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古此時很有信心,第二道封鎖線就好像送分題,隻要伸手就可以得分,好像指揮軍隊打仗也很簡單嘛。


    但毛教導員不這麽想,在一片樂觀中,毛教導員看到了致命的危險,紅軍南下廣東邊境後,如果按照既定路線,就隻能西進,雖然國軍此時來不及在廣東湖南邊境部署重兵,但隻要紅軍通過兩省邊境,轉移的路線和企圖就徹底暴露了。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光頭強可以在紅軍轉移的路線上,從容部署重兵,讓紅軍一關一關的消耗,直到紅軍消耗完為止。


    這個時候應該怎麽辦呢?應該虛晃一槍,在把國軍全部往西進的路線上調動之後,殺一個回馬槍,再回到根據地一帶,在運動中調動敵人,在運動中尋找機會殲滅敵人,實在不行,還可以回到井岡山的大山中,起碼可以避免全軍覆沒的危險。


    毛教導員的建議在博古看來,依然是右傾逃跑主義那一套,沒有任何新意,最關鍵的問題是,轉移的路線是報共產國際批準過的,領導都同意了,哪裏能隨便更改?又一次機會就這樣被拋棄了。


    毛教導員沒有任何辦法,真理就掌握在他手裏,但沒任何用處,因為在大家沒有在殘酷的事實麵前覺醒之前,是不會有人相信他的理論的。


    紅軍繼續前進,在1934年11月8日,在國軍主力合圍之前,通過第二道封鎖線,主力部隊幾乎沒什麽損失,隻是一些隨軍的挑夫和新兵害怕,跑了幾千人。


    你沒有看錯,紅軍轉移的隊伍中有大量的挑夫,在博古看來,轉移就和搬家差不多,所以把中央蘇區的壇壇罐罐都帶上了,雇傭了大量挑夫,在危機四伏的戰場上,上演了一出搬家漫步。


    前兩道封鎖線輕易突破,帶給博古相當大的成就感,博古感到非常興奮,但毛教導員一顆心都冷了,好比掉進冬天的冰窟,全身都感覺寒冷無比。


    在紅軍突破第二道封鎖線,向宜章轉移的時候,紅軍的轉移路線就徹底暴露了,光頭強和教員比雖然差很多,但也算是一代梟雄,這點眼力勁還是有的,知道紅軍往哪裏走,剩下的事情就好辦了:在紅軍的必經之路上,布置重兵,等待獵物前來就好。


    何況紅軍轉移還帶著全部家當,慢騰騰在路上搬家,完全拋棄了靈活機動的優勢,國軍雖然一貫行動比較遲緩,但這次終於比紅軍快多了,就這樣,紅軍大隊伍慢慢走向第三道防線。


    所謂第三道封鎖線,是光頭強臨時布置的一道防線,就在湖南郴縣至宜章之間,主要防守部隊依然是粵軍和小部湘軍,國軍主力尚未趕到。


    很快,由耿飆、楊成武率領的先鋒第四團,搶占製高點九峰山,粵軍裝模做樣抵抗了下就撤了,讓出通道,紅軍安全通過第三道封鎖線。


    多說一舉,楊成武是人民軍隊的一員猛將,在整個長征期間,老爺子一直都是開路先鋒,抗日戰爭期間擊斃日軍阿部規秀中將,解放戰爭參加平津戰役,抗美援朝期間作為第20兵團司令員參戰,1962年參加中印邊境作戰,還參加抗美援越戰鬥,一生都在為中國人民征戰,活到2004年,活了90歲,向老爺子致敬!


    話題再轉回來,此時紅軍如果繼續西進,按原定路線與湘西的賀龍會和,那麽紅軍就要跨越兩條大河——瀟水和湘江,在兩條河之間,地勢非常平坦,這種地方,在軍事上被稱為死地。


    一旦跨進這種地方,敵方隻要在兩條大河中間兩側地帶一堵,前後追兵一旦迫近,整個紅軍隊伍就完全處於火力覆蓋之下,連躲的地方都沒有,可謂危險至極。


    但紅軍依然朝著湘江在前進,由於路線太明顯了,光頭強調集重兵集團從五個方向壓向紅軍,讓紅軍插翅難飛,發誓把紅軍消滅在那個宿命中的地方—湘江之畔。


    難道紅軍的偵察部門是吃素的嗎?對國軍的部署一無所知?


