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夷賓服,萬邦來朝。


    這八個字,可以說盡自封建王朝起,曆代君王骨子裏的那份執著。


    他們想要通過這一外交方式,表現出一個國家或是一個王朝的強盛與威望,致使四方諸侯和外邦之國,都得恭恭敬敬的前來朝貢。


    似乎也隻有這樣,才能真正體現出“天朝上國”的至尊地位?,以及其神聖不可侵犯的主權和尊嚴。


    曆朝曆代在此不過多闡述,咱就說回清朝。


    雖然這是一個由滿族統治的朝代,但在與漢人長年累月的深入交流中,其思想文化,也已經基本漢化,所以,他們對於外邦朝貢這事兒,也算是相當執著。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秉承著這一思想做派,清朝的曆屆皇帝們,都要求無論是“藩國”還是“與國”(盟國、友邦),隻要是前來朝貢的使臣,都得行三跪九叩之禮。


    清朝初期,這些西洋來的各國使臣們,人微言輕。


    當時,各國的使臣想來大清覲見,還隻得假托“朝貢”。


    也就是將所攜帶的貢品、國書交給禮部,再由禮部轉呈後,才有可能得到覲見皇帝的機會。


    如果其中有些幸運兒們能夠榮幸得見天顏的話,禮部將會在何處覲見、覲見禮節以及覲見流程等相關事宜的通告,發到他們各自的手上。


    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必須要對大清皇帝行三跪九叩大禮,如此,才能顯示出天朝的威嚴,否則,絕無覲見的可能性。


    而對於這些來到清朝境內的洋人來說,能夠覲見皇帝,對他們的清朝之行是至關重要的。


    當然,這並不是因為某位皇帝的個人魅力有多大,而是洋人們需要借助這個機會開拓大清這個龐大的市場,進行兩國之間的貿易往來。


    在這之前,有一個從歐洲西北來的紅毛小子,對中原這一不平等的禮節很是不滿,直到被明末清初的一位大將一頓狠揍之後,這才乖乖屈服,示弱討好。


    一直到後來的乾隆年間,從英吉利來的小強種,告訴禮部官員,自己不習跪拜,並將以單膝跪地的國際禮儀為解決方法。


    但是咱乾隆爺並不買賬,見他不聽勸告,固執己見,便直接拒絕了他此行的真正目的。


    隨後,清廷在經曆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後,西方列強們強烈要求在《天津條約》中利益均沾。


    自此,西洋使臣向大清皇帝三跪九叩一事,便成為了一個曆史。


    光緒十七年


    各國駐京公使、參讚一同遞交國書,想要一睹這位興利除弊、力推洋務的“時髦皇帝”。


    不過,其中有一位擅長挑理兒的外國公使,以其刁鑽的角度,先行發文,照會清朝總理衙門。


    他在照會書中一本正經地講道:


    “之前同治先帝在紫光閣中覲見使臣,各位公使就頗為不滿,都認為紫光閣是筵宴藩屬國的地方。


    我們是平等相交之國,你們怎麽可以用對待屬國的禮節對待我們呢,這對於我們各位公使來說,有失體麵。


    你們這樣做,可是極為不妥的,我們要求更換覲見皇帝的地方。”


    這要擱在以前,這位口出狂言的公使,已經被步軍統領衙門以尋滋挑事的罪名抓起來審問了。


    不過,今時不同往日。


    本來其他的各國公使都沒啥意見,不過聽他這麽一說,也紛紛嚷嚷著,要求更換覲見地點。


    其間有個奧國來的新任公使,更是桀驁不馴。


    他遞交國書後,光緒依禮批示在紫光閣中予以接見,誰料這人膽大妄為,竟直接稱病,拒絕覲見光緒皇帝。


    之前一直在眾國使團中拱火的德公使,又乘機提出抗議:


    “尊敬的大清皇帝,既然貴國要在工業軍事上與西方各國接軌,那這外交程序,也應該與西方相接才是。”


    光緒收到總理衙門呈上來的折子後,當即作出批複:


    “好嘛,小不忍則亂大謀,隻要不是太過分,答應他們就是。”


    之後,經清外磋商,覲見地點最終定在了北海團城的承光殿,總理衙門告訴他們:


    “這個殿呀,不僅外藩從未來過,即使是咱中原的臣工,也不能隨意往來,這下,總該是重視你們了吧。”


    對中華文化不咋深研的外國公使們,都心滿意足的在承光殿內覲見了光緒皇帝。


    不過,還是有那麽幾個刺頭兒,對清朝的這個破格禮遇仍舊心懷不滿。


    說起來,這法公使還算較為委婉,他對總理衙門假意為難的說:


    “最近可能是換季了,我的身體也不好了,感冒好像又加重了,近期貌似難以痊愈,可能無法按期覲見光緒皇帝了,請替我代為說明。”


    然而,從沙俄來的公使說話就不那麽中聽了,他直接正告總理衙門:


    “這承光殿,並沒有位於皇宮之內,清國對我沙俄帝國還是不夠尊重,如今光緒皇帝既然以英明睿智標榜自身。


    就應該學習康雍先帝,在紫禁城的太和殿中接見我們,並且還應該讓我們當麵向皇帝呈遞國書,以示明君之舉。”


    光緒深知這外交禮節可不是老友相會,他的章程禮數與國家外交的政策可謂是緊密相連,絕不能因為某個外國公使的強硬態度,而一再退讓。


    如果自君作故,多次破例,拋開總理衙門往後會長期處於被動地位的客觀事實不談,就算是自個兒的麵子,也不能這樣一再受踏呀。


    在回複張蔭桓的專事奏折中,光緒隻批複了十四個字:


    “敬人者,人恒敬之,辱人者,人必辱之。”


    不出所料,這些得寸進尺的外國公使並沒有如願以償,在紫禁城中覲見光緒。


    不過,光緒還是給他們留得了一分薄麵,總理衙門向他們轉達聖意:


    “諸位公使,我們本是誠心相交,奈何各國禮製不通,如果你們什麽時候想通了,就什麽時候遞呈國書。


    咱光緒皇帝是開明之主,隻要能擠出一點時間,都可以在承光殿內接見你們。”


    事後,在多次朝會中,光緒義正詞嚴的告誡百官群臣們:


    “若國積貧弱,則必有外侮;


    若國無外交,則必近滅亡!”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青城隱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青城隱士並收藏大清:朕不會再做傀儡皇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