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帝永初元年,
蜀郡界外羌人首領龍橋等,率領六部一萬七千二百八十人內附。
第二年,蜀郡界外羌人首領薄申等,率領八部三萬六千九百人,舉土內附。
當年冬天,廣漢郡塞外參狼羌二千四百人內附。桓帝建和二年,
白馬羌一千餘人寇掠廣漢郡屬國,殺害當地吏民。
益州刺史率領板楯蠻夷前往鎮壓,大敗叛羌。
湟中縣月氏胡,他們是大月氏留下的分支,原來居住在張掖郡、酒泉郡。
月氏王被匈奴冒頓單於殺害,月氏諸部落分散,大部分西行,翻越蔥嶺,
留下羸弱者,南下進入祁連山脈,依附於羌人,與羌人通婚。
及至驃騎將軍霍去病打敗匈奴,奪取黃河以西,開辟湟中,月氏投降漢軍,
與漢人雜居通婚。雖然依附於漢廷,然而月氏人首鼠兩端,左右觀望,
其族人跟隨漢軍作戰,隨著漢朝國力的強弱而有所變化。
月氏人使用的被服,飲食、語言與羌戎較為接近,也是以父名母姓作為部族稱號。
大的部落有七個,能當兵打仗者,有九千餘人,月氏分散居住在湟中縣和令居縣。
有數百戶在張掖郡定居,號稱義從胡人。
靈帝中平元年,月氏與北宮伯玉等造反,殺害護羌校尉泠徵、
金城郡太守陳懿,寇掠隴西地區。
評論如下:羌戎之患,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就已經存在。西漢時,相對於匈奴,
羌戎的勢力還比較弱,光武中興以後,羌戎造成的邊患,逐漸擴大。
朝廷對於控製羌戎沒有既定政策,或安綏或羈縻,邊郡守將缺少信義,
那些內附的羌戎,有些受製於當地土豪,有些淪落為漢人仆役,受到漢人盤剝、欺淩。
邊郡安定,羌戎由於積怨會奮起反抗,既而釀成禍患;邊郡動蕩,
羌戎則像飛鳥般驚起,釀成羌亂。安帝永初年間,羌戎諸部落造反,
相互間解除仇恨,訂立盟約,推舉首領,轉瞬間嘯聚山林,揭木為兵,負柴為械。
羌人騎上駿馬,馳騁於漢地,轉戰於三輔,甚至建立國號,僭越皇權,
在北部恣意橫行。羌戎向東進攻趙、魏,南下攻入漢中、蜀郡,阻斷湟中,
隔斷隴山通道,焚燒皇家園陵,擄掠城市居民。北部駐守漢軍屢遭敗績,
邊郡告急文書接踵而來。並州、涼州的百姓慘遭羌亂蹂躪,
青壯男子委身於沙場,柔弱女子淪為戰俘。漢人墓塚遭挖掘,屍骨暴露於荒野,
生民慘遭塗炭。西部羌亂以前,百姓從未有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漢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和熹太後以女主臨朝稱製,不能與朝廷大臣見麵,
在廷議時,朝臣忌憚損兵折將,大多傾向於苟安圖存。
有些朝臣以邊疆州郡難以維持,諫言放棄;還有人擔心邊患蔓延至內地,
釀成大亂。朝臣彷徨,武將猶豫。此後,朝廷將河西四郡百姓內遷,
分散安置在關西諸縣。在當時,政府拆毀民居,砍伐樹木,防止邊民思念故土,
焚燒多年積累的財富,防止邊民重返家園。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