    實際情況是這樣的,由於那個時代國軍保密意識不強,中央特科很早就破譯了國軍密碼,對國軍的部隊調動一清二楚,國軍保密意識不強這個毛病一直都有,由於貪腐成風,整個政府、軍隊部門都被滲透的跟個篩子似的,最終輸掉國共對決也不冤枉。


    既然紅軍清楚情況,那為啥博古依然指揮紅軍往口袋裏鑽呢?


    因為博古覺得那個口袋是破的,紅軍可以毫發無傷的從破洞中溜出去,這個破洞就是桂軍。


    由於粵係軍閥放水,紅軍順利通過三道防守線,讓博古對軍閥內部矛盾有了深刻領悟,覺得隻要充分利用軍閥內部矛盾,紅軍就可以順利突破圍剿。


    博古的決策有沒有道理呢?設身處地的想了之後,我不僅出了一身冷汗,我也覺得有道理,實際上,當時幾乎所有人都覺得有道理,並且願意這樣幹——不打仗就可以通過包圍圈,誰都願意嘛,除了一個人反對,不用說,這個人就是毛教導員。


    這次放水的軍閥會是誰呢?桂係白崇禧!


    白崇禧號稱小諸葛,對光頭強的小心思看的一清二楚,讓粵係軍閥對紅軍放水的建議就是他出的,白崇禧在光頭強身邊也安插了臥底,光頭強本來就計劃將紅軍驅趕到廣西,在紅軍和桂軍兩敗俱傷之際,再由中央軍一並收拾掉。


    實際上,在紅軍達到瀟水河之前,中央特科已經派人和白崇禧接觸,從前三次的經驗來看,桂軍讓道的可能性極大,不過特科的同誌們來去需要時間,所以紅軍大部隊就在瀟水河邊的道縣等待消息。


    等待的時間雖然令人焦急,但大家覺得是值得的,畢竟一旦成功,那麽大家就不需要付出什麽代價,輕而易舉就能夠得到的果實,有誰不願意去摘呢?


    那毛教導員為啥要反對呢?這個就和做事情的原則有關係了,我們可以想一想,為啥毛教導員一生曆經無數艱難險阻,總是可以勝利,還一個勝利接著一個勝利,直到最後取得國共對決的勝利,這肯定不是運氣,除了毛教導員的思想以外,還有具體做事的原則,如果把毛教導員做事的原則領悟到了,對個人做事能力的提升有莫大的好處。


    大道至簡,毛教導員做事的原則也很簡單:一顆紅心,兩手準備,通俗點說,就是凡事都要做最好的準備,做最壞的打算。


    回到當時那個時間點,紅軍大部隊全部在道縣等待,光頭強的大軍正在從四麵合圍,情況危險至極,但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一個軍閥身上,豈不可笑至極!萬一出現意外,那紅軍不就徹底陷入險境了嗎?


    如果桂軍讓道,紅軍基本就會毫發無損突出包圍圈,如果桂軍不讓道,紅軍就有全軍覆沒的危險,把自身的前途寄托在別人身上,相當於把主動權拱手讓人,讓自身徹底陷入被動。


    毛教導員一生都在追求主動權,遊擊戰、運動戰、集中優勢兵力殲滅敵人,一路走來,無論幹什麽事情,毛教導員都要將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隻有主動,才能有變化,隻有在變化之中,才能找到對手的破綻,才能一招製敵。


    那教員奪回主動權的想法是什麽呢?紅軍向西的意圖已經公開了,光頭強的大軍正在合圍的路上,教員建議紅軍主力立即向北前進,雖然會正麵遭遇中央軍,但勝在出其不意,並且向北高山聳立,接近蘇區,群眾基礎好,地利人和都具備,紅軍擺脫險境的幾率很大。


    那麽代價是什麽呢?代價可能會很大,因為要突破北麵中央軍,可能要付出無數紅軍戰士的生命,但是在當時的情況下,這是奪回主動權的唯一辦法了。


    毛教導員這麽想,但其他人不這麽想,因為誘惑太大了,如果可以毫無代價的通過瀟水和湘江,還有比這更好的事情嗎?在誘惑麵前,大家對背後的巨大風險集體無視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14年抗戰往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小墨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小墨垚並收藏14年抗戰往事最新章節