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淞滬會戰聊清楚,必須先介紹一個人,名字叫蔣百裏。


    這是一個傳奇色彩很濃厚的人物,愛國心爆棚,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優秀畢業生,在德國興登堡元帥手下幹過4年連長,28歲就當上了大清正二品的高官,29歲出任保定陸軍軍官學校校長,教出了一大批學生,包括吳佩孚、孫傳芳、唐生智、蔣介石等等,深受學生們愛戴。


    不幹教育工作之後,他經常到學生那裏當當顧問,後來他的學生中有一個叫蔣介石的異軍突起,把其他的學生都收拾了,他也就到了蔣學生那裏當顧問。


    雖然沒有親自帶兵打過仗,這並不妨礙他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精通曆史的他明白,日本將成為中國最大的敵人,熟悉敵人,又了解國情,經過長時間的思索,他將對付日本的一整套辦法寫成了一本書,大約10萬字,書名叫《國防論》。


    這本書在《大公報》上公開發行,引起巨大轟動,蔣介石自然也拜讀過,不由豎起大拇指,表示老師就是老師,實在厲害!


    書的內容很多,對日戰略簡單點也就三條:


    1、以空間換時間,打持久戰;這點蔣介石做到了。


    2、在日占區組織抵抗,讓日軍沒有後方,加劇消耗日本國力;這點毛教員做到了。


    3、主動進攻上海日軍,將日軍由北向南進攻改為由東向西進攻,由東向西地形逐次增高,可以利用山川湖沼化解日軍在武器方麵的優勢,延長抵抗時間。這點蔣介石差點就要做了。


    可以看出,蔣是一個非常優秀的軍事理論家,對日本人的狼子野心判斷非常準確,製定的戰略也非常合理,不過他娶的老婆卻是個日本人,叫佐藤屋登,夫妻非常恩愛,因為蔣喜歡梅花,佐藤屋登專門改了個名字叫佐梅。


    《國防論》是1937年完成的,1938年蔣百裏心髒病發驟然去世,蔣的好友馮玉祥非常激動,強烈懷疑自己的好兄弟是被枕邊的這個日本娘們害死的,揚言要弄她,搞得佐梅心理壓力非常大,從此隻用北京話教育蔣留下的五個女兒,還把首飾捐給抗日事業,由於是護士出身,自己還親自上前線為中國士兵療傷。


    老公有馮玉祥這麽個兄弟,的確讓佐梅受了不少委屈,她在1978年去世,墓碑上刻的名字叫“蔣左梅”。


    蔣百裏和佐梅的三女兒叫蔣英,蔣英有一個表弟叫查良鏞,後來他取了個筆名叫金庸,蔣英的老公叫錢學森。


    蔣百裏一直強調,一旦和日本打起來,“勝也罷,敗也罷,就是不同它講和!”


    蔣介石把這一切都記在了心裏,但隻記住了大概,沒記住細節,這些年他忙於混戰和剿滅紅軍,心裏裝的事情太多了,記不住那麽多也正常。


    1932年1.28淞滬事變之後,中日爆發全麵戰爭已經成為國府上層共識,不過時間早晚而已,既然如此,那就要製定一個行動預案,一旦打起來了,一切按照預案行動。


    計劃是這樣的,先發製人,最好把駐守上海的5000日軍全部趕下海喂魚,再全力阻止日軍登陸,拒敵於國門之外,如果做不到,日本人占領上海了,下一步肯定就是劍指南京,屆時需要在通往南京的道路上阻擊日軍,被選中的阻擊陣地上需要修建防禦工事,這些防禦工事被稱為國防工事,其中麵對上海方向日軍的防線有兩處主陣地:吳福線(蘇州至福山)和錫澄線(無錫至江陰);麵對杭州灣方向日軍的防線有兩處主陣地:乍嘉線(經乍浦經嘉善到蘇州)和海嘉線(海鹽經嘉興至吳江)。