張奐等將軍力主剿滅羌寇,奉命率軍征剿,朝廷征調大軍,謀劃製敵方略。
在北部州郡,漢軍戰馬,縱橫馳騁,大軍所過,猶如雷霆,軍餉花費,每日達千金。
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增加賦稅,甚至向諸侯借貸錢糧,耗盡府藏的金錢彩繒,
征用大量的軍糧、鹽鐵。這其中,又有將軍賄賂、中飽私囊。
為轉輸軍餉,滿足徭役,前後花費達數十億。前線傳來的捷報,
或擒獲賊首,或摧毀頑敵。投降的羌戎,成群結隊,繳獲的牛羊,滿山遍野。
然而,朝廷始終未總結出平叛的經驗及教訓,新的警訊,又不時傳來,
這種征剿,實在是勞而無功,得不償失。軍隊暴露在外,戰事連年,功效甚微,
文武百官均感到疲憊,有誌之士難以看到希望。段熲受命負責征剿羌戎,
依靠秦中將士驍勇善戰,加上熟悉羌戎的習俗、輿情,想盡各種方法,
文武兼用。將軍身先士卒,戰士甘冒鋒銳,在百死之地出生入死,踏霜冒雪,
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平息叛亂,平定東部戎狄。在平叛中,
漢軍將士身臨險境,拚死搏殺,奮不顧身。戰士墜下高山峽穀,殘肢斷體,
懸掛在重崖斷壁,悲壯故事,難以勝計。在戈矛撞擊聲中,戰士們奮勇拚殺,
在箭鏃飛舞之下,僥幸不死的將士,百不存一。張奐感歎:“戎狄也是天地之氣所生,
不宜趕盡殺絕。戰場上血流成河,恐怕會傷及陰陽,招致災祥。”
這樣的見解,又何等迂腐!羌戎雖然為外患,也是內禍,
如果不從根本上總結如何治理邊民,仍然會養癰遺患,既而轉為邊患。
羌寇叛亂終告平定,漢室福祚也隨之耗盡。嗚呼!在往昔,古代聖王劃分九州,
分出京畿與五服朝貢,羌戎為荒服。聖王知道,羌戎、蠻夷性情野蠻,
難以用華夏文明治理,把他們區別於華夏,減少他們的貢賦,僅以信義約束。
前漢、後漢的治邊政策,已經遠離先王的初衷。怎麽會這樣?先零羌反複襲擾邊郡,
趙充國平息羌亂,將羌戎遷入內地;煎當羌寇掠邊民,馬文淵平息羌亂,
將羌戎遷入三輔。這些決策,隻是考慮安定邊民,同時相信,
羌戎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會逐漸漢化,其實都是權宜之計,忽略治邊的長遠之策。
這樣的決策,怎麽能洞察幽微,深謀而遠慮?微子當年看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
不禁感歎,擔心紂王墮落,大夫辛有看到戎狄在伊川祭祀,不禁憂慮,戎狄會蠶食華夏。
金行氣剛,播生西羌。氐豪分種,遂用殷強。虔劉隴北,假僭涇陽。朝勞內謀,兵憊外攘。
西漢武帝時,西域諸國內附,當時,西域有三十六國。
漢廷為西域諸國設置專護使者、校尉,加以管護。
在宣帝朝,宣帝把使者名稱改為西域都護,在元帝朝,元帝設置兩名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屯駐在車師前王庭,負責屯田。在哀帝、平帝年間,西域諸國分裂為五十五國。
王莽篡位,貶西域諸國“王”為“侯”,肆意懲治,致使西域諸國怨恨,相繼反叛,
