一個獨立的國家,現在清政府侵犯了朝鮮的獨立,所以我們才要出兵幫助朝鮮鞏固獨立政權,再說,兩國之前都已簽好共同派兵的協議,於情於理下,我國都應派兵入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