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轉眼就來到了那個命中注定的1911年10月10日,機緣巧合之下,武昌新軍中的革命黨發動了起義,就像一隻美麗的蝴蝶扇動了一下翅膀,龐大的大清王朝轟然倒塌。


    那麽問題來了,武昌起義不是孫領導的,起義爆發的時候孫在哪裏?有兩種說法,一種是孫在美國餐館涮盤子掙革命經費,另外一種是孫在美國旅館裏睡覺,總之在美國,第二天黃興一封電報拍到美國後,孫才知道武昌新軍造反了,黃興表示形勢一片大好,趕緊回來,孫中山考慮了下,沒急著回國,而是準備借著革命的大好勢頭找英美列強談談,看能不能貸點款,搞點經費回去。


    但列強們沒看上孫,看上了袁世凱,道理很簡單,袁世凱有地盤有軍隊,孫除了名氣大什麽都沒有,從投資的角度來說,實在不難選擇,孫跑了一圈,一分錢貸款都沒拿到,隻能空手回國,在上海碼頭得到無數民眾歡迎,就在孫舉手致意的時候,一個不識相的記者問了一句“孫先生此次回國帶了多少錢回來?”,孫非常磊落,表示“一毛錢都沒有,隻有革命的精神!”。


    武昌起義後,南方各省紛紛獨立,宣布響應革命,從宋朝開始就被徹底消滅了的軍閥開始死灰複燃,整個南方亂哄哄的,但暫時需要聯合起來,共同對抗北方,因為北方在袁世凱的掌控之下,比較穩定,袁手裏掌握著大清最精銳的野戰部隊,如果南方各省不團結,很容易遭各個擊破。


    在南方軍頭裏麵選帶頭大哥是很麻煩的事情,沒有哪個山頭能占據絕對優勢,大家吵吵嚷嚷,始終沒有結果,孫中山回國,正好解決了這個問題,論造反的名望,沒有誰比孫中山更大,於是孫被選為帶頭大哥,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職,出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當初南方軍頭們選舉孫當帶頭大哥,很大一個因素是孫長期在國外混,軍頭們指望孫能和列強搭上關係,搞點錢花花,大清倒了以後,軍頭們就失去了中央政府的財政撥款,沒有經費來源。結果孫一分錢沒拿到,列強們還公開表示支持袁世凱,願意給袁世凱提供貸款,讓人感覺很尷尬。


    可能有小夥伴覺得南方軍頭們不是有地盤嗎?有地盤就可以收稅啊,情況是這樣的,清末的稅收主要靠鹽稅和關稅,可是早就被大清抵押給列強了,大清倒台的主要原因就是洋人把關稅捏在手裏,宣布中立,大清朝廷失去了經濟來源,也就失去了對部隊的控製能力,隨後倒台。


    孫當上臨時大總統後,很快體會到載灃的難處,沒錢啥都幹不了,別說北伐了,連南京政府公務員的工資都發不出來,下屬紛紛表示抗議,眼看就玩不下去了。這個時候,財大氣粗實力雄厚的袁世凱強硬表態,如果南方政府不解散,老袁就要考慮南伐,統一全國!


    南方的小軍頭們本來就不是真心革命,大家隻是想割據一方過過小日子,沒人想和袁世凱拚命,紛紛開始勸說孫中山,沒錢就別想北伐了,您還是趕緊走吧,讓袁世凱當總統算了,在孫中山還在猶豫的時候,南方的軍頭們已經私下和袁世凱達成了和解,孫中山見事已至此,隻能同意,1912年2月14日,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提交辭呈,從上任到辭職,隻當了45天總統。


    當不成總統,孫一點不失落,作為一個革命家,他從來沒有考慮過個人得失,離職後第三天,他就帶著胡漢民到各省考察去了,準備去實現他少年時候心中的理想——修建鐵路!要想富,先修路,隻要把路修好了,經濟就會發展起來,人民也會變得富裕。


    在孫四處考察的時候,黃興的小弟同盟會的憲政奇才宋教仁整合了同盟會大部,成立了一個叫國民黨的政黨,注意下,這個國民黨不是大家知道的那個國民黨,那個國民黨還在孕育之中,還需要經曆血與火的考驗才能誕生。


    國民黨在國會選舉中大獲全勝,按照“臨時約法”規定,宋教仁將獲得組閣資格,成為內閣總理,全權負責全國行政工作,總統的任何命令必須經過內閣總理簽字才能生效,也就是說,袁世凱的確當上大總統了,但失去了權力。


    1913年3月20日晚上十點,上海火車站,一聲槍響,宋教仁倒在血泊之中,這就是民國著名疑案“刺宋案”。這個案件至今仍未偵破,成為世紀懸案,大家都覺得,袁世凱的嫌疑最大。


    宋被刺殺的時候,孫正在日本長崎考察鐵路項目,準備向日本取經,聽到消息後,立即趕回上海,召開國民黨高層會議。孫中山脾氣火爆,當即表示這件事情還用查嗎?肯定是袁世凱幹的,我要帶領部隊北伐,找袁世凱算這筆血賬!


    但同誌們紛紛表示事情還沒查清楚,何況現在人心思定,沒人想打仗,即使真要打,錢從哪裏來?大家都不支持,孫中山也沒辦法,要錢沒錢,要人沒人,隻好天天生悶氣。


    可是機會很快就來了,西方列強當初表示願意給袁世凱貸款,雙方談了一段時間後,已經基本談妥了,這就是“善後大借款”,和現在個人借錢不一樣,國家之間借錢的永遠是孫子,放貸的才是大爺,列強放出貸款,為了確保能收回來,肯定要附加一些保證條款,比如抵押之類的,個人貸款一般抵押房產之類的個人資產,袁世凱代表國家貸款,隻能是抵押關稅了。


    其實這是國家之間貸款的正常搞法,但在這個敏感的時刻,消息傳出來後,立即引起了國民黨高層和南方軍頭們的高度警惕,袁世凱你借錢想幹啥?是不是想購買軍火攻打南方?