與中原斷絕聯係,有些依附於匈奴,受匈奴役使。匈奴對西域諸國賦斂沉重,
對待人民刻薄寡恩,西域諸國不堪忍受。建武年間,西域諸國派遣使者,
向漢廷請求內附,懇請朝廷重新派出都護。世祖考慮到天下剛剛安定,未遑顧及外事,
沒有答應西域諸國的請求。恰逢匈奴再次衰落,莎車王賢在西域肆虐,
滅掉幾個國家,莎車王賢死後,西域諸國相互攻伐。小宛國、精絕國、戎廬國、
且末國相繼被鄯善國吞並。渠勒國、皮山國被於闐國控製,於闐霸占他們的土地。
鬱立國、單桓國、孤胡國、烏貪訾離國,被車師滅亡,後來,有些國家又複國。
明帝永平年間,北匈奴脅迫西域諸國,共同寇掠河西郡縣,致使河西走廊,
不得不白晝關閉城門。永平十六年,明帝詔令漢軍出塞,北伐匈奴,攻取伊吾盧,
在此設置宜禾都尉,在西域恢複屯田,重新打通西域交通。
於闐等諸國派王子到京師侍奉皇帝。西域諸國與漢廷斷絕聯係六十五年後,
又恢複聯係。第二年,明帝在西域始置都護、戊己校尉。明帝駕崩,焉耆、
龜茲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駐守在都護府的漢軍,全軍覆沒。匈奴、車師包圍戊己校尉。
章帝建初元年春天,酒泉郡太守段彭在交河城大敗車師王。
章帝不想因為西域戎狄之事疲敝中原,派兵接回戊己校尉。
此後,漢廷不再向西域派出都護。建初二年,朝廷撤回在伊吾屯田的漢軍,
北匈奴隨後派兵,占領伊吾。當時,軍司馬班超依然留在於闐,安撫西域諸國。
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摧毀北匈奴。永元二年,竇憲派遣副校尉閻盤,
率領兩千騎兵,掩殺駐守在伊吾的北匈奴。永元三年,班超趁勢平定西域諸國,
和帝詔命班超繼任西域都護,西域都護府改設在龜茲,恢複戊己校尉,
領兵五百人,駐守在車師前部高昌,漢軍修築壁壘。和帝又設置戊部候,
駐紮在車師後部候城,兩地相距五百裏。永元六年,班超率兵攻破焉耆。
之後,西域五十餘國派人質到京師侍奉皇帝,內附漢朝。
條支國、安息國位於海濱,距離洛陽四萬裏,也通過多重翻譯,前來洛陽貢獻財物。
永元九年,班超派遣都護府掾史甘英西行,直抵西海。甘英所經過的國家,
皆為前代從未到過的地方,《山海經》也從未有所記載。甘英將沿途的風土人情,
詳細記錄,帶回許多奇珍異物。遠方異國如蒙奇國、兜勒國,
派使者前來朝貢,與漢朝通使,表示願意向心歸服。
及至和帝駕崩,西域諸國又相繼叛離。安帝永初元年,
西域諸國圍攻西域都護任尚、段禧等。朝廷考慮到路途遙遠、艱險,難以相救,
安帝下詔,撤銷西域都護,從此以後,漢朝放棄西域。
北匈奴乘機控製西域,以此為基地,寇掠漢朝邊郡十餘年,敦煌郡太守曹宗深受其害。
安帝元初六年,曹宗上奏朝廷,派遣郡府代理長史索班,
率領一千餘漢軍屯駐在伊吾,招撫西域諸國,之後,車師前王、鄯善王投降漢軍。
幾個月後,北匈奴率領車師後王,攻打索班,趕走車師前王。
鄯善頓感危機,向敦煌郡太守曹宗求救,曹宗奏請朝廷,出兵迎擊匈奴,為索班報仇,
重新奪回西域。鄧太後沒有準奏,詔令重新設置西域都護、西域副校尉,