    這麽重要的事情,肯定需要成立專門的領導工作小組,1936年2月,國府成立以張治中為領導的對日作戰秘密指揮部,負責落實上述事項,為了迷惑日軍,指揮部對外稱呼為“中央軍官學校高級教官室”,為了指揮方便,指揮部從南京遷移到蘇州以後,又取了個名字叫“中央軍官學校野營辦事處”。


    張治中在1.28淞滬抗戰期間和十九路軍並肩打過鬼子,對於當時沒把鬼子趕到海裏喂魚耿耿於懷,這次下定決心滿足心中這個美好的願望。


    國軍計劃非常漂亮,完全符合中國的實際情況,如果能夠執行到位,日本人的確要吃不了兜著走。


    日本人是怎麽考慮的呢?


    對於日軍在中國的戰略,分為“蠶食”和“鯨吞”兩種,在日本大本營爭論一度非常激烈,後來“蠶食”占了上風,日軍大本營也不全都是豬,有些人還是比較清楚,以日本的體量,想一口氣吞掉中國,不太現實,最好的辦法就是蠶食,吞並東北,蠶食華北,鞏固消化這兩塊地盤,苦練內功,增強實力。


    裕仁這老小子想的更長遠一點,當年日俄戰爭中讓俄熊吃了大虧,一直存心報複,幾十萬紅軍遠東軍團在邊境上虎視眈眈,日本關東軍不得不在東北陳列重兵,如果在其他地方挑起戰事,關東軍勢必要抽調部隊參戰,屆時俄熊可以趁虛而入,占領東北,甚至進攻日本本土都有可能。


    從日軍大本營的角度來說,最好能夠把國軍精銳吸引到華北平原,充分利用日軍機械化和體係化的優勢,一舉打垮國軍,國府自然會投降。


    對俄熊的態度,日本陸軍和海軍的態度有點區別,陸軍隨時擔心俄熊衝過來,海軍表示陸軍純粹杞人憂天,所以海軍非常衝動,想在中國其他地方搞點事情,比如上海。


    日本海陸軍對俄熊的動向有爭議,但對於國軍的看法非常一致——極其蔑視,是發自肺腑的蔑視。


    這種蔑視是有依據的,這是經過長期調查和研究得出的結論,雖然日本人在大方向上經常搞錯,但在幹具體的事情時,卻非常認真。


    日軍中有很多勞模,他們工作作風非常務實,並不是嘴炮,石原莞爾算一個,他是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陸軍大學的高材生,由於太恃才傲物,很遭人嫌,被打發到武漢呆了一段時間,這家夥剛到武漢就展開了調查研究,化妝成苦力扛大包,體驗武漢底層人民的生活,結果幾次被警察敲詐勒索,衣服都被扒光了,搜走他身上每一個銅板。


    其實吧,石原的這種工作作風非常好,想看一個國家人民生活的幸福指數,隻要看看這個國家最底層人民的生活就可以了,當這個國家的最大群體都不滿意的時候,說明這個國家的政府已經失去了民心。


    失去民心的政府簡直就是暴風中的蠟燭。


    板垣征四郎長期在中國搞調查研究,曾經講過這樣一段話:從中國民眾的心理上來說,安居樂業是其理想,至於政治和軍事,隻不過是統治階級的一種職業。在政治和軍事上與民眾有聯係的,隻是租稅和維持治安。因此,它是一個同近代國家的情況大不相同的國家,歸根到底,它不過是在這樣一個擁有自治部落的地區上加上了國家這一名稱而已。所以,從一般民眾的真正的民族發展曆史上來說,國家意識無疑是很淡薄的。無論是誰掌握政權,誰掌握軍隊,誰維持治安,這都無礙大局。


    不得不承認,這幾個小鬼子對當時中國社會分析的非常準確。


    得不到人民支持的政府是虛弱的,得不到人民支持的軍隊是不堪一擊的,日本人看的很清楚,國民政府根本不是日本的對手,國軍更加不是日本皇軍的對手,隻要國軍趕到華北,皇軍有絕對的把握將其全部殲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