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時候,曆史老師告訴我們,孫中山是“偉大的革命先行者”,為何偉大呢?因為他是辛亥革命的領導人,推翻了腐朽的清王朝,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巴拉巴拉。。再解釋什麽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就是有一個小兵在武昌放了一槍,然後各地紛紛響應,清政府就倒了。。學生頓時有點疑惑,問老師清政府是小兵一槍放倒的,和孫中山有什麽關係?還有,清政府一槍就放倒了,這麽容易的事情,為啥說偉大呢?老師語塞,隻能咬牙切齒,怒斥學生,書上說的都是對的,記住了考試能得高分,問那麽多幹什麽?然後自己一頭黑線,蹲到一邊發呆去了。


    我們今天把孫為什麽稱得上“偉大”兩個字聊清楚,補上學生時代的疑惑,讀完了以後,如果能對大夥有所啟發,那就更好了,因為這是一段屢敗屢戰、不屈不撓、永不放棄的往事。


    古今中外,各個民族都喜歡勵誌的故事,最勁爆的莫過於逆襲,會給苦難中的屌絲們以無盡的精神力量,中國老祖先也說了“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誌,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按照這個安排,每個勵誌故事的套路都差不多,主角從小家徒四壁,不是父母雙亡就是病倒在床,小小年紀就要接受生活的磨難,歲月的風霜,曆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於逆襲成王,最後一人得道,雞犬升天,perfect,皆大歡喜!


    當然,大多數人喜歡的是逆襲之後腐朽又幸福的生活,而忽視了前麵的九九八十一難,這就是普通和偉大的區別,僅此而已。


    孫的出身和老套的情節基本吻合,他是19世紀的60後,廣東人,佃農之後,就是那種沒有自己的地,靠租種地主土地生活的最底層農民,童年生活窮困潦倒,糧食不夠吃,經常靠到河裏摸點魚蝦填飽肚皮,每天的樂趣就是到村口聽參加過太平天國的老人神吹,勞資當年如何牛逼,大哥洪秀全如何神勇,窮人如何坐江山,聽的多了,造反有理不知不覺已經開始在小朋友的心底滋長。


    如果不出意外,孫會和千千萬底層老百姓一樣,在窮困潦倒中度過一生。


    12歲的時候,小孫在美國打工的哥哥居然發了財,把小孫接到美國,命運出現逆轉,屌絲秒變闊少爺,美國高聳的摩天大樓、整潔的街道、冒著黑煙如同怪獸的火車讓小孫目瞪口呆,貧窮落後的廣東鄉下和現代化的美國城市好像兩個星球,巨大的反差讓小孫無比震驚——原來世界還可以這個樣子!


    震驚是暫時的,到美國時間長了以後,小孫也習慣了咖啡苦澀的味道,還能飆一口流利的英文,通過長期的觀察,他得出一個結論——要想富先修路!隻要修建足夠多的鐵路,中國的經濟一定會插上理想的翅膀,自由的飛翔。


    大家不要嘲笑他,誰年輕的時候沒有夢想呢?沒有夢想的人生就和鹹魚一樣無法翻身,離開美國後,小孫把帶領全國人民致富的想法埋藏在心底,在香港開始了學醫的生涯,順道加入了基督教,希望耶穌保佑自己實現理想,時光如梭,歲月如歌,一晃十年就過去了。


    作為一個胸懷大誌的年輕人,在沒有自己發揮的平台之前,聚堆發發牢騷是很正常的事情,在街邊的小酒館中,幾個年輕人越談越投機,慢慢就形成了自己的小團體,成為一生的好朋友,包括陸皓東、鄭仕良、陳少白等等。


    1894年上半年,喜歡學習的孫中山看到了一本書,叫《盛世危言》,裏麵講了很多孫一直想說但無法係統表達出來的先進理念,讓孫如獲至寶,感覺靈魂受到了洗禮,理想得到了升華,激動之下寫了一篇觀後感“上李傅相書”,通過走關係遞給了大清第一權臣——李鴻章,希望得到中堂大人的賞識,給他一個報效國家的平台,實現富民強國的理想。


    《盛世危言》書的作者叫鄭觀應,是大清央企扛把子盛宣懷的得力下屬,書中主要是描寫了盛宣懷艱苦創業的心得體會,盛宣懷是李鴻章洋務運動的得力幹將,盛所有工作都是在李中堂領導下開展的,現在愣頭青孫中山將李大人屬下的屬下寫的一本書當作葵花寶典,還將讀書心得上交給中堂大人,猜猜李大人會對這篇文章的觀點有什麽看法?驚天動地還是鬼斧神工?


    孫在上交心得後,忐忑不安的等待中堂大人的召見,然後就沒有然後了,也不知道怎麽回事,李中堂可能太忙了,更可能是不屑一顧,孫的文章如石沉大海,沒有得到任何回應。


    孫怒了,年輕的心感覺受到了冒犯,從此發了一個大願——推翻滿清,建設新的中國!


    說幹就幹,孫中山回到美國檀香山,創立了近代史上最出名的反政府組織“興中會”,口號“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創立合眾政府”,此時孫名氣太小,沒有號召力,鼎力支持他的隻有在香港的那幾個好兄弟,前麵說了,孫的兄弟中有一個叫鄭仕良的,這位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廣州黑社會三合會的龍頭大哥,看見兄弟孫中山的誌向如此遠大,欽佩不已,大力支持,大量三合會的小弟加入“興中會”,自從革命和幫會產生了聯係,幫會就有了一個特殊的稱呼——會黨!