暫駐紮在敦煌郡,設置營兵三百,對西域采取羈縻政策。
再後來,北匈奴與車師入侵河西走廊,漢軍不能製止。朝臣在廷議時,
建議關閉玉門關、陽關,以防止邊患蔓延。
安帝延光二年,敦煌郡太守張璫上書,力陳安邊三策,
張璫認為:“北匈奴呼衍王常在蒲類海、秦海活動,專心於製服西域,
脅迫諸國寇掠漢朝邊郡。朝廷應該派出酒泉郡屬國將士二千人,鎮守昆侖塞,
打擊呼衍王,從根本上解決北匈奴。還要向鄯善國征調軍隊五千人,
威脅車師後部,此乃上策。如果朝廷不能出兵,可以設置西域軍司馬,
率領五百漢軍,西部四郡為其供應軍餉、糧草、耕牛,漢軍占領柳中,此乃中策。
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隻有放棄交河,將鄯善等西域諸國臣民,遷入塞內,
此乃下策。”朝廷將張璫的奏議交予朝臣討論。尚書陳忠上疏諫言:“自古以來,
八方蠻夷對漢朝的威脅,莫過於匈奴。漢建國初,高祖在平城遭遇匈奴圍困,
文帝含垢忍辱,向單於送上厚禮,謀求邊境安寧。在武帝朝,武帝奮起武威,
為後代子孫,為國家長治久安,派遣驍勇善戰的將軍,渡過黃河,跨越戈壁,
追亡逐北,終於踏破匈奴王庭。在征伐匈奴的戰爭中,有多少軍人殞命於狼望之北,
戰爭耗費的軍餉,可以填滿廬山深淵。長期征戰,致使國庫空虛,
百姓疲憊,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征收財產稅,賦稅殃及商人舟車,百姓的六畜。
武帝難道不愛惜百姓?實在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考慮,不得已而為之。
此後,武帝在黃河以西匈奴故地開辟四郡,隔斷匈奴與西羌的聯係;鑿通西域,
收複三十六國,以斷絕匈奴伸向西域的右臂,致使匈奴單於孤立無援,狼奔豕突,
遠遁於荒漠戈壁以北。在宣帝、元帝朝,呼韓斜單於向朝廷俯首稱臣,
自願做北部蕃國。從此以後,漢朝沿邊關塞不再關閉,傳遞警訊的羽檄不再奔走於途中。
由此來看,戎狄隻可以威服,難以用教化勸其向善。從武帝朝以後,
西域內附,西域商人東望中原,扣關前來貿易者,往來不絕。這也說明,
西域人不願意臣服於匈奴,內心依然仰慕漢朝德義。
蜀郡界外羌人首領龍橋等,率領六部一萬七千二百八十人內附。
第二年,蜀郡界外羌人首領薄申等,率領八部三萬六千九百人,舉土內附。
當年冬天,廣漢郡塞外參狼羌二千四百人內附。桓帝建和二年,
白馬羌一千餘人寇掠廣漢郡屬國,殺害當地吏民。
益州刺史率領板楯蠻夷前往鎮壓,大敗叛羌。
湟中縣月氏胡,他們是大月氏留下的分支,原來居住在張掖郡、酒泉郡。
月氏王被匈奴冒頓單於殺害,月氏諸部落分散,大部分西行,翻越蔥嶺,
留下羸弱者,南下進入祁連山脈,依附於羌人,與羌人通婚。
及至驃騎將軍霍去病打敗匈奴,奪取黃河以西,開辟湟中,月氏投降漢軍,
與漢人雜居通婚。雖然依附於漢廷,然而月氏人首鼠兩端,左右觀望,
其族人跟隨漢軍作戰,隨著漢朝國力的強弱而有所變化。
月氏人使用的被服,飲食、語言與羌戎較為接近,也是以父名母姓作為部族稱號。
