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7年4月10日,汪精衛抵達武漢。
汪精衛在左派聲聲呼喚中,滿懷希望回到國內,是準備回來當領袖的,剛到上海,吳稚暉用汙言穢語對他表達敬意,等他憤而離開上海抵達武漢時,蔣介石用政變來表達對他的歡迎,把汪精衛差點給氣瘋了,左派也基本被氣瘋了,他們知道蔣介石不老實,但沒想到這次搞的這麽出格。
4月13日,武漢國民黨中央正在開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得到兩個消息,第一個是蔣介石發來的電報,以領袖的口氣通知中央委員們到南京開會,第二個消息是上海工人糾察隊被襲擊和繳械的事情,汪精衛立馬發飆:簡直是反了!第二天又表示:非為這些工友複仇不可。。。像吳稚暉,現在就都該殺,殺了來填幾十個工友的命。何香凝說:我們怎樣對付呢?就。。隻有打倒這些反革命派。孫科表示:蔣介石是革命敵人!4月18日,武漢國民政府發布《免蔣介石本兼各職令》,免除蔣介石所有職務,開除黨籍,成為國民黨頭號通緝犯,按反革命罪論處。
盡管左派們群情激奮,恨不得把蔣介石抓過來給剮了,調子一個比一個起的高,但實際上都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武漢這個地理位置太尷尬,在中國的中部地區,掉頭打蔣介石吧,北方奉係會趁機南下撿便宜,繼續北伐吧,擔心蔣介石不講武德,偷襲武漢,實在不好選擇。
無論怎麽選擇,都有隱患,爭論必然激烈,大家唇槍舌戰,場麵火爆,共產國際代表們的意見都不統一,鮑總和羅易每次開會就大吵,鮑總覺得應該繼續北伐,他認為湖北地處四戰之地,武漢政府實力有限,根本守不住,趁現在還有點實力,應當立即北伐,占領河南,和北方的馮玉祥會和,即使遭受蔣介石和奉軍的圍攻,打不贏還可以跑嘛,跑到大西北,實在不行還可以跑到新疆,背靠蘇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
羅易說你這不是逃跑主義嗎?真正的共產黨員要直麵慘淡的人生,我們現在應該充分發動工農運動和土改,取得人民的支持,鞏固根據地,凝聚力量,再北上打擊奉係,將馮玉祥從北方接到河南,讓馮玉祥對付奉係,然後武漢北伐軍再行東進,直撲南京,徹底消滅蔣介石這個反動派,這才是上上策嘛。
最後大家吵來吵去,還是定下來先行北伐,把河南打下來,與馮玉祥閻錫山會師,和他們結成同盟,這樣實力就很強大了,再依據形勢決定是攻占北京或者南下收拾蔣介石。
1927年4月16日,剛剛在上海死裏逃生的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建議武漢國民政府趁蔣介石在南京和上海立足未穩之際,馬上出兵討伐,必然能夠成功,周恩來這個看法是非常有眼光的,當時武漢國民政府才是國民黨正統,隻要發號司令,大部分軍隊都會聽從武漢政府指揮,打垮蔣介石的幾率很大,蘇聯軍事顧問也分析過,政變剛發生的那幾天,如果對蔣介石動手,可以輕易解除蔣的武裝。可惜的是,斯大林支持繼續北伐建立西北基地的想法,所以就繼續北伐了。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這個時候中國很熱鬧,有三個政府,以新軍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以老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北京北洋政府,聯共聯蘇的武漢國民政府。
蔣介石也害怕武漢政府打他,當時立足未穩嘛,讓李宗仁派人到武漢溝通,表示我們是黨內兄弟之間的分歧,什麽事情都好商量,當前還是要一致對外,先把張作霖幹翻再說,等攻占北京以後,再商量著來,我們之間就不要打了,免得別人看笑話。
既然各方的意見都是先行北伐,那就北伐吧,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誓師大會,汪精衛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二次北伐有三個重要目的:首先是統一全中國,掃除帝國主義勢力,其次是打倒奉係軍閥,第三是打倒內奸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北伐軍總指揮,經過一番激戰,5月下旬,北伐軍在河南擊敗張學良統帥的奉軍,與馮玉祥會師鄭州。多說一句,賀龍在這次戰鬥中開始展露風采,兩個月後,他將率領部隊參加南昌起義。
