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2月26日,淩晨五點的日本東京,天上飄著鵝毛大雪,一群士兵闖進財政大臣高橋的家裏,領頭的是一個叫中橋明基的中尉,中尉吼了一聲“天誅”,然後掀開高橋溫暖的被子,一個士兵衝上去就砍掉了高橋的一隻胳膊,然後士兵們亂槍打死了他,沒來得及開槍的士兵衝上去又亂捅一氣,給高橋身上留了一堆窟窿。


    當然,日本人非常講禮貌,殺完高橋以後,士兵們收起刀槍,排成整齊的隊列,向高橋的家屬敬禮和鞠躬:真是打擾了!然後集體離開。


    高橋第一個被殺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主張縮減軍費,在軍人們看來,這就是奪人飯碗,和殺父之仇並列。


    “皇道派”的這群二百五當天殺了很多日本官員,專挑級別高的殺,比如海軍大將齋藤實,這哥們一共挨了47槍。


    陸軍教育總監渡邊錠太郎大將比較勇敢,這哥們在看到叛軍衝進來後,居然舉起手槍自衛,被憤怒的士兵們用機槍掃成了馬蜂窩,最後一刀砍下他的腦袋才算把惡氣出完。


    眼看“皇道派”鬧得太不像話了,尤其已經威脅到了裕仁的統治地位,裕仁和“統製派”一起將“皇道派”給鎮壓了,對於中國人來說,這種鎮壓顯得有些輕飄飄,因為隻是領頭的17名軍官被處以死刑,士兵們並沒有受到處罰,當然,日本革命家北一輝也被幹掉了。


    在這次兵變中,日本內閣大臣們死的死,重傷的重傷,元氣大傷,“統製派”幹脆將內閣大權收為己有,從此,日本軍部淩駕於內閣之上,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開始一路狂奔。


    多說一句,從“明治維新”開始,日本老百姓一直在溫飽線上掙紮,直到那個傳奇的男人出現,二戰後麥克阿瑟當上了日本太上皇,他主持了日本的土改,把地主的土地分給老百姓,完成了中國幾千年農民起義的願望,日本也被軍事閹割,借助朝鮮戰爭的紅利,順利實現崛起,從此偏重民生產品,老百姓的生活才開始大幅改善,當麥克阿瑟離開日本的時候,日本人夾道歡送,揮淚告別,萬分不舍,場麵相當雷人。


    再轉回來,前麵就是“七七事變”爆發前日本國內的情況,在華北境內的日軍官兵,此時正無比躁動,渴望戰爭,等待著建功立業的機會,如果沒有,他們將自己創造這個機會。


    日本人已經王八吃了秤砣,鐵了心要發動戰爭,蔣介石是否真心想抗日,他做好準備了嗎?


    很多小夥伴們都在懷疑老蔣的抗日決心,這裏要認真的回答下,老蔣是真的想抗日,隻是他認為中國還沒有到全麵抗日的最佳時機。


    老蔣為什麽真的想抗日,這個事情簡單捋捋就知道了。


    孫中山創建了中國國民黨,看看國民黨這些大佬的身價,也不難判斷國民黨所代表的階級,國民黨代表了大地主、買辦資產階級和大官僚的利益,中國共產黨代表了以工人農民為代表的無產階級利益。


    在正常情況下,國共代表的階級是有矛盾的,是對立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衝突,但當中國遭受列強侵略和壓迫,民族矛盾大於階級矛盾的時候,國內所有的階級將會暫時團結起來,於是就有了第一次國共合作,有了北伐。


    當列強看到勢頭不妙,開始出資收買買辦資產階級以後,帝國主義和買辦資產階級、大官僚和大地主的矛盾就緩解了,他們開始合起夥來將矛盾對準以工人農民為代表的無產階級。


    於是就有了4.12反革命政變和7.15反革命政變,這就是書上所說的資產階級的軟弱性和動搖性。


    等時間到了1937年,日本人對中國的野心已經是司馬昭之心了,日本人對中國進行的將是滅國之戰,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在這種情況下,民族矛盾壓倒階級矛盾,國內所有的階級必須團結起來,爆發了“西安事變”,全民族要求一致抗日,軍閥們紛紛發表抗日宣言,大買辦宋子文的抗日態度非常堅決,充分體現了這一點。


    蔣介石作為當時中國公認的領袖,在這種情況下,他必須抗日,這是他執政合法性的基礎,所以,蔣介石抗日的態度是真誠的。


    蔣的態度是真誠的,可內心是憂慮的,中日之間的差距太大了,單說鋼的年產量,在1937年,日本超200萬噸,德國超1000萬噸,蘇聯超1000萬噸,美國更誇張,超2000萬噸,國民政府不到10萬噸。


    國民政府手裏就晚清留下的那點家底,武器裝備幾乎都要依靠進口,價格高昂,打一樣少一樣,日本有完整的軍事工業體係,武器裝備幾乎自給自足,價格便宜,如果僅僅考慮軍隊,的確沒有贏的希望。


    最好的戰略就是拖,延遲和日本決戰的時間,等中國工業力量強那麽一點,中日差距小那麽一點,再進行決戰,屆時勝負難料。


    蔣在那裏百般惆悵,內心無比糾結,日軍會給他這個機會嗎?


    不會啊,日軍每個人都蠢蠢欲動,迫不及待想要搞事情,企圖建功立業以便提升自家生活水平或者實現階層躍升,他們考慮的不是幹不幹的問題,而是在哪裏幹的問題。


    想把這個事情搞清楚,需要把時間往回撥一點。


    壞人都喜歡欺負老實人,“九一八事變”東北軍不戰而潰,給日本人插上了想象的翅膀,開始自由的飛翔,在1933年初表示,熱河也是“滿洲國”的領土,讓東北軍趕緊滾蛋,張學良怒了,表示不滾,勞資也是血性男兒,要和日本鬼子決一死戰。


    張還是太年輕了,以為領導一句話,下屬就會赴湯蹈火在所不辭,可他不知道下屬隻尊敬有威信的領導,張學良在“九一八事變“中的軟弱表現,已經讓他威信掃地,手下的嘍囉們已經不把他當回事了,張實施抵抗的話音還沒有落地,手下熱河省主席湯玉麟已經逃之夭夭,速度快到日本人都望塵莫及,直罵晦氣。


    這兩件事情和蔣介石沒有直接關係,但蔣作為全國領袖,負有領導責任,也遭到全國人民唾罵,無奈之下,蔣不得不從“剿共“百忙之中抽出點時間,安排何應欽到河北去和日本人打一打,當然,在此時蔣的心中,在沒有徹底剿滅共產黨之前,還不能和日本人全麵攤牌,“打是手段,和是目的”。


    然後就在喜峰口、古北口等長城關隘打了起來,一共打了兩個多月,非常血腥,西北的漢子們表現非常生猛,原馮玉祥的部下,29軍宋哲元部,在喜峰口用砍刀砍死了幾百個鬼子,威震全國。


    再鐵血的漢子也擋不住大炮和炸彈的攻擊,長城抗戰最終還是失敗了,蔣介石本著“攘外必先安內”的思路,安排何應欽簽訂了《何梅協定》,這個裏麵有一條規定,國民黨中央軍不能駐守北平和天津,但可以留下雜牌軍駐守,日本人覺得29軍就很好。


    29軍不是抗日的英雄部隊嗎?日本人為啥選擇這麽一支仇視大日本帝國皇軍的部隊駐守平津呢?這不是給自己添堵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