    現在有很多人非議“驅除韃虜”,覺得孫很蠢,提這個口號不是煽動民族分裂嗎?把滿洲人趕到東北去了,那東北還要不要了?東北的把兄弟蒙古還要不要了?新疆呢?青海呢?西藏呢?


    其實吧,有這種想法的人都不太懂鬥爭的藝術,鬥爭從來都是拉一派打一派,孫當時勢單力薄,必須團結國內最大的山頭,才有可能打擊滿洲人這個小山頭,大清國內最大的山頭是什麽?漢人知識分子和士大夫嘛,提出驅除韃虜,就是向漢人士大夫示好,表示俺隻是要對付滿洲人,和你們無關,至少可以爭取漢人士大夫的中立,在當時,這個口號絕對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把滿洲人打敗以後,東北怎麽辦?以後的事情以後說,口號嘛,根據情況再變嘛,後來某知名圖書管理員說,在什麽山頭唱什麽歌,就是這個意思。


    大家可能以為革命的日子刀光劍影,十分驚險和刺激,其實吧,刀光劍影是偶爾有的,孫的這段革命生涯非常枯燥和單調,主要任務隻有一個——搞錢!孫到處演講,到處化緣,籌集經費,然後搞暴動,十分衝動,由於經費主要來自於募捐,金額十分有限,經常隻能支撐幾十個人發動起義,反複失敗反複來,失去了很多,也得到了很多。


    第一次起義,好兄弟陸皓東犧牲,第二次起義,好兄弟鄭仕良犧牲,第十次,黃花崗起義,同盟會骨幹幾乎全軍覆沒,讓孫中山痛徹心扉,尤其是富二代林覺民的遺書“與妻書”,至今依然是兩岸的教材,其中“吾做此書時,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書時,吾已成陰間一鬼”,今天讓人讀來也不禁淚流滿麵。


    但這些打擊從來沒能徹底擊倒孫中山,反而令他鬥誌更加旺盛,就像打不死的小強一樣,一次又一次的站在清政府麵前,成為大清頭號通緝犯之一,另外一個叫康有為,這家夥在戊戌變法失敗以後逃到海外,天天在小報上編排慈禧,說慈禧隻是鹹豐的一個小妾,還編造慈禧的各種桃色新聞,十分猥瑣和下流,讓老太太恨的咬牙切齒,天天在紫禁城裏麵念叨要抓住他倆給活剮了。


    在這裏多說幾句同盟會,書上說這是一個革命組織,孫是總理,看到革命和總理這幾個字,大家腦海中可能會浮現出莊嚴肅穆、緊張、紀律之類的詞匯,其實完全不是這麽回事,把它想象成菜市場比較合適,同盟會是個非常鬆散的組織,大家隻是由於共同的想法聚集在一起,就和你們院裏老太太的太極拳隊一樣,來去自由,加入隨意,退出去更隨意,連招呼都不用打,壓根就談不上什麽組織性。


    孫雖然是總理,黃興是二把手,其實他們對會員的約束力非常低下,原因也很簡單——沒有穩定的經費來源,革命家也要吃飯的,就拿公司的社畜們來說,假如公司一個月不發工資,看看會發生什麽後果?估計早就做鳥獸散了,作為領導心裏要有數,大家尊敬的不是你,而是你發工資的權力。


    由於都是反政府的刺頭,可以想象大家都比較衝動,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大吵大鬧,比如章太炎就看孫不順眼,經常指著孫的鼻子大罵,孫的個子不高,脾氣更火爆,被人罵了一定要罵回來,兩個人經常對罵,聲調一個比一個高,拍桌子掀凳子是經常有的事情,


    在同盟會這個菜市場裏,有很多組織,也有很多個體戶,他們共同的目的是反清,開始大家都是本著孫的名氣來的,就和談戀愛一樣,開始還能和睦相處,時間長了以後,就開始有了不同的想法,比如有來自湖北的小夥伴覺得很疑惑,為啥總是把希望寄托在黑社會身上呢?大家的目的就是要造反,論造反誰的實力最強?肯定是軍隊嘛,既然如此,那就直接到軍隊裏麵宣傳革命,隻要把軍隊策反了,推翻滿清不是易如反掌?


    孫聽到這個想法後,驚的下巴都差點掉地上了,就好像聽到大家都覺得錢難掙,但是銀行錢多,可以去銀行拿一樣,如果革命這麽容易,那大家還費這麽大勁幹什麽?不由感歎,年輕就是好,真是敢瞎想,也不好打擊年輕人的積極性,聽完後笑而不語,讓你自己去體會。


    領導的態度明顯不支持,那就自己幹吧,在湖北成立了兩個秘密組織,一個叫“共進會”,一個叫“文學社”,專門在新軍中發展會員,經過不懈努力,居然在新軍中發展了超過4000名會員,單論戰鬥力,這兩個岌岌無名的革命組織在同盟會裏麵絕對可以排no1。


    發展起來後膽氣就壯了,黃興找到小夥談話,表示你們不聽指揮這樣幹,革命成功以後,誰聽誰的?小夥也耿直,表示誰的功勞大就聽誰的,這話沒毛病,黃興隻能無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