大的部落有七個,能當兵打仗者,有九千餘人,月氏分散居住在湟中縣和令居縣。
有數百戶在張掖郡定居,號稱義從胡人。
靈帝中平元年,月氏與北宮伯玉等造反,殺害護羌校尉泠徵、
金城郡太守陳懿,寇掠隴西地區。
評論如下:羌戎之患,從夏商周三代以來,就已經存在。西漢時,相對於匈奴,
羌戎的勢力還比較弱,光武中興以後,羌戎造成的邊患,逐漸擴大。
朝廷對於控製羌戎沒有既定政策,或安綏或羈縻,邊郡守將缺少信義,
那些內附的羌戎,有些受製於當地土豪,有些淪落為漢人仆役,受到漢人盤剝、欺淩。
邊郡安定,羌戎由於積怨會奮起反抗,既而釀成禍患;邊郡動蕩,
羌戎則像飛鳥般驚起,釀成羌亂。安帝永初年間,羌戎諸部落造反,
相互間解除仇恨,訂立盟約,推舉首領,轉瞬間嘯聚山林,揭木為兵,負柴為械。
羌人騎上駿馬,馳騁於漢地,轉戰於三輔,甚至建立國號,僭越皇權,
在北部恣意橫行。羌戎向東進攻趙、魏,南下攻入漢中、蜀郡,阻斷湟中,
隔斷隴山通道,焚燒皇家園陵,擄掠城市居民。北部駐守漢軍屢遭敗績,
邊郡告急文書接踵而來。並州、涼州的百姓慘遭羌亂蹂躪,
青壯男子委身於沙場,柔弱女子淪為戰俘。漢人墓塚遭挖掘,屍骨暴露於荒野,
生民慘遭塗炭。西部羌亂以前,百姓從未有過如此慘烈的景象,
漢地陷入水深火熱之中。和熹太後以女主臨朝稱製,不能與朝廷大臣見麵,
在廷議時,朝臣忌憚損兵折將,大多傾向於苟安圖存。
有些朝臣以邊疆州郡難以維持,諫言放棄;還有人擔心邊患蔓延至內地,
釀成大亂。朝臣彷徨,武將猶豫。此後,朝廷將河西四郡百姓內遷,
分散安置在關西諸縣。在當時,政府拆毀民居,砍伐樹木,防止邊民思念故土,
焚燒多年積累的財富,防止邊民重返家園。鄧騭、任尚、馬賢、皇甫規、
張奐等將軍力主剿滅羌寇,奉命率軍征剿,朝廷征調大軍,謀劃製敵方略。
在北部州郡,漢軍戰馬,縱橫馳騁,大軍所過,猶如雷霆,軍餉花費,每日達千金。
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增加賦稅,甚至向諸侯借貸錢糧,耗盡府藏的金錢彩繒,
征用大量的軍糧、鹽鐵。這其中,又有將軍賄賂、中飽私囊。
為轉輸軍餉,滿足徭役,前後花費達數十億。前線傳來的捷報,
或擒獲賊首,或摧毀頑敵。投降的羌戎,成群結隊,繳獲的牛羊,滿山遍野。
然而,朝廷始終未總結出平叛的經驗及教訓,新的警訊,又不時傳來,
這種征剿,實在是勞而無功,得不償失。軍隊暴露在外,戰事連年,功效甚微,
文武百官均感到疲憊,有誌之士難以看到希望。段熲受命負責征剿羌戎,
依靠秦中將士驍勇善戰,加上熟悉羌戎的習俗、輿情,想盡各種方法,
文武兼用。將軍身先士卒,戰士甘冒鋒銳,在百死之地出生入死,踏霜冒雪,
曆經千辛萬苦,最終平息叛亂,平定東部戎狄。在平叛中,
漢軍將士身臨險境,拚死搏殺,奮不顧身。戰士墜下高山峽穀,殘肢斷體,
懸掛在重崖斷壁,悲壯故事,難以勝計。在戈矛撞擊聲中,戰士們奮勇拚殺,
在箭鏃飛舞之下,僥幸不死的將士,百不存一。張奐感歎:“戎狄也是天地之氣所生,
不宜趕盡殺絕。戰場上血流成河,恐怕會傷及陰陽,招致災祥。”
這樣的見解,又何等迂腐!羌戎雖然為外患,也是內禍,