既然說到馮玉祥了,那就多說幾句,不然沒法解釋後麵馮玉祥的行為。前文也說過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後,蘇俄遭到了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的瘋狂圍毆,列寧形容的很貼切,叫社會主義的一葉孤舟航行在資本主義的驚濤駭浪中,隨時可能被拍翻,急需在外界找到幫手,哪怕隻是能吼兩嗓子的幫手也可以,起碼可以捧個人場嘛。
在中國找來找去,肯定找實力最強的合作嘛,誰願意找個弱雞?最先步入蘇俄法眼的就是吳佩孚,被美國人稱為宇宙最強,支持五四運動,好像很進步的樣子,最關鍵的是,吳佩孚是反日的,對日本人沒好感,與張作霖是死敵,簡直完美,大家都知道張作霖是日本人的走狗,日本人和俄國人從來都不對付,日本人支持的蘇俄無條件反對,對蘇俄來說,吳佩孚簡直堪稱完美。
於是雙方就聊上了,合作的欲望都很強烈,蘇俄需要朋友,吳佩孚表示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嘛,等你幫我幹死張作霖,統一全中國之後,我們的關係肯定會好的不會再好了,蘇俄說幫你沒問題,我們先提點要求,那個外蒙古自治和中東路鐵路的事情,吳佩孚說這些事情很簡單,我是這樣考慮的,外蒙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允許自治,還有中東路鐵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是絕對要收回的,至於蘇維埃製度,基本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人適合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就挺好的。列寧一聽,這還合作個啥?浪費口水和表情,找下家去了。
大家看到這裏,可能對吳佩孚產生一絲敬佩之情,絕對老吳是一條有血性的漢子,其實先不要那麽激動,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張作霖也算條漢子,俄國十月革命成功,俄國國內腐朽的統治階級都懵逼了,列寧要革他們的命,托洛斯基要持續革他們的命,直到徹底革完為止,巨大的恐懼促使這些人立即跑路,跑的慢的都被殺了,形成巨大的難民潮,其中一些就跑到中國東北,哈爾濱的俄國難民就非常多,這些難民原來都是俄國的寄生蟲,沒什麽本事,逃到中國後過的很淒涼,很多都變成了乞丐,被張作霖看到後,對蘇俄非常不屑,表示俄國人連麵包都吃不上,進步個。。。,此處省略幾個字。
我們站在後來人的角度,覺得蘇聯很牛,其實回到當時,蘇俄也隻是一個小baby,在當時中國的軍閥裏,但凡有點別的靠山的,都不太願意跟蘇俄合作,何況帝國主義國家都虎視眈眈,表示如果你膽敢從蘇俄那裏領盒飯,以後就別想從我們這裏拿一毛錢了,中國這些有點門路的軍閥基本都對蘇俄敬而遠之。
但是俄國同誌們信念很堅定,繼續找合作對象,在南方找到了孫中山,也就有了氣壯山河的北伐,在北方找到了馮玉祥,馮玉祥的主要地盤在西北,屬於中國的苦寒之地,比較貧窮,帝國主義國家一直沒看上,馮玉祥也就沒有機會和這些反動分子勾搭,在蘇聯同誌們的眼中,馮玉祥“純潔的像張白紙一樣”,雙方立即展開愉快的交流,蘇聯需要馮玉祥對付張作霖和吳佩孚,馮玉祥需要蘇聯的軍火和金錢,雙方對彼此都有深深的渴望,如同幹柴烈火,一拍即合。蘇聯在張家口和開封各建一所黃埔式的軍校,大批軍火通過陸路運輸過來,馮玉祥的實力開始大增。
有意思的是,馮玉祥的軍營裏以前一直懸掛著俄國侵占中國領土的地圖,表示勿忘國恥,和蘇俄合作後,這些地圖就不見了。不過這都是馮玉祥的障眼法,他既不純潔也不像白紙,雖然他毫無保留的接收了大量蘇聯軍火,但他和蘇聯的合作是有相當限製的,比國民黨合作的力度小太多了,嚴格限製蘇聯顧問在軍隊中搞政治工作,生怕把自己的隊伍拐跑了,搞得蘇聯人對他也不是很放心,大家都留著小心眼,小心翼翼的合作著,隨時做好了翻臉的準備。
