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睿這天回到洛陽城,看到何林等幾個小孩在跟著一位老夫子學禮儀。


    夫子正在教這幾個小蘿卜頭如何行禮,現在講到了天揖、時揖和土揖的區別。


    天揖(上揖:揖禮手位於高者,標準揖禮),在正式禮儀場合,


    如祭禮、冠禮等禮儀場合中,對尊長及同族中人行此禮。行禮時,


    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俯身推手時,


    雙手緩緩高舉齊額(略高過眉心),俯身約60度,起身時,恢複立容。


    時揖(中揖:揖禮手位於平者,又叫:拱手,推手,抱拳),


    同輩日常見麵,辭別禮。身體肅立,雙手抱拳,左手在上,


    手心向下,從胸前向外平推,俯身約30度,起身,同時自然垂手或袖手。


    土揖(下揖:揖禮手位於下者,又叫:下手),用於長輩或上司還禮。


    行禮時,身體肅立,雙手合抱,左手在上,手心向內,


    俯身約30度,推手稍向下,然後緩緩起身,恢複立容。


    林睿對一旁的何皇後說道:“皇後,


    孩子們都還這麽小,沒必要學這些東西吧?”


    何皇後搖了搖頭道:“公子,


    正因為孩子們都還小,他們的是非觀還沒有形成,更應該教導他們禮儀。”


    “皇後,我們那個世界,不講究這些虛頭巴腦的東西。”


    “公子,你心地仁善,是有著大神通,自然不需要這些東西。


    但孩子們隻能生活在這個世界,他們以後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我們不可能一直庇護於他們,所以他們基本的是非觀和禮儀都是要學的。”


    “行吧,你自己看著辦吧。”


    教導他們的夫子叫孔融,是孔聖人的後人,何皇後花費了好大的力氣,才將孔融請過來。


    北海郡太守孔融,字文舉,是魯國曲阜人,


    孔子二十世孫,泰山都尉孔宙之子。


    自小聰明,四歲就知道讓梨。十歲時,去拜見河南尹李膺李元禮,被李家的仆人阻攔了。


    孔融說:“我是李府君的親戚。”


    經過通報後,進門上前就座。


    李元禮問道:“你和我有什麽親戚關係呢?”


    孔融回答道:“古時候我的祖先仲尼曾經拜您的祖先伯陽為師,


    這樣看來,我和您就是老世交了。”


    李元禮和賓客們無不讚賞他的聰明過人。


    太中大夫陳韙來得晚一些,別人就把孔融的應對告訴他,


    陳韙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孔融應聲說:“想君小時,必當了了。”


    陳韙聽了,感到很難為情。


    據史書載,孔融是個神童,從小除聰明好學外,還特別會體貼人。


    《三字經》中就有“融四歲,能讓梨”之語。說的是孔融四歲時,


    與兄弟們一起吃梨,他自己先拿最小的來吃,父親詢問其原因,


    他說我是最小的孩子,大的梨應當讓哥哥們吃。


    “孔融讓梨”成為後世孩子們學習的榜樣。


    但是他有敏感和爭強好勝的不良習氣,由於家長沒正麵引導,


    自己也沒注意克服,終究養癰遺患了。


    孔融十歲那年,隨父親到京城洛陽。名士李膺在洛陽任職居住。


    李膺的規矩是,門人隻能給其通報名士或親戚求見,不得給他通報想見他的其他人。


    孔融很想當麵認識李膺,就自個兒登門去拜訪。


    他對門人說:我是李膺先生的親戚,有事麵談。


    雖說是個小不點兒,卻是親戚啊,守門人不敢怠慢,趕緊進屋通報。


    李膺看到一個陌生的小孩進屋,感到很奇怪,就問他我們兩人有什麽親戚關係?


    孔融不慌不忙地說:我倆的先祖,


    孔子和老子有師生情誼(孔子曾向老子請教過關於周禮的問題),因此,我倆是世交呀!


    一個小娃娃能隨意用老典故建立新關係,在場的賓客們感到十分驚奇。


    太中大夫陳韙後來到李膺府第,賓客們把這件事告訴了他,


    陳韙說:聰明的小孩長大後不一定聰明。


    孔融笑著說:那您小時候也一定很聰明吧?


    嗆得陳韙不知如何應答。


    李膺笑著拍孔融的馬屁:你現在聰明,將來肯定更聰明。


    父親聽說此事後,直誇兒子腦瓜靈光,其實應當教育他為人要低調,


    養成爭強好勝脾性終究會吃虧的道理。


    不知孔融是如何想的,是要做到語不驚人死不休吧?


    有天,他給眾人說:父之於子,當有何親?論其本意,實為情欲發耳!


    子之於母,亦複奚為?譬如寄物瓶中,出則離矣!


    按現在的話來說就是:父親不值得孝順,孩子不過是其一時情欲的產物;


    母親沒什麽恩情,十月懷胎就好比一件器物暫時寄存在瓶子裏,


    分離後器物與瓶子就沒關係了。


    這完全是百分百的奇談怪論!


    不說在以孝治天下的東漢行不通,就是放到如今的現代社會分析,


    也是大逆不道的一派胡言,為眾人不齒。


    孔融還藐視聖人。有天禰衡吹捧孔融是仲尼不死,孔融隨口回捧你是顏回複生。


    很不巧,被奸詐小人郗慮聽到了,趕緊給曹操作了匯報。


    曹操本來就對孔融的不少無理言行就懷恨在心,這次又抓住一條“鋼鞭”材料,


    正好是踢開孔融這塊絆腳石,掃除豪族政治障礙的有利時機,


    立即授意郗慮以“違反天道,敗倫亂禮”的罪名表奏孔融。


    隨後孔融全家被誅。


    後人一貫認為,評價古人不能用現在的標準,要根據曆史的具體情況作全麵的分析。


    俗話說英雄造時世,時世造英雄,


    曹操作為東漢末三國時期一個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


    利用天下大亂之機開創自己的霸業無可非議,


    在其進程中要用鐵血手段處理一些敵對者也毫不奇怪。


    曹操有一定肚量,如沒殺漢獻帝、能包容蔡文姬等東漢遺民,但肚量的確還不夠。


    非要殺孔融誅全家嗎?作為一個統治者可有多種選擇方法哩。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作為一個豪族名士,孔融太不識時務了,


    願當官就認真當官,不願當官“采菊東籬下”也不錯,何必老是用嘴惹火燒身?


    根據後人分析,孔融也可能有強迫、偏執等精神類方麵的疾病,


    否則不會散布那些驚世駭俗的的亂倫敗禮言論,這和他的豪門出身名士身份完全相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作家buslXm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作家buslXm並收藏三國:箱子裏的皇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