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的日本,就是即將被開啟的潘多拉魔盒,充滿危險,一觸即發,它將在戰爭中爆發,也將在戰爭中滅亡。


    日本的命運,在它選擇崛起的方式時,已經注定了。


    幕府統治時代的日本,是一個落後的農業國家,除了手工打造的武士刀和鹹魚,基本上啥都沒有,在被美國人佩裏開著軍艦嚇唬一番後,日本人推翻幕府,向西方學習,搞起了改革開放,這就是“明治維新”。


    學習什麽呢?學習西方的工業技術,歐美列強有的是工業技術,他們並不是開善堂的,不會無償贈送,需要用錢來買,價格非常昂貴,在十九世紀,隻有金銀才是世界通貨。


    對於後發國家來說,積累財富的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對外發動戰爭,一種是對內打劫人民,貧窮的日本雖然一直有對外打劫的衝動,奈何鄰居是亞洲巨無霸雙子座——大清和俄國,任何一個它都惹不起,隻能對內打劫人民。


    具體是這樣操作的,從歐美買一些被淘汰下來的紡織機器,建一些勞動密集型的紡織企業,從村裏收紡織用的原材料,生產一些衣服襪子內褲之類的產品,出口到歐美,換取一些錢財。


    為了多攢點錢,村裏的收購價被壓的很低,確保農民餓不死就行,日子過得苦,不過日本人以前也沒富裕過,忍受力也特別強,咬咬牙也就堅持了下來。


    日本人用攢下來的錢購買更多的設備,更高級點的技術,迭代升級,積累起本錢後,咬咬牙搞煉鐵煉鋼產業,居然建起了自己的重工業,形成了產業資本。


    日本人搞重工業當然不是為了提升人類文明水平,隻是為了造槍造炮造軍艦,向歐美列強學習,出門打劫。


    出門打劫需要軍隊,日本政府把改革開放積累起來的有限財富,一部分投入工業,一部分用來建立現代化的陸軍和海軍,逐漸形成了帝國的兩根支柱——產業資本和軍隊。


    但是這種情況不能持續,產業資本和軍隊需要更多投入,日本太小,資源貧乏,國內老百姓已經被壓榨到極致,實在榨不出一滴油了,隻能選擇對外打劫,對象是大清,如果贏了,日本獲得新的發展機遇,如果輸了,日本從此萬劫不複,改革開放的成果將化為烏有。


    1894年,日本找大英帝國借了一大筆錢,帶上全部的家當,賭上國運和大清打了一架,這就是甲午戰爭,贏了後,獲得了海外殖民地,用2億倆大清的賠款改進了工業技術,升級了金融體係,建造了世界排名第四的龐大海軍艦隊。


    日本人把積累的財富投入工業,投入軍隊,就是沒有投給老百姓,表麵上日本在國際上威風淩淩,已經成功晉級二流列強,實際上國內民生沒有得到絲毫改善,戰後一個叫東史郎的日本士兵寫了一本日記,裏麵就記載了他進入中國華北後的感受,看到中國老百姓後,他覺得哇生活的太好了,甚至覺得國內普通日本人吃的不如中國老百姓喂養的豬。


    這也正常,以日本的小身板,即使玩命幹活,積累的財富也是相當有限,隻能把錢用在刀刃上,偏偏日本人人小野心大,一心想打劫,隻能把錢全部投入帝國的兩根支柱——工業產業和軍隊。


    日本普通老百姓壓根就沒享受改革開放的成果,非常窮,人窮就誌短,為了活下去,窮苦人家隻能讓女兒去賣淫。男的去幹啥呢?由於產業規模有限,日本窮人家的男孩隻能去當兵,軍人是最有前途的職業。


    人類自從步入熱武器時代之後,軍隊也變成一個技術工種,文盲在日本軍隊裏麵已經混不下去了,為了提升軍官素質,日本搞政策傾斜,比如讀軍校免費,大批窮苦人家的優秀孩子就被吸收進來了。


    窮苦人家的孩子從軍校畢業以後,進入軍隊成為低級軍官,這可是日本當年最拉風的職業,就好比改革開放初期中國的外企一樣,薪酬待遇和社會地位遠遠高於其他職業,比如老師工人之類的,更不要說農民了。


    帝國的低級軍官已經可以偶爾吃吃牛排喝喝紅酒,可是他們村裏的鄉親們過的卻牛馬不如,他們辛苦一年,卻吃不上自己種的一口糧食,一個少女的價格還不如一頭牛或者一匹馬。


    看著自己光鮮的生活,再看看父老鄉親們的淒涼遭遇,這些接受過教育的帝國下層軍官明白過來了,一旦他們離開軍隊,就什麽都不是,將過上和父老鄉親一樣的生活,隻有在軍隊裏,才能維持這種體麵的生活。


    經曆了繁華就難以忍受貧窮,軍隊存在的意義就是打仗,一旦沒有戰爭,軍隊的價值將會大大降低,軍人的地位必將大大下降,所以帝國下層軍官求戰的心態是非常強烈,效忠天皇不過是一句口號。


    日本中下層軍官和士兵強烈的求戰心態和日本政客產生了矛盾,日本政客都是財閥選出來的利益代言人,對於政客來說,當時世界經濟危機,歐美自身難保,對日本產品的需求銳減,日本國內企業倒閉,經濟下行,國內矛盾尖銳,這種時候,穩定才是第一位的。


    如果發生戰爭,勝利了是軍隊的功勞,和政府沒什麽關係,如果失敗了,必然激發社會矛盾,到時候政府吃不了兜著走,內閣必然倒台,政客收拾包袱走人,對日本政客來說,發動戰爭弊大於利。


    在對華戰爭的態度上,日本內閣和軍隊的看法總是不一致,當然,大家也不要覺得日本內閣是什麽好東西,不過是利益罷了。


    當軍官們對失業的恐懼到達一個臨界值的時候,他們將會抱團,這個團隊叫“皇道派”,他們的精神領袖叫北一輝,這哥們是孫中山的老朋友,深受辛亥革命的刺激,主張在日本國內也來一場革命,比如打倒貴族和大資本家,要求天皇親政,自身的目的和之前的“統製派”如出一轍,不過更加激進而已。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