對於馮玉祥和蘇俄混在一起的事情,吳佩孚和張作霖都很不爽,尤其是吳佩孚,對反骨仔馮玉祥當年捅自己刀子的事恨之入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老吳居然和老對頭張作霖合作起來,在1926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聯合起來對馮玉祥一頓胖揍,雙方在南口殺的血肉橫飛,三方都損失慘重,吳佩孚大傷元氣,結果此時廣州北伐軍不講武德,開始北伐,直接把受傷過重的宇宙最強吳大帥給打殘廢了,取得光複武漢的輝煌戰績。
多說一句,在南口大戰中,裝備精良蘇式武器的馮玉祥部隊,雖然英勇頑強,還占據蘇俄頂級堡壘戰專家設計和修建的南口要塞的地利優勢,還是沒擋住吳佩孚的攻擊。
吳佩孚的確不是吃素的,經過人肉磨坊似的戰鬥,打破了南口堡壘,迫使馮玉祥跑路,在路過庫倫(烏蘭巴托)的時候,經過鮑總做工作並親自充當介紹人,馮玉祥正式成為國民黨的一員,然後跑到蘇聯求救去了。
蘇聯雖然對馮玉祥不放心,在1926年底,還是援助了大批武器,這個時候廣州的國民黨北伐已經開始了嘛,不但開始了,成績還異常出色,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國民黨居然分裂了,有了兩個國民黨政府,一個武漢的,一個南京的,蘇聯人支持武漢國民政府,馮玉祥當然跟著支持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4月,當武漢國民政府開始二次北伐的時候,任命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配合武漢北伐軍攻占河南,馮玉祥非常聽指揮,進軍河南,成功會師。
說到這裏了,就有必要說下汪精衛大帥哥了。和剛才說的那些粗人相比,汪總絕對是一個斯文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十四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從此以後跟著哥哥過生活,他的哥哥是個標準的老書生,把振興家族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小汪身上,對他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小汪也非常聽話,學習搞的非常紮實,但少年人活潑的天性泯滅了,形成了幹啥事都唯唯諾諾,沒有自己主見的性格,伴隨他的一生。
所以小孩教育一定要特別注意,嚴格要求小孩是好事,但不能過了,過了孩子就沒主見了,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到社會上都不會有太大出息。
蔣介石就和汪總完全相反,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對打架鬥毆倒是很感興趣,做事從來不講規矩,小的時候為了搶糖,在新年的時候,往自己的新衣服上抹稀泥巴,搞的渾身上下髒兮兮的,這樣別的小朋友都不願意靠近他,太髒了,沒人和他搶,糖就全部歸他了。
這事一般人還真幹不出來,另外蔣介石的脾氣還爆,隻要火頭上來了,啥事都敢幹,當年鄉裏的流氓欺負他們孤兒寡母,故意坑他娘,要多收稅,被蔣介石知道後,一衝動就動手把流氓給削了,結果被抓進局子,他娘到處找人花錢才把他給撈出來,趕緊送他去日本,在日本碰到大哥陳其美,這才有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中山艦事件”的時候,汪總是政府和軍委一把手,絕對可以壓製蔣介石,但蔣介石敢豁出去賭一把,擺了汪一道,即使如此,汪總依然占據主動,但他居然直接就放棄了,壓根就沒和蔣介石爭一下,拔腿就跑了,這就是從小養成性格的鮮明對比,在關鍵時刻,勇氣真的決定一切。
像汪總這種沒有什麽主心骨的人,幹啥事都容易情緒化,當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會比誰都表現的積極,但形勢逆轉的時候,他又會比誰都沮喪,的確,汪總敗在蔣介石手上不冤,蔣介石比他有勇氣,雖然勇氣可嘉,但蔣介石的毛病在於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暴跳如雷,所以蔣介石輸給毛教員也是應當的,毛教員已經完全跳出情緒這種框框了,看啥事都特別冷靜,在順境中能看到危險,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跟頂級圍棋高手一樣,每走一步,後麵十步都想好了,怎麽玩?