如果不從根本上總結如何治理邊民,仍然會養癰遺患,既而轉為邊患。
羌寇叛亂終告平定,漢室福祚也隨之耗盡。嗚呼!在往昔,古代聖王劃分九州,
分出京畿與五服朝貢,羌戎為荒服。聖王知道,羌戎、蠻夷性情野蠻,
難以用華夏文明治理,把他們區別於華夏,減少他們的貢賦,僅以信義約束。
前漢、後漢的治邊政策,已經遠離先王的初衷。怎麽會這樣?先零羌反複襲擾邊郡,
趙充國平息羌亂,將羌戎遷入內地;煎當羌寇掠邊民,馬文淵平息羌亂,
將羌戎遷入三輔。這些決策,隻是考慮安定邊民,同時相信,
羌戎在漢文化的影響下,會逐漸漢化,其實都是權宜之計,忽略治邊的長遠之策。
這樣的決策,怎麽能洞察幽微,深謀而遠慮?微子當年看到紂王使用象牙筷子,
不禁感歎,擔心紂王墮落,大夫辛有看到戎狄在伊川祭祀,不禁憂慮,戎狄會蠶食華夏。
金行氣剛,播生西羌。氐豪分種,遂用殷強。虔劉隴北,假僭涇陽。朝勞內謀,兵憊外攘。
西漢武帝時,西域諸國內附,當時,西域有三十六國。
漢廷為西域諸國設置專護使者、校尉,加以管護。
在宣帝朝,宣帝把使者名稱改為西域都護,在元帝朝,元帝設置兩名戊己校尉,
戊己校尉屯駐在車師前王庭,負責屯田。在哀帝、平帝年間,西域諸國分裂為五十五國。
王莽篡位,貶西域諸國“王”為“侯”,肆意懲治,致使西域諸國怨恨,相繼反叛,
與中原斷絕聯係,有些依附於匈奴,受匈奴役使。匈奴對西域諸國賦斂沉重,
對待人民刻薄寡恩,西域諸國不堪忍受。建武年間,西域諸國派遣使者,
向漢廷請求內附,懇請朝廷重新派出都護。世祖考慮到天下剛剛安定,未遑顧及外事,
沒有答應西域諸國的請求。恰逢匈奴再次衰落,莎車王賢在西域肆虐,
滅掉幾個國家,莎車王賢死後,西域諸國相互攻伐。小宛國、精絕國、戎廬國、
且末國相繼被鄯善國吞並。渠勒國、皮山國被於闐國控製,於闐霸占他們的土地。
鬱立國、單桓國、孤胡國、烏貪訾離國,被車師滅亡,後來,有些國家又複國。
明帝永平年間,北匈奴脅迫西域諸國,共同寇掠河西郡縣,致使河西走廊,
不得不白晝關閉城門。永平十六年,明帝詔令漢軍出塞,北伐匈奴,攻取伊吾盧,
在此設置宜禾都尉,在西域恢複屯田,重新打通西域交通。
於闐等諸國派王子到京師侍奉皇帝。西域諸國與漢廷斷絕聯係六十五年後,
又恢複聯係。第二年,明帝在西域始置都護、戊己校尉。明帝駕崩,焉耆、
龜茲攻打西域都護陳睦,駐守在都護府的漢軍,全軍覆沒。匈奴、車師包圍戊己校尉。
章帝建初元年春天,酒泉郡太守段彭在交河城大敗車師王。
章帝不想因為西域戎狄之事疲敝中原,派兵接回戊己校尉。
此後,漢廷不再向西域派出都護。建初二年,朝廷撤回在伊吾屯田的漢軍,
北匈奴隨後派兵,占領伊吾。當時,軍司馬班超依然留在於闐,安撫西域諸國。
和帝永元元年,大將軍竇憲摧毀北匈奴。永元二年,竇憲派遣副校尉閻盤,
率領兩千騎兵,掩殺駐守在伊吾的北匈奴。永元三年,班超趁勢平定西域諸國,
和帝詔命班超繼任西域都護,西域都護府改設在龜茲,恢複戊己校尉,
領兵五百人,駐守在車師前部高昌,漢軍修築壁壘。和帝又設置戊部候,
駐紮在車師後部候城,兩地相距五百裏。永元六年,班超率兵攻破焉耆。
之後,西域五十餘國派人質到京師侍奉皇帝,內附漢朝。