    念頭就跟雜草似的,一旦產生,就會瘋狂滋長,越想越覺得是那麽回事,於是南方部分軍頭宣布重新獨立,表示不跟著袁世凱的民國政府混了,袁世凱也怒了,老子現在有錢有槍,你們不是說老子想攻打南方嗎?勞資就是攻打了,怎麽地吧。南北戰爭爆發!


    過程就不描述了,說結果,南方軍頭大敗,國民黨高層全部流亡海外,原因也不複雜,首先是沒錢,其次是老百姓都不支持,老百姓不懂那些大道理,他們隻是想過幾天太平日子,連革命先鋒蔡鍔也表示反對,表示袁世凱有再大的過錯,那也應該由國會裁決,如果一言不合就動武,那就是國家公敵!


    這次南北戰爭被稱為“二次革命”,書上把這次戰爭描述的很正義,雖敗猶榮,其實回到當時,老百姓對挑起戰事的國民黨非常不滿,覺得國民黨用革命的名義爭權奪利,實在無恥,國民黨革命先鋒的形象遭到極大破壞,人心盡失,讓孫中山感到非常痛苦,不過這種痛苦是暫時的,在沒有得到高人指點頓悟之前,孫中山還要繼續經曆痛苦的折磨。


    真正的英雄敢於直麵慘淡的人生,孫中山認為這次失敗的主要原因在於小弟們不聽指揮,什麽都不知道就敢瞎bb,他決定組建一個完全聽從自己指揮的政黨,繼續革命事業,1913年9月27日,孫中山組建“中華革命黨”,入黨誓言非常簡單,效忠孫中山即可;孫的忠實戰友黃興並不同意這一套,但又不忍心分裂革命力量,幹脆遠走美國,革命的最佳拍檔暫時分離。


    在這個時候,宋教仁組建的國民黨已經煙消雲散了。


    接下來孫的日子是相當黯淡的,人生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得到後又失去,曾經聲勢浩大的同盟會和國民黨已如過眼雲煙,消逝在曆史的長河中,國內袁世凱當道,孫流落海外,繼續當通緝犯,一切仿佛又回到了原點,不過這都不能熄滅孫內心革命的火焰,人生豪邁,大不了重頭再來!孫鼓起精神,繼續在海外到處奔波演講,籌集革命經費,等待時機,什麽時機?袁世凱犯錯的時機。


    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凱腦袋發熱,居然通知全世界,大家盛情難卻,我準備登基做皇帝了。苦苦等待兩年多的機會終於出現了,12月13日,孫中山在日本發出最強聲音,號召全體國民進行第“三次革命”,徹底把袁世凱這個逆賊打倒批臭再踩一萬腳。


    尤其是日本人提出的“二十一條”,讓國內反袁的氣氛瞬間達到高潮,精明一世的袁世凱糊塗一時,在全國人民一片唾罵聲中,1916年6月6日,身患尿毒症的軀體再也堅持不住,帶著無盡的遺憾和不甘離開了這個他無比眷念的世界。


    袁世凱死了,北洋係的軍頭們經過一陣明爭暗鬥,實力最強的直係軍頭段祺瑞和皖係軍頭馮國璋決定聯合執政,這兩個軍閥喜歡不受約束的感覺,之前張勳進京複辟的時候,解散了國會廢除了約法,段和馮覺得非常好,廢了就廢了吧,免得礙手礙腳,就喜歡這種隨心所欲的感覺。


    這兩個軍閥爽了,孫中山憤怒了,他算是看透了,北洋軍閥就沒有一個好東西,他們從來沒想過建設民主,隻想搞獨裁,孫中山這輩子革命的目的就是要打倒獨裁,建立民主共和,誰敢獨裁,就打倒誰。


    孫中山回到廣州,舉起護法的大旗,立即得到兩廣軍閥陸榮廷和雲南軍閥唐繼堯的響應,這兩位哥表示強烈擁護孫中山的主張,願意跟隨孫老大北伐,態度無比積極,軍閥擁護革命,就好像老鼠擁護貓抓耗子一樣,怎麽可能?這兩位態度如此積極的原因,不過是想借助孫的名頭搞獨立割據,自己當老大,比腦袋上有個北京政府管著要強的多。


    但兩廣和雲南直接鬧獨立,顯得名不正言不順,正好孫中山來了,他可是正宗的民主革命領袖,還是正兒八經的前任大總統,他號召護法,那我們就擁護護法,借著護法的名頭繼續搞獨立,簡直不要太爽。


    護法戰爭爆發了,打到一半的時候,北洋內部段祺瑞和馮國璋內訌,看到如此有利情形,孫下令所有部隊立即繼續北伐,爭取打到北京去,解放全中國,命令下去了,可沒人執行,南方的軍頭私下裏已經和北方和解了,唐繼堯還低三下四的和馮國璋約定,以後滇軍不進攻湖北,北洋軍不進攻湖南,大家在一起愉快的玩耍,不是很好嗎?壓根就沒人聽孫的命令。


    局勢穩定下來後,陸榮廷和唐繼堯開始覺得孫中山礙手礙腳了,想辦法把孫給排擠走了,護法戰爭以失敗告終。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