汪精衛在左派聲聲呼喚中,滿懷希望回到國內,是準備回來當領袖的,剛到上海,吳稚暉用汙言穢語對他表達敬意,等他憤而離開上海抵達武漢時,蔣介石用政變來表達對他的歡迎,把汪精衛差點給氣瘋了,左派也基本被氣瘋了,他們知道蔣介石不老實,但沒想到這次搞的這麽出格。
4月13日,武漢國民黨中央正在開中央政治委員會會議,得到兩個消息,第一個是蔣介石發來的電報,以領袖的口氣通知中央委員們到南京開會,第二個消息是上海工人糾察隊被襲擊和繳械的事情,汪精衛立馬發飆:簡直是反了!第二天又表示:非為這些工友複仇不可。。。像吳稚暉,現在就都該殺,殺了來填幾十個工友的命。何香凝說:我們怎樣對付呢?就。。隻有打倒這些反革命派。孫科表示:蔣介石是革命敵人!4月18日,武漢國民政府發布《免蔣介石本兼各職令》,免除蔣介石所有職務,開除黨籍,成為國民黨頭號通緝犯,按反革命罪論處。
盡管左派們群情激奮,恨不得把蔣介石抓過來給剮了,調子一個比一個起的高,但實際上都是言語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武漢這個地理位置太尷尬,在中國的中部地區,掉頭打蔣介石吧,北方奉係會趁機南下撿便宜,繼續北伐吧,擔心蔣介石不講武德,偷襲武漢,實在不好選擇。
無論怎麽選擇,都有隱患,爭論必然激烈,大家唇槍舌戰,場麵火爆,共產國際代表們的意見都不統一,鮑總和羅易每次開會就大吵,鮑總覺得應該繼續北伐,他認為湖北地處四戰之地,武漢政府實力有限,根本守不住,趁現在還有點實力,應當立即北伐,占領河南,和北方的馮玉祥會和,即使遭受蔣介石和奉軍的圍攻,打不贏還可以跑嘛,跑到大西北,實在不行還可以跑到新疆,背靠蘇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嘛。
羅易說你這不是逃跑主義嗎?真正的共產黨員要直麵慘淡的人生,我們現在應該充分發動工農運動和土改,取得人民的支持,鞏固根據地,凝聚力量,再北上打擊奉係,將馮玉祥從北方接到河南,讓馮玉祥對付奉係,然後武漢北伐軍再行東進,直撲南京,徹底消滅蔣介石這個反動派,這才是上上策嘛。
最後大家吵來吵去,還是定下來先行北伐,把河南打下來,與馮玉祥閻錫山會師,和他們結成同盟,這樣實力就很強大了,再依據形勢決定是攻占北京或者南下收拾蔣介石。
1927年4月16日,剛剛在上海死裏逃生的周恩來致電中共中央,建議武漢國民政府趁蔣介石在南京和上海立足未穩之際,馬上出兵討伐,必然能夠成功,周恩來這個看法是非常有眼光的,當時武漢國民政府才是國民黨正統,隻要發號司令,大部分軍隊都會聽從武漢政府指揮,打垮蔣介石的幾率很大,蘇聯軍事顧問也分析過,政變剛發生的那幾天,如果對蔣介石動手,可以輕易解除蔣的武裝。可惜的是,斯大林支持繼續北伐建立西北基地的想法,所以就繼續北伐了。
1927年4月18日,蔣介石在南京成立南京國民政府,這個時候中國很熱鬧,有三個政府,以新軍閥蔣介石為首的南京國民政府,以老軍閥張作霖為首的北京北洋政府,聯共聯蘇的武漢國民政府。
蔣介石也害怕武漢政府打他,當時立足未穩嘛,讓李宗仁派人到武漢溝通,表示我們是黨內兄弟之間的分歧,什麽事情都好商量,當前還是要一致對外,先把張作霖幹翻再說,等攻占北京以後,再商量著來,我們之間就不要打了,免得別人看笑話。
既然各方的意見都是先行北伐,那就北伐吧,4月19日,武漢國民政府在武昌舉行二次北伐誓師大會,汪精衛發表重要講話,表示二次北伐有三個重要目的:首先是統一全中國,掃除帝國主義勢力,其次是打倒奉係軍閥,第三是打倒內奸蔣介石。任命唐生智為北伐軍總指揮,經過一番激戰,5月下旬,北伐軍在河南擊敗張學良統帥的奉軍,與馮玉祥會師鄭州。多說一句,賀龍在這次戰鬥中開始展露風采,兩個月後,他將率領部隊參加南昌起義。