條支國、安息國位於海濱,距離洛陽四萬裏,也通過多重翻譯,前來洛陽貢獻財物。
永元九年,班超派遣都護府掾史甘英西行,直抵西海。甘英所經過的國家,
皆為前代從未到過的地方,《山海經》也從未有所記載。甘英將沿途的風土人情,
詳細記錄,帶回許多奇珍異物。遠方異國如蒙奇國、兜勒國,
派使者前來朝貢,與漢朝通使,表示願意向心歸服。
及至和帝駕崩,西域諸國又相繼叛離。安帝永初元年,
西域諸國圍攻西域都護任尚、段禧等。朝廷考慮到路途遙遠、艱險,難以相救,
安帝下詔,撤銷西域都護,從此以後,漢朝放棄西域。
北匈奴乘機控製西域,以此為基地,寇掠漢朝邊郡十餘年,敦煌郡太守曹宗深受其害。
安帝元初六年,曹宗上奏朝廷,派遣郡府代理長史索班,
率領一千餘漢軍屯駐在伊吾,招撫西域諸國,之後,車師前王、鄯善王投降漢軍。
幾個月後,北匈奴率領車師後王,攻打索班,趕走車師前王。
鄯善頓感危機,向敦煌郡太守曹宗求救,曹宗奏請朝廷,出兵迎擊匈奴,為索班報仇,
重新奪回西域。鄧太後沒有準奏,詔令重新設置西域都護、西域副校尉,
暫駐紮在敦煌郡,設置營兵三百,對西域采取羈縻政策。
再後來,北匈奴與車師入侵河西走廊,漢軍不能製止。朝臣在廷議時,
建議關閉玉門關、陽關,以防止邊患蔓延。
安帝延光二年,敦煌郡太守張璫上書,力陳安邊三策,
張璫認為:“北匈奴呼衍王常在蒲類海、秦海活動,專心於製服西域,
脅迫諸國寇掠漢朝邊郡。朝廷應該派出酒泉郡屬國將士二千人,鎮守昆侖塞,
打擊呼衍王,從根本上解決北匈奴。還要向鄯善國征調軍隊五千人,
威脅車師後部,此乃上策。如果朝廷不能出兵,可以設置西域軍司馬,
率領五百漢軍,西部四郡為其供應軍餉、糧草、耕牛,漢軍占領柳中,此乃中策。
如果連這也做不到,隻有放棄交河,將鄯善等西域諸國臣民,遷入塞內,
此乃下策。”朝廷將張璫的奏議交予朝臣討論。尚書陳忠上疏諫言:“自古以來,
八方蠻夷對漢朝的威脅,莫過於匈奴。漢建國初,高祖在平城遭遇匈奴圍困,
文帝含垢忍辱,向單於送上厚禮,謀求邊境安寧。在武帝朝,武帝奮起武威,
為後代子孫,為國家長治久安,派遣驍勇善戰的將軍,渡過黃河,跨越戈壁,
追亡逐北,終於踏破匈奴王庭。在征伐匈奴的戰爭中,有多少軍人殞命於狼望之北,
戰爭耗費的軍餉,可以填滿廬山深淵。長期征戰,致使國庫空虛,
百姓疲憊,朝廷不得不再向百姓征收財產稅,賦稅殃及商人舟車,百姓的六畜。
武帝難道不愛惜百姓?實在是為了國家的長遠利益考慮,不得已而為之。
此後,武帝在黃河以西匈奴故地開辟四郡,隔斷匈奴與西羌的聯係;鑿通西域,
收複三十六國,以斷絕匈奴伸向西域的右臂,致使匈奴單於孤立無援,狼奔豕突,
遠遁於荒漠戈壁以北。在宣帝、元帝朝,呼韓斜單於向朝廷俯首稱臣,
自願做北部蕃國。從此以後,漢朝沿邊關塞不再關閉,傳遞警訊的羽檄不再奔走於途中。
由此來看,戎狄隻可以威服,難以用教化勸其向善。從武帝朝以後,
西域內附,西域商人東望中原,扣關前來貿易者,往來不絕。這也說明,
西域人不願意臣服於匈奴,內心依然仰慕漢朝德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