既然說到馮玉祥了,那就多說幾句,不然沒法解釋後麵馮玉祥的行為。前文也說過了,十月革命一聲炮響後,蘇俄遭到了十四個帝國主義國家的瘋狂圍毆,列寧形容的很貼切,叫社會主義的一葉孤舟航行在資本主義的驚濤駭浪中,隨時可能被拍翻,急需在外界找到幫手,哪怕隻是能吼兩嗓子的幫手也可以,起碼可以捧個人場嘛。
在中國找來找去,肯定找實力最強的合作嘛,誰願意找個弱雞?最先步入蘇俄法眼的就是吳佩孚,被美國人稱為宇宙最強,支持五四運動,好像很進步的樣子,最關鍵的是,吳佩孚是反日的,對日本人沒好感,與張作霖是死敵,簡直完美,大家都知道張作霖是日本人的走狗,日本人和俄國人從來都不對付,日本人支持的蘇俄無條件反對,對蘇俄來說,吳佩孚簡直堪稱完美。
於是雙方就聊上了,合作的欲望都很強烈,蘇俄需要朋友,吳佩孚表示我就是你的好朋友嘛,等你幫我幹死張作霖,統一全中國之後,我們的關係肯定會好的不會再好了,蘇俄說幫你沒問題,我們先提點要求,那個外蒙古自治和中東路鐵路的事情,吳佩孚說這些事情很簡單,我是這樣考慮的,外蒙古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允許自治,還有中東路鐵路也是中國的一部分,是絕對要收回的,至於蘇維埃製度,基本不符合中國國情,中國人適合孔子思想,儒家文化就挺好的。列寧一聽,這還合作個啥?浪費口水和表情,找下家去了。
大家看到這裏,可能對吳佩孚產生一絲敬佩之情,絕對老吳是一條有血性的漢子,其實先不要那麽激動,如果按照這個標準來判斷,張作霖也算條漢子,俄國十月革命成功,俄國國內腐朽的統治階級都懵逼了,列寧要革他們的命,托洛斯基要持續革他們的命,直到徹底革完為止,巨大的恐懼促使這些人立即跑路,跑的慢的都被殺了,形成巨大的難民潮,其中一些就跑到中國東北,哈爾濱的俄國難民就非常多,這些難民原來都是俄國的寄生蟲,沒什麽本事,逃到中國後過的很淒涼,很多都變成了乞丐,被張作霖看到後,對蘇俄非常不屑,表示俄國人連麵包都吃不上,進步個。。。,此處省略幾個字。
我們站在後來人的角度,覺得蘇聯很牛,其實回到當時,蘇俄也隻是一個小baby,在當時中國的軍閥裏,但凡有點別的靠山的,都不太願意跟蘇俄合作,何況帝國主義國家都虎視眈眈,表示如果你膽敢從蘇俄那裏領盒飯,以後就別想從我們這裏拿一毛錢了,中國這些有點門路的軍閥基本都對蘇俄敬而遠之。
但是俄國同誌們信念很堅定,繼續找合作對象,在南方找到了孫中山,也就有了氣壯山河的北伐,在北方找到了馮玉祥,馮玉祥的主要地盤在西北,屬於中國的苦寒之地,比較貧窮,帝國主義國家一直沒看上,馮玉祥也就沒有機會和這些反動分子勾搭,在蘇聯同誌們的眼中,馮玉祥“純潔的像張白紙一樣”,雙方立即展開愉快的交流,蘇聯需要馮玉祥對付張作霖和吳佩孚,馮玉祥需要蘇聯的軍火和金錢,雙方對彼此都有深深的渴望,如同幹柴烈火,一拍即合。蘇聯在張家口和開封各建一所黃埔式的軍校,大批軍火通過陸路運輸過來,馮玉祥的實力開始大增。
有意思的是,馮玉祥的軍營裏以前一直懸掛著俄國侵占中國領土的地圖,表示勿忘國恥,和蘇俄合作後,這些地圖就不見了。不過這都是馮玉祥的障眼法,他既不純潔也不像白紙,雖然他毫無保留的接收了大量蘇聯軍火,但他和蘇聯的合作是有相當限製的,比國民黨合作的力度小太多了,嚴格限製蘇聯顧問在軍隊中搞政治工作,生怕把自己的隊伍拐跑了,搞得蘇聯人對他也不是很放心,大家都留著小心眼,小心翼翼的合作著,隨時做好了翻臉的準備。
對於馮玉祥和蘇俄混在一起的事情,吳佩孚和張作霖都很不爽,尤其是吳佩孚,對反骨仔馮玉祥當年捅自己刀子的事恨之入骨,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嘛,老吳居然和老對頭張作霖合作起來,在1926年春暖花開的季節,聯合起來對馮玉祥一頓胖揍,雙方在南口殺的血肉橫飛,三方都損失慘重,吳佩孚大傷元氣,結果此時廣州北伐軍不講武德,開始北伐,直接把受傷過重的宇宙最強吳大帥給打殘廢了,取得光複武漢的輝煌戰績。
多說一句,在南口大戰中,裝備精良蘇式武器的馮玉祥部隊,雖然英勇頑強,還占據蘇俄頂級堡壘戰專家設計和修建的南口要塞的地利優勢,還是沒擋住吳佩孚的攻擊。
吳佩孚的確不是吃素的,經過人肉磨坊似的戰鬥,打破了南口堡壘,迫使馮玉祥跑路,在路過庫倫(烏蘭巴托)的時候,經過鮑總做工作並親自充當介紹人,馮玉祥正式成為國民黨的一員,然後跑到蘇聯求救去了。
蘇聯雖然對馮玉祥不放心,在1926年底,還是援助了大批武器,這個時候廣州的國民黨北伐已經開始了嘛,不但開始了,成績還異常出色,另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國民黨居然分裂了,有了兩個國民黨政府,一個武漢的,一個南京的,蘇聯人支持武漢國民政府,馮玉祥當然跟著支持武漢國民政府,1927年4月,當武漢國民政府開始二次北伐的時候,任命馮玉祥為第二集團軍總司令,配合武漢北伐軍攻占河南,馮玉祥非常聽指揮,進軍河南,成功會師。
說到這裏了,就有必要說下汪精衛大帥哥了。和剛才說的那些粗人相比,汪總絕對是一個斯文人,他出身於書香門第,十四歲的時候,父母雙亡,從此以後跟著哥哥過生活,他的哥哥是個標準的老書生,把振興家族的全部希望寄托在小汪身上,對他要求極其嚴格,要求坐有坐像,站有站像,小汪也非常聽話,學習搞的非常紮實,但少年人活潑的天性泯滅了,形成了幹啥事都唯唯諾諾,沒有自己主見的性格,伴隨他的一生。
所以小孩教育一定要特別注意,嚴格要求小孩是好事,但不能過了,過了孩子就沒主見了,不敢堅持自己的意見,到社會上都不會有太大出息。
蔣介石就和汪總完全相反,從小就不喜歡讀書,對打架鬥毆倒是很感興趣,做事從來不講規矩,小的時候為了搶糖,在新年的時候,往自己的新衣服上抹稀泥巴,搞的渾身上下髒兮兮的,這樣別的小朋友都不願意靠近他,太髒了,沒人和他搶,糖就全部歸他了。
這事一般人還真幹不出來,另外蔣介石的脾氣還爆,隻要火頭上來了,啥事都敢幹,當年鄉裏的流氓欺負他們孤兒寡母,故意坑他娘,要多收稅,被蔣介石知道後,一衝動就動手把流氓給削了,結果被抓進局子,他娘到處找人花錢才把他給撈出來,趕緊送他去日本,在日本碰到大哥陳其美,這才有了跌宕起伏的一生。
“中山艦事件”的時候,汪總是政府和軍委一把手,絕對可以壓製蔣介石,但蔣介石敢豁出去賭一把,擺了汪一道,即使如此,汪總依然占據主動,但他居然直接就放棄了,壓根就沒和蔣介石爭一下,拔腿就跑了,這就是從小養成性格的鮮明對比,在關鍵時刻,勇氣真的決定一切。
像汪總這種沒有什麽主心骨的人,幹啥事都容易情緒化,當形勢一片大好的時候,他會比誰都表現的積極,但形勢逆轉的時候,他又會比誰都沮喪,的確,汪總敗在蔣介石手上不冤,蔣介石比他有勇氣,雖然勇氣可嘉,但蔣介石的毛病在於控製不住自己的情緒,經常暴跳如雷,所以蔣介石輸給毛教員也是應當的,毛教員已經完全跳出情緒這種框框了,看啥事都特別冷靜,在順境中能看到危險,在逆境中能看到希望,跟頂級圍棋高手一樣,每走一步,後麵十步都想好了,怎麽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